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45366发布日期:2021-12-22 18:4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光学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智能手机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各大智能手机生产商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对搭载于智能手机上的光学成像镜头提出了更高的设计要求。目前,大部分光学成像镜头正在朝着大像面、广角、大孔径以及高成像质量等方面发展。
3.然而,传统的五片式、六片式甚至七片式镜头的结构已不足以有效应对上述挑战。因此,如何通过合理设置光学成像镜头中各透镜的数量以及镜头的结构,以使光学成像镜头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已成为目前诸多镜头设计者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5.0mm<imgh
×
imgh/ttl<6.0mm。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是非球面镜面。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1.0<(r1+r2)/f1<1.5。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以及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可满足:0.9<f4/(f2+f8)<1.9。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以及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7<(f5+f7)/f3<1.8。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1.0<(r3+r4)/(r5+r6)<1.5。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可满足:2.0<(r14+r13)/(r14

r13)<2.5。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5.0<f123/(ct1+ct2+ct3)<7.0。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以及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
度ct7可满足:4.2<f67/(ct6+t67+ct7)<6.2。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1、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2以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1可满足:1.2<(sag21+sag22)/(sag31+sag32)<1.7。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可满足:2.3<ct5/et5<3.8。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7以及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可满足:1.2<(et6+et8)/et7<2.2。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可满足:6.5mm<f
×
tan(fov/2)<7.5mm。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4.3mm<imgh
×
epd/f<5.3mm。
18.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七透镜;以及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八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可满足:6.5mm<f
×
tan(fov/2)<7.5mm。
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以及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可满足:1.0<(r1+r2)/f1<1.5。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以及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可满足:0.9<f4/(f2+f8)<1.9。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以及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7<(f5+f7)/f3<1.8。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以及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1.0<(r3+r4)/(r5+r6)<1.5。
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可满足:2.0<(r14+r13)/(r14

r13)<2.5。
2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123、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以及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可满足:5.0<f123/(ct1+ct2+ct3)<7.0。
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f67、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以及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可满足:4.2<f67/(ct6+t67+ct7)<6.2。
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
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2、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1、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2以及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1可满足:1.2<(sag21+sag22)/(sag31+sag32)<1.7。
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et5可满足:2.3<ct5/et5<3.8。
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6、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7以及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et8可满足:1.2<(et6+et8)/et7<2.2。
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5.0mm<imgh
×
imgh/ttl<6.0mm。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4.3mm<imgh
×
epd/f<5.3mm。
31.本技术通过合理的分配光焦度以及优化光学参数,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轻便型电子产品,具有小型化、大像面、广角、大孔径以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等至少之一有益效果的光学成像镜头。
附图说明
32.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33.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5.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7.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39.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0.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41.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43.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44.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
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46.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47.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48.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49.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50.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5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52.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53.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八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分别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这八片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间隔距离。
54.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本技术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的光焦度,可有效地平衡光学成像镜头的低阶像差,降低公差的敏感性。
5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3mm<imgh
×
epd/f<5.3mm,其中,imgh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ep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更具体地,imgh、epd和f进一步可满足:4.5mm<imgh
×
epd/f<4.9mm。满足4.3mm<imgh
×
epd/f<5.3mm,有利于实现大孔径特点。
5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0<(r1+r2)/f1<1.5,其中,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1、r2和f1进一步可满足:1.1<(r1+r2)/f1<1.4。满足1.0<(r1+r2)/f1<1.5,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较好地实现光路偏折,有利于平衡成像镜头产生的高级球差。
5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9<f4/(f2+f8)<1.9,其中,f4是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8是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0.9<f4/(f2+f8)<1.9,可以有效降低第二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八透镜的光学敏感度,从而更有利于实现批量化的生产需求。
5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0.7<(f5+f7)/f3<1.8,其中,f5是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7是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满足0.7<(f5+f7)/f3<1.8,可以合理分配第三透镜、第五透镜以及第七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平衡镜头的轴外像差,提升镜头矫正像差能力。
5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0<(r3+r4)/(r5+r6)<1.5,其中,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3、r4、r5和r6进一步可满足:1.0<(r3+r4)/(r5+r6)<1.4。满足1.0<(r3+r4)/(r5+r6)<1.5,可以使光学成像镜头较好地实现光路偏折,有利于平衡成像镜头产生的高级球差。
6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0<(r14+r13)/(r14

r13)<2.5,其中,r13是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是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满足2.0<(r14+r13)/(r14

r13)<2.5,可以减小光线在第七透镜中的偏折角度,从而可以避免因光线偏折角度过大产生较强的全反射鬼像。
6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5.0<f123/(ct1+ct2+ct3)<7.0,其中,f123是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是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f123、ct1、ct2和ct3进一步可满足:5.4<f123/(ct1+ct2+ct3)<6.7。满足5.0<f123/(ct1+ct2+ct3)<7.0,可以合理控制镜头彗差的表现,使光学成像镜头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6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4.2<f67/(ct6+t67+ct7)<6.2,其中,f67是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ct6是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67是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ct7是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f67、ct6、t67和ct7进一步可满足:4.4<f67/(ct6+t67+ct7)<6.1。满足4.2<f67/(ct6+t67+ct7)<6.2,可以控制边缘视场在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偏转角度,可以有效降低镜头的敏感性。
6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2<(sag21+sag22)/(sag31+sag32)<1.7,其中,sag22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21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2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sag31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在光轴上的距离。满足1.2<(sag21+sag22)/(sag31+sag32)<1.7,既可以保证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形状,又可以使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具有较佳的加工工艺,还可以有效平衡镜头产生的球差、彗差和像散。
6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2.3<ct5/et5<3.8,其中,ct5是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et5是第五透镜的边缘厚度。满足2.3<ct5/et5<3.8,有利于合理控制第五透镜的形状。
6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1.2<(et6+et8)/et7<2.2,其中,et6是第六透镜的边缘厚度,et7是第七透镜的边缘厚度,et8是第八透镜的边缘厚度。更具体地,et6、et8和et7进一步可满足:1.3<(et6+et8)/et7<2.1。满足1.2<(et6+et8)/et7<2.2,既可以避免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因边缘过薄导致的不易成型,又可以缓和第六透镜至第八透镜的边缘处的光线偏折,以避免较强的鬼像。
6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6.5mm<f
×
tan(fov/2)<7.5mm,其中,f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更具体地,f和fov进一步可满足:6.8mm<f
×
tan(fov/2)<7.3mm。满足6.5mm<f
×
tan(fov/2)<7.5mm,有利于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像面尺寸大小。
6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5.0mm<imgh
×
imgh/ttl<6.0mm,其中,imgh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ttl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更具体地,imgh和ttl进一步可满足:5.1mm<imgh
×
imgh/ttl<5.9mm。满足5.0mm<imgh
×
imgh/ttl<6.0mm,可以实现镜头的超薄、大像面等的特点。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根据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的光阑。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小型化、大像面、广角、大孔径以及高成像质量等特性的光学成像镜头。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材质、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汇聚入射光线、降低成像镜头的光学总长并提高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更有利于生产加工。
69.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
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70.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八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71.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72.实施例1
73.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74.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75.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76.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77.78.表1
79.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61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即,从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为9.59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7.30mm。
80.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81][0082]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

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

1和2

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

s16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a
28
和a
30

[0083]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2.9353e

04

1.0782e

049.4659e

05

4.1883e

058.0023e

066.4851e

07

6.0541e

07s2

3.4044e

03

3.4006e

031.5552e

03

3.1270e

05

1.4885e

044.9260e

05

7.3467e

06s3

3.6923e

03

2.4004e

044.0096e

05

2.9202e

046.0109e

04

3.7577e

041.1833e

04s4

6.9789e

036.0139e

03

3.0305e

032.3937e

047.6278e

04

4.9430e

041.4695e

04s5

1.5928e

023.7314e

03

1.2892e

03

6.3755e

048.4957e

04

3.9006e

049.3788e

05s6

7.9689e

031.6748e

03

2.0396e

031.2173e

03

4.4648e

049.5586e

05

9.3451e

06s7

2.0705e

021.2380e

02

4.0397e

027.9115e

02

1.0398e

019.4233e

02

6.0384e

02s8

2.2133e

021.1651e

02

1.1609e

023.7135e

033.4579e

03

5.6518e

034.0943e

03s9

9.7783e

031.4118e

02

1.5608e

021.0799e

02

5.4497e

032.1475e

03

6.4348e

04s10

8.2383e

03

4.0527e

038.8834e

03

9.8178e

036.8706e

03

3.2619e

031.0914e

03s11

1.7395e

026.1861e

03

8.3290e

04

1.3819e

031.2670e

03

6.2001e

042.0414e

04s12

4.3135e

021.6395e

02

5.3953e

031.5327e

03

4.3700e

041.1971e

04

2.7205e

05s13

2.6679e

026.1660e

03

2.7855e

031.3142e

03

4.9578e

041.3104e

04

2.4098e

05s148.9001e

03

6.8876e

032.6258e

03

7.5438e

041.5053e

04

2.0800e

052.0092e

06s15

2.0793e

021.0820e

039.2955e

04

3.1153e

045.5379e

05

6.3642e

064.9965e

07s16

2.3100e

022.2868e

031.1457e

04

9.7623e

052.0030e

05

2.4695e

062.0669e

07
[0084]
表2
‑1[0085]
[0086][0087]
表2
‑2[0088]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089]
实施例2
[0090]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91]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092]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093]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6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9.59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7.15mm。
[0094]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

1、4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095]
[0096][0097]
表3
[0098]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0484e

044.5006e

04

6.0352e

044.2937e

04

1.8073e

044.6561e

05

7.2403e

06s2

3.9308e

03

4.3399e

04

2.2564e

032.4440e

03

1.1025e

032.7784e

04

4.0922e

05s3

4.4462e

032.9560e

03

4.4184e

033.1414e

03

1.1097e

032.0497e

04

1.4849e

05s4

8.3626e

038.4178e

03

5.5699e

031.9646e

037.5750e

05

3.7678e

041.6417e

04s5

1.6710e

024.2696e

03

1.3982e

03

4.1418e

045.5763e

04

2.3010e

044.8917e

05s6

8.3227e

032.5096e

03

3.5021e

033.0113e

03

1.7271e

036.2980e

04

1.3932e

04s7

2.3667e

022.2857e

02

6.6501e

021.2094e

01

1.5168e

011.3491e

01

8.6877e

02s8

2.3680e

022.1168e

02

4.3475e

025.8059e

02

5.4479e

023.6742e

02

1.8138e

02s9

8.2597e

031.0753e

02

1.7610e

021.9807e

02

1.5647e

028.8011e

03

3.5419e

03s10

1.0424e

021.5660e

03

4.6464e

04

4.4710e

051.6255e

059.5421e

05

8.5734e

05s11

1.8475e

029.4234e

03

5.7739e

033.2249e

03

1.5859e

036.0248e

04

1.6696e

04s12

4.4679e

021.5866e

02

4.6166e

031.0855e

03

2.8017e

048.3741e

05

2.1679e

05s13

2.7618e

026.4397e

03

3.5940e

032.0536e

03

8.5888e

042.4411e

04

4.7761e

05s141.1699e

02

9.6243e

033.9332e

03

1.1971e

032.6019e

04

4.0185e

054.4235e

06s15

2.3072e

022.8942e

031.8672e

04

1.3871e

043.0777e

05

4.1011e

063.6196e

07s16

2.4602e

022.8988e

034.4503e

05

1.1347e

042.7088e

05

3.7113e

063.3846e

07
[0099]
表4
‑1[0100]
[0101][0102]
表4
‑2[0103]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4]
实施例3
[0105]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06]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07]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08]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66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9.65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7.25mm。
[0109]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

1、6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10][0111]
表5
[0112][0113][0114]
表6
‑1[0115]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2.2841e

07

1.0190e

08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24.2080e

06

1.4181e

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1.3604e

073.3763e

07

1.9898e

08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
s4

5.6345e

055.7348e

06

2.4487e

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5

9.3742e

064.6140e

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

1.5102e

058.0483e

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72.8718e

03

9.0895e

042.1347e

04

3.6588e

054.3766e

06

3.2854e

071.1637e

08s81.2090e

02

3.2819e

036.4172e

04

8.7993e

058.0253e

06

4.3706e

071.0752e

08s91.3696e

03

3.1856e

045.2265e

05

5.9171e

064.3977e

07

1.9291e

083.7787e

10s10

2.5469e

035.2459e

04

7.7903e

058.1174e

06

5.6280e

072.3306e

08

4.3598e

10s115.8997e

05

7.1097e

065.4822e

07

2.2899e

081.3517e

102.8494e

11

8.5034e

13s123.6428e

05

4.3362e

063.6926e

07

2.1921e

088.6138e

10

2.0134e

112.1193e

13s138.2800e

06

7.8935e

075.2983e

08

2.4502e

097.4363e

11

1.3344e

121.0739e

14s14

8.0517e

089.9433e

101.4085e

10

1.0316e

113.3793e

13

5.7113e

154.0323e

17s15

2.0192e

088.7261e

10

2.6543e

115.5762e

13

7.7147e

156.3323e

17

2.3381e

19s16

3.3673e

081.4705e

09

4.5466e

119.7208e

13

1.3666e

141.1364e

16

4.2350e

19
[0116]
表6
‑2[0117]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8]
实施例4
[0119]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20]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21]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22]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59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9.62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7.20mm。
[0123]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

1、8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24][0125]
表7
[0126][0127][0128]
表8
‑1[0129]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8.1541e

07

3.1832e

08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22.3449e

06

6.9739e

08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1.7622e

03

4.7194e

048.9141e

05

1.1666e

051.0152e

06

5.3500e

081.3111e

09s4

1.1274e

022.4048e

03

2.3003e

04

2.2459e

059.5613e

06

1.1171e

064.8208e

08
s53.3579e

02

1.0525e

022.3237e

03

3.5074e

043.4135e

05

1.9039e

064.5171e

08s6

4.1883e

021.4676e

02

3.6171e

036.1130e

04

6.7227e

054.3163e

06

1.2215e

07s7

1.4266e

015.1172e

02

1.3181e

022.3732e

03

2.8324e

042.0117e

05

6.4314e

07s81.9568e

02

5.3992e

031.0722e

03

1.4935e

041.3855e

05

7.6895e

071.9322e

08s93.5543e

03

7.9859e

041.2699e

04

1.3935e

051.0011e

06

4.2243e

087.9014e

10s10

3.3995e

037.0968e

04

1.0676e

041.1257e

05

7.8900e

073.2987e

08

6.2220e

10s113.0394e

04

4.7390e

055.2597e

06

4.0535e

072.0608e

08

6.2133e

108.4115e

12s128.1348e

05

1.0089e

058.9418e

07

5.5195e

082.2529e

09

5.4646e

115.9630e

13s131.4901e

05

1.4889e

061.0522e

07

5.1429e

091.6549e

10

3.1562e

122.7046e

14s144.3890e

07

3.8325e

082.2516e

09

8.8636e

112.2456e

12

3.3128e

142.1638e

16s15

2.3948e

081.0244e

09

3.0794e

116.3775e

13

8.6705e

156.9673e

17

2.5077e

19s16

3.5453e

081.5573e

09

4.8340e

111.0363e

12

1.4594e

141.2149e

16

4.5300e

19
[0130]
表8
‑2[0131]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2]
实施例5
[0133]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34]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35]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36]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6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9.63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7.10mm。
[0137]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

1、10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38][0139]
表9
[0140]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

1.0501e

048.6425e

04

1.0546e

037.2810e

04

3.0128e

047.6587e

05

1.1730e

05s2

4.1043e

03

3.5628e

05

2.7602e

032.7876e

03

1.2383e

033.1044e

04

4.5655e

05s3

4.5706e

033.9285e

03

6.3658e

035.0949e

03

2.2691e

036.3658e

04

1.1673e

04s4

7.5524e

035.8589e

03

1.1375e

03

2.7906e

033.3885e

03

1.8996e

036.2122e

04s5

1.6933e

025.0151e

03

3.0024e

031.3616e

03

5.6428e

041.8794e

04

4.2116e

05s6

6.9418e

03

1.5426e

033.1291e

03

3.4747e

032.1980e

03

8.5704e

042.0395e

04s7

1.6896e

02

1.3637e

024.0543e

02

8.1679e

021.1046e

01

1.0554e

017.2828e

02s8

2.0653e

027.7720e

03

1.3923e

021.9611e

02

2.1030e

021.5677e

02

8.0877e

03s9

8.9408e

031.0005e

02

1.4867e

021.9099e

02

1.8641e

021.2712e

02

5.9866e

03s10

8.8259e

03

3.2992e

036.8227e

03

6.7857e

034.2098e

03

1.6886e

034.2205e

04s11

1.9056e

021.1873e

02

1.0308e

027.7769e

03

4.4482e

031.8181e

03

5.3008e

04s12

4.5215e

021.8598e

02

8.1626e

033.5204e

03

1.3157e

033.7565e

04

7.8020e

05s13

2.7722e

027.8394e

03

4.8973e

032.6580e

03

1.0189e

032.6840e

04

4.9401e

05s148.8691e

03

5.7602e

031.2665e

03

8.2347e

05

4.4029e

051.6689e

05

3.0799e

06s15

2.3644e

023.5326e

03

1.1815e

04

5.8481e

051.7747e

05

2.7082e

062.6050e

07s16

2.4566e

022.8995e

035.1522e

05

1.1724e

042.8016e

05

3.8485e

063.5186e

07
[0141]
表10
‑1[0142]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a30s19.9390e

07

3.5927e

08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23.6832e

06

1.2615e

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31.3820e

05

9.7909e

073.2144e

08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4

1.2132e

041.3170e

05

6.1376e

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55.6685e

06

3.3365e

07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6

2.6843e

051.4989e

06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0.0000e+00s7

3.6612e

021.3386e

02

3.5154e

036.4498e

04

7.8370e

055.6592e

06

1.8364e

07
s82.9431e

03

7.6550e

041.4220e

04

1.8497e

051.6051e

06

8.3578e

081.9763e

09s91.9717e

03

4.5866e

047.5192e

05

8.5153e

066.3508e

07

2.8106e

085.5976e

10s10

5.1283e

05

3.9120e

062.7926e

06

5.2598e

075.2923e

08

2.8734e

096.6415e

11s111.1106e

04

1.6748e

051.8005e

06

1.3456e

076.6400e

09

1.9444e

102.5582e

12s121.1624e

05

1.2302e

069.0891e

08

4.5382e

091.4408e

10

2.5738e

121.8982e

14s136.4401e

06

5.9703e

073.9080e

08

1.7655e

095.2411e

11

9.2085e

137.2635e

15s143.6271e

07

2.9051e

081.6036e

09

6.0126e

111.4632e

12

2.0849e

141.3206e

16s15

1.6941e

087.6733e

10

2.4338e

115.3150e

13

7.6259e

156.4772e

17

2.4688e

19s16

2.2399e

081.0073e

09

3.1885e

116.9507e

13

9.9330e

158.3772e

17

3.1609e

19
[0143]
表10
‑2[0144]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45]
实施例6
[014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47]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阑sto、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0148]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0149]
在本示例中,光学成像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为7.57mm,光学成像镜头的总长度ttl为9.72mm,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s19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为7.29mm。
[0150]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距离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

1、12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56][0157][0158]
表12
‑2[0159]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0]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6分别满足表13中所示的关系。
[0161]
条件式/实施例123456imgh
×
epd/f(mm)4.704.614.674.644.574.79f
×
tan(fov/2)(mm)7.176.987.106.986.896.97imgh
×
imgh/ttl(mm)5.565.335.455.395.235.47(r1+r2)/f11.211.291.311.311.301.31f4/(f2+f8)1.341.711.591.311.261.04(f5+f7)/f31.261.041.401.681.071.43(r3+r4)/(r5+r6)1.201.181.171.131.121.14(r14+r13)/(r14

r13)2.272.162.332.232.162.25f123/(ct1+ct2+ct3)6.456.015.905.685.675.48f67/(ct6+t67+ct7)4.625.964.974.755.884.48(sag21+sag22)/(sag31+sag32)1.311.391.401.511.511.48ct5/et52.912.813.022.513.263.09(et6+et8)/et71.851.921.461.431.931.66
[0162]
表13
[0163]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0164]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