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镜片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526354发布日期:2023-12-29 20:29阅读:22来源:国知局
影像镜片系统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及取像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品质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2、而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电子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由于现有的光学镜头较不易在成像品质、敏感度、光圈大小、体积或视角等需求间取得平衡,故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学镜头以符合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取像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其中,影像镜片系统组沿着光路由物侧至像侧包含依序排列的八片透镜。当满足特定条件时,本发明提供的影像镜片系统组能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

2、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包含八片透镜。八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八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影像镜片系统组中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3,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

3、2.0<(v1+v3+v5)/(v2+v4)<9.0;

4、0.60<r12/r13<3.3;

5、0.20<f5/f1<4.0;

6、0.10<f6/f8<4.5;以及

7、-1.7<f7/f8<-0.20。

8、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包含八片透镜。八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八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影像镜片系统组中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3,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

9、2.5<(v1+v3+v5)/(v2+v4)<8.5;

10、0.60<r12/r13<3.3;

11、0.20<f5/f1<4.0;

12、0.10<f6/f8<4.5;以及

13、-1.7<f7/f8<-0.20。

14、本发明再提供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包含八片透镜。八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八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二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影像镜片系统组中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与其像侧表面的至少其中一者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3,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67,其满足下列条件:

15、2.0<(v1+v3+v5)/(v2+v4)<9.0;

16、0.60<r12/r13<3.3;

17、0.20<f5/f1<4.0;

18、0.10<f6/f8<4.5;以及

19、0.95<t56/t67。

20、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影像镜片系统组的成像面上。

21、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装置。

22、当(v1+v3+v5)/(v2+v4)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影像镜片系统组的材质配置,以修正色差等像差。

23、当r12/r13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相互配合以修正像差。

24、当f5/f1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影像镜片系统组的屈折力分布,可在压缩体积时避免产生过多像差。

25、当f6/f8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影像镜片系统组像侧端的屈折力分布,有助于降低敏感度以提升组装合格率。

26、当f7/f8满足上述条件时,可使第七透镜与第八透镜相互配合以修正球差等像差。

27、当t56/t67满足上述条件时,可调整影像镜片系统组像侧端的透镜配置,有助于在体积分布与成像品质间取得平衡。

28、以上关于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说明及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发明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更进一步的解释。



技术特征:

1.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八片透镜,所述八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且所述八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1,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5,所述第一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12,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45,其满足下列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其满足下列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光圈值为fno,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中最大视角的一半为hfov,其满足下列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42,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42,且所述第四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临界点满足下列条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82,所述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82,且所述第八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临界点满足下列条件:

9.一种取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11.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八片透镜,所述八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且所述八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其满足下列条件: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3,其满足下列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3,其满足下列条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入瞳孔径为epd,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2,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其满足下列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2,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72,且所述第七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临界点满足下列条件:

19.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包含八片透镜,所述八片透镜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且所述八片透镜分别具有朝向物侧方向的物侧表面与朝向像侧方向的像侧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为v1,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为v2,所述第三透镜的阿贝数为v3,所述第四透镜的阿贝数为v4,所述第五透镜的阿贝数为v5,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其满足下列条件: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56,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67,其满足下列条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其满足下列条件: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2,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3,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4,所述第二透镜与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23,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34,其满足下列条件: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7,所述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为ct8,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于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为t78,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至一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最大成像高度为imgh,其满足下列条件: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焦距为f,所述第八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为r16,其满足下列条件: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凸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62,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62,且所述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凸临界点满足下列条件:

27.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影像镜片系统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凹临界点与光轴间的垂直距离为yc71,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为y71,且所述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凹临界点满足下列条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影像镜片系统组,沿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且第一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且第六透镜像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且第七透镜物侧表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影像镜片系统组中至少一片透镜其物侧表面或其像侧表面于离轴处具有至少一临界点。当满足特定条件时,影像镜片系统组能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品质的需求。本发明还公开具有上述影像镜片系统组的取像装置及具有取像装置的电子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朱品彦,叶冠廷,陈俊谚,郭子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