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6664发布日期:2021-11-10 10:02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组件,尤其涉及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近年来,用户对镜头组件(例如手机摄像头、相机等)的要求越来越严苛,特别是杂光这块,所以镜头组件里配置的消光结构也在不断的进行创新和突破来改善杂光。当前镜头组件都是采用平面圆形的遮光片遮挡掉除正常成像外的一些杂散光,无法消除镜片内反射的杂光,光线在镜片内部反射,在像面上形成光斑,严重影响成像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学镜头、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能够更好地消除镜头组件中的杂散光。
4.一种光学镜头,包括镜筒,沿光轴方向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本体部和自所述本体部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本体部抵贴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面向所述遮光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延伸部容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容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既能稳固所述遮光片,又能有效减少第一镜片内反射导致的杂光。
5.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环绕所述光轴设置。
6.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靠近光轴的第一端及远离光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一点向所述第一镜片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之间,能灵活设置所述第一延伸部的具体位置,能有效减少第一镜片内反射导致的杂光。
7.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靠近光轴的第一端及远离光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镜片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位置设置在所述第二端,能有效减少第一镜片内反射导致的杂光。
8.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自所述本体部垂直或倾斜向所述第一镜片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能有效减少第一镜片内反射导致的杂光。
9.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还包括第二镜片,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遮光片的远离所述第一镜片的一侧抵贴。遮光片抵贴在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更有利于遮光片的固定。
10.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片还包括自所述本体部沿所述光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镜片面向所述遮光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延伸部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中。所述第二延伸部能有效避免第二镜片内的反射导致的杂光。所述第二延伸部容设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既能稳固所述遮光片,又能有效减少第二镜片内反射导致的杂光。
11.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包括靠近光轴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延伸部自所
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镜片延伸。所述第二延伸部能有效减少第二镜片内反射导致的杂散光。
12.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内侧壁与光轴的夹角为1度至5度。如此设置能有效避免第一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凹槽内侧壁发生干涉。
13.一种镜头模组,包括所述的光学镜头及图像传感器,所述图像传感器用于将所述镜头模组的光信号转换为影像信号。所述镜头模组具有与所述光学镜头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赘述。
14.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所述的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电子设备具有与所述光学镜头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赘述。
附图说明
15.图1是现有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现有的光学镜头的杂散光光斑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图6所示的光学镜头的杂散光光斑示意图。
22.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图8中i部分的放大图。
24.图10是图8中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28.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9.遮光片
ꢀꢀꢀꢀꢀꢀꢀꢀꢀꢀꢀꢀꢀ
1,1a,1b,22
30.本体部
ꢀꢀꢀꢀꢀꢀꢀꢀꢀꢀꢀꢀꢀ
10,10a,10b,220,220a
31.第一端
ꢀꢀꢀꢀꢀꢀꢀꢀꢀꢀꢀꢀꢀ
100,100a,100b
32.第二端
ꢀꢀꢀꢀꢀꢀꢀꢀꢀꢀꢀꢀꢀ
102,102a,102b
33.第一延伸部
ꢀꢀꢀꢀꢀꢀꢀꢀꢀ
11,11b,221,221a,221b
34.第二延伸部
ꢀꢀꢀꢀꢀꢀꢀꢀꢀ
13,13b,223a,223b
35.光学镜头
ꢀꢀꢀꢀꢀꢀꢀꢀꢀꢀꢀ
2,2a,2b,30
36.镜筒
ꢀꢀꢀꢀꢀꢀꢀꢀꢀꢀꢀꢀꢀꢀꢀ
20,20a,20b
37.第一镜片
ꢀꢀꢀꢀꢀꢀꢀꢀꢀꢀꢀ
21,21a,21b
38.第一遮光片
ꢀꢀꢀꢀꢀꢀꢀꢀꢀ
22,22a,22b
39.第一凹槽
ꢀꢀꢀꢀꢀꢀꢀꢀꢀꢀꢀ
210,210a,210b
40.第二镜片
ꢀꢀꢀꢀꢀꢀꢀꢀꢀꢀ
23,23a
41.第二凹槽
ꢀꢀꢀꢀꢀꢀꢀꢀꢀꢀ
230,230a
42.第三凹槽
ꢀꢀꢀꢀꢀꢀꢀꢀꢀꢀ
212,212a
43.第一本体部
ꢀꢀꢀꢀꢀꢀꢀꢀ
220b
44.第二遮光片
ꢀꢀꢀꢀꢀꢀꢀꢀ
24
45.第二本体部
ꢀꢀꢀꢀꢀꢀꢀꢀ
240
46.第三延伸部
ꢀꢀꢀꢀꢀꢀꢀꢀ
241
47.间隔环
ꢀꢀꢀꢀꢀꢀꢀꢀꢀꢀꢀꢀ
25
48.第三遮光片
ꢀꢀꢀꢀꢀꢀꢀꢀ
26
49.第三本体部
ꢀꢀꢀꢀꢀꢀꢀꢀ
260
50.第四延伸部
ꢀꢀꢀꢀꢀꢀꢀꢀ
261
51.第三镜片
ꢀꢀꢀꢀꢀꢀꢀꢀꢀꢀ
27
52.第四凹槽
ꢀꢀꢀꢀꢀꢀꢀꢀꢀꢀ
270
53.镜头模组
ꢀꢀꢀꢀꢀꢀꢀꢀꢀꢀ354.图像传感器
ꢀꢀꢀꢀꢀꢀꢀꢀ
31
55.电子设备
ꢀꢀꢀꢀꢀꢀꢀꢀꢀꢀ55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5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58.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第一”、“第二”仅为了元件名称的区分,并不表示顺序。
5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6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局部结构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的光学镜头用于镜头模组,所述镜头模组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摄像头、相机镜头等。
62.现有的光学镜头中的遮光片多为平面圆片形,包括平面环形部,环形部中间设有同轴的中心通孔。当从边缘或空隙入射的光线落在所述环行部上时,光线被遮挡,从而起到遮挡杂散光的作用。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光学镜头的示意图。光学镜头包括沿光轴方向设
置的遮光片90及镜片92,遮光片90设置在镜片92上且与所述镜片92抵贴,光线a从遮光片90的中心通孔入射。该入射光线经过镜片内反射后形成杂散光入射至成像面形成杂散光斑(参图2所示)。所述杂散光斑影响成像品质。
63.为了改善这种杂散光带来的不良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包括镜筒、沿光轴方向设置于所述镜筒内的第一镜片与遮光片,所述遮光片包括本体部和自所述本体部向轴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所述本体部抵贴所述第一镜片,所述第一镜片面向所述遮光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延伸部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一延伸部能够遮挡镜片内反射的光线,从而减少因镜片内反射导致的杂散光。
64.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遮光片1包括本体部10和自所述本体部10轴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所述本体部10为平面环形结构,包括靠近光轴的第一端100和远离所述光轴的第二端102。所述第一延伸部11自所述本体部10向轴向延伸。所述本体部10和所述第一延伸部11共同组成t字形结构。在入射光线经过镜片内反射后被所述第一延伸部11 所遮挡,从而有效减少镜片内反射产生的杂散光。
65.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1从所述第一端100 和所述第二端102之间的本体部10向像侧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1可从所述本体部10上与所述第一端100间隔预定距离的任意适宜的位置向像侧延伸。例如,所述第一延伸部11与所述第一端100之间的径向(即垂直于光轴的方向)的距离可为从所述第一端100至所述第二端102的径向距离(即所述平面环形结构的径向宽度c1)的1/3、2/3、1/4、3/4、1/5、2/5、3/5、 4/5等。
6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1也可以自所述第二端102 轴向延伸。
6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1自所述本体部10垂直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11的延伸长度c4(平行于光轴方向的长度)可根据杂散光的光路进行适当调整。
6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1自所述本体部10倾斜延伸。倾斜延伸的方向可为朝向光轴或远离光轴。所述第一延伸部11的在平行于光轴方向的长度可根据杂散光的光路进行适当调整。
6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1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径向宽度c3大于0.05mm且小于0.15mm。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延伸部11的径向宽度c3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7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0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径向宽度c1大于0.2且小于0.7mm。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0的径向宽度c1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7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0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径向宽度c1与所述遮光片1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c2的比值大于1/10(若所述遮光片1为圆环形,则c2为所述遮光片1的外径)。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部10的径向宽度c1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7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遮光片1装设在镜筒内时,镜筒的内径 c与所述遮光片1的外径c2的差值为0.005mm~0.015mm。
73.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杂光光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延伸部11。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延伸部11间隔设置。
74.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片1a包括自所述本体部10a轴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其中所述本体部10a包括靠近光轴的第一端100a和远离所述光轴的第二端102a。
75.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13自所述本体部10a 的第一端100a向轴向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13也可以自所述第一端100a和所述第二端102a之间的任一点或所述第二端102a向轴向延伸。
76.在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13自所述本体部10a向轴向垂直延伸。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延伸部 13也可以相对所述本体部10a倾斜延伸形成,例如朝向所述光轴延伸或远离所述光轴延伸。
7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杂散光,所述第二延伸部13 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径向宽度b1大于0.05mm且小于0.15mm。
78.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杂散光,所述本体部10a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宽度b3大于0.2mm且小于0.6mm。
79.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杂散光,所述本体部10a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宽度b3与所述遮光片1a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b2的比值大于1/10(若所述遮光片1a为圆环形,则b2为所述遮光片1a的外径)。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遮光片1a装设在镜筒内时,镜筒的内径b与所述遮光片1a的外径b2的差值为0.005mm~0.015mm。
81.所述第二延伸部13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长度b4可根据杂光光路调整确定。
82.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杂光光路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延伸部1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延伸部13间隔设置。
83.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遮光片的结构示意图。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遮光片1b除了包括本体部10b,还包括自所述本体部10b向轴向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1b外,还包括自所述本体部10b向轴向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3b。其中所述本体部10b包括靠近光轴的第一端100b和远离所述光轴的第二端102b。所述第一延伸部11b与上所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延伸部11、所述第二延伸部 13b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延伸部13相同或相似。所述第一延伸部11b 的延伸位置和方向均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延伸部11相同,所述第二延伸部13b的延伸位置和方向均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第二延伸部13 相同,在此不赘述。
84.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杂散光,所述第一延伸部11b、所述第二延伸部13b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径向宽度a4、a1大于 0.05且小于0.15mm。
8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杂散光,所述本体部10b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宽度a3大于0.2mm且小于0.7mm。
86.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遮挡杂散光,所述本体部10b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宽度a3与所述遮光片1b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a2的比值大于1/10(若所述遮光片1b为圆环形,则a2为所述遮光片1b的外径)的外径。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遮光片1b装设在镜筒内时,镜筒的内径a与所述遮光片1b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最大宽度a2的差值为 0.005mm~0.015mm。
88.所述第一延伸部11b、所述第二延伸部13b在平行于光轴方向上的长度a3、a5可根据杂光光路调整确定。
89.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可根据杂光光路分别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延伸部11b及/或第二延伸部13b。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一延伸部11b间隔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延伸部13b间隔设置。
90.请参阅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2包括镜筒20,及沿着光轴方向设置于所述镜筒20内的第一镜片21及第一遮光片22,所述第一镜片21面向所述第一遮光片2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210。所述第一遮光片22 为第一实施例中的遮光片1。所述第一遮光片22包括本体部220及自所述本体部220向所述第一镜片21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21,所述本体部220抵贴所述第一镜片21,所述第一延伸部221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一凹槽210中。
91.请参阅图7所示,为图6所示的光学镜头2的杂散光造成的光斑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遮光片结构后,杂散光消失,在成像面上没有杂散光造成的光斑。
92.请参阅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光学镜头2a包括镜筒20a,及沿着光轴方向设置于所述镜筒20a内的第一镜片21a、第一遮光片22a及第二镜片23。所述第一遮光片22a为第三实施例中的遮光片1b。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片22a也可以为第二实施例的遮光片1a。所述第一遮光片22a包括本体部220a及自所述本体部220a向所述第一镜片21a延伸的第一延伸部221a,及自所述本体部220a向所述第二镜片23延伸的第二延伸部223a。所述本体部220a两相对侧分别抵贴所述第一镜片21a与所述第二镜片23。请参阅图9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镜片21a面向所述第一遮光片22a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凹槽 210a,所述第二镜片23面向所述第一遮光片22a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凹槽230,所述本体部220a夹设在所述第一镜片21a和所述第二镜片 23之间,所述第一延伸部221a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一凹槽210a内,所述第二延伸部223a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二凹槽230内。镜片与遮光片的配合结构一方面能将所述第一遮光片22a稳固在所述第一镜片21a 和所述第二镜片23之间,另一方面所述第一遮光片22a的第一延伸部221a与所述第二延伸部223a能有效遮挡镜片内反光产生的杂散光。
93.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避免凹槽内壁与延伸部干涉,所述凹槽内侧壁与所述延伸部外侧壁之间的间距h1大于0.01mm且小于0.03mm。所述凹槽底壁与所述延伸部末端面之间的间距h2大于0.005mm且小于0.02mm。
94.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当所述镜筒内设置多个镜片时,每两个镜片之间均可设置如上所述的遮光片。所述第一镜片21a靠近像侧的一侧设置一第三镜片(未示出)时,所述第一镜片21a和所述第三镜片之间可再设置一个遮光片,例如第二实施例中的遮光片1a。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第一镜片21a面向像侧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三凹槽212,所述第三凹槽212与遮光片的延伸部形状尺寸相匹配,能够容设遮光片的延伸部。
95.所述第一凹槽210a和所述第三凹槽212的高度h3、h4(沿平行于所述光轴方向的高度)根据遮光片的尺寸确定,例如遮光片的长度 a3、a5、b4、c4等。
96.所述第一凹槽210a和所述第三凹槽212的高度h3、h4的和与第一镜片21a的最大厚度h5的比值小于1/2,即(h3+h4)/h5<1/2。
9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212在垂直于光轴方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三凹槽212的高度h4之间的比值大于3/10。
98.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210a、所述第二凹槽230,及所述第三凹槽212的内径自开口侧向其底壁方向逐渐减小,侧壁与光轴的夹角a为1
°
~5
°
,该角度设计方便镜片脱模,还可以导正遮光片。
99.请参阅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学镜头2b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光学镜头2b包括镜筒20b,沿着光轴方向设置有第一镜片21b、第一遮光片22b、第二镜片23a、第二遮光片 24、间隔环25、第三遮光片26及第三镜片27。所述镜筒20b、第一镜片21b、第一遮光片22b、第二镜片23a均分别与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所述镜筒20a、第一镜片21a、第一遮光片22a、第二镜片23 相同,在此不赘述。所述第二遮光片24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遮光片1a相同,所述第三遮光片26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遮光片1相同。所述第一镜片21b面向所述第一遮光片22b的一侧设置第一凹槽210b,所述第二镜片23a面向所述第一遮光片22b的一侧设置第二凹槽230a,所述第一遮光片22b包括第一本体部220b、自所述第一本体部220b 向所述第一镜片21b延伸且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一凹槽210b中的第一延伸部221b及自所述第一本体部220b向所述第二镜片23a延伸且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二凹槽230a中的第二延伸部223b。所述第一本体部 220b抵贴在所述第一镜片21b及所述第二镜片23a之间。所述第一镜片21b面向所述第二遮光片24的一侧设置第三凹槽212a,所述第二遮光片24包括第二本体部240及自所述第二本体部240向所述第一镜片21b延伸的第三延伸部241,所述第三延伸部241能够容设在所述第三凹槽212a中。所述第二本体部240与所述第一镜片21b抵贴。所述第三镜片27面向所述第三遮光片26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凹槽 270,所述第三遮光片26包括第三本体部260及自所述第三本体部 260向所述第三镜片27延伸的第四延伸部261,所述第四延伸部261 能够容设在所述第四凹槽270中。所述第三本体部260与所述第三镜片27抵贴。
10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镜头可根据需要设置三个镜片或五个镜片或更多的镜片,每两个镜片之间设置一个遮光片,遮光片可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遮光片1、1a、1b中的其中之任一者。
101.朝向像侧延伸的延伸部可以有效阻挡从镜片内侧底壁反射的杂光光路,朝向物侧延伸的延伸部可以有效阻挡从内侧顶壁反射的杂光光路。延伸部的位置、长宽等尺寸设置可根据杂光光路调整设置。延伸部能深入镜片结构内部,既便于将遮光片稳定设置在镜片之间,又能有效减少杂光。
102.在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延伸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第三延伸部或第四延伸部)垂直向轴向延伸进入对应的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可相对所述轴向倾斜延伸,即所述延伸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轴向成一定夹角,此时,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延伸部11自所述本体部10倾斜延伸时,所述延伸部两相对端(与本体部连接的一端与远离所述本体部的一端)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所述凹槽在垂直于轴向的宽度。
103.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镜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镜头模组3包括光学镜头30及图像传感器31。所述图像传感器31与所述光学镜头30的镜片在光轴方向上正对,用于将经过所述光学镜头30的光信号转换为影像信号。所述光学镜头30可为上述实施例中的光学镜头2,2a或2b。
104.请参阅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
设备5包括所述镜头模组3及壳体4。所述所述镜头模组3设置于所述壳体4。具体地,所述壳体4上设通孔,所述镜头模组3的光学镜头通过所述通孔暴露,以接收外界的光线,所述镜头模组3的图像传感器位于所述壳体4内。所述电子装置5可为相机、手机或汽车等。
10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