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7709发布日期:2022-04-07 02:42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照相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处理盒。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以及一种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的处理盒py,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包括:分离部件71y,其可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控制下沿水平向前的m方向和水平向后的n方向往复移动,并且分离部件71y还可绕旋转中心在s1方向和与s1方向相反的s2方向旋转。处理盒py包括储存有显影剂的第一壳体4和用于收集显影后残留的废显影剂的第二壳体5,第一壳体4上安装有显影辊4a、分离力接收部件44等部件,第二壳体5上安装有感光鼓5a等部件,分离部件71y通过向前移动而推动分离力接收部件44,使得第一壳体4可绕第二壳体5在感光鼓5a与显影辊4a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感光鼓5a与显影辊4a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3.具体的来说,分离部件71y有一个力传递表面71yb,而分离力接收部件44有一个力接收表面44b,在显影辊4a与感光鼓5a分离的过程中,分离部件71y的力传递表面71yb与分离力接收部件44的力接收表面44b接触而能将分离部件71y上的力传递至分离力接收部件44上实现显影辊4a与感光鼓5a分离,但是,力传递表面71yb所在的平面与力接收表面44b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故力传递表面71yb与力接收表面44b在接触时的接触面积较小,虽然分离力接收部件44在跟随第一壳体4旋转一定角度后,力传递表面71yb与力接收表面44b的夹角会逐渐减小,但这仍有可能会导致分离部件71y与分离力接收部件44发生相对滑动而出现打滑现象,致使分离部件71y的力无法稳定的传递至分离力接收部件44上而无法实现显影辊4a与感光鼓5a的正常分离,而且分离部件71y与分离力接收部件44b之间的接触点位置会因第一壳体4的旋转而发生改变,其增大了二者之间的摩擦损耗。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理盒,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5.一种处理盒,可拆卸的安装在具有分离部件、盒架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所述盒架可沿从后向前的方向推入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所述处理盒包括:
6.显影辊,可绕显影辊轴线旋转;
7.感光鼓,可绕感光鼓轴线旋转,所述感光鼓轴线定位在所述显影辊轴线下侧;
8.第二壳体,支撑所述感光鼓;
9.分离力接收部件,可接收所述分离部件的作用力,以使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
10.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时,所述分离力接收部件接收所述分离部件的作用力后可相对于所述第二壳体在前后方向上滑动,所述分离力接收部件上用于接收作用力的力接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向下方。
11.进一步的,在所述显影辊与所述感光鼓分离的过程中,所述分离力接收部件与所述分离部件始终保持面接触。
12.进一步的,当所述处理盒安装在所述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时,所述力接收表面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大于5度小于45度。
13.进一步的,所述分离力接收部件上设置有防滑部,所述分离部件通过接触所述防滑部对所述分离力接收部件施加作用力。
14.进一步的,所述防滑部构造为橡胶。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部,所述分离力接收部件安装在所述轨道部中并可在所述轨道部中沿前后方向滑动。
1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长度方向一侧的驱动侧护盖,所述驱动侧护盖用于支撑所述感光鼓,所述轨道部设置在所述驱动侧护盖上。
1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处理盒中的分离力接收部件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分离部件在进行作用力传递时始终保持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力传递稳定性。另一方面,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分离部件推动分离力接收部件移动在前后方向滑动,也就使得分离部件与分离力接收部件之间的接触点位置基本不发生改变,即减少了分离部件与分离力接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耗,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力传递稳定性。
附图说明
18.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处理盒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处理盒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过程中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部件示意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处理盒某一角度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处理盒另一角度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力接收部件从处理盒上分解的示意图;
2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力接收部件某一角度示意图;
25.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力接收部件另一角度示意图;
26.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力接收部件迫推分离部件前示意图;
2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力接收部件迫推分离部件时示意图;
2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部件越过分离力接收部件示意图;
29.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离部件迫推分离力接收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处理盒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而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1.在以下描述中,盒架90支撑着处理盒150沿从后向前的方向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处理盒150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驱动力接收部件127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处理盒150的右侧,上下方向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都相垂直。
32.电子照相成像装置
33.如图2-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包括:安装口92;门盖80,具有未覆盖安装口92的打开位置和覆盖安装口92的关闭位置;盒架90,包括4个可容纳处理盒150的容纳部91,4个容纳部91沿前后方向布置,盒架90可在门盖80的打开位置下向前推入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或向后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抽出,并且当盒架90推入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后,随后使门盖80由打开位置移动至关闭位置,盒架90也将逐渐下降并最终定位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驱动力部件(未示出),构造为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的马达上接收并传递驱动力;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还包括分离部件83,其可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的控制下在前后方向上作往复运动,分离部件83上设置有用于与处理盒150的分离力接收部件110(具体参照图5)接触并可推动分离力接收部件110移动的力传递部84,力传递部84具有力传递表面84a,力传递表面84a构造为倾斜的平面,并且力传递表面84a的至少一部分面向上方向,力传递表面84a所在的平面与下方向(即重力方向)的夹角为α,分离部件83还具有旋转中心82以及弹性元件81,弹性元件81设置在分离部件83上的远离旋转中心82的一侧,用于使分离部件83在绕旋转中心82旋转后能在预定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往复移动,分离部件83处于缩回位置相较于预定位置时,力传递部84更靠下,且弹性元件81的压缩量也要更大。
34.处理盒
35.如图2-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处理盒150,可拆卸的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处理盒150包括:驱动力接收部件127,可与驱动力部件啮合而接收来自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的驱动力;相互结合第一壳体130和第二壳体140,第一壳体130储存有显影剂,第二壳体140可用于收集显影后残留的废显影剂,第二壳体140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体140右侧的驱动侧护盖140a、左侧的导电侧护盖140b以及设置在驱动侧护盖140a和导电侧护盖140b之间的第二壳体主体140c,其中,驱动侧护盖140a、导电侧护盖140b、第二壳体主体140c是一体成型的,可选择性的,驱动侧护盖140a、导电侧护盖140b、第二壳体主体140c也可以是分体设置的,第二壳体140的右侧下端部还设置有分离力接收部件安装部146,进一步的,分离力接收部件安装部146设置在驱动侧护盖上,而无需在第二壳体主体140c上再额外留出空间放置分离力接收部件安装部146,简化了处理盒结构并使得处理盒能更加紧凑,分离力接收部件安装部146包括板状部141,板状部141大体构造为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板,在板状部141上形成有轨道部143,轨道部143是形成在板状部141上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通孔;显影辊139,支撑在第一壳体130上并可承载显影剂,显影辊139可绕显影辊轴线旋转(未示出);感光鼓149,支撑在第二壳体140的驱动侧护盖140a上并可形成静电潜像,感光鼓149可绕感光鼓轴线旋转(未示出),当处理盒150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时,感光鼓轴线被定位在显影辊轴线的下侧,显影辊139在处理盒150上的弹性部(未示出)的弹性力作用下与感光鼓149保持紧密接触状态。
36.此外,为了避免显影辊139与感光鼓149长时间接触而使得柔软的显影辊139表面发生变形或从显影辊139表面析出的物质污染感光鼓149,处理盒150还设置有分离力接收部件110,分离力接收部件110安装在第二壳体140的分离力接收部件安装部146的轨道部143中,当处理盒150不进行工作而需要使显影辊139与感光鼓149分离时,分离部件83可推动分离力接收部件110沿轨道部143在前后方向滑动,滑动后的分离力接收部件110能带动
第一壳体130绕第二壳体140在显影辊139与感光鼓149接触的接触位置和显影辊139与感光鼓149分离的分离位置之间移动,故处理盒150不进行工作时,显影辊139与感光鼓149可发生分离而能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37.接下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处理盒150的分离力接收部件110。
38.分离力接收部件110包括主体部114、接触部111、力接收部112、迫推部117;主体部114构造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接触部111从主体部114的表面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向着远离第二壳体140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接触部111上设置有斜面,当分离部件83与接触部111接触时,接触部111会迫推分离部件83使得分离部件83绕旋转中心82由预定位置移动至缩回位置,当然接触部111上的斜面也可设置为其他结构,例如弧面等结构。力接收部112与接触部111相邻设置并相互接合,力接收部112也从主体部114的表面突出并在上下方向上向着远离第二壳体140的方向突出,当处理盒150安装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力接收部112可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的分离部件83的力传递部84接触,并可接收分离部件83传递的作用力,具体的来说,力接收部112具有一个与分离部件83的力传递部84的力传递表面84a接触的力接收表面112a,当处理盒150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时,力接收表面112a的至少一部分向下(即重力方向);力接收表面112a所在的平面与重力方向的夹角大于5度小于45度以便力接收表面112a面向下;进一步的,该力接收表面112a所在的平面与重力方向的夹角为α,也就是说,当处理盒150安装在电子照相成像装置中时,力接收表面112a所在的平面与分离部件83的力传递部84的力传递表面84a所在的平面大致平行,该构造增大了力接收表面112a与力传递表面84a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力传递稳定性,而且分离部件83推动分离力接收部件110滑动时,因为分离力接收部件110受到朝前方向的迫推力,且通过在处理盒150上也设置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轨道部143,使得分离力接收部件110能沿前后方向滑动,也就使得也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分离部件83与分离力接收部件110之间的接触点位置基本不发生改变,也就使得力传递表面84a与力接收表面112a始终保持面接触,不但减少了分离部件83与分离力接收部件110之间的摩擦损耗,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力传递稳定性;进一步的,分离力接收部件110上还设置有防滑部(未示出),其增大了力接收部112的摩擦力,分离部件83通过接触防滑部对分离力接收部件110施加力,从而避免了力传递部84与力接收部112接触并在进行力传递时出现打滑现象而无法将分离部件83上的力稳定的传递至分离力接收部件110上;进一步的,防滑部构造为橡胶,橡胶材料不但防滑性能好,而且耐磨性能好、安装方便,橡胶通过贴附在力接收表面112a上而实现防滑的技术效果,当然,这并不是限定的,防滑部还可以是形成在力接收表面112a上的多个凸起亦或是其它防滑材料,其同样可以达到防滑的技术效果;迫推部117构造为从主体部114另一侧突出,即在上下方向上向着靠近第二壳体140的方向突出,并且迫推部117可与第一壳体130的被迫推部135接触并能迫推第一壳体130的被迫推部135,使得第一壳体130能绕第二壳体140移动而实现感光鼓149与显影辊139的分离,其中,被迫推部135构造为第一壳体130的一部分。
39.分离力接收部件迫使感光鼓和显影辊分离的过程
40.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处理盒150的分离力接收部件110迫使感光鼓149和显影辊139分离的过程。
41.处理盒150上的感光鼓149和显影辊139分离的过程:如图2、图5及图9所示,安装在盒架90中的处理盒150被推入至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中后,随着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的
门盖80的关闭,支撑着处理盒150的盒架90向下移动,在分离力接收部件110接触分离部件83前,分离力接收部件110处于预定位置,随着盒架90的下降,分离力接收部件110接触部111的斜面部分会与分离部件83的力传递部84接触,并且随着处理盒150的进一步朝下移动,如图10所示,分离力接收部件110的接触部111会迫推分离部件83朝下移动,使得分离部件83绕旋转中心82并克服弹性元件81的弹性力由图9所示的预定位置移动至图10所示的缩回位置,随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控制分离部件83沿后方向移动,如图11所示,分离部件83的力传递部84将不再与分离力接收部件110的接触部111接触并会完全越过接触部111,即此时的接触部111不再迫推分离部件83,分离部件83将在弹性元件81的弹性力作用下再次由图10所示的缩回位置移动至图11所示的预定位置,此时分离部件83的力传递部84位于已回到预定位置的分离力接收部件110的力接收部112朝向后方向一侧的空间中,再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电子照相成像装置100控制分离部件83沿前方向移动,分离部件83的力传递部84会与分离力接收部件110的力接收部112接触并给力接收部112施加一个沿前方向的作用力,使得分离力接收部件110在分离力接收部滑动的过程中,分离力接收部件110的迫推部117会与第一壳体130的被迫推部135接触并给被迫推部135施加一个沿前方向的作用力,被迫推部135在该作用力的作用下会带动第一壳体130绕其旋转中心(未示出)转动,也就使得位于第一壳体130上的显影辊139与第二壳体140上的感光鼓149分离一定距离s,从而完成整个分离过程。
42.有益效果
43.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处理盒中的分离力接收部件与电子照相成像装置的分离部件在进行作用力传递时始终保持面接触,增大了接触面积,提高了力传递稳定性。另一方面,沿前后方向移动的分离部件推动分离力接收部件移动在前后方向滑动,也就使得分离部件与分离力接收部件之间的接触点位置基本不发生改变,即减少了分离部件与分离力接收部件之间的摩擦损耗,也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力传递稳定性。
4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