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34073发布日期:2022-04-07 03:44阅读:9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技术,且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与具有此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显示装置的设计趋势由以往的体积庞大、厚重的外型朝薄型化以及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渐渐趋向窄边框的设计,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体积缩小且在相同尺寸的显示装置下所能看到的显示画面的面积更大,视觉效果更好。
3.其中,直下式背光模组是把多枚发光二极管排成数组,放在扩散板及液晶屏幕(liquid-crystal display,lcd)后面,直接照射lcd。如此,直下式背光模组可以依从画面不同部分的亮度变化,快速地微调发光二极管的明暗,大为提高动态对比度达至最佳的水平。
4.在窄边框的设计的情况下,显示装置的边框未能再提供遮蔽非预期的光线的功能,因此背光模组在边框周围会产生漏光或光晕的现象。当使用蓝色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光源时,经由光学膜片组中的波长转换膜,将蓝光转换为白光,然而,由于波长转换膜在边缘处会因为荧光粉涂布厚度较薄或是封装的问题,使得边缘处的蓝光转换效率较低,进而在显示区周围则会产生蓝色漏光或蓝色光晕,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上会有边缘蓝化的问题。
5.为了解决直下式背光模组蓝边的问题,目前的做法是将黄色油墨印于棱镜片下方,或印在其它光学膜片上,但因为光学膜片的表面为光滑面,油墨印在膜片上的产品经冲击落下试验后会有油墨脱落的情况产生,如此而在显示区周围还是容易产生蓝色漏光或蓝色光晕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其用以改善周缘蓝色光晕的光转换件不易发生脱落。
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背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框架,该框架包含侧墙,该侧墙框围出容置空间,该框架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光源模组,设于该容置空间中,该光源模组包含基板,以及多个设于该基板上的光源;光学膜片组,设于该光源模组的上方,且位于该容置空间中,其中该光学膜片组具有至少一第二结合部,第二结合部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结合部结合;光转换件,设于该侧墙朝向所述光源的一侧,该光转换件可受所述光源所发出光线转换成白光。
8.作为优选方式,该光转换件的高度不小于该光源模组的厚度。
9.作为优选方式,该光转换件的高度不小于该光源模组与该光学膜片组结合的厚度。
10.作为优选方式,该光源模组还包含封装胶,该封装胶包覆所述光源并形成主要发
光面及发光侧面,所述发光侧面朝向该光转换件,该光转换件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发光侧面的高度。
11.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一结合部为位于该侧墙上的多个凹槽,该光学膜片组的该第二结合部为多个凸耳,所述凸耳对应结合于所述凹槽。
12.作为优选方式,该框架还包含板体,该侧墙设于该板体的周缘处,该第一结合部为从该板体向上延伸的至少一凸柱,该光学膜片组的该第二结合部为至少一穿孔,所述穿孔对应结合于所述凸柱。
13.作为优选方式,该光转换件围绕该光学膜片组而布设于该侧墙上,且形成有至少一缺口,该缺口的位置对应该第一结合部与该第二结合部的结合位置。
14.作为优选方式,该光转换件与该光学膜片组之间具有间隙。
1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结构包含:前述的背光模组,及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设于该光学膜片组的上方,该液晶面板承靠在所述侧墙的顶面。
16.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位于侧墙上的光转换件,经得起冲击试验或长期使用,不易发生光转换件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案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案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
19.图3为本案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示意图。
20.图4本案光源模组具有封装胶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一。
21.图5本案光源模组具有封装胶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二。
22.图6为本案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现在,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所附附图主要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这些附图中仅标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
24.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附图,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据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元件。
25.请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的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背光模组100,该背光模组100包含:框架200、置于该框架200内的光源模组300、置于该光源模组300上的光学膜片组400、及设于该框架200 朝向该光源模组300的一侧的光转换件500,该光转换件500与其他构件之间不重叠或者不会产生刮擦,故该光转换件500经得起冲击试验或长期使用,不易发生光转换件500脱落的问题。
26.该框架200包含板体210,及设于该板体210的周缘的侧墙220,该板体210与该侧墙
220形成容置空间230,且该框架200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240。实施上,该框架200可以是前框、塑框或金属背板的一部分,所述侧墙220可以是前框、塑框或金属背板中朝向光源320的延伸所形成的侧边,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的框架200为金属背板,所述侧墙220由金属背板的边缘向上延伸。
27.该光源模组300包含基板310,以及多个设于该基板310上的光源 320,其中该基板310设于该板体210上;所述光源320为发光二极管 (light-emitting diode,led),但也可以是其它种类的发光元件。所述光源320可以是直接自一片晶圆切割出且未经封装的发光芯片,例如为发光二极管芯片,所述的发光二极管芯片例如是主波长发出蓝光的晶粒级氮化物发光二极管芯片,即适于提供蓝光光线,但不以此为限。
28.该光学膜片组400设于该光源模组300的上方,且位于该容置空间 230中,其中该光学膜片组400具有至少一第二结合部410,该第二结合部410与相对应的该第一结合部240结合。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为直下式的背光模组,该光学膜片组400可以包括扩散板、波长转换膜等光学膜片。
29.该光转换件500设于该侧墙220的内面,朝向所述光源320的一侧,且该光转换件500可受所述光源320所发出光线l转换成白光。实施应用上,当所述光源320所发出的光线l为蓝光时,则该光转换件500为黄色油墨,或该光转换件500为黄色荧光粉,可受蓝光激发而发白光,但不以此为限。因为该光学膜片组400位于该侧墙220框围出来的该容置空间 230中,当该光转换件500设于该侧墙220的内面时,会让该光学膜片组 400从边缘出射的光线l转换成白光,由此降低光源模组100边缘漏光的蓝化现象。相较于习知技术中,光学膜片组被侧墙承载而突出于容置空间以外,此种设计就不能让光学膜片组从边缘出射的光线转换成白光,仍容易产生边缘蓝化现象。
30.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100中,藉由将该光转换件500配置于该侧墙 220内面与该光源模组300之间的表面,当所述光源320的光线l传递至背光模组100的边缘时,未经过该光学膜片组400的部分光线会被该光转换件500光色互补转换。在光源320发出蓝光的情况下,该光转换件500 的设置可以降低背光模组100边缘漏光所产生的蓝化现象。本实施例的光转换件500除了发挥解决色偏问题的目的之外,本实施例便是藉由光转换件500的位置改变,而能避免光转换件500(黄色油墨或黄色荧光粉)发生脱落而失效的问题。更详言之,本实施例背光模组100中的光转换件 500位于该框架200的侧墙220上,该光转换件500不会与其他构件重叠或者不会产生刮擦,故该光转换件500表面不会因相对位移的摩擦而发生脱落。举例而言,位于该板体210上的光源模组300的基板310固定设置于该板体210的表面,例如以双面胶带贴附在该板体210与该基板310之间,如此,该光源模组300的基板310不会刮擦到该光转换件500的表面。
31.实施应用上,该光转换件500环绕该光源模组300与该光学膜片组 400的周缘,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较佳地不小于该光源模组300的厚度,或者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不小于该光源模组300与该光学膜片组 400结合的厚度。举例而言,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也可以是不小于该光源模组300的厚度,只要能够将来自该光源模组300中,因光线转换效率不足而导致偏蓝的光线,转换为白光即可。又,如图2所示,该光源模组 300与该光学膜片组400结合的厚度约等于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较佳实施应用上,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与该侧墙220的高度相等,完整环绕该光源模组300与该光学膜片组400。如此,不论是来自该光
源模组300 或该光学膜片组400中,因光线转换效率不足而导致偏蓝的光线,均可被对应位置的该光转换件500转换为白光。该光转换件500的厚度则依所述光源320所发出光线l进行调整,达到最佳的转换效果。
32.实施应用上,如图1所示,该第一结合部240为位于该侧墙220上的多个凹槽241,该光学膜片组400的该第二结合部410为多个凸耳411,所述凸耳411对应结合于所述凹槽241,进行具有该光学膜片组400的组装定位,如图1所示。另,该光转换件500围绕该光学膜片组400布设于该侧墙220上,所以该光转换件500对应该第一结合部240的凹槽241形成有至少一缺口510,该些缺口510的位置对应该第一结合部240与该第二结合部410的结合位置,即该些缺口510的位置对应所述凹槽241与所述凸耳411的结合位置。换言之,容设于该容置空间230中的该光学膜片组400,藉由该侧墙220上的第一结合部240与该光学膜片组400的该第二结合部410互相限位,例如在侧墙220上的凹槽241,在光学膜片组 400的凸耳411,两者形成互相配合的凹凸形状,即可完成该光学膜片组 400的限位。相较于习知涂覆于光学膜片组上的油墨,容易因构件互相叠合而容易发生滑动所导致的表面刮擦,本实施例的该光转换件500设置于该侧墙220上,且不会发生刮擦问题,故具有较佳的结合稳定性,不易发生脱落而导致改善色偏的手段失效的问题。在一实施例中,前述凹槽241 的深度可以小于凸耳411宽度,使该光学膜片组400的边缘不会抵靠在该光转换件500上,可更进一步确保该光转换件500与光学膜片组400之间不会发生刮擦而脱落。
33.请再参阅图3,在另一实施应用上,该第一结合部240也可以是该板体210向上延伸的两个凸柱242,该光学膜片组400的该第二结合部410 为对应该些凸柱242的穿孔412,所述穿孔412对应结合于所述凸柱 242,进行该光学膜片组400的组装定位。相同的,该光转换件500a因为围绕该光学膜片组400而布设于该侧墙220上,如此可简化该光转换件 500a的制备步骤;或者,该光转换件500a对应该第一结合部240的凸柱 242的位置形成有缺口510a,该缺口510a的位置对应该第一结合部240与该第二结合部410的结合位置,即该缺口510a的位置对应所述所述凸柱 242与所述穿孔412的结合位置中通常具有其他机构,例如镜头,故光线并不会进入此处,因此不需设置光转换件500。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由于该光学膜片组400是相对于该板体210定位的,故该光学膜片组400 与该侧墙220之间较佳地具有间隙,亦可更进一步确保该光转换件500与光学膜片组400之间不会发生刮擦而脱落。
34.请参阅图4及图5,示出本案光源模组具有封装胶的背光模组的剖面示意图。实施应用上,作为优选方式,该光源模组300包含多个光源320 及封装胶330,该封装胶330包覆所述光源320并形成主要发光面331及发光侧面332,所述发光侧面332朝向该光转换件500。在一例子中,如图5所示,本案光源模组具有封装胶的背光模组中的该光学膜片组可以包含波长转换膜,用以将光源所发出光线转换为白光;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封装胶330可以包含光转换粒子333,所述光转换粒子333 用以将光源所发出光线转换为白光。用于封装发光二极管晶粒的封装胶 330理想上应为透明,以使发光二极管晶粒所出射的光线可充分穿透而具有高亮度。这些光源320所发出的一部分光线由该主要发光面331传递至该光学膜片组400,另一部分光线由该发光侧面332射出,使得边缘处的蓝光转换效率较低,进而在显示区周围则会产生蓝色漏光或蓝色光晕,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的影像上会有边缘蓝化的问题。
3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应用上,该光源模组300的该封装胶330固定在该基板310上,该
光转换件500环绕该光源模组300与该光学膜片组400的周缘,更详言之,该光转换件500固定在该侧墙220上,因此该光转换件 500与该光源模组300的该封装胶330的发光侧面332之间不会产生相对位移,该光转换件500可直接接收来自发光侧面332的蓝光后转换成白光,该光转换件500从该侧墙220与该板体210的交界处朝向该侧墙220 的顶端延伸,或者该光转换件500从该板体210与该封装胶330的交界处朝向该主要发光面331延伸,且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发光侧面332的高度(如图4所示);或者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约等于所述发光侧面332和该光学膜片组400的高度(如图5所示),较佳实施应用上,该光转换件500的高度与该侧墙220的高度相等,完整环绕该光源模组300与该光学膜片组400。如此,该光转换件500可受所述光源320有效率地由该发光侧面332射出所发出光线转换成白光,且基于该光转换件 500设置于该侧墙220上,该光转换件500与其他构件不重叠或者不会产生刮擦,故可确保该光转换件500不会发生刮擦而脱落。相同的,在实施应用上,当所述光源320所发出光线l为蓝光,则该光转换件500为黄色油墨,或该光转换件500为黄色荧光粉,可受蓝光激发而发白光者,但不以此为限,该光转换件500将边缘出射的光线l转换成白光,由此降低光源模组100边缘漏光的蓝化现象。
36.综上所述,如图1的凹槽241与凸耳411的定位设计,及如图3的凸柱242与穿孔412的定位设计,使光转换件500与光学膜片组400之间具有间隙,或者如图4的封装胶330相对光转换件500的固定设置,都是为了要确保无任何构件会与光转换件500的表面发生相对位移,如此便可确保光转换件500不会发生刮擦而导致脱落的问题。
37.图6为本案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前述背光模组100应用于显示装置700,包含显示面板600及前述背光模组100,该显示面板600设于该光学膜片组400的上方,该液晶面板600承靠在所述侧墙220的顶面,即该显示面板700设于该背光模组100的上方。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可藉由前述背光模组100中的光转换件500设置于侧墙220,其中,本实施例的框架可以是前框、塑框或金属背板,侧墙220可以是前框、塑框或金属背板中朝向光源320的侧墙,并不以此为限,进而确保光转换件500 在经挑战测试后或经长期使用后,仍具有较佳的结合稳定性,不易发生光转换件500脱落的问题。
38.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利用黄色油墨或荧光粉形成光转换件于前框、塑框或金属背板的侧墙上,当光线由背光模组的边缘发出时,未经过光学膜片组的光线会被位于侧墙上的该光转换件光色互补转换。在光源发出蓝光的情况下,光转换件的设置可以降低背光模组边缘漏光所产生的蓝化现象;且背光模组产品更经得起冲击落下试验,不易有光转换件脱落的情况产生,显示装置也可以有效的降低显示影像的边缘蓝化的问题。
39.上述揭示的实施形态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特点及其功效,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可实施范畴,任何熟习此项技艺的人士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形态进行修饰与改变。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而完成的等效改变及修饰,均仍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40.附图标记说明
41.100:背光模组
42.200:框架
43.210:板体
44.220:侧墙
45.230:容置空间
46.240:第一结合部
47.241:凹槽
48.242:凸柱
49.300:光源模组
50.310:基板
51.320:光源
52.330:封装胶
53.331:主要发光面
54.332:发光侧面
55.333:光转换粒子
56.400:光学膜片组
57.410:第二结合部
58.411:凸耳
59.412:穿孔
60.500、500a:光转换件
61.510、510a:缺口
62.600:显示面板
63.700:显示装置
64.l:光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