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筒及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2562发布日期:2022-02-12 12:29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镜筒及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镜筒及镜头。


背景技术:

2.手机镜头一般由镜筒、透镜、隔片和压圈组成,在装配时,透镜与镜筒通过过盈配合连接,依次装入镜筒。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最后装入压圈并进行点胶,这种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由于仅在最后一枚透镜或压圈上进行点胶,因此点胶面积有限,使透镜整体能承受的轴向推脱力有限。另外,如图6所示,由于中间透镜102布置紧凑点胶空间不足,因此针头103难以点胶固定,则中间透镜102在冲击载荷下可能与镜筒101发生相对滑动,使透镜102位置发生变化,造成质量下降。可见,现有技术的镜头存在的上述问题都会降低镜头在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对于手机镜头而言,可靠性是评价镜头品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克服或减轻上述缺陷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镜筒及镜头。
4.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镜筒及镜头,镜筒内壁设有点胶槽,所述点胶槽沿着像侧至物侧的方向延伸,并沿所述镜筒的周向间隔排列,所述点胶槽位于所述镜筒的物侧端和/或中部。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点胶槽的深度h大于0.3mm。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点胶槽的宽度b大于0.3mm,但不大于所述镜筒内壁周长的1/8。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点胶槽的各槽壁及槽底的边经过倒角处理。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倒角尺寸大于0.01mm。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点胶槽均匀设置2-8个。
10.镜头,还包括位于所述镜筒中的透镜,所述透镜与所述镜筒过盈配合,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点胶槽中的粘接胶接触与其对应的所述透镜的拔模斜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点胶槽的槽底与所述透镜的外径面的物侧端的距离c大于0.05mm。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在安装状态下,所述点胶槽远离所述透镜的一侧槽壁像侧端与所述透镜的距离a大于0.2mm,但不超过所述镜筒壁厚的1/5。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透镜的外径面和拔模斜面经过雾化处理。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镜筒内壁设置的点胶槽位于镜筒的物侧端和/或中部,如此使得位于镜筒前端和中部的透镜也可以进行点胶,且黏接效果牢固,从而使得镜头内部较多的透镜均可进行点胶,也进而提高和改善了手机镜头的可靠性,且点胶后不影响后续透镜的安装。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通过对点胶槽的宽度、深度和点胶槽远离透镜一侧
槽壁像侧端与透镜的距离进行合理设置,可使点胶空间更大,以避免点胶针头与镜筒发生干涉,能够容纳更大的针头进行点胶,从而使点胶顺利进行,以适用于自动点胶机进行点胶操作,同时可使点胶槽容纳更多的粘接胶,从而提供足够的粘接强度,又能避免点胶槽尺寸过大而削弱镜筒的强度。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通过对点胶槽槽底与透镜外径面的下端距离进行合理设置,可以避免胶水从点胶槽与透镜结合处下渗到镜筒的内壁上,同时不会减少透镜侧壁与镜筒的配合面积。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点胶槽的各槽壁及槽底的边经过倒角处理,从而避免产生毛刺,能适应粘接胶在固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的作用点胶槽处产生的较大应力。
1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透镜的外径面和拔模斜面经过雾化处理,从而可增大表面粗糙度,有利于增大粘接力。
附图说明
19.图1和图2分别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镜筒的两种视角的结构图;
20.图3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镜筒上的点胶槽的宽度示意图;
21.图4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镜头的点胶示意图;
22.图5示意性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镜筒上的点胶槽与透镜的配合尺寸示意图;
23.图6是现有技术的镜头的点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27.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镜筒1内壁设有点胶槽11,点胶槽11沿着像侧至物侧的方向延伸,并沿镜筒1的周向间隔排列(即呈环状),其设置位置位于与某些透镜的安装位置。镜筒1上具有入光口(物侧端)和出光口(像侧端),在组立镜头时,光学透镜沿入光口至出光口方向依次装配固定于镜筒1内部。透镜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安装在镜筒1中,在装配后,透镜与点胶槽11的接触部位共同组成点胶结构,点胶后不影响后续透镜的安装。根据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点胶槽11位于镜筒1的物侧端和/或中部,如此使得位于镜筒1前端和中部的透镜也可以进行点胶,从而使得镜头内部较多的透镜均可进行点胶,且黏接效果牢固,进而提高和改善了手机镜头的可靠性。在本实用新型中,点胶槽11均匀设置2-8个,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4个。
28.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中,点胶槽11的宽度b(即最大点胶宽度)大于0.3mm,从而使点胶针头与镜筒1不会发生干涉,以保证点胶的顺利进行,同时使点胶槽11可容纳更多的粘接胶。但是,点胶槽11的宽度b不应大于镜筒1内壁周长(或称内径圆周)的1/8,从而可以避免点胶槽11的宽度过大而削弱镜筒1的强度。另外,由于点胶槽11相对镜筒1和透镜的尺寸较小,因此点胶后会因为粘接胶在固化过程中的体积变化以及热胀冷缩的作用使得点胶槽11处会产生较大的应力,故需要对点胶槽11的各槽壁及槽底的边经过倒角处理,从而避免产生毛刺并适应上述应力变化。在本实用新型中,倒角尺寸应大于0.01mm。
29.参见图4,本实用新型的镜头还包括位于镜筒1中的透镜2,透镜2安装在镜筒1中设置点胶槽11的部位,并且通过侧壁(即外径面)与镜筒1过盈配合。点胶完成后,点胶槽11为主要容纳粘接胶b的区域,粘接胶b分别与点胶槽11两侧槽壁,后侧槽壁(即镜筒1内壁)和槽底接触,同时,又与透镜2侧壁和拔模斜面(即侧壁上表面)接触,使得点胶槽11和透镜2侧壁组成点胶结构,粘接胶b存在较大的粘接面积,使粘接较为牢固。点胶槽11与透镜2外径面贴合,由此可以增大透镜2的点胶空间,从而可容纳点胶机针头a在点胶槽11内进行点胶。透镜2的外径面和拔模斜面(即上侧锥面)经过雾化处理,从而可增大表面粗糙度,有利于进一步增大粘接力。
30.参见图5,点胶槽11远离透镜2的一侧槽壁像侧端与透镜2的距离a大于0.2mm,从而能够容纳足够的粘接胶,但应不超过镜筒1壁厚的1/5,从而可以避免尺寸a过大而削弱镜筒1的强度。点胶槽11的深度h(即最大点胶深度)大于0.3mm,再配合上述最大点胶宽度的设置,使得点胶空间更大,能够容纳更大的针头进行点胶,适用于自动点胶机进行点胶操作,并能提供足够的粘接强度。另外,点胶槽11的槽底与透镜2外径面的下端(即物侧端)过近时,胶水可能会从点胶槽11与透镜2结合处下渗到镜筒1的内壁上,同时会减少透镜2侧壁与镜筒1的配合面积。因此,在安装状态下,点胶槽11的槽底与透镜2的外径面的下端的距离c应大于0.05mm。
31.综合来讲,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中间和/或物侧端多个透镜的点胶,以固定透镜相对镜筒的位置,从而避免了透镜在冲击载荷下与镜筒内壁发生相对移动,使镜头整体能承受的轴向推脱力增大,减弱了由冲击载荷造成的成像质量下降。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点胶槽和透镜共同组成点胶结构,从而尽可能利用镜头内部有限的空间,增加了透镜组与镜筒的粘接力,提高了镜头的可靠性。并且,点胶完成后,粘接胶不仅与点胶槽各个面都有接触,还与透镜外径面和拔模斜面有接触,粘接面积较大,能产生较大的粘接力,使粘接更牢固。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