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80631发布日期:2022-05-26 13:1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体验感,现有显示器件中会采用虚拟/增强现实显示技术设计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显示器件。但vr显示器件需要近距离观看,需要较大视场角和较小色散,但由于在较大视场角位置,显示器件发出的光线的角度也较大,导致在大视场角会出现混光问题,进而导致图像不清晰或者显示错误等问题。
3.现有vr显示器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会通过增大黑色矩阵的超出,使得大角度的光线被黑色矩阵遮挡,只允许相对小角度光线从正确位置出射,减弱像素间混光,但此方案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较小,且无法实现大视角的出光。
4.所以,现有vr显示器件存在大视角混光导致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vr显示器件存在大视角混光导致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7.阵列基板,包括对应金属走线的非透光区和设置于所述非透光区之间的透光区;
8.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包括色阻层和黑色矩阵层,所述黑色矩阵层设置于所述色阻层之间;
9.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10.其中,至少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错位设置。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层和所述黑色矩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渐变,且所述色阻层中的色阻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渐变。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增大。
13.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减小,且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的黑色矩阵的宽度大于所述非透光区的宽度。
14.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黑色矩阵层中的黑色矩阵的宽度不变,所述色阻层中的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或者减小。
15.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色阻层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相等,且所述色阻层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的重叠区域位于所述色阻层的左侧或者右侧。
16.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增大或者减小。
17.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金属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或者减小。
18.在一些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色阻层中的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不变。
19.同时,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20.阵列基板,包括对应金属走线的非透光区和设置于所述非透光区之间的透光区;
21.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包括色阻层和黑色矩阵层,所述黑色矩阵层设置于所述色阻层之间;
22.液晶层,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之间;
23.其中,至少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错位设置。
24.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液晶层,阵列基板包括对应金属走线的非透光区和设置于非透光区之间的透光区,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包括色阻层和黑色矩阵层,黑色矩阵层设置于色阻层之间,液晶层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其中,至少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本技术使至少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则在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大视角的光线时,由于色阻和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使得光线可以从色阻中射出,而不会由于光线角度过大发散至相邻的色阻中,减少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混光,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26.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器件的第一示意图。
27.图2为现有液晶显示器件的第二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一种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二种示意图。
30.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三种示意图。
31.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四种示意图。
32.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五种示意图。
33.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六种示意图。
34.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七种示意图。
35.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第八种示意图。
36.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1.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2.如图1所示,现有vr显示器件中,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阵列基板包括第一基板111和设置在第一基板111上的金属走线112,彩膜基板包括第二基板121和设置在第二基板121上的色阻层、黑色矩阵层122,色阻层包括红色色阻122a、绿色色阻122b和蓝色色阻122c,在光线从背光模组发出,穿过阵列基板的金属走线112之间透过后,会穿过液晶层和彩膜基板进行显示,但对于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由于出射角度较大,蓝色子像素对应的蓝色透光区的液晶发生偏转,导致光线13到达绿色像素,从图1中可以看到,光线13从绿色色阻122b中射出,同理,其他像素的光线也发生混乱,导致出现混光,从而导致显示不均。针对这一问题,现有技术提出如图2所示的技术方案,通过增加黑色矩阵的宽度,使得原有照射至绿色色阻122b的光线被黑色矩阵122遮挡,光线无法射出,此时虽然解决了部分混
光的问题,但由于出现了光线损失和开口率损失,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开口率较小,且大视角的光线无法射出的问题。所以,现有vr显示器件存在大视角混光导致显示不均的技术问题。
43.本技术实施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用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44.如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2包括:
45.阵列基板21,包括对应金属走线212的非透光区251和设置于所述非透光区251之间的透光区252;
46.彩膜基板23,与所述阵列基板21相对设置,包括色阻层232和黑色矩阵层233,所述黑色矩阵层233设置于所述色阻层232之间;
47.液晶层22,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21和所述彩膜基板23之间;
48.其中,至少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区域242,色阻层232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52错位设置。
4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通过至少在边缘区域,使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则在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大视角的光线时,由于色阻和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使得光线可以从色阻中射出,而不会由于光线角度过大发散至相邻的色阻中,减少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混光,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50.需要说明的是,色阻层中的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是指光线在穿过显示面板时,会先穿过阵列基板上的透光区,然后穿过对应的色阻,这一过程中各透光区存在对应的色阻,例如对应蓝色子像素的透光区对应蓝色色阻,只有在光线正常穿过蓝色子像素对应的透光区和蓝色色阻时,显示面板才是正常显示,在光线从蓝色显示对应的透光区穿过绿色色阻时,会存在现有显示器件的混色问题,因此,色阻层中的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是指对应同一像素的透光区以及对应的色阻。
51.而色阻层中的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是指色阻层的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并没有对应设置,例如一般设置中,透光区和色阻层对应的色阻的面积相等或者存在一定的面积差距,但透光区和色阻层对称对应设置,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色阻和透光区会存在错位,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至少部分不对应,且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不对称设置,以图3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为例,可以看到蓝色子像素对应的透光区252与蓝色色阻232c的重叠区域26小于透光区252的面积,且小于蓝色色阻232c的面积,且蓝色子像素对应的透光区252与蓝色色阻232c不对称设置,即蓝色子像素对应的透光区和蓝色色阻错位设置。
52.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色阻层和所述黑色矩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渐变,且所述色阻层中的色阻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的重叠区域的大小渐变。通过使得色阻层和黑色矩阵层中的至少一个的宽度渐变,则可以使得在色阻层中的色阻与透光区设置时,由于色阻层和黑色矩阵层的宽度渐变,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面积变化,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且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区域的面积渐变,可以随着角度的变化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区域变化,从而使得透过透光区的光线能够到达对应的色阻。
53.针对增大黑色矩阵的宽度会导致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减小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色阻层232中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233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增大(例如黑色矩阵的宽度由l1变为l2,l1小于l2)。通过使得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不变,使得液晶显
示面板的开口率不变,且位于不同区域的开口率相等,而使得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增大,可以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且随着视角的增大,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错位程度增大,从而使得大视角的光线正常射出,避免混色。
54.具体的,如图3所示,可以看到在大视角方向上,光线的发散角度较大,但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使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使得光线能够正常发散,例如图3中绿色像素对应的透光区252射出的光线正常透过绿色色阻232b,使得光线正常发散,而不会出现混光问题。
55.在一种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减小。通过使得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减小,使得色阻层的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从而使得光线能够照射到对应的色阻上,避免混色问题。
56.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色阻层232中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233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减小(例如黑色矩阵的宽度从l3变为l4,l3大于l4),且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的黑色矩阵233的宽度l3大于所述非透光区251的宽度l5。通过使得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减小,且使得中间区域的黑色矩阵的宽度大于非透光区的宽度,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且色阻相对于对应的透光区向边缘区域偏移,使得在大视角的光线发散时,可以发散到对应的色阻,而不会出现混色问题。
57.在一种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减小,且位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的黑色矩阵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非透光区的宽度。在设置黑色矩阵时,还可以使得黑色矩阵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非透光区的宽度,使得光线可以向中间区域发散至对应的色阻,避免光线出现混色。
58.需要说明的是,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不变是指相同颜色的色阻的宽度一致,例如在设计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时,会使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的尺寸不同,此时,色阻的宽度不变是指从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各红色色阻的宽度相等,各绿色色阻的宽度相等,各蓝色色阻的宽度相等。
59.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改变显示面板的尺寸,在对黑色矩阵的宽度进行改变时,可以使得黑色矩阵的宽度渐变,同时,使得黑色矩阵的整体宽度与原有宽度一致,从而不增加显示面板的尺寸,但也可以通过增加显示面板的尺寸增大黑色矩阵的宽度,本技术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60.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黑色矩阵层233中的黑色矩阵的宽度不变,所述色阻层232中的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例如蓝色色阻232c的宽度l7大于红色色阻232a的宽度l6)。通过使黑色矩阵的宽度不变,使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可以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且由于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在大视角的方向上,能够穿过的光线的数量增加,提高大视角的亮度,从而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61.具体的,在使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时,可以通过使同一像素的不同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例如图5中所示的,同一像素的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的宽度依
次增大,以单个色阻为基准依次增大色阻的宽度,从而使得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提高大视角的亮度,提高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62.具体的,在使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时,还可以以单个像素为基准依次增大色阻的宽度,例如单个像素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则同一像素的色阻的尺寸不变,通过增加相邻像素的色阻的宽度,即使得相邻像素的色阻的宽度的变化量相同,使得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此时,单个像素中的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的尺寸会存在绿色色阻的宽度小于红色色阻的宽度的状态,但总体上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仍然是依次增大。
63.具体的,在使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时,还可以以同一颜色的色阻为基准依次增大色阻的宽度,例如每一像素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和蓝色色阻,则可以依次增大红色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绿色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蓝色色阻的宽度,使得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
64.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黑色矩阵层233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不变,所述色阻层232中的色阻的宽度依次减小(例如蓝色色阻232c的宽度l9小于红色色阻232a的宽度l8)。通过使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依次减小,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从而使得光线能够从对应的色阻中穿过,避免出现混色。
65.具体的,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的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大于所述透光区的宽度。通过使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的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大于透光区的宽度,使得随着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减小,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可以保持不变,从而在避免混光的同时,避免开口率下降。
66.具体的,位于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的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透光区的宽度。通过使中间区域的色阻层的色阻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透光区的宽度,使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避免液晶显示面板发生混光问题。
67.具体的,色阻的宽度依次减小的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说明的色阻的宽度依次增大的方式类同,在此不再赘述。
68.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以色阻的宽度不变、黑色矩阵的宽度渐变,或者色阻的宽度渐变、黑色矩阵的宽度不变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在错位时,光线无法穿过液晶到达色阻,此时可以通过同时调整色阻和黑色矩阵,使得光线到达色阻,避免混光,且液晶显示面板能够正常显示。
69.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色阻或者黑色矩阵的宽度渐变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在错位时,光线无法穿过液晶到达色阻,可以对某一色阻或者黑色矩阵的宽度进行调整,避免光线损失。
70.针对改变色阻和黑色矩阵的宽度可能导致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改变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图8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色阻层232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52的重叠区域26的面积相等,且所述色阻层232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52的重叠区域26位于所述色阻层232的左侧(例如图8中的蓝色色阻232c与透光区252的重叠区域26位于蓝色色阻232c的左侧)或者右侧(例如图7中的蓝色色阻232c与透光区252的重叠区域26位于蓝色色阻232c的右侧)。通过使得色阻层与对
应的透光区的重叠面积相等,使得透光区或者色阻层整体偏移,从而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在光线的发散过程中,避免产生混光,提高显示的均一性。
71.具体的,在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区域位于色阻层的左侧时,使得光线在向大视角发散时,可以发散到对应的色阻内,避免混光,且提高大视角的亮度。
72.具体的,在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区域位于色阻层的右侧时,使得光线能够发散到对应的色阻内,避免混光。
73.具体的,上述实施例中以色阻和对应的透光区整体偏移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从图7和图8可以看到,以右侧的边缘区域为例,在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区域位于色阻的右侧时,光线会朝着中间区域发散,因此,可以使得在左侧的边缘区域,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区域位于色阻的右侧,而在右侧的边缘区域,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的重叠区域位于色阻的左侧,从而使得光线均能大视角发散,而对于中间区域,可以通过对色阻和黑色矩阵的宽度进行改变,使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正常显示。
74.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透光区252的宽度依次增大(例如图9中一透光区的宽度k1小于另一透光区的宽度k2)。通过使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增大,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且由于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增大,对于大视角的光线,可以穿过透光区到达对应的色阻,避免混色,且提高大视角的亮度,提高显示均一性。
75.具体的,使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增大可以通过不改变金属走线的宽度,通过增大金属走线之间的间距提高透光区的宽度,从而使得金属走线的阻抗不发生变化,且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
76.具体的,使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增大、且不改变金属走线的宽度时,可以使得中间区域的透光区的宽度小于色阻的宽度,从而使得在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增大时,不会增大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
7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金属走线212的宽度依次减小(例如图9中一金属走线的宽度k3大于另一金属走线的宽度k4)。通过使金属走线的宽度依次减小,使得在增大透光区的宽度时,不会增大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且能够使得光线透过透光区后到达对应的色阻,避免出现混光,提高显示均一性。
78.具体的,可以使位于中间区域的金属走线的宽度小于或者等于对应的黑色矩阵的宽度,从而使得在依次减小金属走线的宽度时,不会改变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还可以使位于中间区域的金属走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黑色矩阵的宽度,从而使得在减小金属走线的宽度时,可以避免增大金属走线的阻抗。
79.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透光区252的宽度依次减小(例如图10中一透光区的宽度k6大于另一透光区的宽度k5)。通过使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减小,使得透光区与对应的色阻错位设置,使得光线在穿过透光区后能够发散至对应的色阻,避免出现混光,提高显示均一性。
80.具体的,使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减小可以通过不改变金属走线的宽度,通过减小金属走线之间的间距提高透光区的宽度,从而使得金属走线的阻抗不发生变化,且使得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
81.具体的,使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减小、且不改变金属走线的宽度时,可以使得中间区域的透光区的宽度大于色阻的宽度,从而使得在透光区的宽度依次减小时,不会改变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
82.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241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242,所述金属走线212的宽度依次增大(例如图10中一金属走线的宽度k8小于另一金属走线的宽度k9)。通过使得金属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使得在减小透光区的宽度时,不会改变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且能够使得光线透过透光区后到达对应的色阻,避免出现混光,提高显示均一性。
83.具体的,金属走线的宽度依次增大,可以使得位于中间区域的金属走线的宽度小于对应的黑色矩阵的宽度,使得增大金属走线的宽度不会改变液晶显示面板的尺寸。还可以使得位于中间区域的金属走线等于或者大于黑色矩阵的宽度,避免增大金属走线的阻抗。
84.在一种实施例中,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所述色阻层中的色阻的宽度不变,所述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不变。通过改变透光区和/或金属走线的宽度以使透光区与对应的色阻错位设置时,可以使得色阻和黑色矩阵的尺寸不改变,从而使得液晶显示面板的开口率不变。
85.具体的,在使得色阻与透光区错位设置时,可以使得黑色矩阵的偏移量如下:使黑色矩阵的偏移量=液晶层的高度*tan(视角)。从而使得光线能够穿过色阻和对应的透光区,避免混色。
8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分别对色阻、黑色矩阵、金属走线、透光区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实施例并不限定某一特征仅属于特定实施例,例如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中间区域至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色阻层中色阻的宽度不变,黑色矩阵层中黑色矩阵的宽度依次增大时,金属走线的尺寸可以不变、透光区的尺寸可以不变,但也可以使得金属走线的尺寸改变、透光区的尺寸改变,以使光线能够从透光区和对应的色阻中穿过,避免出现混光。同理,在对金属走线和/或金属走线进行描述时,对应的色阻和黑色矩阵也可以改变或者不改变,从而使得光线能够从透光区和对应的色阻中穿过,避免出现混光,在此不再赘述。
87.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以金属走线指代阵列基板侧的透光区的遮光部分,金属走线并不限定为走线,也可以为电极,例如金属走线包括栅极、源极、漏极、扫描线等,可以理解的是,光线从阵列基板中穿过时,会从薄膜晶体管之间的透光区穿过,而光线无法穿过各电极和各走线,因此可以将不透光的各元件作为金属走线。因此,在对金属走线的尺寸进行改变时,实质上并不限定对某一元件进行改变,而是使实际上遮光的区域的宽度改变,在此不再赘述。
88.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中,存在色阻与液晶不对应的情况,这是为了具体说明色阻、黑色矩阵、透光区和金属走线的变化,但在实际设计中,如果色阻与液晶不对应会导致所有光线均无法透过,则不会设置色阻与液晶不对应,如果色阻与液晶不对应,光线仍然能够透过,则可以根据需求设定色阻和液晶的位置,在此不再赘述。
89.需要说明的是,色阻和透光区出现错位后,透光区正上方位置光线会被遮挡,但由于光学镜头不会使用这部分光线,而这部分光线容易产生杂散光进入人眼,降低对比度,因
此遮挡这部分光线能够提高显示效果。
9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仅对色阻层、黑色矩阵层、金属走线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可以理解的是,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多个膜层,例如图3中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一基板211,彩膜基板还包括第二基板231,色阻层232包括红色色阻232a、绿色色阻232b和蓝色色阻232c。阵列基板还包括栅极层、有源层、源漏极层、绝缘层等膜层,在此不再赘述。
91.同时,如图1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41,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
92.阵列基板21,包括对应金属走线212的非透光区251和设置于所述非透光区251之间的透光区252;
93.彩膜基板23,与所述阵列基板21相对设置,包括色阻层232和黑色矩阵层233,所述黑色矩阵层233设置于所述色阻层232之间;
94.液晶层22,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21和所述彩膜基板23之间;
95.其中,至少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2的边缘区域242,色阻层232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所述透光区252错位设置。
9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模组,该液晶显示面板在边缘区域,使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则在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大视角的光线时,由于色阻和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使得光线可以从色阻中射出,而不会由于光线角度过大发散至相邻的色阻中,减少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混光,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97.在一种实施例中,背光模组41包括背板411、光源412和光学膜片413。但本技术实施例不限于此,例如背光模组可以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98.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99.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彩膜基板和液晶层,阵列基板包括对应金属走线的非透光区和设置于非透光区之间的透光区,彩膜基板与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包括色阻层和黑色矩阵层,黑色矩阵层设置于色阻层之间,液晶层设置于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其中,至少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本技术使至少在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区域,色阻层中的至少部分色阻与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则在液晶显示面板发出大视角的光线时,由于色阻和对应的透光区错位设置,使得光线可以从色阻中射出,而不会由于光线角度过大发散至相邻的色阻中,减少液晶显示面板的边缘混光,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
100.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101.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