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2829发布日期:2023-01-14 06:4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投影镜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投影镜头。


背景技术:

2.现今的投影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大视场、大光圈发展外,为了提升安装灵活度以及达到投影画面大小可变性(投影机位置固定),投影镜头也需具备光学变焦功能,现有的投影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投影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大视场、大光圈及光学变焦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其视场较大、光圈值较小、可光学变焦,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4.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及第六透镜群。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屈光力。第六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及第六透镜群沿着光轴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排列。第一透镜群包括1-1透镜及1-2透镜,1-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1-2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1-1透镜及1-2透镜沿着光轴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排列。第五透镜群包括胶合透镜。第六透镜群包括6-1透镜,6-1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或一平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
5.其中1-1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1-2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包括2-1透镜,2-1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第三透镜群包括3-1透镜,3-1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第四透镜群包括4-1透镜与4-2透镜,4-1透镜为具有正屈光力的双凸透镜,4-2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可更包括5-3透镜,5-3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胶合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5-1透镜及5-2透镜,5-1透镜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5-2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
6.其中2-1透镜为平凸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平面朝向投影侧,3-1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第五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1-1透镜、1-2透镜、2-1透镜、3-1透镜、4-2透镜、4-1透镜、5-1透镜、5-2透镜、5-3透镜该6-1透镜沿着光轴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排列。
7.其中2-1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3-1透镜为弯月形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4-2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
一凹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4-2透镜与4-1透镜胶合,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1-1透镜、1-2透镜、2-1透镜、3-1透镜、4-2透镜、4-1透镜、5-1透镜、5-2透镜、5-3透镜及6-1透镜沿着光轴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排列。
8.其中第一透镜群可更包括1-3透镜设置于投影侧与1-1透镜之间及1-4透镜设置于1-1透镜与1-2透镜之间,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1-4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第二透镜群可更包括2-2透镜设置于2-1透镜与第三透镜群之间,2-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2-2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3-1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且可更包括4-3透镜设置于4-1透镜与第五透镜群之间,4-2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4-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以及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4-1透镜与4-3透镜胶合,第五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9.其中第一透镜群可更包括1-3透镜设置于投影侧与1-1透镜之间,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第二透镜群可更包括2-2透镜设置于2-1透镜与第三透镜群之间,2-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2-2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3-1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且可更包括4-3透镜设置于4-1透镜与第五透镜群之间,4-2透镜为双凹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4-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4-1透镜与4-3透镜胶合,第五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
10.其中第一透镜群可更包括1-3透镜设置于投影侧与1-1透镜之间,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第二透镜群可更包括2-2透镜设置于2-1透镜与第三透镜群之间,2-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2-2透镜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另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3-1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第四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且可更包括4-3透镜设置于4-1透镜与第五透镜群之间,4-2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4-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凸面朝向影像源侧,4-1透镜与4-3透镜胶合,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11.其中第一透镜群可更包括1-3透镜设置于投影侧与1-1透镜之间及1-4透镜设置于1-3透镜与1-1透镜之间,1-3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1-4透镜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2-1透镜为双凸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3-1透镜为弯月形透镜,且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第四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为弯月型透镜,且包括一凸面朝向投影侧及一凹面朝向影像源侧,4-2透镜与4-1透镜胶合,第五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
12.其中第一透镜群可更包括1-3透镜设置于投影侧与1-1透镜之间,1-3透镜为弯月
curvature)图、畸变(distortion)图、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through focus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21.图3a、3b、3c、3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一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22.图4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广角端及望远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23.图5a、5b、5c、5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二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24.图6a、6b、6c、6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二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25.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三实施例处于广角端及望远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26.图8a、8b、8c、8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三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27.图9a、9b、9c、9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三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28.图10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四实施例处于广角端及望远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29.图11a、11b、11c、11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四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30.图12a、12b、12c、12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四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31.图13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五实施例处于广角端及望远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32.图14a、14b、14c、14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五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33.图15a、15b、15c、15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五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34.图16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六实施例处于广角端及望远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35.图17a、17b、17c、17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六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36.图18a、18b、18c、18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六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37.图19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38.图20a、20b、20c、20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39.图21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八实施例处于广角端及望远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40.图22a、22b、22c、22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八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41.图23a、23b、23c、23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八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42.图24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九实施例处于广角端及望远程的透镜配置与光路示意图。
43.图25a、25b、25c、25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九实施例处于广角端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44.图26a、26b、26c、26d是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九实施例处于望远程的场曲图、畸变图、调变转换函数图、离焦调变转换函数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本发明提供一种投影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群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第四透镜群具有屈光力;第五透镜群具有屈光力;及第六透镜群具有正屈光力;其中第一透镜群、第二透镜群、第三透镜群、第四透镜群、第五透镜群及第六透镜群沿着光轴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排列;其中第一透镜群包括1-1透镜及1-2透镜,1-1透镜为弯月型透镜,1-2透镜为双凹透镜;其中第五透镜群包括胶合透镜,有助于修正像差并提高分辨率;其中第六透镜群包括6-1透镜,6-1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或一平面朝向投影侧,有助于消除鬼影,满足此实施例特征且不需其他条件式特征,即可达成本案光学系统基本作动。
46.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表十一、表十三、表十四、表十六、表十七、表十九、表二十、表二十二、表二十三、表二十五及表二十六,其中表一、表四、表七、表十、表十三、表十六、表十九、表二十二及表二十五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二、表五、表八、表十一、表十四、表十七、表二十、表二十三及表二十六分别为表一、表四、表七、表十、表十三、表十六、表十九、表二十二及表二十五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47.请同时参阅图1、4、7、10、13、16、19、21、24,其中第一透镜群lg11、lg21、lg31、lg 41、lg51、lg61、lg71、lg81、lg91具有负屈光力,且分别包括1-1透镜1l11、2l11、3l11、4l11、5l11、6l11、7l11、8l11、9l11及1-2透镜1l12、2l12、3l12、4l12、5l12、6l12、7l12、8l12、9l12,第二透镜群lg12、lg22、lg32、lg42、lg52、lg62、lg72、lg82、lg92具有正屈光力,且分别包括2-1透镜1l21、2l21、3l21、4l21、5l21、6l21、7l21、8l21、9l21,第三透镜群lg13、lg23、lg33、lg43、lg53、lg63、lg73、lg83、lg93具有正屈光力,且分别包括3-1透镜1l31、2l31、3l31、4l31、5l31、6l31、7l31、8l31、9l31,第四透镜群lg14、lg24、lg34、lg44、lg54、lg64、lg74、lg84、lg94具有屈光力,且分别包括4-2透镜1l42、2l42、3l42、4l42、5l42、6l42、7l42、8l42、9l42及4-1透镜1l41、2l41、3l41、4l41、5l41、6l41、7l41、8l41、9l41,第五透镜群lg15、lg25、lg35、lg45、lg55、lg65、lg75、lg85、lg95具有屈光力,且分别包括胶合透镜1lcl、2lcl、3lcl、4lcl、5lcl、6lcl、7lcl、8lcl、9lcl由5-1透镜1l51、2l51、3l51、4l51、5l51、6l51、7l51、8l51、9l51及5-2透镜1l52、2l52、3l52、4l52、5l52、6l52、7l52、8l52、9l52所组成,及5-3透镜1l53、2l53、3l53、4l53、5l53、6l53、7l53、8l53、9l53,第六透镜群lg16、
lg26、lg36、lg46、lg56、lg66、lg76、lg86、lg96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6-1透镜1l61、2l61、3l61、4l61、5l61、6l61、7l61、8l61、9l61。
48.1-1透镜1l11、2l11、3l11、4l11、5l11、6l11、7l11、8l11、9l11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11、s21、s33、s43、s53、s63、s73、s83、s93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12、s22、s34、s44、s54、s64、s74、s84、s94为凹面。1-2透镜1l12、2l12、3l12、4l12、5l12、6l12、7l12、8l12、9l12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13、s23、s37、s45、s55、s67、s75、s87、s95以及影像源侧面s14、s24、s38、s46、s56、s68、s76、s88、s96皆为凹面且皆为球面表面。
49.2-1透镜1l21、2l21、3l21、4l21、5l21、6l21、7l21、8l21、9l21具有正屈光力,其影像源侧面s16、s26、s310、s48、s58、s610、s78、s810、s98为凸面且为球面表面。
50.3-1透镜1l31、2l31、3l31、4l31、5l31、6l31、7l31、8l31、9l31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17、s27、s313、s411、s511、s611、s79、s813、s911为凸面且为球面表面,影像源侧面s18、s28、s314、s412、s512、s612、s710、s814、s912为球面表面。
51.4-2透镜1l42、2l42、3l42、4l42、5l42、6l42、7l42、8l42、9l42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110、s210、s316、s414、s514、s614、s712、s816、s914与影像源侧面s111、s211、s317、s415、s515、s615、s713、s817、s915皆为球面表面。4-1透镜1l41、2l41、3l41、4l41、5l41、6l41、7l41、8l41、9l41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投影侧面s112、s211、s318、s416、s516、s615、s713、s818、s916与影像源侧面s113、s212、s319、s417、s517、s616、s714、s819、s917皆为球面表面。
52.胶合透镜1lcl、2lcl、3lcl、4lcl、5lcl、6lcl、7lcl、8lcl、9lcl具有负屈光力,5-1透镜1l51、2l51、3l51、4l51、5l51、6l51、7l51、8l51、9l51为双凹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114、s213、s321、s419、s519、s617、s715、s820、s918与影像源侧面s115、s214、s322、s420、s520、s618、s716、s821、s919皆为球面表面。5-2透镜1l52、2l52、3l52、4l52、5l52、6l52、7l52、8l52、9l52为双凸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115、s214、s322、s420、s520、s618、s716、s821、s919与影像源侧面s116、s215、s323、s421、s521、s619、s717、s822、s920皆为球面表面。5-3透镜1l53、2l53、3l53、4l53、5l53、6l53、7l53、8l53、9l53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117、s216、s324、s422、s522、s620、s718、s823、s921与影像源侧面s118、s217、s325、s423、s523、s621、s719、s824、s922皆为凸面。上述5-1透镜1l51、2l51、3l51、4l51、5l51、6l51、7l51、8l51、9l51分别与5-2透镜1l52、2l52、3l52、4l52、5l52、6l52、7l52、8l52、9l52胶合,说明书中所述的胶合系指紧密黏合或两者之间不存在空气间隔而成为胶合透镜。
53.6-1透镜1l61、2l61、3l61、4l61、5l61、6l61、7l61、8l61、9l61具有正屈光力,其影像源侧面s120、s219、s327、s425、s525、s623、s721、s826、s924为凸面。
54.透过上述设计使得投影镜头1、2、3、4、5、6、7、8、9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另外较佳实施态样中,投影镜头1、2、3、4、5、6、7、8、9可以透过满足以下条件(1)至条件(7)其中任何至少一条件来达到较佳的实施态样:
55.6.02《ttl/f《23.34;
ꢀꢀꢀꢀꢀꢀꢀꢀꢀꢀꢀꢀꢀꢀꢀꢀꢀꢀꢀꢀꢀꢀꢀꢀꢀꢀꢀꢀꢀꢀ
(1)
56.3.84《ttl/bfl《5.85;
ꢀꢀꢀꢀꢀꢀꢀꢀꢀꢀꢀꢀꢀꢀꢀꢀꢀꢀꢀꢀꢀꢀꢀꢀꢀꢀꢀꢀ
(2)
[0057]-5.28《fcl/f《-1.17;
ꢀꢀꢀꢀꢀꢀꢀꢀꢀꢀꢀꢀꢀꢀꢀꢀꢀꢀꢀꢀꢀꢀꢀꢀꢀꢀꢀꢀꢀꢀꢀ
(3)
[0058]
1《(r
6-11
+r
6-12
)/(r
6-11-r
6-12
)《1.5;
ꢀꢀꢀꢀꢀꢀꢀꢀꢀꢀꢀꢀꢀꢀꢀꢀꢀꢀꢀꢀꢀꢀ
(4)
[0059]-1.51《r
6-12
/bfl《-0.88;
ꢀꢀꢀꢀꢀꢀꢀꢀꢀꢀꢀꢀꢀꢀꢀꢀꢀꢀꢀꢀꢀꢀꢀꢀꢀꢀꢀ
(5)
[0060]
vd6-1《21;
ꢀꢀꢀꢀꢀꢀꢀꢀꢀꢀꢀꢀꢀꢀꢀꢀꢀꢀꢀꢀꢀꢀꢀꢀꢀꢀꢀꢀꢀꢀꢀꢀꢀꢀꢀꢀꢀꢀꢀ
(6)
[0061]-1.06《fcl/f
lg6
《-0.48
ꢀꢀꢀꢀꢀꢀꢀꢀꢀꢀꢀꢀꢀꢀꢀꢀꢀꢀꢀꢀꢀꢀꢀꢀꢀꢀꢀꢀꢀ
(7)
[0062]
其中,tt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最靠近投影侧的透镜1l11、2l11、3l13、4l13、5l13、6l13、7l13、8l13、9l13的投影侧面s11、s21、s31、s41、s51、s61、s71、s81、s91至一影像源is1、is2、is3、is4、is5、is6、is7、is8、is9于光轴oa1、oa2、oa3、oa4、oa5、oa6、oa7、oa8、oa9上的间距,bf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6-1透镜1l61、2l61、3l61、4l61、5l61、6l61、7l61、8l61、9l61的影像源侧面s120、s219、s327、s425、s525、s623、s721、s826、s924至影像源is1、is2、is3、is4、is5、is6、is7、is8、is9于光轴oa1、oa2、oa3、oa4、oa5、oa6、oa7、oa8、oa9上的间距,f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投影镜头1、2、3、4、5、6、7、8、9的有效焦距,fc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胶合透镜1lcl、2lcl、3lcl、4lcl、5lcl、6lcl、7lcl、8lcl、9lcl的有效焦距,r
6-11
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6-1透镜1l61、2l61、3l61、4l61、5l61、6l61、7l61、8l61、9l61的投影侧面s119、s218、s326、s424、s524、s622、s720、s825、s923的曲率半径,r
6-12
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6-1透镜1l61、2l61、3l61、4l61、5l61、6l61、7l61、8l61、9l61的影像源侧面s120、s219、s327、s425、s525、s623、s721、s826、s924的曲率半径,vd6-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6-1透镜1l61、2l61、3l61、4l61、5l61、6l61、7l61、8l61、9l61的阿贝系数,f
lg6
为第一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六透镜群lg16、lg26、lg36、lg46、lg56、lg76、lg86、lg96的有效焦距。
[0063]
当满足条件(1):6.02《ttl/f《23.34时,可确保投影镜头具有较佳的镜头尺寸及足够的后焦距空间,用于预留加装额外所需的组件;当满足条件(2):3.84《ttl/bfl《5.85时,可确保投影镜头具有较佳的镜头尺寸及足够的后焦距空间,用于预留加装额外所需的组件;当满足条件(3):-5.28《fcl/f《-1.17时,有助于修正投影镜头像差,能够有效降低色差,大幅提升解像质量;当满足条件(4):1《(r
6-11
+r
6-12
)/(r
6-11-r
6-12
)《1.5时,可减少投影镜头与光源内反射造成的鬼影;当满足条件(5):-1.51《r
6-12
/bfl《-0.88时,可在较长的后焦距与光学效能间取得较佳的平衡;当满足条件(6):vd6-1《21时,与前述镜群的材质配合,可有效修正镜头内红绿蓝三个颜色的色差;当满足条件(7):-1.06《fcl/f
lg6
《-0.48时,可有效修正镜头像差并提升影像质量。
[0064]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投影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11、第二透镜群lg12、第三透镜群lg13、光圈st1、第四透镜群lg14、第五透镜群lg15、第六透镜群lg16、平板玻璃pg 1、棱镜p1及保护玻璃cg1。第一透镜群lg11沿着光轴oa1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1透镜1l11及1-2透镜1l12。第二透镜群lg12包括2-1透镜1l21。第三透镜群lg13包括3-1透镜1l31。第四透镜群lg14沿着光轴oa1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1l42及4-1透镜1l41。第五透镜群lg15沿着光轴oa1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1lcl及5-3透镜1l53,胶合透镜1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1l51及5-2透镜1l52。第六透镜群lg16包括6-1透镜1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1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
[0065]
投影镜头1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1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11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群lg12、第三透镜群lg13、第四透镜群lg14以及第五透镜群lg15沿着光轴oa1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16固定不动,使得
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另外光圈st1的移动可以跟随第三透镜群lg13、第四透镜群lg14或独立移动,当光圈为独立移动时可以在不改变光圈孔径值的情况下,藉由控制光圈的位置,使广角端与望远程具有相同光圈值,以下实施例2至9的光圈同本实施例所述,因此不再多加赘述。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由广角端(如图1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1.30倍(22.2mm/17.08mm≈1.30)。第一透镜群lg11可沿着光轴oa1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1透镜其投影侧面s11与影像源侧面s12皆为非球面表面;2-1透镜1l21为平凸透镜,其投影侧面s15为平面;3-1透镜1l31为双凸透镜,其影像源侧面s18为凸面;第四透镜群lg14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1l42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110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111为凹面;第五透镜群lg15具有负屈光力,5-3透镜1l53的投影侧面s117与影像源侧面s118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1l6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119为凹面,投影侧面s119与影像源侧面s120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1、棱镜p1、保护玻璃cg1其投影侧面s121、s123、s125与影像源侧面s122、s124、s126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1及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至少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1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一为图1中投影镜头1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066]
表一
[0067][0068]
[0069]
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0070]
z=ch2/{1+[1-(k+1)c2h2]
1/2
}+ah4+bh6+ch8+dh
10
+eh
12
+fh
14
+gh
16
[0071]
其中:
[0072]
c:曲率;
[0073]
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
[0074]
k: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
[0075]
a~g:非球面系数。
[0076]
表二为表一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0077]
表二
[0078][0079][0080]
表三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081]
表三
[0082][0083]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8mm之间。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0.8%至0%之间。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8至1.0之间。由图2d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至0.80之间。由图3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12mm至0.08mm之间。由图3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0%至0.8%之间。由图3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5至1.0之间。由图3d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至0.76之间。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投影镜头1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084]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4,投影镜头2沿着光轴oa2
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21、第二透镜群lg22、第三透镜群lg23、光圈st2、第四透镜群lg24、第五透镜群lg25、第六透镜群lg26、平板玻璃pg 2、棱镜p2及保护玻璃cg2。第一透镜群lg21沿着光轴oa2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1透镜2l11及1-2透镜2l12。第二透镜群lg22包括2-1透镜2l21。第三透镜群lg23包括3-1透镜2l31。第四透镜群lg24沿着光轴oa2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2l42及4-1透镜2l41。第五透镜群lg25沿着光轴oa2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2lcl及5-3透镜2l53,胶合透镜2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2l51及5-2透镜2l52。第六透镜群lg26包括6-1透镜2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2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
[0085]
投影镜头2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4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4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21沿着光轴oa2往影像源侧移动;第二透镜群lg22、第三透镜群lg23、第四透镜群lg24以及第五透镜群lg25沿着光轴oa2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26固定不动,使得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由广角端(如图4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4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1.30倍(22.1mm/17.00mm=1.3)。第一透镜群lg21可沿着光轴oa2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1透镜其投影侧面s21与影像源侧面s22皆为非球面表面;2-1透镜2l21为双凸透镜,其投影侧面s25为凸面且为球面表面;3-1透镜2l31为弯月型透镜,其影像源侧面s28为凹面;第四透镜群lg24具有负屈光力,4-2透镜2l42投影侧面s210与影像源侧面s211皆为凹面,4-2透镜2l42与4-1透镜2l41胶合;第五透镜群lg25具有正屈光力,5-3透镜2l53的投影侧面s216与影像源侧面s217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2l61为平凸透镜,其投影侧面s218为平面,影像源侧面s219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2、棱镜p2、保护玻璃cg2其投影侧面s220、s222、s224与影像源侧面s221、s223、s225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2及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至少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2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四为图4中投影镜头2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086]
表四
[0087]
[0088][0089]
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五为表四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090]
表五
[0091][0092]
表六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093]
表六
[0094][0095]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5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8mm之间。由图5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0.8%至0%之间。由图5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5至1.0之间。由图5d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至0.80之间。由图6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08mm至0.08mm之间。由图6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0.8%至0%之间。由图6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7至1.0之间。由图6d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4至0.8之间。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投影镜头2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096]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7,投影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31、第二透镜群lg32、第三透镜群lg33、光圈st3、第四透镜群lg34、第五透镜群lg35、第六透镜群lg36、平板玻璃pg 3、棱镜p3及保护玻璃cg3。第一透镜群lg31沿着光轴oa3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3透镜3l13、1-1透镜3l11、1-4透镜3l14及1-2透镜3l12。第二透镜群lg32沿着光轴oa3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2-1透镜3l21及2-2透镜3l22。第三透镜群lg33包括3-1透镜3l31。第四透镜群lg34沿着光轴oa3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3l42、4-1透镜3l41及4-3透镜3l43。第五透镜群lg35沿着光轴oa3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3lcl及5-3透镜3l53,胶合透镜3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3l51及5-2透镜3l52。第六透镜群lg36包括6-1透镜3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3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投影镜头3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7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7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31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群lg32、第三透镜群lg33、第四透镜群lg34以及第五透镜群lg35沿着光轴oa3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36固定不动,使得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由广角端(如图7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7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1.34倍(23.3mm/17.37mm≈1.34)。第一透镜群lg31可沿着光轴oa3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3透镜3l1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31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32为凹面,投影侧面s31与影像源侧面s32皆为球面表面,1-1透镜3l11其投影侧面s33与影像源侧面s34皆为球面表面,1-4透镜3l1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35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36为凹面,投影侧面s35与影像源侧面s36皆为球面表面;2-1透镜3l2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39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2-2透镜3l22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311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312为凸面,投影侧面s311与影像源侧面s312皆为球面表面;3-1透镜3l31为双凸透镜,其影像源侧面s314为凸面;第四透镜
群lg34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3l42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316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317为凹面,4-3透镜3l4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319为凹面,影像源侧面s320为凸面,投影侧面s319与影像源侧面s320皆为球面表面,4-1透镜3l41与4-3透镜3l43胶合;第五透镜群lg35具有负屈光力,5-3透镜3l53的投影侧面s324与影像源侧面s325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3l6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326为凹面,投影侧面s326与影像源侧面s327皆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3、棱镜p3、保护玻璃cg3其投影侧面s328、s330、s332与影像源侧面s329、s331、s333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3及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至少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3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七为图7中投影镜头3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097]
表七
[0098][0099]
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八为表七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100]
表八
[0101][0102]
表九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103]
表九
[0104][0105]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8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8mm之间。由图8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2.0%至0%之间。由图8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3至1.0之间。由图8d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至0.84之间。由图9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8mm之间。由图9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2.0%至0%之间。由图9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1至1.0之间。由图9d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1至0.8之间。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投影镜头3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106]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四实施例。请参阅图10,投影镜头4沿着光轴oa4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41、第二透镜群lg42、第三透镜群lg43、光圈st4、第四透镜群lg44、第五透镜群lg45、第六透镜群lg46、平板玻璃pg 4、棱镜p4及保护玻璃cg4。第一透镜群lg41沿着光轴oa4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3透镜4l13、1-1透镜4l11及1-2透镜4l12。第二透镜群lg42沿着光轴oa4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2-1透镜4l21及2-2透镜4l22。第三透镜群lg43包括3-1透镜4l31。第四透镜群lg44沿着光轴oa4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4l42、4-1透镜4l41及4-3透镜4l43。第五透镜群lg45沿着光轴oa4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4lcl及5-3透镜4l53,胶合透镜4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4l51及5-2透镜4l52。第六透镜群lg46包括6-1透镜4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4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投影镜头4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10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0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41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群lg42、第三透镜群lg43、第四透镜群lg44以及第五透镜群lg45沿着光轴oa4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46固定不动使得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由广角端(如图10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0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
1.60倍(32.5mm/20.3mm≈1.60)。第一透镜群lg41可沿着光轴oa4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3透镜4l1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41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42为凹面,投影侧面s41与影像源侧面s42皆为球面表面,1-1透镜4l11其投影侧面s43与影像源侧面s44皆为球面表面;2-1透镜4l2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47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2-2透镜4l22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49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410为凸面,投影侧面s49与影像源侧面s410为球面表面;3-1透镜4l31为双凸透镜,其影像源侧面s412为凸面;第四透镜群lg44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4l42其投影侧面s414为凹面,影像源侧面s415为凹面,4-3透镜4l4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417为凹面,影像源侧面s418为凸面,投影侧面s417与影像源侧面s418皆为球面表面,4-1透镜4l41与4-3透镜4l43胶合;第五透镜群lg45具有负屈光力,5-3透镜4l53的投影侧面s422与影像源侧面s423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4l6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424为凹面,投影侧面s424与影像源侧面s425皆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4、棱镜p4、保护玻璃cg4其投影侧面s426、s428、s430与影像源侧面s427、s429、s431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4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4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十为图10中投影镜头4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107]
表十
[0108][0109][0110]
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十一为表十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111]
表十一
[0112][0113]
表十二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114]
表十二
[0115][0116]
另外,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1a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8mm至0.08mm之间。由图11b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2.0%至0%之间。由图11c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9至1.0之间。由图11d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至0.8之间。由图12a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12mm至0.12mm之间。由图12b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1.2%至0%之间。由图12c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9至1.0之间。由图12d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至0.7之间。显见第四实施例的投影镜头4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117]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五实施例。请参阅图13,投影镜头5沿着光轴oa5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51、第二透镜群lg52、第三透镜群lg53、光圈st5、第四透镜群lg54、第五透镜群lg55、第六透镜群lg56、平板玻璃pg5、棱镜p5及保护玻璃cg5。第一透镜群lg51沿着光轴oa5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3透镜5l13、1-1透镜5l11及1-2透镜5l12。第二透镜群lg52沿着光轴oa5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2-1透镜5l21及2-2透镜5l22。第三透镜群lg53包括3-1透镜5l31。第四透镜群lg54沿着光轴oa5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5l42、4-1透镜5l41及4-3透镜5l43。第五透镜群lg55沿着光轴oa5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5lcl及5-3透镜5l53,胶合透镜5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5l51及5-2透镜5l52。第六透镜群lg56包括6-1透镜5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5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投影镜头5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13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3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51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群lg52、第三透镜群lg53、第四透镜群lg54以及第五透镜群lg55沿着光轴oa5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56固定不动使得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由广角端(如图13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3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1.10倍
(12.5mm/11.4mm≈1.10)。第一透镜群lg51可沿着光轴oa5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3透镜5l1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51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52为凹面,投影侧面s51与影像源侧面s52皆为球面表面,1-1透镜5l11其投影侧面s53与影像源侧面s54皆为非球面表面;2-1透镜5l2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57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2-2透镜5l22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59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510为凸面,投影侧面s59与影像源侧面s510皆为球面表面;3-1透镜5l31为双凸透镜,其影像源侧面s512为凸面;第四透镜群lg54具有负屈光力,4-2透镜5l42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514为凹面,影像源侧面s515为凸面,4-3透镜5l4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517为凹面,影像源侧面s518为凸面,投影侧面s517与影像源侧面s518皆为球面表面,4-1透镜5l41与4-3透镜5l43胶合;第五透镜群lg55具有正屈光力,5-3透镜5l53的投影侧面s522与影像源侧面s523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5l6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524为凹面,投影侧面s524与影像源侧面s525皆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5、棱镜p5、保护玻璃cg5其投影侧面s526、s528、s530与影像源侧面s527、s529、s531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5及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至少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5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十三为图13中投影镜头5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118]
表十三
[0119]
[0120][0121]
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十四为表十三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122]
表十四
[0123][0124]
表十五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十五可知,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125]
表十五
[0126][0127]
另外,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4a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8mm之间。由图14b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2%至0%之间。由图14c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4至1.0之间。由图14d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1至0.81之
间。由图15a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8mm之间。由图15b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1.2%至0%之间。由第15c图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5至1.0之间。由图15d可看出,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至0.89之间。显见第五实施例的投影镜头5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128]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六实施例。请参阅图16,投影镜头6沿着光轴oa6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61、第二透镜群lg62、第三透镜群lg63、光圈st6、第四透镜群lg64、第五透镜群lg65、第六透镜群lg66、平板玻璃pg6、棱镜p6及保护玻璃cg6。第一透镜群lg61沿着光轴oa6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3透镜6l13、1-4透镜6l14、1-1透镜6l11及1-2透镜6l12。第二透镜群lg62包括2-1透镜6l21。第三透镜群lg63包括3-1透镜6l31。第四透镜群lg64沿着光轴oa6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6l42及4-1透镜6l41。第五透镜群lg65沿着光轴oa6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6lcl及5-3透镜6l53,胶合透镜6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6l51及5-2透镜6l52。第六透镜群lg66包括6-1透镜6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6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投影镜头6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16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6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61沿着光轴oa6往影像源侧移动;第二透镜群lg62、第三透镜群lg63、第四透镜群lg64以及第五透镜群lg65沿着光轴oa6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66固定不动使得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由广角端(如图16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16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1.09倍(12.2mm/11.2mm≈1.09)。第一透镜群lg61可沿着光轴oa6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3透镜6l1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61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62为凹面,投影侧面s61与影像源侧面s62为非球面表面,1-4透镜6l1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63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64为凹面,投影侧面s63与影像源侧面s64皆为球面表面,1-1透镜6l11其投影侧面s65与影像源侧面s66皆为球面表面;2-1透镜6l21为双凸透镜,其投影侧面s69为凸面,投影侧面s69为球面表面;3-1透镜6l31为弯月型透镜,其影像源侧面s612为凹面;第四透镜群lg64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6l42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614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615为凹面,4-2透镜6l42与4-1透镜6l41胶合;第五透镜群lg65具有正屈光力,5-3透镜6l53的投影侧面s620为非球面表面,影像源侧面s621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6l61为平凸透镜,其投影侧面s622为平面,影像源侧面s623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6其投影侧面s624与影像源侧面s625皆为平面;棱镜p6其投影侧面s626与影像源侧面s627皆为平面;保护玻璃cg6其投影侧面s628与影像源侧面s629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6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6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十六为图16中投影镜头6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129]
表十六
[0130][0131][0132]
表十六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十七为表十六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133]
表十七
[0134][0135]
表十八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十八可知,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136]
表十八
[0137][0138]
另外,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17a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8mm至0.12mm之间。由图17b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1.2%至0.4%之间。由图17c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49至1.0之间。由图17d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2至0.77之间。由第18a图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08mm至0.08mm之间。由图18b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1.2%至0.2%之间。由图18c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4至1.0之间。由图18d可看出,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4至0.85之间。显见第六实施例的投影镜头6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139]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七实施例。请参阅图19,投影镜头7沿着光轴oa7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71、第二透镜群lg72、第三透镜群lg73、光圈st7、第四透镜群lg74、第五透镜群lg75、第六透镜群lg76、平板玻璃pg7、棱镜p7及保护玻璃cg7。第一透镜群lg71沿着光轴oa7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3透镜7l13、1-1透镜7l11及1-2透镜7l12。第二透镜群lg72包括2-1透镜7l21。第三透镜群lg73包括3-1透镜7l31。第四透镜群lg74沿着光轴oa7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7l42及4-1透镜7l41。第五透镜群lg75沿着光轴oa7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7lcl及5-3透镜7l53,胶合透镜7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7l51及5-2透镜7l52。第六透镜群lg76包括6-1透镜7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7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
[0140]
投影镜头7为定焦镜头。第一透镜群lg71可沿着光轴oa7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3透镜7l1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
s71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72为凹面,投影侧面s71与影像源侧面s72皆为非球面表面,1-1透镜7l11其投影侧面s73与影像源侧面s74皆为非球面表面;2-1透镜7l2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77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3-1透镜7l31其影像源侧面s710为凸面;第四透镜群lg74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7l42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712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713为凹面,4-2透镜7l42与4-1透镜7l41胶合;第五透镜群lg75具有负屈光力,5-3透镜7l53的投影侧面s718与影像源侧面s719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7l6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720为凹面,投影侧面s720与影像源侧面s721皆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7、棱镜p7及保护玻璃cg7其投影侧面s722、s724、s726与影像源侧面s723、s725、s727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7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7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十九为图19中投影镜头7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141]
表十九
[0142][0143]
[0144]
表十九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二十为表十九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145]
表二十
[0146][0147]
表二十一为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二十一可知,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148]
表二十一
[0149][0150][0151]
另外,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0a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其场曲介于-0.8mm至0.2mm之间。由图20b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其畸变介于-0.8%至0.8%之间。由图20c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1至1.0之间。由图20d可看出,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4至0.89之间。显见第七实施例的投影镜头7之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152]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八实施例。请参阅图21,投影镜头8沿着光轴oa8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81、第二透镜群lg82、第三透镜群lg83、光圈st8、第四透镜群lg84、第五透镜群lg85、第六透镜群lg86、棱镜p8及保护玻璃cg8。第一透镜群lg81沿着光轴oa8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3透镜8l13、1-1透镜8l11、1-4透镜8l14及1-2透镜8l12。第二透镜群lg82沿着光轴oa8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2-1透镜8l21及2-2透镜8l22。第三透镜群lg83包括3-1透镜8l31。第四透镜群lg84沿着光轴oa8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8l42及4-1透镜8l41。第五透镜群lg85沿着光轴oa8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8lcl及5-3透镜8l53,胶合透镜8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
侧依序包括5-1透镜8l51及5-2透镜8l52。第六透镜群lg86包括6-1透镜8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8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
[0153]
投影镜头8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21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21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81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群lg82、第三透镜群lg83、第四透镜群lg84及第五透镜群lg85沿着光轴oa8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86固定不动及光圈st8沿着光轴oa8往投影侧移动,使得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由广角端(如图21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21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1.74倍(23.7mm/13.6mm≈1.74)。第一透镜群lg81可沿着光轴oa8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3透镜8l13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81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82为凹面,投影侧面s81与影像源侧面s82皆为球面表面,1-1透镜8l11其投影侧面s83与影像源侧面s84皆为球面表面,1-4透镜8l14为弯月型透镜具有负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85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86为凹面,投影侧面s85与影像源侧面s86皆为球面表面;2-1透镜8l2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89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2-2透镜8l22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811与影像源侧面s812皆为凸面,且皆为球面表面;3-1透镜8l31其影像源侧面s814为凸面;第四透镜群lg84具有正屈光力,4-2透镜8l42其投影侧面s816与影像源侧面s817皆为凹面;第五透镜群lg85具有正屈光力,5-3透镜8l53的投影侧面s823与影像源侧面s824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8l6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825为凹面,投影侧面s825与影像源侧面s826皆为球面表面;棱镜p8与保护玻璃cg8其投影侧面s827、s829与影像源侧面s828、s830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8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8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二十二为图21中投影镜头8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154]
表二十二
[0155]
[0156][0157]
表二十二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二十三为表二十二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158]
表二十三
[0159][0160]
表二十四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二十四可知,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161]
表二十四
[0162][0163][0164]
另外,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2a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8mm之间。由图22b可看出,第八实施例
的投影镜头8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2.0%至0%之间。由图22c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5至1.0之间。由图22d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2至0.8之间。由图23a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12mm至0.04mm之间。由图23b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0.8%至0%之间。由图23c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37至1.0之间。由图23d可看出,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2至0.69之间。显见第八实施例的投影镜头8之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165]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投影镜头的第九实施例。请参阅图24,投影镜头9沿着光轴oa9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群lg91、第二透镜群lg92、第三透镜群lg93、光圈st9、第四透镜群lg94、第五透镜群lg95、第六透镜群lg96、平板玻璃pg9、棱镜p9及保护玻璃cg9。第一透镜群lg91沿着光轴oa9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1-3透镜9l13、1-1透镜9l11及1-2透镜9l12。第二透镜群lg92沿着光轴oa9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2-1透镜9l21及2-2透镜9l22。第三透镜群lg93包括3-1透镜9l31。第四透镜群lg94沿着光轴oa9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4-2透镜9l42及4-1透镜9l41。第五透镜群lg95沿着光轴oa9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胶合透镜9lcl及5-3透镜9l53,胶合透镜9lcl从投影侧至影像源侧依序包括5-1透镜9l51及5-2透镜9l52。第六透镜群lg96包括6-1透镜9l61。投影时,来自一影像源is9的光线最后投影于投影侧。
[0166]
投影镜头9为变焦镜头,由广角端(如图24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24下半部所示)时,如图所示第一透镜群lg91固定不动、第二透镜群lg92、第三透镜群lg93、第四透镜群lg94及第五透镜群lg95沿着光轴oa9往投影侧移动、第六透镜群lg96固定不动及光圈st9沿着光轴oa9往投影侧移动,使得各透镜群的间距改变。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由广角端(如图24上半部所示)变焦至望远程(如图24下半部所示)时,其变焦倍率约为1.49倍(33.3mm/22.3mm≈1.49)。第一透镜群lg91可沿着光轴oa9移动以进行对焦。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九段落,其中:1-3透镜9l13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91与影像源侧面s92皆为凸面,且皆为球面表面,1-1透镜9l11其投影侧面s93与影像源侧面s94皆为球面表面;2-1透镜9l2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97为凹面,且为球面表面,2-2透镜9l22为弯月型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其投影侧面s99为凸面,影像源侧面s910为凹面,投影侧面s99与影像源侧面s910皆为球面表面;3-1透镜9l31其影像源侧面s912为凸面;第四透镜群lg94具有负屈光力,4-2透镜9l42其投影侧面s914为凹面,影像源侧面s915为凹面;第五透镜群lg95具有正屈光力,5-3透镜9l53的投影侧面s921与影像源侧面s922皆为非球面表面;6-1透镜9l61为弯月型透镜,其投影侧面s923为凹面,投影侧面s923与影像源侧面s924皆为球面表面;平板玻璃pg9、棱镜p9、保护玻璃cg9其投影侧面s925、s927、s929与影像源侧面s926、s928、s930皆为平面;利用上述透镜群、光圈st9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7)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投影镜头9能有效的缩小光圈值、有效的提升视场、有效的修正像差、有效的修正色差。表二十五为图24中投影镜头9分别处于广角端(w)及望远程(t)时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
[0167]
表二十五
[0168][0169][0170]
表二十五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表二十六为表二十五中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 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0171]
表二十六
[0172][0173]
表二十七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7)的计算值,由表二十七可知,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7)的要求。
[0174]
表二十七
[0175][0176][0177]
另外,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由图25a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广角端其场曲介于-0.02mm至0.06mm之间。由图25b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广角端其畸变介于-1.2%至0%之间。由图25c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广角端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69至1.0之间。由图25d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广角端,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至0.8之间。由图26a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望远程其场曲介于-0.1mm至0.06mm之间。由图26b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望远程其畸变介于-0.8%至0%之间。由图26c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望远程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4至1.0之间。由图26d可看出,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于望远程,当焦点偏移介于-0.05mm至0.05mm之间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4至0.65之间。显见第九实施例的投影镜头9之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焦深也都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0178]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