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382904发布日期:2023-12-14 17:59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具体而言,本技术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近些年来显示装置行业的不断发展,显示装置的边框有逐渐变窄的趋势,例如窄边框电视,是将显示面板边缘的非显示区域做窄,边框采用更简洁细致的造型,使产品更为美观。目前业界还出现了无边框显示面板概念,即去掉遮挡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的外框,实现无边框的特征。

2、但是目前无边框的显示装置在进行拆解维修时,拆解较为困难,或很容易对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或光学膜材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针对相关方式的缺点,提出一种显示装置,用以解决相关无边框的显示装置在进行拆解维修时,拆解较为困难,或容易对显示面板或光学膜材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2、第一个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组件、中框组件、边框件、胶结构和背板;

3、所述中框组件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入光侧;在所述显示组件的边缘,所述中框组件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厚度方向上对所述显示组件提供支撑,并且,所述中框组件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厚度方向上通过所述胶结构与所述显示组件连接;在所述显示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中框组件到所述显示组件的距离大于0;

4、所述背板位于所述中框组件远离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

5、所述边框件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周侧以及所述中框组件的周侧,所述边框件与所述中框组件为可拆卸连接。

6、可选地,还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位于所述背板与所述显示组件之间,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透过所述显示组件射出所述显示装置;

7、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背板构成光传播空间;

8、所述中框组件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为所述中框组件与所述胶结构接触的区域,所述胶结构为透明胶;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入光侧的光学膜材;所述支撑面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

9、所述中框组件还包括朝向所述光传播空间一侧且未被所述胶结构覆盖的暴露面。

10、可选地,至少部分所述支撑面的延伸方向与其支撑区域的显示面板延伸方向相同。

11、可选地,所述支撑面包括第一曲面,所述第一曲面在所述显示组件厚度方向上逐渐靠近所述显示组件延伸的过程中逐渐靠近所述显示装置的外轮廓。

12、可选地,所述暴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为连续结构,所述暴露面与所述第一曲面组成第二曲面;

13、所述第二曲面靠近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的切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不小于90度且不大于105度;

14、所述第二曲面远离所述背板主体的一端的切面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第二夹角不小于27度且不大于33度;

15、其中,所述第一夹角与所述第二夹角都朝向所述光传播空间。

16、可选地,所述支撑面靠近所述边框件且朝向所述胶结构的一端呈圆角,所述圆角的直径不小于0.13毫米且不大于0.17毫米。

17、可选地,在所述显示装置的至少一边,所述胶结构从边框件向所述显示装置内部延伸的宽度与所述胶结构的最小厚度之比不小于1:3且不大于1.3:3;

18、所述胶结构沿平行于所述背板方向的宽度不小于0.6毫米且不大于0.9毫米,所述胶结构的最小厚度不小于0.2毫米且不大于0.3毫米。

19、可选地,所述中框组件还包括透明件,所述中框组件通过所述透明件的第一包裹部与所述胶结构接触。

20、可选地,所述透明件的第一包裹部的厚度不小于1毫米且不大于2毫米。

21、可选地,所述中框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所述暴露面位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

22、所述背板包括与所述显示组件同向延伸的背板主体,以及位于所述背板主体边缘朝向所述显示组件一侧延伸的背板翻边;所述背板翻边通过弯折形成位于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的平台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平台部抵接设置。

23、可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主体以及所述透明件,所述透明件在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暴露面包裹所述支撑主体;所述透明件在所述支撑主体靠近所述边框件的一侧包裹所述支撑主体的至少部分区域;

24、所述透明件包裹所述支撑面和所述暴露面的部分设置为光面,所述透明件与所述边框件的接触面设置为磨砂面。

25、可选地,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结构,所述遮光结构至少设置于所述边框件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非显示区之间。

26、可选地,所述遮光结构包括遮光胶结构;所述遮光胶结构设置于所述边框件与所述显示组件的非显示区之间;

27、所述遮光胶结构还覆盖所述显示组件的出光侧的至少部分表面,所述遮光胶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非显示区;

28、所述遮光胶结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显示组件的显示区的最小距离不大于0.1毫米。

29、可选地,所述遮光结构还包括阻挡结构,所述阻挡结构设置在所述显示组件与所述边框件之间,所述阻挡结构位于所述遮光胶结构靠近所述中框组件的一侧。

30、可选地,所述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以及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入光侧的光学膜材;

31、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到所述入光侧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偏光片、彩膜基板、液晶层、阵列基板和第二偏光片;

32、所述光学膜材(与所述第二偏光片贴合设置。

33、可选地,所述边框件的材料包括铝、不锈钢和sglc中至少一种,和/或,所述中框组件的材料包括铝。

34、可选地,所述边框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紧固部和窄边部,所述紧固部位于所述支撑件的周侧且与所述支撑件可拆卸连接,所述窄边部位于所述显示组件的周侧;

35、所述窄边部远离所述非显示区的一侧为圆弧,所述圆弧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相比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更靠近所述显示组件。

36、可选地,所述中框组件包括支撑部和固定部,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支撑部靠近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

37、所述背板包括与所述显示组件同向延伸的背板主体,以及位于所述背板主体边缘朝向所述显示组件一侧延伸的背板翻边;所述背板翻边通过弯折形成位于所述背板主体与所述中框组件之间的平台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平台部抵接设置;

38、所述光源组件为直下式背光源组件,包括灯板,所述灯板位于所述背板主体靠近显示组件的一侧;

39、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灯板靠近所述显示组件的一侧;所述反射片包括镂空区,所述灯板发出的光通过所述镂空区进入所述光传播空间;

40、所述中框组件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并延伸至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位置,用于对所述反射片进行限位;所述暴露面的一部分位于所述限位部上,且位于在所述限位部朝向所述光传播空间的一侧。

41、可选地,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限位部的过渡区域,所述暴露面平滑过渡;

42、所述背板翻边位于所述限位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包括:

44、在中框组件位于显示组件的入光侧,在显示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中框组件对显示组件提供支撑,而且中框组件到显示组件的距离大于0,则中框组件整体性完全设置在显示组件靠近背板的一侧,显示组件在显示组件的厚度方向上与中框组件连接。而且,中框组件与边框件为相互独立的构件,在平行于显示组件的方向上,中框组件与边框件为可拆卸连接,则在对显示装置进行返修时,可以先将边框件与中框组件进行拆卸,然后刀具等工装可沿平行于显示组件的方向对显示组件与中框组件的连接处进行切割,能够方便地取出包含显示面板和光学膜材的显示组件,能够便于返修操作;而且,在上述切割之前完全不需要接触显示组件,切割过程中也不需要翘显示面板的侧边,能够降低返修过程中显示组件损坏的几率,有利于保护显示组件的完整,提高成品率。

45、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