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1401发布日期:2022-04-09 09:41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人工智能科技的发展,机器视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加工制造领域,其先利用摄像机代替人眼,将摄取目标图像转换成图像信号,再利用传输装置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进行识别鉴定,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3.为了保证摄像机摄取目标图像的清晰度,通常需要在摄像机的下侧安装放大设备进行辅助操作,但是目前常见放大设备的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对装置进行调节的机构,导致放大设备与摄像机的安装适配操作较为繁琐,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
4.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常见放大设备的结构较为简单,缺少对装置进行调节的机构,导致放大设备与摄像机的安装适配操作较为繁琐,造成使用不便的问题和不足。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7.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包括:安装板、限位块、限位条、支撑架、横梁、丝杆、蜗轮、第一拧杆、第二拧杆、活动梁、支撑板、放大镜片、补光灯、防护罩;所述安装板下侧的中间设置有限位块,且安装板与限位块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限位条分别设置在安装板下侧的左右两方,且限位条与安装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在限位条的外侧,且支撑架与限位条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横梁设置在支撑架内的上方,且横梁与支撑架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丝杆设置在支撑架和横梁的中间,且丝杆分别与支撑架和横梁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蜗轮设置在丝杆外侧的上方,且涡轮与丝杆之间套接;所述第一拧杆设置在支撑架内的上方,且第一拧杆与支撑架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第二拧杆设置在支撑架后侧的上方,且第二拧杆与支撑架通过轴承座相连接;所述活动梁设置在支撑架内的下方,且活动梁与支撑架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活动梁的前侧,且支撑板与活动梁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放大镜片设置在支撑板的内部,且放大镜片与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补光灯呈圆周排列的方式在支撑板的下侧设置有多处,且补光灯与支撑板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所述防护罩分别设置在支撑板左右两侧的外方,且防护罩与支撑板通过阻尼转轴相连接。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所述安装板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安装板的表面呈矩形排列的方式设有四处圆形的通孔。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所述限位
块为长方形的块体结构,且限位块内的下方设有一处螺纹孔,并且限位块与第一拧杆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所述支撑架正视为凵字形,且支撑架上侧的左右两方分别设有一处燕尾槽。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所述第二拧杆为蜗杆状结构,且第二拧杆与蜗轮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所述活动梁为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处长方形凹槽的长方形杆状结构,且活动梁内的中间设有一处螺纹孔,并且活动梁与丝杆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通过在限位块和支撑架的中间设置第一拧杆,并在安装板的下侧设置限位条,当拧动第一拧杆时,支撑架可以进行横向的移动,通过在支撑架、横梁和活动梁的中间设置丝杆和蜗轮,当拧动第二拧杆时,会利用各机构的配合带动活动竖向移动,以实现对放大镜片的移动,从而使该装置起到调节全面的作用。
15.2、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通过在放大镜片外侧设置防护罩,可以在装置闲置时将防护罩进行合拢,以防灰尘在放大镜片的表面进行堆积,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有效防护的作用。
16.3、本实用新型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通过在支撑板的下侧设置多处补光灯,可以对识图环境进行照明,以防环境暗淡影响识图效果,从而使该装置起到补光照明的作用。
17.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调节全面,有效防护以及补光照明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方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方结构示意图。
21.图中:安装板1、限位块2、限位条3、支撑架4、横梁5、丝杆6、蜗轮7、第一拧杆8、第二拧杆9、活动梁10、支撑板11、放大镜片12、补光灯13、防护罩14。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
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
27.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包括:安装板1、限位块2、限位条3、支撑架4、横梁5、丝杆6、蜗轮7、第一拧杆8、第二拧杆9、活动梁10、支撑板11、放大镜片12、补光灯13、防护罩14;安装板1下侧的中间设置有限位块2,且安装板1与限位块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限位条3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下侧的左右两方,且限位条3与安装板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支撑架4的上端设置在限位条3的外侧,且支撑架4与限位条3之间滑动连接;横梁5设置在支撑架4内的上方,且横梁5与支撑架4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丝杆6设置在支撑架4和横梁5的中间,且丝杆6分别与支撑架4和横梁5通过轴承相连接;蜗轮7设置在丝杆6外侧的上方,且涡轮7与丝杆6之间套接;第一拧杆8设置在支撑架4内的上方,且第一拧杆8与支撑架4通过轴承相连接;第二拧杆9设置在支撑架4后侧的上方,且第二拧杆9与支撑架4通过轴承座相连接;活动梁10设置在支撑架4内的下方,且活动梁10与支撑架4之间滑动连接;支撑板11设置在活动梁10的前侧,且支撑板11与活动梁10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放大镜片12设置在支撑板11的内部,且放大镜片12与支撑板1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补光灯13呈圆周排列的方式在支撑板11的下侧设置有多处,且补光灯13与支撑板11通过螺栓固定方式相连接;防护罩14分别设置在支撑板11左右两侧的外方,且防护罩14与支撑板11通过阻尼转轴相连接。
28.具体的,安装板1为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安装板1的表面呈矩形排列的方式设有四处圆形的通孔。
29.具体的,限位块2为长方形的块体结构,且限位块2内的下方设有一处螺纹孔,并且限位块2与第一拧杆8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30.具体的,支撑架4正视为凵字形,且支撑架4上侧的左右两方分别设有一处燕尾槽。
31.具体的,第二拧杆9为蜗杆状结构,且第二拧杆9与蜗轮7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32.具体的,活动梁10为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处长方形凹槽的长方形杆状结构,且活动梁10内的中间设有一处螺纹孔,并且活动梁10与丝杆6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相连接。
33.具体实施步骤:
34.首先利用安装板1表面的通孔将装置固定在摄像机下方的安装位置处,并将补光灯13接入外部的控制装置,然后向外打开防护罩14,并分别利用调节第一拧杆8和第二拧杆9的方式对放大镜片12的横、竖两向进行调节,以保证图像识别的清晰度即可,期间如若识图环境较暗,可以打开补光灯13进行亮度的补充,而待装置使用完毕后,再将防护罩14进行
合拢,以对放大镜片12进行防护即可。
35.综上所述:该一种图像识别鉴定放大设备,通过在限位块和支撑架的中间设置第一拧杆,并在安装板的下侧设置限位条,当拧动第一拧杆时,支撑架可以进行横向的移动,通过在支撑架、横梁和活动梁的中间设置丝杆和蜗轮,当拧动第二拧杆时,会利用各机构的配合带动活动竖向移动,以实现对放大镜片的移动,从而使该装置起到调节全面的作用;通过在放大镜片外侧设置防护罩,可以在装置闲置时将防护罩进行合拢,以防灰尘在放大镜片的表面进行堆积,降低装置的使用寿命,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有效防护的作用;通过在支撑板的下侧设置多处补光灯,可以对识图环境进行照明,以防环境暗淡影响识图效果,从而使该装置起到补光照明的作用,有效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