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驱动机构和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291601发布日期:2023-09-01 14:08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反射驱动机构和摄像模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摄像模组领域,尤其涉及反射驱动机构和摄像模组。


背景技术:

1、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被应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用于帮助使用者获取影像的摄像模组的相关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进步,摄像模组已经普遍安装在诸如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中,并且已经将自动调焦(af)功能、光学防抖(ois)功能、变焦功能等添加到用于移动终端的摄像模组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摄像模组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的要求。

2、然而,为了实现各种功能,摄像模组的结构已经变得复杂,尺寸也随之增大,导致安装有摄像模组的移动电子设备的尺寸增大。另外,当需要驱动摄像模组中的其中一个部件进行运动时,该部件自身的重量以及与该部件相固定的其他部件的重量也应当被考虑,驱动更重的物体需要更大的驱动力以及更高的功耗。

3、因此,期待一种优化的防抖方案以及相应的摄像模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优势在于提供一种反射驱动机构和摄像模组,其中,所述反射驱动机构通过紧凑的结构布置来驱动摄像模组的反射元件进行旋转以实现摄像模组的光学防抖。特别地,所述反射防抖机构具有相对较小的尺寸,有利于所述摄像模组的小型化。

2、通过下面的描述,本技术的其它优势和特征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并可以通过权利要求书中特别指出的手段和组合得到实现。

3、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优势,本技术提供一种反射驱动机构,其包括:

4、反射驱动壳体,具有形成于其内的收容腔以及连通于所述收容腔的入光口和出光口;

5、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的支撑框架;

6、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的承载座;以及

7、驱动单元,包括被设置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一驱动磁石和第二驱动磁石,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且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驱动磁石和所述第二驱动磁石的第一驱动线圈和第二驱动线圈,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磁石和所述第一驱动线圈构成第一线圈-磁石对,所述第二驱动磁石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构成第二线圈-磁石对。

8、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和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相对于所述承载座所设定的中轴线对称地布设。

9、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和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适于相配合以驱动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绕第一轴进行转动,且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和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适于相配合以驱动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绕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进行转动以通过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枢轴连接带动所述支撑框架相对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绕所述第二轴进行转动。

10、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一作用力与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二作用力的合力决定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的运动情况,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一力矩与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二力矩的力矩之差决定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框架作为整体相对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的运动情况。

11、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反射驱动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盖和基座,所述基座具有贯穿地形成于其底部的基底通孔,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被固定于所述基底通孔内的反射部线路板,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电连接于所述反射部线路板。

12、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被设置于所述承载座且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磁石和所述第二驱动磁石之间的第三驱动磁石,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且对应于所述第三驱动磁石的第三驱动线圈,所述第三驱动线圈位于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之间,其中,所述第三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三驱动磁石构成所述第三线圈-磁石对。

13、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和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相对于所述第三线圈-磁石对对称地分布。

14、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三线圈-磁石对适于驱动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绕第一轴进行转动,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和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适于相配合以驱动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绕垂直于所述第一轴的第二轴进行转动以通过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框架之间的枢轴连接带动所述支撑框架相对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绕所述所述第二轴进行转动。

15、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一力矩与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二力矩的力矩之差决定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框架作为整体相对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的运动情况,其中,所述第一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一作用力的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磁石对产生的作用于所述承载座的第二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16、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作用力的大小等于所述第二作用力的大小。

17、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相互串联,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反,且所述第一驱动磁石和所述第二驱动磁石的磁极朝向相同。

18、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第一驱动线圈和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相互串联,所述第一驱动线圈的绕线方向与所述第二驱动线圈的绕线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一驱动磁石和所述第二驱动磁石的磁极朝向相反。

19、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反射驱动机构还包括旋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框架通过所述旋转支撑组件被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支撑框架具有凹陷地形成于其顶表面的至少一支撑槽,所述承载座包括承载主体和自所述承载主体的突出地且侧向地延伸的至少一旋转轴,所述承载主体具有适于安装反射元件于其上的安装部,所述至少一旋转轴契合地安装于所述至少一支撑槽内,以通过所述至少一旋转轴和所述至少一支撑槽的枢轴连接使得所述承载座相对所述支撑框架可转动。

20、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至少一旋转轴包括分别自所述承载主体的相对的两侧往外地延伸的第一旋转轴和第二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同轴设置,所述至少一支撑槽包括凹陷地形成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表面的第一支撑槽和第二支撑槽,所述第一支撑槽和所述第二支撑槽同轴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被契合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槽内,所述第二旋转轴被契合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槽内,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和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所述承载主体的顶部。

21、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和延伸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的框架连接部,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槽凹陷地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顶表面,所述第二支撑槽凹陷地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顶表面。

22、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反射驱动机构进一步包括用于限制所述承载座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的转动角度的第一旋转限位部,以及,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框架相对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的转动角度的第二旋转限位部。

23、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反射驱动机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承载座和所述支撑框架吸附向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的反射部磁吸构件,其中,所述反射部磁吸构件包括被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的框架磁吸磁石以及被设置于所述反射驱动壳体的反射部导磁片,以通过所述框架磁吸磁石和所述反射部导磁片之间的磁吸作用力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磁石与所述反射部导磁片之间的磁吸作用力使得所述支撑框架吸附向所述反射驱动壳体,以及,通过所述第一和第二驱动磁石与所述反射部导磁片之间的磁吸作用力使得所述承载座吸附向所述反射驱动壳体。

24、在根据本技术的反射驱动机构中,所述反射驱动机构还包括簧片,所述簧片包括被固定于所述支撑框架的顶表面的外固定部、被固定于所述承载座的顶表面的内固定部,以及,延伸于所述内固定部和所述外固定部之间的簧丝部,其中,所述承载座通过所述簧片被置中地保持于所述支撑框架内。

2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摄像模组,其包括:

26、如上所述的反射驱动机构;

27、安装于所述反射驱动机构的反射元件;

28、被保持于所述反射元件的光反射路径上的镜头模块;以及

29、被设置于所述镜头模块的光传播路径上的感光组件。

30、通过对随后的描述和附图的理解,本技术进一步的目的和优势将得以充分体现。

31、本技术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点和优势,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附图和权利要求得以充分体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