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壳体、镜头模组及光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1185发布日期:2021-12-01 14:11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镜头壳体、镜头模组及光源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照明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镜头壳体、镜头模组及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

2.激光光源是利用激发态粒子在受激辐射作用下发光的电光源,是一种相干光源。激光光源具有亮度高,色彩好,能耗低,寿命长且体积小的优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3.目前,由于激光光源系统中各光学零部件在制造、组装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以及光路角度的偏差等造成的累积偏差,容易导致激光光源系统出射的光斑大小产生较大偏差,甚至影响光照亮度及光斑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镜头壳体、镜头模组及光源系统,以改善上述的问题。
5.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6.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镜头壳体,该镜头壳体包括镜座、镜筒本体以及固定压片。镜座包括设置有内螺纹的容置腔;镜筒本体沿轴向开设有嵌设腔,镜筒本体的外周壁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镜筒本体沿周向设置有调节结构,镜筒本体嵌设于镜座的容置腔内且与镜座螺纹连接。固定压片固定于镜筒本体背离镜座的一侧,镜筒本体相对于镜座能够进行轴向移动。
7.进一步地,调节结构设置于镜筒本体的至少部分外周壁上,且调节结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齿槽或齿牙。
8.进一步地,调节结构的数量为多段,每段包括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齿槽或齿牙,多段调节结构沿镜筒本体的外周壁均匀间隔设置且围设成整圈。
9.进一步地,镜座的容置腔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之间形成阶梯状结构,内螺纹设置于第二内侧壁。镜筒本体的外周壁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外侧壁和第二外侧壁,第一外侧壁的外径小于第二外侧壁的外径,第一外侧壁与第一内侧壁配合,外螺纹设置于第二外侧壁。
10.进一步地,镜筒本体的外周壁还包括第三外侧壁,第二外侧壁的外径小于第三外侧壁的外径,且第一外侧壁、第二外侧壁及第三外侧壁形成阶梯状结构,调节结构设置于第三外侧壁。
11.进一步地,镜座靠近第二内侧壁的端面与第三外侧壁之间开设有点胶槽。
12.进一步地,固定压片包括压片本体和弹片,压片本体为环状结构,压片本体的内边缘朝向中心位置凸设有弹片,压片本体固定于镜筒本体。
13.进一步地,弹片的数量为多个且沿压片本体的内边缘间隔设置,每个弹片均包括连接段和弯折段,连接段与压片本体固定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弯折段朝向压片本体靠近镜筒本体的一侧弯折。
14.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镜头模组,包括光学元器件和镜头壳体,光学元器件嵌设于镜筒本体的嵌设腔内,固定压片抵压于光学元器件,以使光学元器件锁紧固定在镜筒本体的嵌设腔内。
15.进一步地,固定压片包括压片本体和弹片,压片本体为环状结构,压片本体的内边缘朝向中心位置凸设有弹片,压片本体固定于镜筒本体,弹片将光学元器件抵压固定在镜筒本体的嵌设腔内。
16.进一步地,弹片均包括连接段和弯折段,连接段与压片本体固定连接且位于同一平面,弯折段朝向压片本体靠近镜筒本体的一侧弯折,且抵压于光学元器件。
17.进一步地,光学元器件包括透镜和隔圈,透镜的数量为多个,隔圈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透镜之间,透镜和隔圈依次间隔的嵌设于镜筒本体的嵌设腔内。
18.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光源系统,该光源系统包括光源和镜头模组。光源位于镜头模组的前端光路中。
1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壳体,通过镜筒本体与镜座之间螺纹连接,可以将转动转变为沿轴向的移动。通过在镜筒本体上设置调节结构,可以提高轴向距离调节的精确度。固定压片用于将光学元器件锁紧固定在镜筒本体的嵌设腔内,且能够使镜筒本体、光学元器件及固定压片作为整体,可以相对于镜座进行轴向调节。
20.镜头模组包括光学元器件和镜头壳体,该结构有利于实现光源光斑的最高亮度及最佳合光效果。光源系统中包括光源和镜头模组,通过旋拧镜头壳体的镜筒本体,以使光学元器件、镜筒本体及固定压片可以相对于光源进行轴向调节,实现亮度及合光效果的调节。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壳体的分解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壳体的剖视图;
24.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图1中固定压片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28.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的剖视图;
29.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中镜筒本体的剖视图;
30.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中第一透镜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中第一透镜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中第一隔圈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中第一隔圈的剖视图;
34.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中第二隔圈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模组中第二隔圈的剖视图;
36.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37.图标:100

镜头壳体;110

镜座;112

容置腔;1121

第一内侧壁;1123

第二内侧壁;120

镜筒本体;1205

嵌设腔;1210

第一外侧壁;1212

第二外侧壁;1214

第三外侧壁;1216

调节结构;1218

齿槽;122

点胶槽;130

固定压片;132

压片本体;134

弹片;1341

连接段;1343

弯折段;141

第一内壁;151

第一平面;143

第二内壁;153

第二平面;145

第三内壁;155

第三平面;147

第四内壁;161

第一内阶梯;162

第一内转角;163

第二内阶梯;164

第二内转角;165

第三内阶梯;166

第三内转角;200

镜头模组;210

透镜;211

第一透镜;2110

第一圆柱段;2113

第二圆柱段;2115

第一卡接部;213

第二透镜;215

第三透镜;220

隔圈;222

第一隔圈;2221

第一端面;2223

第二端面;2225

第一外壁;2227

第一连接平面;2229

第二外壁;2230

第一外阶梯;2231

第一外转角;2233

第二外阶梯;224

第二隔圈;2241

第三端面;2243

第四端面;300

光源系统;310

光源;320

固定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40.目前,由于激光光源系统中各光学零部件在制造和组装时,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偏差,以及激光光源系统中光路角度的偏差等形成的累积偏差,极易导致激光光源系统中光学器件之间位置或出射的光斑大小产生较大的偏差。偏差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光照、光斑的效果。尤其是在需要两路或多路光线分光、合光的激光光源系统中,光学透镜之间的位置修正显得十分必要。
41.基于上述问题,请参照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镜头壳体100。
42.镜头壳体100可以包括镜座110、镜筒本体120以及固定压片130。
43.其中,镜座110包括容置腔112,镜筒本体120嵌设于镜座110的容置腔112内,固定压片130固定在镜筒本体120背离镜座110的一侧,固定压片130用于将光学元器件锁紧固定在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以使光学元器件、镜筒本体120及固定压片130可以作为整体,相对于镜座110进行轴向调节。
44.镜筒本体120与镜座110螺纹连接,在镜筒本体120的周向设置调节结构1216,且通过固定压片130将光学元器件锁紧固定在镜筒本体120内,可以使镜筒本体120、固定压片130及固定于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的光学元器件作为整体,相对于镜座110能够进行轴向调节。有利于提高轴向调节的精度,减小调节偏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壳体100适用于紧凑型小空间的镜头模组沿轴向进行距离调节。
45.具体地,请一并参照图1和图2。镜座110包括容置腔112,容置腔112为贯通孔的结构,容置腔112的内周壁设置有内螺纹。
46.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镜座110的容置腔112包括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内侧壁1121和第二内侧壁1123。第一内侧壁1121的内径小于第二内侧壁1123的内径,从而使得镜座110的容置腔112内侧壁为阶梯状结构。其中,内螺纹设置于第二内侧壁1123上,第一内
侧壁1121和第二内侧壁1123之间还开设有退刀槽,方便加工内螺纹。
47.具体地,镜筒本体120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包括沿轴向开设的嵌设腔1205。镜筒本体120的外周壁与镜座110的第二内侧壁1123连接的一段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与镜座110内壁的内螺纹相匹配,以使镜筒本体120嵌设于镜座110的容置腔112内,且与镜座110之间螺纹连接,通过旋拧方式可以将周向转动转变为沿轴向的移动。
48.镜筒本体120沿周向设置有调节结构1216,调节结构1216设置于镜筒本体120的至少部分外周壁上,即该调节结构1216可以环设于镜筒本体120周向的整圈或者一部分。通过沿周向设置调节结构1216,在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需要进行轴向调节时,可以根据调节结构1216来控制镜筒本体120进行轴向移动的距离。
49.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调节结构1216设置于镜筒本体120的背离镜座110的一侧,调节结构1216可以包括沿周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齿槽1218。
50.可选地,当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转动一个齿槽时,对应于,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沿轴向移动一个单位距离。当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转动n个齿槽时,对应于,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沿轴向移动了n个单位距离。其中,n可以等于1、2、3、4、5
……
,单位距离为轴向移动的最小距离,单位距离可以根据镜筒本体120上设置的外螺纹的螺距进行确定。
51.需要说明的是,单位距离可以通过镜筒本体120上外螺纹的螺距p与齿槽的齿数的比值进行确定,即每转动一个齿槽的轴向距离,就可以确定出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沿轴向移动的距离。从而可以采用n倍的单位距离对镜筒本体120沿轴向的位移调节进行精确控制,有利于提高轴向调节距离的精确性,适用于紧凑型小空间的镜头模组。
52.请参照图3所示,在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调节结构1216的数量可以为多段,其中每段调节结构1216可以包括均匀间隔设置的多个齿槽1218。当每段调节结构1216中的齿槽1218的数量为m个时,m个齿槽1218环设于镜筒本体120的一部分外周壁上。多段调节结构1216沿镜筒本体120的外周壁间隔设置,且多段调节结构1216正好可以围设成整圈。
53.例如,调节结构1216的数量可以为三段,每段调节结构1216中均匀间隔设置有m个齿槽1218。任意相邻两段调节结构1216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为第一距离,每段调节结构1216中任意相邻两个齿槽1218之间的距离相等且为第二距离。
54.可选地,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可以不相等。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不相等时,相当于先将镜筒本体120的外周壁沿周向均分为3等份段,每段设置有一个调节结构1216,且每个调节结构1216中包括有m个齿槽1218,且m个齿槽1218均匀间隔开设。
55.在可选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也可以相等。当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相等时,相当于多个齿槽1218沿镜筒本体120的周向均匀间隔环设且正好围合成整圈。其中,齿槽1218的数量可以根据镜筒本体120的外螺纹螺距进行合理设计,实现方便精确调节的目的。
56.在可选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调节结构1216也可以包括齿牙,或者同时包括齿槽和齿牙。齿牙外凸于镜筒本体120的外周壁,齿槽内凹于镜筒本体120的外周壁。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对于调节结构1216的具体数量、具体设置方式及具体结构均不作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只要能够方便调节,提高调节精度即可。
57.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镜筒本体120与镜座110螺纹连接后,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
110沿轴向调节的同轴度,以减小径向偏差。可以通过设计镜筒本体120的外径尺寸和镜座110的内径尺寸关系,实现径向的限位。
58.具体地,如图2所示,镜筒本体120和镜座110之间可以采用分段式配合设计的结构。与镜座110的内侧壁相匹配地,镜筒本体120的外周壁可以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外侧壁1210、第二外侧壁1212及第三外侧壁1214。
59.其中,镜筒本体120第一外侧壁1210的外径小于第二外侧壁1212的外径,第二外侧壁1212的外径小于第三外侧壁1214的外径,且第一外侧壁1210、第二外侧壁1212及第三外侧壁1214形成阶梯状结构,外螺纹设置于第二外侧壁1212,调节结构1216设置于第三外侧壁1214。
60.安装时,镜座110的第一内侧壁1121与镜筒本体120的第一外侧壁1210相配合,镜座110的第二内侧壁1123与镜筒本体120的第二外侧壁1212螺纹连接。
61.通过尺寸设计,以使镜座110的第一内侧壁1121的内径尺寸与镜筒本体120的第一外侧壁1210的外径尺寸配合,且满足同轴度公差要求,以保证镜筒本体120与镜座110之间配合的同轴度,有利于减小镜筒本体120与镜座110之间的径向偏差。
62.由于镜筒本体120的第二外侧壁1212与镜座110的第二内侧壁1123螺纹连接,可以实现旋转运动转变为轴向运动。从而使得固定压片130和镜筒本体120固定连接后作为整体可以相对于镜座110沿轴向运动,方便进行轴向距离调节。通过在镜筒本体120的外周壁上设置调节结构1216,有利于精确的调节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沿轴向移动的距离。
63.当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之间的轴向距离调节完成后,可以通过粘胶方式将镜筒本体120和镜座110进行粘接固定。例如,可以通过在镜筒本体120和镜座110之间开设点胶槽,胶水涂覆于点胶槽内的方式进行固定。
64.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在镜筒本体120的第三外侧壁1214和镜座110靠近第二内侧壁1123的端面之间设置点胶槽122。可选地,调节结构1216可以设置于第三外侧壁1214远离第二外侧壁1212的一端,第三外侧壁1214靠近第二外侧壁1212的一端与镜座110的端面配合。
65.请继续参照图2所示,镜筒本体120的第三外侧壁1214靠近第二外侧壁1212一端的外边沿设置倒角。镜筒本体120的第三外侧壁1214和第二外侧壁1212之间形成的台阶状结构包括台阶面,当镜筒本体120安装于镜座110的容置腔112内后,台阶面与镜座110靠近第二内侧壁1123的端面相配合。且端面与台阶面在倒角位置正好可以形成一圈点胶槽122。
66.当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调节完成后,可以将粘胶涂覆于点胶槽122内,从而将位置调节完成后的镜座110和镜筒本体120粘接固定。
67.可以理解的是,在可选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点胶槽122也可以为开设于镜座110的端面和台阶面之间的凹槽。即除了上述结构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另外两种结构:
68.第一种、镜筒本体120的台阶面和第三外侧壁1214的转角处没有设置倒角,仅在镜座110的端面处开设有凹槽,且凹槽与第三外侧壁1214的位置相对应,该凹槽即为镜座110和镜筒本体120之间的点胶槽。
69.第二种、可以在镜座110的端面上和镜筒本体120的台阶面上的合适位置均开设有凹槽,端面上的凹槽与台阶面上的凹槽相对应且形成点胶槽。
70.另外,镜筒本体120的第三外侧壁1214与台阶面之间不局限于设置倒角,也可以设
置为圆角、圆弧或凹槽等形状,本技术对于点胶槽122的开设位置和形成方式不作限定,只要满足镜座110的端面和镜筒本体120的台阶面的外边沿之间形成有点胶槽122即可,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71.请参照图4,固定压片130为薄片环状结构,固定压片130固定连接于镜筒本体120背离镜座110的一侧,通过锁紧件将固定压片130固定在镜筒本体120上,以使固定压片130将光学元器件抵压固定在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且使得镜筒本体120、光学元器件及固定压片130可以作为整体相对于镜座110进行轴向调节。
72.请一并参照图4和图5所示,固定压片130可以包括压片本体132和弹片134。压片本体132为环状结构,压片本体132的内边缘朝向中心位置凸设有弹片134。
73.安装时,压片本体132固定于镜筒本体120上,弹片134用于将光学元器件抵压固定在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由于光学元器件中靠近固定压片13的器件为凸透镜,且凸透镜朝向固定压片130的一侧凸出,弹片134抵接于凸透镜的凸起部位,有利于将光学元器件更加稳固的固定在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
74.进一步地,弹片13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弹片134可以沿压片本体132的内边缘间隔设置,且每个弹片134均可以抵压在光学元器件上,从而将光学元器件与镜筒本体120锁紧固定。
75.具体地,每个弹片134均可以包括连接段1341和弯折段1343。连接段1341与压片本体132固定连接,弯折段1343为自由端。连接段1341与压片本体132连接后且位于同一平面上,弯折段1343朝向压片本体132靠近镜筒本体120的一侧弯折,且弯折段1343与连接段1341之间形成钝角,当压片本体132固定于镜筒本体120上后,弹片134的弯折段1343可以抵压于光学元器件上。
7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镜头壳体100,通过镜筒本体120与镜座110之间分段式配合连接的设计,既可以保证镜筒本体120的第一外侧壁1210和镜座110的第一内侧壁1121之间尺寸公差的同轴度,也可以提高镜筒本体120与镜座110之间轴向距离调节的精确度。通过在固定压片130的内侧凸设弹片134,可以通过弹片134将光学元器件抵压固定在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有利于提高安装后的稳固性。且安装完成后镜筒本体120、光学元器件及固定压片130作为整体,可以相对于镜座110进行轴向调节,有利于实现光源光斑的最高亮度,及最佳合光效果。当镜筒本体120相对于镜座110位置调节完成后,可通过粘胶的方式进行固定,且相对位置固定可靠。
77.请参照图6,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200,该镜头模组200可以包括光学元器件和上述的镜头壳体100。安装时,光学元器件嵌设于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固定压片130固定在镜筒本体120上且抵压于光学元器件,以使光学元器件稳固的锁紧在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
78.具体地,光学元器件可以包括透镜210和隔圈220。其中,透镜21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隔圈220设置于任意相邻两个透镜210之间,从而将透镜210间隔开来,以保证相邻两个透镜210之间的间距。
79.请一并参照图6和图7,安装时,镜筒本体120嵌设于镜座110的容置腔112内且与镜座110螺纹连接,再将透镜210和隔圈220依次间隔的嵌设于镜筒本体120的嵌设腔1205内。最后,将压片本体132固定在镜筒本体120上,凸设在压片本体132内侧的弹片134抵压透镜
210和隔圈220,以使光学元器件和镜筒本体120锁紧固定。当组装完成后,可以将镜筒本体120、光学元器件和固定压片130作为整体,通过螺纹连接相对于镜座110进行轴向位移调节。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先将透镜210隔圈220嵌设于镜筒本体120内,同时将压片本体132固定在镜筒本体120上,使得光学元器件和镜筒本体120锁紧固定,再将锁紧固定好的镜筒本体、光学元器件和固定作为整体安装于镜座110上。
80.镜筒本体120的内侧壁沿轴向设置有与多个透镜210和隔圈220相匹配的台阶状结构,且台阶的形状和数量与透镜210和隔圈220相匹配。
81.具体地,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8所示,镜筒本体120的内侧壁可以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内壁141、第一平面151、第二内壁143、第二平面153、第三内壁145、第三平面155及第四内壁147。
82.其中,第一内壁141和第一平面151垂直设置可以形成第一内阶梯161,第一平面151和第二内壁143垂直设置可以形成第一内转角162;第二内壁143和第二平面153垂直设置可以形成第二内阶梯163,第二平面153和第三内壁145垂直设置可以形成第二内转角164;第三内壁145和第三平面155垂直设置可以形成第三内阶梯165,第三平面155和第四内壁147垂直设置可以形成第三内转角166,且第一内壁141、第二内壁143、第三内壁145及第四内壁147的内径尺寸依次增大。
83.如图7所示,透镜210可以包括第一透镜211、第二透镜213及第三透镜215,且第一透镜211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二透镜213的外径尺寸,第二透镜213的外径尺寸小于第三透镜215的外径尺寸。第一透镜211、第二透镜213及第三透镜215可以均为凸透镜。
84.请一并参照图9和图10,第一透镜211沿轴向可以依次包括第一圆柱段2110、第二圆柱段2113及凸镜部分。第一圆柱段2110的外径小于第二圆柱段2113的外径,第一圆柱段2110和第二圆柱段2113的连接处可以形成与镜筒本体120内侧壁的第一内阶梯161相配合的第一卡接部2115。安装时,第一卡接部2115卡设于第一内阶梯161。如图7,第二透镜213和第三透镜215的外周壁为圆柱状结构,且第一透镜211、第二透镜213及第三透镜215的凸镜部分的朝向相同。
85.如图7所示,隔圈220可以包括第一隔圈222和第二隔圈224。第一隔圈222位于第一透镜211和第二透镜213之间,第二隔圈224位于第二透镜213和第三透镜215之间。
86.请一并参照图11和图12,第一隔圈222可以包括靠近第一透镜211的第一端面2221、靠近第二透镜213的第二端面2223、以及位于第一端面2221和第二端面2223之间的外侧壁。外侧壁可以包括沿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外壁2225、第一连接平面2227及第二外壁2229。其中,第一端面2221与第一外壁2225垂直设置且形成第一外阶梯2230,第一外壁2225和第一连接平面2227垂直设置且形成第一外转角2231,第一连接平面2227和第二外壁2229垂直设置且形成第二外阶梯2233。第一外阶梯2230处设置有用于和第一内转角162相配合的避让部,第二外阶梯2233处设置有用于和第二内转角164相配合的避让部。第一隔圈222的内侧壁为锥状结构,且内侧壁的倾斜角度以不会遮挡从第一透镜211出射至第二透镜213上的光线为宜。
87.请一并参照图13和图14,第二隔圈224可以包括靠近第二透镜213的第三端面2241、靠近第三透镜215的第四端面2243、以及位于第三端面2241和第四端面2243之间的外侧壁。其中,外侧壁与第三端面2241连接处设置有用于和第三内转角166相配合的避让部。
第二隔圈224的内侧壁也为锥状结构,且内侧壁的倾斜角度以不会遮挡从第二透镜213出射至第三透镜215上的光线为宜。
88.请继续参照图7所示,安装时,第一透镜211、第一隔圈222、第二透镜213、第二隔圈224及第三透镜215依次安装于镜筒本体120的嵌设孔内。第一透镜211的第一卡接部2115卡设于镜筒本体120的第一内阶梯161处,第一隔圈222的第一外阶梯2230卡接于镜筒本体120的第一内转角162,第一外转角2231与镜筒本体120的第二内阶梯163卡接配合,第二外阶梯2233卡接于镜筒本体120的第二内转角164。且第一隔圈222的第一端面2221的内径小于第一透镜211的外径,以使第一端面2221可以抵接于第一透镜211的边缘部分。第二透镜213的入光侧抵接于第一隔圈222的第二端面2223,第二透镜213的外周壁与镜筒本体120的第三内壁145相配合,第二隔圈224的第三端面2241的内径小于第二透镜213的外径,以使第三端面2241可以抵接于第二透镜213的边缘部分。且第二隔圈224的避让部可以和第三内转角166配合。当压片本体132固定在镜筒本体120上后,压片本体132内侧凸设的弹片134正好可以抵压于第三透镜215的凸镜部分,且可以将抵压力依次传递给第二隔圈224、第二透镜213、第一隔圈222及第一透镜211。
89.换句话说,光学元器件中的隔圈220和透镜210的外边缘通过台阶状结构与镜筒本体120的内侧壁卡接配合,通过弹片134的抵压作用可以实现轴向和径向的双重限位,以使安装完成后的透镜210、隔圈220及镜筒本体120在轴向上和径向上位置固定。
90.请参照图15,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源系统300,该光源系统300可以包括光源310和上述的镜头模组200。其中,光源310位于镜头模组200的前端光路中。
91.进一步地,该光源系统300还可以包括固定组件320,镜头模组200安装在固定组件320。
92.具体地,镜头壳体100中的镜座110与固定组件320固定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旋拧镜筒本体120,使镜头壳体100带动光学元器件相对于光源310进行轴向调节,当轴向距离调节完成后,再通过在点胶槽122位置涂覆胶水的方式进行固定。
93.在可选的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320可以包括固定座和固锁件。固锁件可以为螺栓,固定座与镜座1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其中,固定座可以开设为通孔,镜座110开设有与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安装时,螺栓穿过固定座上的通孔后与镜座110上的螺纹孔螺纹连接。
94.为了实现镜头模组200相对于固定座可以在径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增加调节范围的目的。在可选的另一实施方式中,固定座开设有调节孔,镜座110开设有固锁孔。其中,调节孔的内径大于固锁件的外径尺寸,或者调节孔可以为长圆孔、圆弧孔等结构。
95.固锁件穿设于调节孔后与固锁孔锁紧固定,以使镜头模组200相对于固定座具有固定状态和能够在调节孔调节范围内移动的调节状态。
96.当需要进行位移调节时,先松开固锁件,将镜头模组200相对于固定座在调节孔的调节范围内进行位置移动。当镜头模组200相对于固定座调节至合适位置后,再通过固锁件将镜头本体锁紧在固定座上。通过沿轴向的位移调节、径向的位置调节及转动调节,实现至少三个自由度的调节,有利于实现更佳的合光效果。
97.可以理解的是,光源系统300中的光源310、镜头模组200的数量不局限于一个,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当镜头模组200的数量为两个及以上时,光源310的数量与镜头模组200
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可以在镜头模组200的后端光路中设置合光器件,将多个光路合光后出射。通过对每个镜头模组200分别进行轴向距离调节,有利于获得更佳的合光效果。
9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系统300,通过旋拧镜筒本体120,以使镜筒本体120、光学元器件及固定压片130作为整体相对于光源310可以进行轴向调节,实现亮度及合光效果的调节。
99.综上,本技术提供的镜头壳体100、镜头模组200及光源系统200,可以应用于舞台灯光束灯,探照灯,搜救灯等,也可做单独使用,实现单一透镜或透镜组进行轴向位置修正。另外,其也可以应用于分光、合光的光源光路中,通过各个镜筒本体120沿轴向的距离调节,可以实现最佳的合光效果。且该镜头壳体100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成像效果良好。能够较好的满足市场要求,有利于提高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0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