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7034发布日期:2022-03-17 02:11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的制作方法
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mpo连接器公头组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


背景技术:

2.mpo连接器作为一种多芯多通道的插拔式连接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密度大的优势,可极大节省光纤布线的空间与资源,适宜在数据中心等高密度环境中应用。它的主要特征是由一个标准直径为6.4mm
×
2.5mm的矩形mt插芯,利用插芯端面上左右两个导引孔和导引针(pin)进行精确定位。其组成包括尾护套、接管、止动环、弹簧、导引针、mt插芯、外框套、防尘帽等组件。依据其有导引孔还是有导引针的区别,又分为公头与母头连接器,其中,公头连接器有带两根金属引脚的导引针,而母连接器则没有。mpo连接器之间的连接便是通过导引针进行精确对准,相互连接的两个mpo连接器必须为一公一母。
3.在线缆一端的mt插芯研磨完成后,其需要与mpo各散件完成组装。为避免mt插芯与外框套间产生活动,外框套内部矩形空间基本只允许mt插芯紧密贴合穿入。而由于mt插芯尾部线缆可弯曲、可活动,同时外框套内部空间不可视,便造成mt插芯与外框套间很难完成组装。
4.现有技术为在灯光下直射下,不断的使用mt插芯对外框套进行插拔,以期通过一定概率使得mt插芯顺利穿出,完成组装。或是使用镊子或金属刀片深入外框套内部,通过拨动金属导引针以使其与外框套内部矩形空间适配,从而顺利穿出,完成组装。第一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同时在mt插芯与外框套间多次插拔过程中,容易损坏线缆;第二种方法具有一定难度,耗费时间,同时有极大概率触碰到研磨好的mt插芯端面,造成不良。
5.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6.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mpo连接器公头组装效率低下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一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用于mpo连接器公头的组装,所述mpo连接器公头包括外框套、嵌入在所述外框套内的mt插芯、穿设在所述mt插芯上的导引针以及穿设在所述mt插芯上的光纤,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包括:
9.插接部,用于插入所述外框套远离所述光纤一端的开口内;所述插接部的端面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于穿设所述导引针,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导引针相适配。
10.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设有两个,两所述限位孔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部的端面的两端,且两个所述限位孔分别与所述导引针相对应。
11.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的端面还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槽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孔之间,且与所述mt插芯正对。
12.进一步的,当所述插接部插入到所述外框套内时,所述mt插芯上的所有所述光纤均位于所述缓冲槽内。
13.进一步的,所述光纤超出所述mt插芯的部分的长度小于所述缓冲槽的深度。
14.进一步的,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孔的底端,并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孔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引针的尺寸。
16.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的端面的尺寸与所述mt插芯的尺寸相适配。
17.进一步的,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呈块状,所述握持部设置在所述插接部远离所述mt插芯的一端,所述握持部与所述插接部连接。
18.进一步的,所述握持部的尾端呈圆弧状。
19.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2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的插接部在使用时插入到所述外框套远离所述光纤一端的开口内。所述插接部的端面设有限位孔和缓冲槽,所述限位孔用于穿设所述导引针,所述限位孔与所述导引针相适配,因此,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引针的预设位置正对。安装时,将所述导引针对准所述限位孔,使得穿设在所述mt插芯上的导引针进入所述限位孔内,然后将所述mt插芯向所述外框套内推动,在所述限位孔的导引下,所述mt插芯沿所述限位孔的轴向运动,使得所述mt插芯的运动不会发生偏移。将所述mt插芯推送至所述外框套内的预设位置后,拔下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即可完成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的组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实现快速组装所述mpo连接器公头。
附图说明
21.图1是现有技术中mpo连接器公头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中省略了部分组件。
22.图2是图1的正视图。
23.图3是现有技术中mpo连接器公头的爆炸示意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的使用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0、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插接部;101、限位孔;102、缓冲槽;20、握持部;
28.200、mpo连接器公头;201、外框套;202、mt插芯;203、导引针;204、光纤;205、止动环;206、尾护套;207、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0.请参阅图1至图3,mpo连接器公头200包括外框套201、嵌入在所述外框套201内的mt插芯202、穿设在所述mt插芯202上的导引针203、与所述mt插芯202连接的光纤204、安装在所述外框套201尾部的止动环205、包覆在所述光纤204外的尾护套206以及连接所述止动
环205和所述尾护套206的接管207。所述外框套201呈块状,且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贯通。所述mt插芯202呈块状,其形状与所述外框套201内部的空间相适配,所述mt插芯202嵌设在所述外框套201内。所述导引针203穿设在所述mt插芯202上并向外超出所述mt插芯202。所述导引针203设有两根,两所述导引针203沿所述mt插芯20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止动环205用于密封所述外框套201的尾端。所述光纤204具有多根,且多根光纤204之间按照预设顺序排列。所述光纤204贯穿所述止动环205,并穿设在所述mt插芯202上,且所述光纤204向外超出所述mt插芯202。所述mpo连接器公头20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相关技术,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31.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该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用于快速组装mpo连接器公头200。所述连接器组装工装包括用于插入到所述外框套201远离所述光纤204一端的开口内的插接部10和与所述插接部10的尾端连接的握持部20,其中,所述插接部10的尾端是指使用时插接部10远离所述mt插芯202的一端。所述插接部10和所述握持部20均呈块状。
32.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的插接部10在使用时插入到所述外框套201远离所述光纤204一端的开口内。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设有限位孔101和缓冲槽102,所述限位孔101用于穿设所述导引针203,所述限位孔101与所述导引针203相适配,因此,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引针203的预设位置正对。安装时,将所述导引针203对准所述限位孔101,使得穿设在所述mt插芯202上的导引针203进入所述限位孔101内,然后将所述mt插芯202向所述外框套201内推动,在所述限位孔101的导引下,所述mt插芯202沿所述限位孔101的轴向运动,使得所述mt插芯202的运动不会发生偏移。将所述mt插芯202推送至所述外框套201内的预设位置后,拔下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即可完成所述mpo连接器公头200的组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实现快速组装所述mpo连接器公头200。
33.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限位孔101设有两个,两所述限位孔101分别设置在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的两端,且两所述限位孔101分别与所述导引针203相对应。由于所述mpo连接器公头200通常具有两个导引针203,两所述导引针203沿所述mt插芯20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设置两所述限位孔101,且两所述限位孔101与两所述导引针203一一对应设置,即两所述限位孔101的间距与两所述导引针203之间的间距相等。
34.使用时,将两所述导引针203分别穿设在对应的两所述限位孔101内,可限制所述mt插芯202的部分自由度,使得所述mt插芯202只能沿所述限位孔101的轴向运动,可防止组装时所述mt插芯202在所述外框套201内发生偏移。对所述mt插芯202的部分自由度进行了限制后,可加快组装速度。
35.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还设有缓冲槽102,所述缓冲槽102呈方形,所述缓冲槽102位于两所述限位孔101之间,且与所述mt插芯202正对。由于所述mt插芯202朝向所述插接部10的一端设有插芯光纤204,插芯光纤204通常设有多根,且按照预设顺序排列。插芯光纤204经过紧密研磨,并且较为精密,设置所述缓冲槽102,使得所述mt插芯202的插芯光纤204的正前方为空白区域,可防止组装时所述插芯光纤204触碰到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导致插芯光纤204损坏。
36.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缓冲槽102所在的区域
覆盖所述mt插芯202上的所有所述光纤204,即组装时,各所述mt插芯202上的光纤204均在所述缓冲槽102所在的区域内,使得所有光纤204均不与插接部10接触。
37.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缓冲槽102的深度大于所述mt插芯202上的所述光纤204超出所述mt插芯202的长度,使得所述mt插芯202安装到预设位置时,所述光纤204与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仍然有一定的间距。当所述导引针203进入所述限位孔101内,随着所述导引针203的深入,所述mt插芯202逐渐到达预设位置,所述缓冲槽102的深度大于所述光纤204超出所述mt插芯202的长度,可避免组装时用力过度导致所述光纤204触碰到所述插接部10。
38.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限位孔101的底端,并与所述插接部10连接。在组装前,所述弹簧在所述限位孔101内处于原长状态,在组装时,先将所述插接部10插入到所述外框套201内,向所述外框套201内推动所述mt插芯202,所述导引针203进入所述限位孔101内,此时弹簧被压缩,并且弹簧给插接部10施加弹力,该弹力的方向朝向所述插接部10的尾端,插接部10的尾端是指插接部10远离所述mt插芯202的一端,在该弹力的作用下,可便于组装完成后快速拔下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
39.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限位孔101的尺寸大于所述导引针203的尺寸,以便于所述导引针203伸入到所述限位孔101内。所述限位孔101呈圆锥形,其远离所述mt插芯202的一端孔径逐渐减小。
40.请参阅图4和图5,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的尺寸与所述mt插芯202的尺寸相适配,即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的大小与所述mt插芯202的大小基本相同,使得所述插接部10在塞入到所述外框套201内时,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恰好卡持在所述mt插芯202的预设位置。
41.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握持部20呈块状,所述握持部20设置在所述插接部10远离所述mt插芯202的一端,所述握持部20与所述插接部10连接,以便于组装时使用者握持。所述握持部20与所述插接部10为一体成型结构。
42.请参阅图4,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所述握持部20的尾端呈圆弧状,使得所述握持部20更加圆润,以便于使用者拿捏。
4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的插接部10在使用时插入到所述外框套201远离所述光纤204一端的开口内。所述插接部10的端面设有限位孔101和缓冲槽102,所述限位孔101用于穿设所述导引针203,所述限位孔101与所述导引针203相适配,因此,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引针203的预设位置正对。安装时,将所述导引针203对准所述限位孔101,使得穿设在所述mt插芯202上的导引针203进入所述限位孔101内,然后将所述mt插芯202向所述外框套201内推动,在所述限位孔101的导引下,所述mt插芯202沿所述限位孔101的轴向运动,使得所述mt插芯202的运动不会发生偏移。将所述mt插芯202推送至所述外框套201内的预设位置后,拔下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组装工装100,即可完成所述mpo连接器公头的组装。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实现快速组装所述mpo连接器公头200。
4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49.当然,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描述较为细致,但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