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8814发布日期:2022-09-21 02:36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相机模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安装在例如车辆上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2.过去已经提供了安装在车辆上并用于使用放置在驾驶舱附近的监视装置执行视觉识别的相机装置,以提高车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这种类型的相机装置包括基本上矩形的壳体,例如,成像透镜、成像元件和外部连接器并入壳体中,并且壳体内置或安装到例如车身的后门、侧视镜或前扰流板,以使得成像透镜面向外部。这样的相机装置使得可以捕获从驾驶员看是盲点的车辆周围环境的图像,由此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3.作为这种类型的相机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彼此接合的前外壳和后外壳形成的壳体;包括布置在壳体中的成像元件的基板;布置在成像元件与前外壳之间的镜筒构件;以及围绕基板的屏蔽外壳,使用屏蔽外壳的弹簧力将镜筒构件固定在壳体中。
4.引文列表
5.专利文献
6.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no.5413231


技术实现要素:

7.技术问题
8.在这种类型的相机模块中,镜筒构件的镜筒被配置为通过形成在前外壳的前面部中的开口而暴露于外部。因此,当大的外力作用在镜筒上时,屏蔽外壳可能会变形超出其弹性极限。这可能导致镜筒构件在壳体中的位置的精度降低,从而显著降低了相机图像的质量。
9.鉴于上述情况,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可以提高对作用于镜筒的外力的耐久性从而防止图像质量的降低的相机模块。
10.问题的解决方案
1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相机模块包括壳体、镜筒构件、传感器基板和金属制的屏蔽外壳。
12.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第一外壳包括开口,第二外壳接合到第一外壳。
13.镜筒构件被布置在壳体中并且包括镜筒,该镜筒在光轴方向上嵌合到开口中。
14.传感器基板布置在壳体中,并包括与镜筒构件对置的成像元件。
15.屏蔽外壳布置在镜筒构件与第二外壳之间。屏蔽外壳包括覆盖传感器元件周围的周壁部以及设置于周壁部的端部并使镜筒构件偏向开口的弹性部。弹性部包括控制部,该控制部控制镜筒构件到第二外壳的接近,以使得镜筒构件距第二外壳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16.弹性部可以具有由弹性部从周壁部的端部向屏蔽外壳的内侧分阶段地弯曲而形
成的拱形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控制部是拱形形状的尖端或基端。
17.控制部可以是拱形形状的尖端。在这种情况下,将弹性部设置于镜筒构件侧的周壁部的端部。弹性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下是可弹性变形的,在第一状态下,拱形形状的顶点与镜筒构件接触,在第二状态下,拱形形状的尖端和顶点与镜筒构件接触,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弹性部控制镜筒构件到第二外壳的接近,以使得镜筒构件距第二外壳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18.在这种情况下,镜筒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凸缘和腿部,凸缘与弹性部接触,腿部从凸缘朝向传感器基板延伸。在第二状态下,弹性部的拱形形状的尖端与腿部接触。
19.另一方面,控制部可以是拱形形状的基端。在这种情况下,将弹性部设置于第二外壳侧的周壁部的端部。弹性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下是可弹性变形的,在第一状态下,拱形形状的尖端和顶点与第二外壳接触,在第二状态下,拱形形状的尖端、顶点和基端与第二外壳接触,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弹性部控制镜筒构件到第二外壳的接近,以使得镜筒构件距第二外壳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20.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外壳可以包括底面部以及从底面部朝向传感器基板延伸的突出。在第一状态下,弹性部的拱形形状的尖端和顶点分别与突出的侧面和底面部弹性接触,并且在第二状态下,弹性部的拱形形状的基端与底面部接触。
21.弹性部可以设置于周壁部的端部处的多个位置。
22.在这种情况下,弹性部可以设置于隔着传感器基板而对置的周壁部的端部的多个位置处。
23.相机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外部连接器。将外部连接器设置于第二外壳并电连接到传感器基板。
24.相机模块可以安装到车辆。
附图说明
25.图1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配置的分解透视图。
26.图2是相机模块的示意性截面侧视图。
27.图3是相机模块的后外壳侧的主要部分的截面透视图。
28.图4是相机模块中包括的屏蔽外壳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
29.图5是用于描述屏蔽外壳上的作用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
30.图6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的配置的分解透视图。
31.图7是相机模块中包括的屏蔽外壳的主要部分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
32.图8是用于描述屏蔽外壳上的作用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现在,将参照附图在以下描述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
34.《第一实施例》
35.图1是图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的配置的分解透视图,并且图2是相机模块100的示意性截面侧视图。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被配置为通过安装在车辆上使用的相机模块。
36.相机模块100可以安装到车辆。例如,相机模块110布置在车身(安装对象)(未图示)外部,并且取决于安装位置捕获位于车辆前面的区域的图像、位于车辆后面的区域的图像或位于车辆侧面的区域的图像。
37.例如,安装到车身前部(例如,散热器护栅)的相机模块100捕获车辆前面环境的图像。此外,安装在车身后部(例如,车牌上方)的相机模块100捕获车辆后方环境的图像。此外,安装在车辆侧部(例如,柱(a柱、b柱或车辆后部的柱(c柱、d柱))的上部或侧视镜)的相机模块100捕获车辆横向环境的图像。
38.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包括例如壳体10、传感器基板20、屏蔽外壳50和镜筒构件60。
39.(壳体)
40.通过在光轴z的方向上组合作为第一外壳的前外壳11和作为第二外壳的后外壳12来配置壳体10。通常,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注塑成型体。
41.前外壳11包括前面部111和侧面部112,该前面部111基本上正交于前后方向(z的方向)形成,该侧面部112从前面部111的周缘朝向后外壳12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当从光轴z的方向观察时前面部111基本上是矩形的。前外壳11是空心的,并且在由前面部111和侧面部112围绕的区域中形成在其中容纳例如传感器基板20和镜筒构件61的空间部。
42.前外壳11的前面部111包括在前面部111的中间部分中的开口113。在后外壳12侧的侧面部112的端部处,前外壳11包括开口端部114,该开口端部114焊接到后外壳12。与前面部111的外部形状相对应的,开口端部114形成为基本上是矩形的。注意,前面部111和开口端部114不限于是矩形的,并且可以形成为另一种形状,诸如圆形形状或三角形形状。
43.后外壳12形成为大致矩形浅碟状,包括与前后方向基本上正交地形成的底面部121以及从底面部121的周缘朝向前外壳11延伸的侧面部122。在由底面部121和侧面部122围绕的区域中形成在其中容纳例如屏蔽外壳50的空间部。在底面部121与侧面部122的外周面侧之间形成有基本上矩形的台阶部123。通过将前外壳11的开口端部114焊接到台阶部123而将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彼此一体化。焊接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并且例如可以应用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方法。
44.(镜筒构件)
45.镜筒构件60布置在前外壳11中。镜筒构件60包括镜筒601,该镜筒601在光轴z的方向上经由密封环62嵌合到开口113中。镜筒601是支撑成像透镜602并从开口113突出到前外壳11的前方的圆筒状部位。
46.在后外壳12侧的镜筒601的端部处,镜筒构件60进一步包括向外突出的基本上矩形的凸缘603。凸缘603是与设置于屏蔽外壳50的周壁部52的端部处的弹性部53接触的部分。稍后将描述周壁部52。此外,如图1中所示,在凸缘601上设置有切口604,该切口604与设置在屏蔽外壳50的周壁部52的端部处的定位部54啮合。
47.(传感器基板)
48.传感器基板20布置在壳体10中。传感器基板20包括前基板21、后基板22和垫片23,该前基板21与前外壳11的前面部111对置,该后基板22与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对置,并且垫片23布置在前基板21与后基板22之间。
49.前基板21和后基板22是刚性的双面布线基板,诸如玻璃环氧基板,并且基板之间
的对置距离由垫片23来限定。前基板21和后基板22通过基板连接器(b至b连接器)(未图示)彼此机械和电连接。传感器基板20不限于由前基板21和后基板22这两个基板形成,并且可以由单个基板形成。
50.成像元件24作为传感器元件安装在前基板21上。成像元件24是图像传感器,诸如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图像传感器或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前基板21通过矩形环状缓冲材料64接合到镜筒构件61,并且成像元件24被布置为与镜筒601对置。
51.如图2中所示,缓冲构件64布置在从镜筒构件60的凸缘603朝向传感器基板20延伸的矩形环状腿部605的内周上。在接合前外壳11和后外壳12时,当传感器基板20由于传感器基板20与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之间执行的压缩而被压向镜筒61时,缓冲构件64稳定地保持镜筒61与成像元件24之间的对置距离。
52.此外,通过柔性布线基板40,后基板22电连接到设置于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的外部连接器30。在后基板22与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之间布置有使传感器基板20偏向前外壳11和镜筒构件60的缓冲构件65(参照图1)。
53.(外部连接器)
54.外部连接器30设置于后外壳12。外部连接器30用于电连接传感器基板20和车身。通过外部连接器30,从车身向传感器基板20供电,并将图像信号(成像元件24的输出信号)从传感器基板20传输到车身。
55.图3是图示了外部连接器30的配置的后外壳12的主要部分的截面透视图。
56.如图3中所示,外部连接器30包括设置于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的信号端子31、与信号端子31同心地形成的筒状屏蔽端子32、以及布置在信号端子31与屏蔽端子32之间的绝缘构件33。信号端子31和屏蔽端子32中的每个端子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并且可以连接到同轴缆线(未图示)。
57.与外部连接器30同心的筒状部124设置于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筒状部124用于保护信号端子31和屏蔽端子32免受外部影响,并且形成在外部连接器30的外部以与外部连接器30同心。
58.外部连接器30进一步包括第一连接引脚301、第二连接引脚302和第三连接引脚303。第一连接引脚301穿过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并在信号端子31的端部处一体地形成。第二连接引脚302和第三连接引脚303穿过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并在屏蔽端子32的端部处一体地形成。
59.(柔性布线基板)
60.柔性布线基板40电连接传感器基板20和外部连接器30。柔性布线基板40是通过在诸如聚酰亚胺之类的柔性基材上敷设信号线和接地线而获得的布线基板。信号线是携带来自传感器基板20的图像信号的布线,并且接地线是连接到传感器基板20的接地线的布线。当使用柔性布线基板40将传感器基板20和外部连接器30彼此连接时,这使得可以吸收传感器基板20与外部连接器30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公差),从而确保它们之间稳定电连接的可靠性。
61.如图1中所示,柔性布线基板40包括连接到传感器基板20(后基板22)的第一基材端部41以及连接到外部连接器30的第二基材端部42。第一基材端部41通过例如连接器构件43连接到后基板22。使用焊接将第二基材端部42连接到外部连接器30。
62.柔性布线基板40的第二基材端部42包括分别连接到信号线和接地线的焊盘。外部连接器30的第一连接引脚301在插入连接到信号线的焊盘的状态下被焊接,并且外部连接器30的第二连接引脚302在插入连接到接地线的焊盘的状态下被焊接(参照图3)。
63.柔性布线基板40的第二基材端部42进一步包括开口403,外部连接器30的第三连接引脚303穿过该开口403(参照图3)。开口403是形成用于将第三连接引脚303接合到屏蔽外壳50的焊接材料的储库的区域。
64.(屏蔽外壳)
65.屏蔽外壳50是基本上矩形的盒体,屏蔽外壳50的位于前外壳11侧的端部是打开的。屏蔽外壳50通常由诸如不锈钢或铝合金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是用于保护传感器基板20免受电磁噪声所采用的emc措施的组件之一。
66.屏蔽外壳50布置在由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和侧面部122形成的空间部中。屏蔽外壳50包括布置在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上的底部51以及覆盖传感器基板20周围的周壁部52。
67.如图3中所示,屏蔽外壳50的底部51布置在柔性布线基板40的第二基材端部42与外部连接器30之间。底部51是平行于后外壳12的底面部121的基本上矩形的平板并且包括多个通孔,其中外部连接器30的第一至第三连接引脚301至303分别穿过多个通孔中的通孔。
68.屏蔽外壳50的周壁部52从底部51的周缘朝向前外壳11延伸,以形成在其中容纳传感器基板20的空间部。在周壁部52的端部处设置弹性部53,该弹性部53与镜筒构件60的凸缘603弹性接触并使镜筒构件60偏向前外壳11的开口113。
69.图4是弹性部53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如图3和图4中所示,弹性部53是指定宽度的板状部,并且具有由弹性部53从周壁部52的端部向屏蔽外壳50的内侧分阶段地弯曲而形成的拱形形状。弹性部53包括基端53a、控制部53b和顶点53c。基端53a是设置成与周壁部52连续的第一段部。控制部53b对应于拱形形状的尖端,并且与镜筒构件60的腿部605的外周面对置。顶点53c对应于拱形形状的顶点,并且是位于基端53a与尖端53b之间的第二段部。
70.由于弹性部53的顶点53c与镜筒构件60的凸缘603的背面(图2中的下面)弹性接触,因此弹性部53使镜筒构件60偏向前外壳11以确定镜筒构件60相对于前外壳11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前外壳11可以包括与镜筒构件60接触以限定要确定的位置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例如,支撑密封环62的外周面的圆筒部115的端部形成为与镜筒构件60的凸缘603的前面(图2中的上面)接触的定位部。
71.弹性部53设置于屏蔽外壳50的周壁部52的端部处的多个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弹性部53设置于隔着传感器基板20而对置的周壁部52的端部处的多个位置处。这使得可以稳定地支撑镜筒构件60,从而防止镜筒构件60相对于光轴偏离成像元件24。
72.如上所述,在通过镜筒构件60的凸缘603与前外壳11的圆筒部115接触而使镜筒构件60就位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第一状态)下,如图4中所示,弹性部53的控制部53b位于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与镜筒部件60的腿部605的侧面隔开距离d的位置。
73.距离d的大小被设定为使得在通过弹性部53弹性变形而组装壳体10时可以吸收例如前外壳11、后外壳12和镜筒构件60在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公差。换句话说,屏蔽外壳50的弹性部53包括吸收相机模块100的光轴方向的组装误差的功能。
74.此外,在相机模块100中,镜筒构件60可以根据弹性部53的弹性变形量而朝向后外壳12下沉。因此,相机模块100还包括由弹性部53发生弹性变形来吸收当使镜筒构件60压向后外壳12的外力作用时施加到镜筒构件60的应力以保护镜筒601或成像透镜602免受外力的功能。
75.另一方面,当使弹性部53大幅度变形超出弹性部53的弹性极限的外力作用时,弹性部53中发生塑性变形。这导致镜筒61不能返回到第一状态,并且因此导致壳体10内的镜筒构件60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改变。这可能导致由于镜筒构件60的位置精度降低而引起的相机图像(成像元件24的输出)的质量显著降低。
7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100中的弹性部53包括控制部53b,该控制部53b控制镜筒构件60到后外壳12的接近,以使得镜筒构件60距后外壳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以下描述细节。
77.在没有使镜筒构件60压向后外壳12的外力作用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弹性部53的顶点53c与镜筒构件60的凸缘603弹性接触,并且镜筒构件60偏向前外壳11,如图4中所示。当从该状态起使镜筒构件60压向后外壳12的外力f作用时,顶点53c支撑凸缘603的凸缘603中的位置随着弹性部53的屏蔽外壳50弹性变形而逐渐朝向凸缘603的内周移位。因此,如图5中所示,与弹性部53的尖端相对应的控制部53b接近镜筒构件60的腿部605,并且控制部53b最终与腿部605接触。该状态在下文中也被称为第二状态。
78.如上所述,弹性部53可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下弹性变形,在第一状态下,顶点53c与镜筒构件60的凸缘603接触,并且在第二状态下,控制部53b和顶点53c分别与镜筒构件60的腿部605和凸缘603接触。在第二状态下,控制部53b在与光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弹性压靠腿部605。因此,弹性部53呈以基端53a和控制部53b为支点的夹钳梁的形式,这会大大提高对作用在顶点53c上的外力的耐力。如上所述,镜筒构件60到后外壳12的接近被控制为使得镜筒构件60距后外壳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79.由控制部53b执行的对弹性部53的变形的控制可以仅防止弹性部53的变形,或者可以将弹性部53的变形限制至小于或等于指定程度的程度。在第二状态下,如上所述,由于弹性部53呈夹钳梁的形式而使顶点53c的变形程度较小或者防止顶点53c的变形。这使得可以防止镜筒构件60过度下沉。
80.控制部53b的形状、位置、大小等只要能够在第二状态下与镜筒构件60的腿部605接触,就没有特别限制。从顶点53c到控制部53b的长度、形成从顶点53c到控制部53b的部分的弯曲角度等可以根据例如弹性部53的厚度、形状和弹性模量来任意设定。
81.分别设置在屏蔽外壳50的周壁部52的端部处的多个位置处的弹性部53同时受到上述作用。镜筒构件60在凸缘603的多个位置处同时受到对多个弹性部53的上述作用。因此,镜筒构件60被稳定地支撑而不会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这使得可以提高对过载状态的耐久性,同时确保从成像元件24输出高质量的相机图像。
82.《第二实施例》
83.图6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相机模块200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在以下描述中,主要描述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元件不同的结构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元件类似的结构元件由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标记类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或简化其描述。
84.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200包括例如壳体210、传感器基板220、屏蔽外壳250和镜筒构件260。
85.壳体210由作为第一外壳的前外壳211和作为第二外壳的后外壳212在光轴z的方向上组合而构成。典型地,前外壳211和后外壳212是由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注塑成型体。
86.前外壳11包括开口213,镜筒构件260的镜筒601在光轴方向上嵌合到开口213中。在前外壳11中形成在其中容纳例如传感器基板220和屏蔽外壳250的空间部。传感器基板220仅由第一基板21形成,该第一基板21上安装了成像元件24,但传感器基板220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基板形成,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
87.电连接到传感器基板220的外部连接器230设置于后外壳212。后外壳212的底面部121包括朝向传感器基板220突出的突出128。突出128是筒状壳体,在其中容纳分别连接到外部连接器230的信号端子和屏蔽端子(未图示)的多个连接引脚。
88.注意,例如,这里省略了分别布置在镜筒构件260与传感器基板220之间以及传感器基板220与后外壳212之间的缓冲材料的图示。
89.屏蔽外壳250包括覆盖传感器基板20周围的周壁部52。本实施例的屏蔽外壳250具有两端开口的矩形管的形状。屏蔽外壳50典型地由诸如不锈钢或铝合金之类的金属材料制成,并且是用于保护传感器基板20免受电磁噪声而采取的emc措施的组件之一。
90.在周壁部52的一端(图6中的上端)设置有啮合片54,该啮合片54与设置在镜筒构件260的外周面上的指定位置处的啮合部606啮合。在周壁部52的另一端(图6中的下端)设置有弹性部55,该弹性部55与后外壳212的突出128的周面弹性接触并且使镜筒构件260偏向前外壳211的开口213。弹性部55典型地设置于隔着传感器基板220而对置的周壁部52的端部的多个位置处。
91.图7是弹性部55的示意性纵向截面图。如在第一实施例中那样,弹性部55是指定宽度的板状部,并且具有由弹性部55从周壁部52的端部向屏蔽外壳250的内侧分阶段地弯曲而成的拱形形状。弹性部55包括控制部55a、尖端55b和顶点55c。控制部55a对应于拱形形状的基端,并且是与周壁部52连续设置的第一段部。尖端55b对应于拱形形状的尖端,并与后外壳212的突出128的侧面对置。顶点55c对应于拱形形状的顶点,并且是位于控制部55a与尖端55b之间的第二段部。
92.弹性部55的尖端55b与后外壳212的突出128弹性接触,以从突出128的侧面保持突出128。这导致获得将屏蔽外壳250临时固定到后外壳212的功能。例如,该功能具有当从前外壳211的上方组装后外壳212时防止屏蔽外壳从后外壳212脱落的优点。
93.如图6中所示,由于弹性部55的顶点53c与后外壳212的底面部121弹性接触,因此弹性部55使镜筒构件260偏向前外壳211以确定镜筒构件260相对于前外壳211的位置。在镜筒构件260就位的状态(在下文中称为第一状态)下,弹性部55的控制部55a位于在光轴方向上距后外壳212的底面部121的距离h处,如图7中所示。
94.距离h的大小被设定为使得在通过弹性部55弹性变形而组装壳体210时能够吸收例如前外壳211、后外壳212和镜筒构件260在光轴方向上的尺寸公差。换句话说,屏蔽外壳250的弹性部55包括吸收相机模块200的光轴方向的组装误差的功能。
95.此外,在相机模块200中,镜筒构件260可以根据弹性部55的弹性变形量而朝向后外壳212下沉。因此,相机模块200还包括由弹性部55发生弹性变形来吸收当使镜筒构件260
压向后外壳12的外力作用时施加到镜筒构件260的应力以保护镜筒601或图像捕获透镜602免受外力的功能。
96.另一方面,当使弹性部55大幅度变形超出弹性部55的弹性极限的外力作用时,弹性部55中发生塑性变形。这导致镜筒构件260不能返回到第一状态,并且因此导致镜筒构件260在壳体210中在光轴方向上的位置改变。这可能导致由于镜筒构件260的位置精度降低而引起的相机图像(成像元件24的输出)的质量显著降低。
9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施例的相机模块200中的弹性部55包括控制部55a,该控制部55a控制镜筒构件260到后外壳212的接近,以使得镜筒构件260距后外壳2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以下描述细节。
98.在没有使镜筒构件260压向后外壳212的外力作用的状态(第一状态)下,如图7中所示,弹性部55的尖端55b和顶点55c分别与后外壳212的突出128的侧面以及底面部121弹性接触,并且使镜筒构件260偏向前外壳211。当从该状态起使镜筒构件260压向后外壳212的外力f作用时,与弹性部55的基端相对应的控制部55a随着弹性部55的屏蔽外壳50发生弹性变形而接近后外壳212的底面部121。如图8中所示,控制部55a最终与底面部121接触。该状态在下文中也称为第二状态。
99.如上所述,弹性部55可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下弹性变形,在第一状态下,尖端55b和顶点55c与后外壳212接触,在第二状态下,尖端55b、顶点55c和控制部55a全部与后外壳212接触。因此,镜筒构件60到后外壳12的接近被控制为使得镜筒构件60距后外壳12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100.控制部55a的形状、位置、尺寸等只要能够在第二状态下与后外壳212的底面部121接触,就没有特别限制。从控制部55a到顶点55c的长度、形成从控制部55a到顶点55c的部分的弯曲角度等可以根据例如弹性部55的厚度、形状、弹性模量来任意设定。
101.《变形例》
102.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作为传感器模块提供,该传感器模块安装在诸如车辆、电动车辆、混合动力电动车辆、摩托车、自行车、个人移动设备、飞机、无人机、船舶、机器人、工程机械和农业机械(拖拉机)之类的各种类型的移动体之一上。
103.注意,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配置。
104.(1)一种相机模块,包括:
105.壳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包括开口,所述第二外壳接合到所述第一外壳;
106.镜筒构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外壳中并包括在光轴方向上嵌合到所述开口中的镜筒;
107.传感器基板,布置在所述壳体中并包括与所述镜筒构件对置的成像元件;和
108.金属制的屏蔽外壳,布置在所述镜筒构件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所述屏蔽外壳包括覆盖所述传感器元件周围的周壁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周壁部的端部并使所述镜筒构件偏向所述开口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包括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镜筒构件到所述第二外壳的接近,以使得所述镜筒构件距所述第二外壳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109.(2)根据(1)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10.所述弹性部具有由所述弹性部从所述周壁部的端部向屏蔽外壳的内侧分阶段地弯曲而形成的拱形形状,以及
111.所述控制部是所述拱形形状的尖端或基端。
112.(3)根据(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13.所述控制部是所述拱形形状的尖端,以及
114.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镜筒构件侧的所述周壁部的端部,
115.所述弹性部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下弹性变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拱形形状的顶点与所述镜筒构件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拱形形状的尖端和顶点与所述镜筒构件接触,以及
116.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部控制所述镜筒构件到所述第二外壳的接近,以使得所述镜筒构件距所述第二外壳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117.(4)根据(3)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18.所述镜筒构件进一步包括凸缘和腿部,所述弹性部与所述凸缘接触,所述腿部从所述凸缘朝向所述传感器基板延伸,以及
119.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的拱形形状的尖端与所述腿部接触。
120.(5)根据(2)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21.所述控制部是所述拱形形状的基端,以及
122.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侧的所述周壁部的端部,
123.所述弹性部能够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状态下弹性变形,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拱形形状的尖端和顶点与所述第二外壳接触,以及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拱形形状的尖端、顶点和基端与所述第二外壳接触,以及
124.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部控制所述镜筒构件到所述第二外壳的接近,以使得所述镜筒构件距所述第二外壳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指定距离。
125.(6)根据(5)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26.所述第二外壳包括底面部以及从所述底面部朝向所述传感器基板延伸的突出,
127.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的拱形形状的尖端和顶点分别与所述突出的侧面和所述底面部弹性接触,以及
128.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部的拱形形状的基端与所述底面部接触。
129.(7)根据(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30.所述弹性部设置在所述周壁部的端部处的多个位置。
131.(8)根据(7)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32.所述弹性部设置于隔着所述传感器基板而对置的所述周壁部的端部的多个位置处。
133.(9)根据(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相机模块,进一步包括外部连接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中并电连接到所述传感器基板。
134.(10)根据(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相机模块,其中
135.所述相机模块能够安装到车辆。
136.附图标记列表
137.10、210 壳体
138.11、211 前外壳(第一外壳)
139.12、212 后外壳(第二外壳)
140.20、220 传感器基板
141.24 成像元件
142.30、230 外部连接器
143.40 柔性布线基板
144.50、250 屏蔽外壳
145.53、55 弹性部
146.53b、55a 控制部
147.60、260 镜筒构件
148.100 相机模块
149.601 镜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