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脑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3340发布日期:2022-05-18 20:39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脑托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vr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后脑托装置。


背景技术:

2.vr一体机主要分为头显一体机和控制手柄两个技术部分,然而头显一体机分为头部固定装置和vr头显主机组成;
3.随后我研发人员设计了如下带有后脑托结构的头部固定装置;即该后脑托装置包括弧面形状的后脑托片本体和后脑复合海绵垫层构成,海绵垫层实现缓冲作用,避免压痕,后脑托本体;该海绵垫层使用了海绵,可以呵护用户后脑勺,戴久了也没有感觉到疼痛;
4.但是研究发现,如果夏天在比较闷热的房间,佩戴久了还是会感觉有点热;同时传海绵垫层结构,其主要是固定连接在后脑托本体,因此更换拆装也非常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脑托装置,通过后脑托装置进行散热处理,减少用户夏天使用该设备时,海绵垫与用户后脑容易出汗及过热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脑托装置,包括后脑托片本体,所述后脑托片本体的内侧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内侧上部安装有两个安装块,两个所述安装块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卡槽;
8.所述安装卡槽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安装卡块,所述安装卡块的外侧固定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侧设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内侧设有安装腔;所述海绵垫通过安装板上的安装卡块与所述调节板可拆卸连接;
9.所述安装腔的内部设有散热风扇,所述安装腔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气孔;所述安装腔的外表面设有海绵基层,所述海绵基层的外表面设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外表面设有透气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卡块的内侧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安装块的内部一侧固定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设有活动杆,且活动杆与安装块为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侧固定设有定位杆;
11.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定位槽为卡合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卡块的切面为“l”字形设置,所述海绵垫的外表面设有网状外套。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与安装腔通过连接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螺栓贯穿安装板与安装腔固定连接,且连接螺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透气层的厚度尺寸大于抗菌层的厚度尺寸,所述海绵垫、海绵基层、抗菌层、透气层均对安装腔包裹设置,所述调节板的正表面设有橡胶垫块。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安装块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滑槽,且所述活动杆则具体与所述限位滑槽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杆为十字形设置。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定位杆的横截面直径与定位槽的内部直径相适配。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脑托装置,包括了安装块、安装卡槽、安装卡块、连接螺栓、安装腔、散热风扇、海绵基层、抗菌层、透气层、通气孔等结构设计;在具体使用时,可使得后脑托装置上海绵垫进行散热处理,减少用户夏天使用该设备时,海绵垫与用户后脑容易出汗及过热的问题,以及对海绵抑菌处理,避免了汗水流入安装腔内部,导致存在细菌残留问题;
19.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后脑托装置,其还设计有定位槽、活动杆、复位弹簧、限位滑槽、定位杆等结构;通过上述具体结构设计,可方便对安装板与后脑托片本体进行快速拆装操作,避免了更换拆装作业劳动强度及人力消耗,缩短更换过程时间,消除更换过程中安全隐患,并避免更换过程中损坏后脑托片本体及设备。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拆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拆分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垫的剖面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块的剖面正视结构示意图。
25.标号:1-后脑托片本体;2-调节板;3-安装板;4-海绵垫;5-安装块;6-安装卡槽;7-安装卡块;8-定位槽;9-橡胶垫块;10-活动杆;11-复位弹簧;12-限位滑槽;13-定位杆;14-连接螺栓;15-安装腔;16-散热风扇;17-海绵基层;18-抗菌层;19-透气层;20-通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27.实施例一:
28.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后脑托装置,包括后脑托片本体1,后脑托片本体1的内侧设有调节板2;
29.调节板2的内侧上部安装有两个安装块5,两个安装块5的两侧顶部均开设有安装卡槽6;
30.上述安装卡槽6的内部卡合连接有安装卡块7,安装卡块7的外侧固定设有安装板3,安装板3的内侧设有海绵垫4;所述海绵垫4通过安装板3上的安装卡块7与所述调节板2可
拆卸连接;
31.上述海绵垫4的内侧设有安装腔15,安装腔15的内部设有散热风扇16,安装腔15的外表面开设有通气孔20;
32.上述安装腔15的外表面设有海绵基层17,海绵基层17的外表面设有抗菌层18;抗菌层18的外表面设有透气层19;
33.分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脑托装置的主要结构可知,其主要设计有后脑托片本体1、调节板2、安装板3、海绵垫4、安装块5、安装卡槽6、安装卡块7、定位槽8等结构,在设计上述可拆卸结构的同时还设计有降温结构形式。当用户的后脑与海绵垫4进行贴合使用时,通过对安装腔15内部的散热风扇16(即微型散热扇)进行启动;当散热风扇16转动时使得安装腔15内部是气流进行流动,在通过通气孔20进行排放,通过通气孔20排放的气流;然后排放的通风气流通过海绵基层17、抗菌层18、透气层19进行贯穿,从而对海绵垫4整体的温度进行降低;在上述使用过程中可避免夏天时,用户后脑与海绵垫4贴合时出现过热,导致流汗,从而为用户使用时带来舒适度下降的问题。
34.与此同时,在抗菌层18的作用下,以便对汗水渗入安装腔15内部的细菌残留在其格挡,从而避免细菌滋生对用户的后脑造成感染的问题,以及在散热风扇16的轻微的振动下,以便对用户的后脑起到按摩效果,通过该设计,减少用户夏天使用该设备时,海绵垫4与用户后脑容易出汗及过热的问题,以及对海绵抑菌处理,避免了汗水流入安装腔内部,导致存在细菌残留问题。
35.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卡块7的内侧开设有定位槽8,安装块5的内部一侧固定设有复位弹簧11,复位弹簧11的一端固定设有活动杆10,且活动杆10与安装块5为滑动连接,活动杆10的另一侧固定设有定位杆13;
36.在对安装板3与后脑托片本体1进行分离,通过对两个活动杆10进行相向移动时,使得活动杆10移动时带动定位杆13移动,当定位杆13移动时使得定位杆13与定位槽8进行分离,再将安装板3向上移动,使得安装板3带动安装卡块7移动,当安装卡块7移动时带动安装卡块7与安装块5分离,进而实现了安装板3与后脑托片本体1的分离操作;
37.参见图5,在对安装板3与后脑托片本体1连接时,通过对活动杆10进行推动,使其活动杆10向右滑动,使得定位杆13向右移动进入到安装块5的内部,再将安装卡块7与安装卡槽6进行卡合;然后再松开活动杆10,在复位弹簧11的弹性形变作用下,使得复位弹簧11推动活动杆10向左移动;
38.当活动杆10移动时推动定位杆13向左移动,使得定位杆13与定位槽8进行卡合,从而使得安装板3与调节板2固定连接,进而实现了后脑托片本体1与安装板3的固定连接;
3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后脑托装置通过该设计,以便对安装板3与后脑托片本体1进行快速拆装操作,避免了更换拆装作业劳动强度及人力消耗,缩短更换过程时间,消除更换过程中安全隐患,并避免更换过程中损坏后脑托片本体1及设备。
40.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卡块7的切面(即纵向截面)为“l”字形设置,海绵垫4的外表面设有网状外套;通过对安装卡块7的设置,使得安装卡块7与安装卡槽6卡合后,对安装卡块7向下移动方向进行限位,从而避免安装卡块7向下移动时,出现安装卡块7与安装块5发生分离的问题。
41.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板3与安装腔15通过连接螺栓14固定连接,连接螺栓14贯穿
安装板3与安装腔15固定连接,且连接螺栓14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帽;通过设置连接螺栓14,以便对安装腔15与安装板3进行固定连接,该连接方式,以便后期对安装腔15内部散热风扇16进行维修更换时带来便捷。
42.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层19的厚度尺寸大于抗菌层18的厚度尺寸(一般来讲,抗菌层18的透气性较差,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其不应该设计厚度太厚,因此对于两者厚度尺寸而言,应是透气层19的厚度尺寸大于抗菌层18的厚度尺寸;抗菌层18的厚度尺寸更小一些);且海绵垫4、海绵基层17、抗菌层18、透气层19均对安装腔15包裹设置,调节板2的正表面设有橡胶垫块9;通过设置橡胶垫块9,以便对安装板3的下部侧面进行支撑,从而提高安装板3整体连接时的稳定效果。
43.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块5的内侧开设有限位滑槽12,且活动杆10与限位滑槽12为滑动连接,且活动杆10为十字形设置;上述定位杆13与定位槽8为卡合连接;通过活动杆10与限位滑槽12的滑动连接对活动杆10移动进行限位,从而提高了活动杆10移动时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复位弹簧11弹性形变推动活动杆10移动时带动定位杆13移动时,使得定位杆13与定位槽8精准卡合固定。
44.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13与定位槽8为卡合连接,且定位杆13的横截面直径与定位槽8的内部直径相适配;
4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定位杆13与定位槽8的相适配设置,以便提高定位杆13与定位槽8卡合的稳定性,继而提高了安装卡块7与安装块5连接的稳定效果。
4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7.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