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路控制构件和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88295发布日期:2023-06-08 07:5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光路控制构件和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实施例涉及光路控制构件以及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遮光膜阻挡来自光源的光的透射,并且附接到作为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车辆导航设备、车辆触摸屏等的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的正面,使得当显示器发送画面时,遮光膜根据光的入射角调节光的视角,从而以用户所需的视角呈现清晰图像质量。

2、此外,遮光膜可以用于车窗、建筑等,部分地遮蔽外部光,从而防止眩光或防止从外部看到内部。

3、也就是说,遮光膜可以是控制光的移动路径从而在特定方向上阻挡光并在特定方向上透射光。因此,能够通过遮光膜来控制光的透射角度,从而控制用户的视角。

4、同时,这种遮光膜可以分为无论周围环境或用户所处环境如何都能够始终控制视角的遮光膜和允许用户根据周围环境或用户环境开启或关闭视角控制的遮光膜。

5、这种可切换遮光膜可以通过在容纳部内填充当施加电压时能够移动的颗粒和用于分散这些颗粒的分散液,并使颗粒分散和聚集,从而将容纳部转换为透光部和遮光部来实现。

6、也就是说,可切换遮光膜可以包括为了改变光路而填充有分散液的多个容纳部。

7、如上所述,通过填充粘性的分散液来形成图案。因此,存在这样的问题:当正在使用可切换遮光膜时分散液流出到外部,或者杂质渗入分散液中,使得可切换遮光膜的驱动特性和可靠性变差。

8、此外,当可切换遮光膜与显示面板等结合而用作显示装置时,可切换遮光膜的图案和显示面板的图案可能重叠,出现摩尔纹(moire)现象。因此,当用户使用显示装置时,存在可见性因摩尔纹而变差的问题。

9、因此,需要一种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结构的光路控制构件。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问题

2、实施例涉及一种改善了可见性和可靠性的光路控制构件和包括该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

3、技术方案

4、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下;以及光转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光转换部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分隔壁部和多个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中设置有包含分散液和分散在所述分散液中的多个光转换颗粒的光转换材料,并且所述分散液包含碳原子数为2至13的材料。

5、有益效果

6、在第一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可以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穿过第二基板、第二电极、缓冲层和光转换部的全部或部分的第一切割部、第二切割部、第三切割部和第四切割部。

7、此外,可以分别在第一切割部、第二切割部、第三切割部和第四切割部内设置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

8、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被设置为密封容纳光转换材料的容纳部的入口和出口,并沿光转换部的侧面区域(即,在第一方向上的侧部区域)延伸。

9、因此,可以通过第一密封部防止容纳部内的光转换材料流出到光转换部的外部,并且可以通过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防止杂质从外部渗透到光转换部中,从而提高了光路控制构件的可靠性。

10、另外,由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被设置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的切割部内,与在光转换部外形成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相比,可以减小光路控制构件的尺寸,并且通过防止密封构件材料被外部环境致劣而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密封性。

11、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可以在第一突起上设置第一连接电极,并且可以在第二基板上形成的第二突起上设置第二连接电极。

12、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表面可以不完全突出,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可以仅在形成第一连接区域和第二连接电极的区域突出。

13、因此,可以减小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的面积。因此,当光路控制构件与显示面板连接并应用于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的其他部件可以设置在不与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对应的区域中,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

14、也就是说,第一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减小了设置连接电极的边框区域的尺寸,从而减小应用了光路控制构件的显示装置的边框区域。

15、另外,在第一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在第二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切割部,并在切割部内设置电极连接部并形成第二连接电极,从而使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设置在同一平面上。

16、因此,可以容易地将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连接到印刷电路板。

17、此外,通过形成设置有多个电极连接部的切割部,可以增加电极连接部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电极连接部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电连接特性。

18、在第二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可以通过相对于基板的第二方向以预定大小的倾斜角度倾斜容纳部来设置容纳部。

19、因此,当光路控制构件与显示面板结合形成显示装置时,可以防止光路控制构件的容纳部的图案和显示面板的像素图案重叠所造成的摩尔纹现象的发生。

20、因此,当用户从外部观看显示装置时,可以防止由于光路控制构件的容纳部的图案和显示面板的像素图案重叠而造成的摩尔纹现象而看到图案。

21、另外,在第二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中,可以分别在各个区域中不同地形成多个切割部中的被定义为入口部或出口部的切割部的深度。

22、因此,当光转换材料注入入口区域时,可以增加光转换材料的移动路径,从而方便注入光转换材料。此外,通过增加设置在切割部内的第一密封部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第一密封部的粘合性。

23、此外,第二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可以防止光学转换材料随着容纳部倾斜而流出到光路控制构件的侧面。

24、也就是说,由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设置在光路控制构件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端部,以将光学转换材料密封在容纳部内,因此可以将光学转换材料流出到外部或外部杂质渗透到光学转换材料中的情况最小化。

25、此外,通过形成密封部和光学转换材料混合的区域,可以通过锚固效应改善密封部的粘合性。因此,可以提高密封部的粘合性以防止脱层,从而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可靠性和密封性。

26、此外,本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包括根据电压的施加而移动的光转换颗粒和具有低黏度并且分散光转换颗粒的分散液。

27、也就是说,分散液包括具有特定范围内的碳原子数的分散液,因此可以降低分散液的黏度。

28、因此,可以提高在分散液内移动的光转换颗粒的迁移率,并通过提高光转换颗粒的迁移率来提高光路控制构件的驱动速度。

29、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通过实现具有低黏度的分散液来提高流动性,因此当包括分散液的光转换材料被填充到容纳部时,可以提高填充速度,从而提高工序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光路控制构件,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分散液的黏度为0.5cp至3cp。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分散液包含第一溶剂和第二溶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相对于所述分散液的总重量,所述第二溶剂的含量为1wt%至10wt%。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溶剂的黏度低于所述第二溶剂的黏度,并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路控制构件,其中,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包括第一方向和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并且

7.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包括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面板,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


技术总结
实施例的光路控制构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下;以及光转换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光转换部包括交替设置的多个分隔壁部和多个容纳部,在所述容纳部中设置有包含分散液和分散在所述分散液中的多个光转换颗粒的光转换材料,并且所述分散液包含碳原子数为2至13的材料。

技术研发人员:朴镇庆,李俊,金柄淑,孙妏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LG伊诺特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