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量子点滤蓝光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2480发布日期:2022-06-08 06:0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量子点滤蓝光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平板显示器基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量子点滤蓝光显示器。


背景技术:

2.现有医疗显示模组滤蓝光膜材都是在pet基材上涂布一层吸收蓝光的胶水,胶水里同样增加可吸收蓝光波长的微粒,当rgb混合的白光从基材下方射过膜材时,蓝光胶水和吸蓝光微粒会把蓝光的强度吸收一部分,从而使蓝光成份降低,进而达到不让人眼过多吸收蓝光而有损伤的目的,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该种防蓝光胶水滤蓝光效果有限,仍有蓝光透过该胶水涂布层进入人眼内,长时间主视该显示模组同样可能造成眼底损伤,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通过量子点滤蓝光的显示器;
3.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710382869.0”的一种量子点滤蓝光膜及其显示器,涉及到平板显示器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各类滤蓝光膜将蓝光成份吸收一部分,导致过滤之后的显示模组亮度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量子点滤蓝光膜,包括基材及均匀涂布在基材上的量子点涂布层,以及覆盖在量子点涂布层上的保护膜;所述的量子点涂布层包含一种以上受白入射光中的部分蓝色光激发出非蓝色光,降低白出射光中蓝光亮度的量子点,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并非采用简单滤蓝光,而是将白光中的蓝光部分激发量子点滤蓝光膜中的量子点发出其他颜色光,使得白光中蓝光亮度降低,达到净蓝护眼,同时其它颜色光强度增加,使白光的整体亮度不受损失或损失极小。
4.但是上述该量子点滤蓝光膜及其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上述量子点滤光膜仅设置于液晶显示屏导光板和发光面板的出光面,由于量子点膜层内的红、绿量子点之间存在间隙,而混合红、绿、蓝三种光线的白光透过该间隙,同样会造成蓝光滤光效果不理想,进而导致眼底损伤状况、2、上述装置的蓝光过滤效应均通过量子点的转化实现,蓝光的转化吸收效果单一,无法充分进行蓝光的阻隔和吸收。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量子点滤蓝光显示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量子点滤蓝光显示器,包括从上至下层叠设置的lcd屏、上偏光片、上扩散片、上增光片、下增光片、下扩散片、导光板和反射片,所述上扩散片、上增光片、下增光片和下扩散片表面均设置有量子点膜层,所述量子点膜层用于转化由红、绿、蓝混合的白光中的蓝光部分。
8.优选的,所述量子点膜层包括量子点层,所述量子点层上表面设置有保护膜。
9.优选的,所述下阻隔层为由防蓝光助剂形成的胶体层
10.优选的,所述量子点层中包含红色量子点和绿色量子点,所述红色量子点将由红、绿、蓝混合的白光中的蓝光部分转化为红光,所述绿色量子点将由红、绿、蓝混合的白光中
的蓝光部分转化为绿光。
11.优选的,所述红色量子点的粒径范围是6-9nm,所述绿光量子点的粒径范围是2-5nm。
12.优选的,所述反射片底部的光源为冷阴极荧光管或发光二极管。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道量子点膜层的设置,能够逐层对混合白光中的蓝光进行转化,相较于防蓝光胶水的吸收式过滤方式,通过量子点膜层的转化方式不会对显示模组的亮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相比与现有的量子点转化方式,蓝光转化效果更好;
15.2、本实用新型还在上扩散片表面量子点膜层底部添加下阻隔层,通过蓝光吸收的方式进一步阻隔蓝光,从而通过量子点转化及蓝光吸收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蓝光对人眼的损伤,有效保护了使用者的眼部健康。
16.本实用新型通过多道量子点膜层的设置,能够逐层对混合白光中的蓝光进行转化,并在上扩散片表面量子点膜层底部添加下阻隔层,通过蓝光吸收的方式进一步阻隔蓝光,大大降低了蓝光对人眼的损伤,有效保护了使用者的眼部健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量子点膜层及下阻隔层过滤蓝光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组件的量子点膜层设置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现有技术的背光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lcd屏、2上偏光片、3上扩散片、4上增光片、5下增光片、6下扩散片、7导光板、8 反射片、9量子点膜层、10量子点层、11保护膜、12下阻隔层、13红色量子点、14绿色量子点。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实施例一:
25.一种量子点滤蓝光显示器,包括从上至下层叠设置的lcd屏1、上偏光片2、上扩散片3、上增光片 4、下增光片5、下扩散片6、导光板7和反射片8,上扩散片3、上增光片4、下增光片5和下扩散片6 表面均设置有量子点膜层9,量子点膜层9用于转化由红、绿、蓝混合的白光中的蓝光部分。
26.通过反射片8底部冷阴极荧光管或发光二极管提供的光源,优选的采用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由于 led亮度高、寿命长、演色好,本实用新型采用侧入式背光源,适用于小尺寸显示屏中,其结构轻薄,同时,在光源上部设置有反射片8,通过反射片8将自地面漏出的光束反射回导光板7中,导光板7的作用是导引光线方向,以提高面板光辉度及控制亮度均
匀,上扩散片3和下扩散片6的设置是通过在树脂基材中添加微粒子,所以光线在经过扩散层时会不断在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中穿过,在此同时光线就会发生许多折射、反射与散射的现象,如此便造成了光学扩散的效果,进而为液晶显示器提供一个均匀的面光源,上增光片4和下增光片5的设置用于将原来大视角的发散光聚拢到约70度的范围内射出,从而增加正面视角的亮度,再次过程中,通过在上扩散片3、上增光片4、下增光片5和下扩散片6表面均设置有量子点膜层9,通过量子点膜层9的转化方式不会对显示模组的亮度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相比与现有的量子点转化方式,蓝光转化效果更好。
27.实施例二:
28.在该实施例中,量子点膜层9包括量子点层10,量子点层10上表面设置有保护膜11,通过在量子点膜层9的上表面设置保护膜11,从而有效对量子点层10进行保护。
29.实施例三:
30.上扩散片3表面涂布的量子点膜层9远离保护膜11一侧还设置有下阻隔层12,在该实施例中,上扩散片3与量子点膜层9之间还涂布有下阻隔层12,由于光源穿过上扩散片3即通过lcd屏向外部释放,为了进一步有效对蓝光进行过滤,通过在该位置设置有能够吸收蓝光的下阻隔层12,从而通过量子点膜层9的转化和下阻隔层12吸收结合的方式实现蓝光的过滤,本实施例中的下阻隔层12为由防蓝光助剂形成的胶体层,通过将一定比例的防蓝光助剂掺杂入胶体内,从而实现蓝光的吸收。
31.实施例四:
32.在该实施例中,量子点层10中包含红色量子点13和绿色量子点14,红色量子点13将由红、绿、蓝混合的白光中的蓝光部分转化为红光,绿色量子点14将由红、绿、蓝混合的白光中的蓝光部分转化为绿光,在本实施例中,量子点层中均匀分布有红色量子点13和绿色量子点14,由于混合白光中包括红、蓝、绿三色光,通过均匀设置的红色量子点13和绿色量子点14,能够将光源中的蓝光部分均匀转化为红、绿光源,从而在不损失光强的情况下实现蓝光的过滤,其中,红色量子点13的粒径范围是6-9nm,绿光量子点14的粒径范围是2-5nm,通过实验得出,该粒径范围的红色量子点13和绿光量子点14对蓝光具有较高的转化率。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