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托组件及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0225发布日期:2021-11-10 09:37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鼻托组件及头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头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鼻托组件及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现有流行的ar眼镜(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和vr眼镜(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的鼻托部分设计都是用传统镜架固定或用眼镜的鼻托固定。目前由于人个体差异的不同,欧美人的鼻部比较窄和高,东亚人鼻子比较扁平,阿拉伯和锡克人的鼻子比较大,因此固定的鼻托形状和不同个体鼻子之间佩戴会有适配性的问题。另外ar和vr由于集成的电子器件部分比较多,单个设备比普通的眼镜更重。用户长久佩戴,鼻托会压迫鼻子,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一种鼻托组件,可以适用于不同鼻形,并且可以对使用者鼻部按摩,提升使用舒适度。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实施例的鼻托组件的头戴设备。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包括:鼻托本体,所述鼻托本体的至少部分形成为袋体,所述袋体的至少部分袋壁为柔性壁,所述袋体用于填充流体介质;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鼻托本体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流体介质流入或流出所述袋体。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通过在鼻托组件内部设置袋体,袋体的至少部分袋壁为柔性壁,并且袋体内部设置流体介质,由此可以利用袋体的可变形,使鼻托组件更好地与使用者的鼻部进行配合,可以适用于多种鼻形的使用者,适用性强。鼻托组件内部设有驱动件可以控制流体介质流入或流出袋体,实现了对袋体体积的自动调节。同时,通过将流体介质流入流出的方式调节袋体的体积,袋体内流体量变化使鼻托组件对鼻部压力变化,可进行按摩,从而缓解长时间使用鼻托组件带来的压迫感。
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鼻托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托本体包括:鼻托外框,所述鼻托外框包括两个分叉部,所述两个分叉部的上端相连,所述两个分叉部的下端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袋体位于所述两个分叉部之间。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袋体包括对应所述两个分叉部设置的两个分袋,所述两个分袋的上端连通。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分叉部分别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形成凹槽,所述两个分叉部的所述凹槽在所述分叉部的上端相连,所述袋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凹槽内。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袋体整体为软胶袋。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托本体还包括:设在所述鼻托外框上端的
鼻托固定支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鼻托固定支架上,且所述驱动件与所述袋体相连。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鼻托外框内形成有活塞管,所述活塞管的一端与所述袋体相连通,所述驱动件上连接有活塞,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活塞沿所述活塞管移动。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塞包括:圆柱体,所述圆柱体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所述圆柱体的外周上设有环形卡槽;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外套在所述圆柱体上且卡在所述卡槽处,所述密封圈与所述活塞管的内壁面接触。
1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设备,包括:壳体组件;主控器,所述主控器设在所述壳体组件内;鼻托组件,所述鼻托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相连接,所述鼻托组件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鼻托组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主控器电连接。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设备,具有上述实施例的鼻托组件,因此具有上述实施例的鼻托组件相同的使用效果,即可以通过主控器控制鼻托组件的袋体体积变化,使不同鼻形使用者使用该头戴设备均可以保证鼻托组件与鼻部进行稳定的接触,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感受,扩大头戴设备适用范围。同时在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头戴设备后,调节袋体的体积对使用者的鼻部进行按摩,可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17.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头戴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连接有软性电路板,所述软性电路板通过连接器连接在所述主控器上。
19.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23.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的袋体变小时的侧面剖视图;
24.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的袋体变大时的侧面剖视图;
25.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戴设备的结构爆炸图。
26.附图标记:
27.头戴设备1000;
28.鼻托组件100;
29.流体介质10;
30.鼻托本体1;鼻托外框11;分叉部111;凹槽1111;活塞管112;
31.袋体12;分袋121;管头122;鼻托固定支架13;
32.驱动件2;活塞21;圆柱体211;环形卡槽2111;密封圈212;
33.第一螺钉4;
34.壳体组件200;上壳201;前壳202;底壳203;护目镜204;
35.主控器300;软性电路板400;连接器500。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9.下面参考图1

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鼻托组件100及头戴设备1000。
4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100,包括:鼻托本体1和驱动件2。如图1

图5所示,鼻托本体1的至少部分形成为袋体12,袋体12的至少部分袋壁为柔性壁,袋体12用于填充流体介质10。因此袋体12的形状可以变化,当鼻托本体1在压力作用下压向鼻部时,利用袋体12的可变形,鼻托本体1可以更好地与使用者的鼻部贴合适配不同鼻部形状的使用者。流体介质10相较于固体形态的缓冲介质更加柔软,可以使鼻托组件100与使用者长时间贴合后,也不会使使用者鼻部部位感受到明显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的缓解长时间佩戴时,对鼻部造成的不适感,提升了使用舒适性。
41.可以理解的是,袋体12的部分袋壁为柔性壁,柔性壁使袋体12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一定的伸缩能力。由此在流体介质10流入袋体12时,可以使袋体12的体积增大,从而针对鼻部较矮的使用者也可以使鼻托组件100稳定的与鼻部保持贴合。流体介质10可以在流出袋体12时,使袋体12的体积变小,从而针对鼻部较高的使用者来说,可以通过减小鼻托本体1的体积实现减小对使用者的鼻部的压力,由此可知,通过流体介质10流入和流出袋体12内部,可以实现对鼻托组件100的体积的调节,使不同鼻形的使用者均可具有良好的使用感受。
42.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件2设在鼻托本体1上,驱动件2用于驱动流体介质10流入或流出袋体12。通过使用驱动件2,可以实现自动控制流体介质10流入或流出袋体12内部,从而提升了袋体12体积自动控制,方便快捷。并且,通过控制流体介质10流入流出的方式调节袋体12的体积,袋体12内流体量变化使鼻托组件100对鼻部压力变化,鼻部进行按摩,例如对鼻部的神经以及血管产生舒缓作用,从而缓解长时间使用鼻托组件100带来的压迫感。
4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鼻托组件100,通过在鼻托组件100内部设置袋体12,袋体12的至少部分袋壁为柔性壁,并且袋体12内部设置流体介质10,由此可以使鼻托本体1更
好地与使用者的鼻部进行贴合,可以适用于多种鼻形的使用者,适用性强。鼻托组件100内部设有驱动件2可以控制流体介质10流入或流出袋体12,实现了对袋体12的体积自动调节。同时,通过将流体介质10流入流出的方式调节袋体12的体积,对鼻部进行按摩,从而缓解长时间使用鼻托组件100带来的压迫感。
44.此外,对于流体介质10的选择有多种,例如流体介质10可以为气体或液体。气体或液体的物理属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配套不同的驱动件2。
45.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流体介质10可以选用气体,作为流体介质10的气体可以选用空气,获取便捷,无成本。相应的,当流体介质10选用空气时,对应的驱动件2可以为空气泵,通过空气泵可以快速的对袋体12内部进行充气或放气,加压或降压,由此方便快捷地调节袋体12的体积以保证鼻托组件100的整体使用舒适性。
46.在另一些可选实施例中,流体介质10可以选用液体介质,作为普通的液体介质,可以选用水,成本较低,同时取用方便。可选地,袋体12上可增设换水口,便于使用者定期对袋体12内部的水进行更换。液体介质也可以选用专用的液体硅胶,柔软度更高,并且具有一定的支撑力,使用寿命长。
47.需要说明的是,当流体介质10为液体或非空气的气体时,需要在鼻托组件100内部设置缓冲腔,从而使驱动件2将流体介质10抽出时,可以将流体介质10抽送到缓冲腔内部。相应的,驱动件2可以根据流体的种类进行更换,例如可以是电机,也可以是活塞21,还可以是气泵等。
48.进一步可选地,可以在鼻托本体1上设置加热件,以对流体进行加热,从而可以使鼻托本体1在佩戴时具有合适的温度,提高贴肤舒适度。
49.本技术的方案中袋体12的位置可以非常灵活,例如可以将鼻托本体1设置成多段,相邻两段之间设置袋体12,这样多段之间的角度、距离可以通过袋体12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有的方案中,袋体12设置在鼻托本体1的与使用者鼻部接触的表面,这样可以实现与鼻部的柔性接触。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

图5所示,鼻托本体1包括:鼻托外框11,鼻托外框11对袋体12具有支撑作用。具体地,如图1所示,鼻托外框11包括两个分叉部111,两个分叉部111的上端相连,两个分叉部111的下端朝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袋体12位于两个分叉部111之间。
51.将鼻托外框11下部分叉形成两个分叉部111,两个分叉部111可以架在鼻部两侧的鼻翼上,这样使用者的鼻头卡在两个分叉部111之间,形成定位作用,从而使鼻托组件100佩戴更平稳。
52.将鼻托外框11的两个分叉部111的之间设置袋体12,鼻托组件100可以通过袋体12与鼻部紧密贴合,与鼻部实现柔性接触,可以有效缓解鼻托外框11对鼻部的压力。
53.这里,袋体12的数量及位置可以非常灵活,例如可以设置成多个,每个分叉部111的下方均可以设置至少一个袋体12。袋体12也可以设置成一个,这样袋体12数量少,成本低,结构较简单。
5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袋体12包括对应两个分叉部111设置的两个分袋121,两个分袋121的上端连通。这样袋体12的两个分袋121位于鼻托外框11的两个分叉部111下方,鼻托组件100通过两个分袋121架在鼻部两侧的鼻翼上,这样袋体12与鼻部接触面积大,而且两侧鼻翼可对称受压。两个分袋121的上端连通,这样袋体12的形状使其可以卡
在鼻部的鼻头上,从而与鼻头实现柔性接触。
55.具体地,如图2所示,两个分叉部111分别在朝向彼此的一侧形成凹槽1111,两个分叉部111的凹槽1111在分叉部111的上端相连,袋体12的一部分位于凹槽1111内。这样凹槽1111可以对袋体12实现限位作用,避免袋体12移出两个分叉部111之间后不能贴肤。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袋体12整体为软胶袋。通过将袋体12整体设置为软胶袋,可以使袋体12本身即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使得袋体12在与人体皮肤接触时具有更加好的舒适性,同时软胶袋可以便于清洁,可以方便使用者定期清理袋体12的表面,保证袋体12的清洁度。软胶袋还可以使用消毒酒精擦拭消毒,方便快捷。
57.还有的方案中,袋体12的部分袋壁为柔性壁,还有部分袋壁为硬质壁。可选地,硬质壁的部分与驱动件2或鼻托外框11连接,这样方便连接处的密封、固定。
5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鼻托本体1还包括:设在鼻托外框11上端的鼻托固定支架13,驱动件2设置在鼻托固定支架13上,且驱动件2与袋体12相连。
59.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通过在鼻托外框11上端设置鼻托固定支架13,可以使鼻托组件100与外部结构之间固定,保持稳定的连接,并且使鼻托组件100的整体朝向角度保持稳定。鼻托固定支架13可以为驱动件2提供安装平台。整体结构小巧紧凑,用于头戴设备1000上也不会占用较大空间,保证了使用者使用具有该鼻托组件100的头戴设备1000时的舒适性。
60.进一步地,如图2

图4所示,鼻托外框11内形成有活塞管112,活塞管112的一端与袋体12相连通,驱动件2上连接有活塞21,驱动件2用于驱动活塞21沿活塞管112移动。这样通过活塞21的运动,可以对袋体12内部进行施加压力或释放压力,从而使流体介质10流入或流出袋体12内部,即调整袋体12的体积变大或变小。
61.其中,对于活塞21运动的控制方式为活塞21设于驱动件2上,由此经过驱动件2的驱动作用,可以使活塞21在活塞管112内部运动。
62.图3为一实施例中驱动件2带动活塞21在活塞管112内向远离袋体12的方向运动,将流体介质10由袋体12内部抽出。图4为上述实施例中,驱动件2带动活塞21在活塞管112内朝向袋体12的方向运动,将流体介质10由活塞管112推到袋体12内部。
63.更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活塞21包括:圆柱体211和密封圈212,圆柱体211与驱动件2相连,并且圆柱体211的外周上设有环形卡槽2111,密封圈212外套在圆柱体211上且卡在卡槽处,密封圈212与活塞管112的内壁面接触。
64.即驱动件2上连接有圆柱体211,圆柱体211的外周面设有一个沿着其外周面的环形卡槽2111,密封圈212外套于圆柱体211的外部并且处于环形卡槽2111内,从而可以有效的限制密封圈212的位置,防止活塞21在活塞管112内部运动的过程中,密封圈212由圆柱体211上脱落。在活塞21伸入到活塞管112内部后,通过密封圈212的外周面与活塞管112的内避免抵接,使活塞管112与袋体12内部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从而可以使活塞21在运动时,可以对袋体12内部施加压力或减小压力,以此来控制袋体12的体积变化。
65.具体地,驱动件2为电机,例如电机的电机轴与活塞21相连。更具体地,电机的电机轴可作伸缩运动,从而带动活塞21伸缩。可选地,电机为步进电机,这样控制精度较高。
66.有利地,密封圈212为o形圈,且为标准件,这样方便配型。
67.在图2

图4的实施例中,鼻托本体1包括鼻托外框11、袋体12和鼻托固定支架13,鼻
托外框11通过第一螺钉4连接在鼻托固定支架13底部,袋体12位于鼻托外框11的底部。驱动件2设置在鼻托固定支架13内部,鼻托外框11内形成活塞管112,驱动件2上的活塞21配合在活塞管112内。可选地,活塞管112一体形成在鼻托外框11上。进一步可选地,袋体12的上端形成有管头122,管头122外套在活塞管112的下端。
68.上述实施例的鼻托组件100,佩戴于鼻部时不仅能自动调整至与鼻部贴合,而且利用袋体12内液体流动实现对鼻部按摩,鼻托组件100的适用人群范围广,使用更加舒适。
69.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头戴设备1000,如图5所示,包括:壳体组件200、主控器300和鼻托组件100,主控器300设在壳体组件200内,鼻托组件100与壳体组件200相连接,鼻托组件100为上述实施例的鼻托组件100,鼻托组件100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驱动件2与主控器300电连接,主控器300可以控制驱动件2的运行。
70.这里头戴设备1000可以设置有自动控制模式,如主控器300内加载自动运行程序,控制驱动件2按照自动运行程序进行袋体12体积的调整。有的方案中头戴设备1000也可以设置有手动控制模式,这样控制驱动件2按照使用者的想法调整袋体12体积。
71.具体地,头戴设备1000包括壳体组件200,壳体组件200内部具有容纳空间可以设置多种器件,以对器件提供外部保护,防止器件暴露于外部受到损坏。在壳体组件200的内部设有主控器300,可以通过主控器300控制鼻托组件100的袋体12调节,即实现上文所说的,通过驱动件2调节袋体12的大小,从而使鼻托组件100可以适用于不同鼻形的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感受。同时可以控制袋体12的体积变化对使用者的鼻部血管或神经进行按摩。
7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头戴设备1000,具有上述实施例的鼻托组件100,因此具有上述实施例的鼻托组件100的相同的使用效果,即可以通过主控器300控制鼻托组件100的袋体12的体积变化,为不同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使用感受。同时在使用者长时间使用头戴设备1000后,调节袋体12的体积对使用者按摩,可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舒适性。
73.如图5所示,驱动件2连接有软性电路板400,软性电路板400通过连接器500连接在主控器300上。由此主控器300通过软性电路板400与驱动件2进行信息互动。软性电路板400的设置,对安装空间适应性高,便于利用较小的空间实现主控器300与驱动件2的电连接。
74.可选的,头戴设备1000可以为ar眼镜、vr眼镜、mr眼镜(mr:mix reality,混合现实)或者电焊眼镜等。通过设有鼻托组件100,可以有效的提升头戴设备1000的使用舒适度。
75.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

图5所示,壳体组件200包括:上壳201、底壳203、前壳202和护目镜204。如图3

图5所示,前壳202为圆弧形结构,设于头戴设备1000的前部,在前壳202的上部设有上壳201,在前壳202的下部设有底壳203,由此形成了头戴设备1000的壳体组件200的大体结构,在底壳203外部设有护目镜204,可以用于显示头戴设备1000的影像。主控器300通过螺钉与底壳203连接,鼻托组件100的鼻托固定支架13通过螺钉与底壳203之间连接。
76.下面以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为例进行描述。
77.如图5所示的头戴设备1000,通过设有的鼻托组件100,可以通过鼻托组件100对使用者的鼻部神经和血管进行按摩,从而有效的缓解使用者由于长时间佩戴头戴设备1000导致的鼻部不适。并且,通过鼻托组件100中的袋体12体积变化,从而通过调节袋体12的体积使鼻托组件100可以与不同使用者的鼻部均进行贴合。
78.其中,鼻托组件100的袋体12的体积调节原理:袋体12的一端与活塞管112连接,驱动件2的一端连接活塞21,活塞21插入活塞管112内部,驱动件2驱动活塞21沿活塞管112移动,使袋体12内部的流体介质10流出或流入袋体12内,实现对袋体12的体积的调节,方便快捷,操作简便。
7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8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