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

文档序号:29373379发布日期:2022-03-23 10:5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vr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


背景技术:

2.vr(virtual reality),中文名称为虚拟现实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和仿真技术于一体,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vr技术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术也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
3.目前vr设备在使用时,通常将前vr设备设定在一个固定的高度,当身高不同的用于使用vr设备时,vr设备的高度过高导致用户无法使用,vr设备的高度过低导致用户使用不便,因此对一定的人群有所限制,使用范围窄,需要寻求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
5.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包括:vr本体、调节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升降板、主体以及高度可调机构,所述高度可调机构位于所述升降板的下方;所述高度可调机构包括电机、双向螺纹杆、导向杆、活动块以及调节杆;所述vr本体固定于所述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所述调节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所述升降板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设置于所述主体;所述双向螺纹杆的两端与所述主体转动安装且贯穿所述活动块,所述导向杆的两端与所述主体固定且贯穿所述活动块,所述调节杆一端与所述升降板固定,所述调节杆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块固定;所述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双向螺纹杆以使所述活动块沿着所述导向杆移动。
7.进一步,所述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还包括第一调节块以及第二调节块,所述调节板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调节块与所述第一连接杆滑动固定,所述调节板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调节块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固定。
8.进一步,所述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调节块的下表面固定。
9.进一步,所述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调节块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10.进一步,所述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还包括顶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顶板固定,所述顶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
11.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顶板固定。
12.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转杆、把手和钢绳,所述钢绳缠绕于所述转杆且与所述第二调节块固定,所述把手与所述转杆固定连接。
13.进一步,所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垫。
14.进一步,所述主体包括两个支撑架与两个连接座,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连接座的下方,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座固定,另一个所述支撑架与另一个所述连接座固定,所述升降板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设置于两个所述连接座,所述双向螺纹杆一端以及所述导向杆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架固定,所述双向螺纹杆另一端以及所述导向杆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所述支撑架固定。
15.进一步,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支撑架。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vr本体、调节板、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升降板、主体以及高度可调机构,高度可调机构位于升降板的下方;高度可调机构包括电机、双向螺纹杆、导向杆、活动块以及调节杆;vr本体固定于调节板,调节板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调节板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固定于升降板的上表面,升降板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设置于主体;双向螺纹杆的两端与主体转动安装且贯穿活动块,导向杆的两端与主体固定且贯穿活动块,调节杆一端与升降板固定,调节杆另一端与活动块固定;驱动电机而带动双向螺纹杆转动,以带动活动块沿着导向杆移动,从而带动调节杆在上下方向运动而带动升降板以及vr本体在上下方向运动,实现进行高度调节,增加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扩展了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的示意图。
18.附图标记:主体(包括支撑架1以及连接座2)、滑槽21、连接块3、升降板4、电机501、双向螺纹杆502、导向杆503、活动块504、调节杆505、顶板6、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第一调节块901、第二调节块902、调节板903、vr本体904、弹簧905、竖杆1001、转杆1002、把手1003、钢绳1004。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y方向为高度方向/上下方向/纵向,x方向为左右方向/横
向。
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23.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包括vr本体904、调节板903、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8、升降板4、主体、连接块3、第一调节块901、第二调节块902、弹簧905、顶板6、驱动机构以及高度可调机构。可选地,高度可调机构位于升降板4的下方,高度可调机构包括电机501、双向螺纹杆502、导向杆503、活动块504以及调节杆505。
24.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体包括两个支撑架1与两个连接座2,支撑架1位于连接座2的下方,其中一个支撑架1与其中一个连接座2固定,另一个支撑架1与另一个连接座2固定。可选地,连接座2的一侧开设有开口,升降板4的两端穿过开口与固定有连接块3,升降板4通过连接块3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设置于两个连接座2,双向螺纹杆502一端以及导向杆503一端与其中一个支撑架1固定,双向螺纹杆502另一端以及导向杆503另一端与另外一个支撑架1固定。可选地,每一连接座2均设置有滑槽21。
25.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vr本体904固定于调节板903,调节板903一端与第一连接杆7固定,调节板903另一端与第二连接杆8固定,第一连接杆7以及第二连接杆8固定于升降板4的上表面,升降板在上下方向上通过连接块3滑动设置于连接座2的滑槽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板903一端通过第一调节块901与第一连接杆7滑动固定,调节板903另一端通过第二调节块902与第二连接杆8滑动固定。可选地,弹簧905套设于第一连接杆7,弹簧905一端固定于升降板4的上表面,弹簧905另一端与第一调节块901的下表面固定。
26.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向螺纹杆502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架1转动安装且贯穿活动块504,导向杆503的两端与两个支撑架1固定且贯穿活动块504,导向杆503位于双向螺纹杆502的下方。可选地,电机501固定于支撑架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调节杆505一端与升降板4固定,调节杆505另一端与活动块504固定;电机501用于带动双向螺纹杆502以使活动块504沿着导向杆503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活动块504以及调节杆505的数量为两个,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为1个或者3个以上,不作具体限定。
27.参照图1,具体地,支撑架1的相邻侧壁焊接安装有导向杆503,升降板4的下方设置有活动块504,双向螺纹杆502横向贯穿活动块504并和活动块504配合活动连接设置,导向杆503横向贯穿活动块504并和活动块504配合滑动连接设置。其中,调节杆505与活动块504的前侧铰接安装,调节杆505的自由端和升降板4的前侧铰接连接,调节杆505纵向运动带动升降板4纵向运动,升降板4纵向运动从而进行vr本体904的高度调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投影的效果,调节方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置使用的受限性,有效地增加了装置使用的实用性。
28.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板6设置于第一连接杆7以及第二连接杆8的上方,驱动机构与顶板6的上表面固定,顶板6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杆7以及第二连接杆8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调节块902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可选地,驱动机构包括转杆、把手、钢绳以及两个竖杆1001。两个竖杆1001的相邻侧壁转动安装有转杆1002,两个竖杆1001与顶板6固定,钢绳缠绕于转杆且与第二调节块固定,把手与转杆固定连接。可选地,把手上设置有防滑垫。
29.参照图1,具体地,竖杆1001与顶板6的顶部焊接安装,顶板6上开设有开口,钢绳1004的自由端纵向贯穿开口并和第二调节块902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把手
1003,把手1003带动转杆1002转动,转杆1002转动带动钢绳1004纵向运动,钢绳1004纵向运动带动第二调节块902纵向运动,第二调节块902纵向运动带动第一调节块901纵向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板903进行角度调节,实现vr本体904的角度调节,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一定程度上提高了vr装置的使用效果,符合市场需求,便于推广使用。
30.可选地,可调节高度的vr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未图示),控制模块可以包括控制单元以及电源单元,电源单元可以内置的电源或者可以用于对接外部电源,电源单元用于为控制单元以及电机进行供电;控制单元可以接收控制指令对电机进行驱动控制。需要说明的是,控制模块可以通过现有模块实现。
31.参照图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32.驱动电机501,电机501带动双向螺纹杆502转动,双向螺纹杆502转动带动活动块504横向运动,活动块504横向运动带动调节杆505纵向运动,调节杆505纵向运动带动升降板4纵向运动,升降板4纵向运动从而进行vr本体904的高度调节,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装置使用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投影的效果,调节方便。
33.而转动把手1003,把手1003带动转杆1002转动,转杆1002转动带动钢绳1004纵向运动,钢绳1004纵向运动带动第二调节块902纵向运动,第二调节块902纵向运动带动第一调节块901纵向运动,从而带动调节板903进行行vr本体904的角度调节,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便于推广使用。
34.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