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动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84925发布日期:2022-04-09 09:05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驱动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消费者对便携式数码产品(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成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音圈马达就是其中重要部件之一。
3.音圈马达主要包括要包括上壳、底座、框架、载体、上弹片、下弹片、磁石、线圈等,用于驱动所安装的透镜移动,实现对焦功能。
4.现有技术当中,在通过磁石、线圈结构驱动载体移动时,容易出现载体相对于框架抖动,当载体磕碰到框架时,导致干扰音圈马达的对焦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组件、摄像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当载体移动时,容易出现载体相对于框架抖动,导致干扰音圈马达对焦效果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出一种驱动组件,包括上壳与底座、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框架,所述框架内套设有一载体,所述载体的边角处与所述框架之间留有避让空间,所述载体朝向所述上壳的端面的边沿一体成型有一凸台,所述框架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台相对应的藏胶槽,所述藏胶槽内设置缓冲层;
7.所述载体的周向环绕固定有一线圈,所述线圈位于所述藏胶槽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线圈朝向所述上壳的端面远离所述藏胶槽的槽底,当所述载体轴向运动时,所述线圈与所述缓冲层不接触。
8.上述驱动组件,通过在框架上设置缓冲层减缓载体相对框架抖动,实现提升音圈马达的对焦效果,具体地,当载体轴向运动发生抖动时,载体的边角处与框架之间留有避让空间不发生接触,载体边沿的凸台与框架上内侧壁上的缓冲层接触,起到缓冲作用,使得载体平稳的轴向运动,避免抖动干扰对焦的效果,进一步地,载体上的线圈位于藏胶槽靠近底座的一侧,并且线圈朝向上壳的端面远离藏胶槽的槽底,避免载体轴向运动时线圈接触阻尼层,对载体以及连接载体的下弹片构成影响,干扰对焦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载体移动时,容易出现载体相对于框架抖动,导致干扰音圈马达对焦效果的技术问题。
9.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藏胶槽延伸至所述框架朝向所述上壳的一端,所述凸台朝向所述上壳的端面高于所述框架朝向所述上壳的端面。
10.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其中,所述凸台以所述载体的中心点中心对称设于所述载体的边沿。
11.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藏胶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互相平行设置。
12.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藏胶槽背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导向部。
13.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其中,所述藏胶槽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所述藏胶槽朝向所述载体一端的开口小于所述藏胶槽另一端的开口。
14.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组件。
15.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爆炸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框架与载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图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框架与载体的俯视图;
21.图6为图5中a-a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框架与载体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3.图8为本图7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5.上壳10底座20框架30载体40凸台41藏胶槽50导向部51避让空间60线圈70
ꢀꢀ
26.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28.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29.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0.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在三维xyz直角坐
标系中,包括上壳10与底座20、以及设于两者之间的框架30,所述框架30呈矩形结构,所述框架30内套设有一载体40,所述载体40的边角处与所述框架30之间留有避让空间60,该避让空间60用于载体40避让框架30内侧壁的4个对角处,所述载体40朝向所述上壳10的端面的边沿一体成型有一凸台41,所述框架30的内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凸台41相对应的藏胶槽50,所述藏胶槽50内设置缓冲层,可选地,缓冲层为阻尼层,但不局限于此;
31.所述载体40的周向环绕固定有一线圈70,所述线圈70位于所述藏胶槽50靠近所述底座20的一侧,所述线圈70朝向所述上壳10的端面远离所述藏胶槽50的槽底,当所述载体40轴向运动时,所述线圈70与所述缓冲层不接触,避免线圈70远离底座20的一端接触阻尼层后,对载体40以及连接载体40的下弹片构成影响。
32.进一步地,所述藏胶槽50延伸至所述框架30朝向所述上壳10的一端,所述凸台41朝向所述上壳10的端面高于所述框架30朝向所述上壳10的端面。可以理解地,通过增加凸台41的高度,提升载体40在轴向运动时,凸台41与阻尼层的接触面积,避免阻尼层与载体40的部分接触,降低防抖效果,另外,该凸台41还可用于止挡连接载体40的上弹片,提升上弹片在载体40上的固定效果。
33.进一步地,所述凸台41以所述载体40的中心点中心对称设于所述载体40的边沿。在本实施例中,凸台41的数量为4个,并以载体40的中心点环形阵列在载体40的4个侧边,框架30的内侧壁分别设置4个与凸台41位置相对应的藏胶槽50,藏胶槽50内设置阻尼层,从而最大限度提升驱动组件的防抖效果。
34.具体地,所述藏胶槽5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互相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阻尼层由操作人员点涂阻尼胶固化后形成,点涂时,阻尼胶可贴合侧壁收容于藏胶槽50内,待固化后粘附于藏胶槽50上,有效避免胶水外流,起到储纳胶水作用。
35.进一步地,所述藏胶槽50背离所述底座20的一端设有导向部51。在本实施例中,藏胶槽50背离底座20一端的开口处设有倾斜倒角,通过该倾斜倒角方便阻尼胶填入至藏胶槽50位置,实现点设阻尼胶的便捷性。
36.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驱动组件,通过在框架上设置缓冲层减缓载体相对框架抖动,实现提升音圈马达的对焦效果,具体地,当载体轴向运动发生抖动时,载体的边角处与框架之间留有避让空间不发生接触,载体边沿的凸台与框架上内侧壁上的缓冲层接触,起到缓冲作用,使得载体平稳的轴向运动,避免抖动干扰对焦的效果,进一步地,载体上的线圈位于藏胶槽靠近底座的一侧,并且线圈朝向上壳的端面远离藏胶槽的槽底,避免载体轴向运动时线圈接触阻尼层,对载体以及连接载体的下弹片构成影响,干扰对焦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载体移动时,容易出现载体相对于框架抖动,导致干扰音圈马达对焦效果的技术问题。
37.请查阅图7至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本实施例当中的驱动组件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驱动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藏胶槽50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壁,两个所述侧壁相对倾斜设置,以使所述藏胶槽50朝向所述载体40一端的开口小于所述藏胶槽50另一端的开口。在本实施例中,藏胶槽50的横截面呈梯形结构,该梯形靠近载体40的底边的宽度小于相对的另一底边的宽度,可以理解地,待阻尼胶固化后,由于朝向载体40一端的开口小于藏胶槽50另一端的开口,阻尼层被限制在藏胶槽50内,避免被甩出的情况发生,确保载体40轴向运动的平稳性。
3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装置,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驱动组件。
39.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摄像装置。
4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