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摄像镜头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40932发布日期:2024-02-20 20:3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光学摄像镜头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摄像镜头组。


背景技术:

1、目前,光学摄像镜头组是基于小孔成像模型的基本假设进行设计的,即成像位置在镜头组的焦点附近。基于上述基本假设,为了使同一被摄物体与镜头组距离不同时,仍可在成像面上呈现出相同大小的像,当被摄物体距离镜头组较近时,需要具有短焦特性的镜头组;当被摄物体距离镜头组较远时,则需要具有长焦特性的镜头组。

2、在一些相关技术中,为了同时满足远距模式和近距模式的需求,可以采用至少两颗具有不同焦距特性的镜头组,但是这样难以兼顾轻薄化和低成本化。还可以采用变焦镜头组,但是这种变焦镜头组加工难度较大,并且难以保持较佳的成像质量和解像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摄像镜头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至第六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相对于第一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可调整,使得光学摄像镜头组在近距模式与远距模式之间切换;以及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以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5<f5/(r9+ct5)<3.5。

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远距模式下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in以及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11.0<f2/(tan(semi-fovin)×f1)<-6.5。

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近距模式下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w满足:-11.5<f2/(tan(semi-fovw)×f1)<-6.5。

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远距模式下的总有效焦距fin满足:-4.5<f5/fin<-2.0。

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近距模式下的总有效焦距fw满足:-5.0<f5/fw<-2.5。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远距模式下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in、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以及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1.5<(t23in+t34)/ct3<4.0。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近距模式下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w满足:2.0<(t23w+t34)/ct3<5.5。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远距模式下的光圈值fnoin满足:2.0<(r7-f3)/(r6×fnoin)<5.0。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近距模式下的光圈值fnow满足:1.9<(r7-f3)/(r6×fnow)<5.0。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以及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远距模式下的总有效焦距fin满足:1.5<(r8+r11)/fin<8.0。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近距模式下的总有效焦距fw满足:2.0<(r8+r11)/fw<8.5。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远距模式下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in、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以及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56满足:1.5<∑atin/(t45+t56)<2.5。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于近距模式下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中任意相邻的两个透镜之间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总和∑atw满足:2.0<∑atw/(t45+t56)<3.0。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满足:-28.5<(r3+r4)/ct2<-23.0。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满足:1.2<r6/r1<2.0。

16、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合理控制各透镜的光焦度和各透镜分组情况,能够有效地平衡光学摄像镜头组的体积和成像质量。此外,还有利于降低第一透镜组和第二透镜组的高度,有效地矫正镜头组的像差,使得镜头组在远距模式和近距模式中均具有较好的成像质量。同时,还可降低镜头组的公差敏感度,降低镜头组的制造成本。通过使光学摄像镜头组满足1.5<f5/(r9+ct5)<3.5,有利于平衡第五透镜与成像面之间的像散和畸变,有助于镜头组保持较佳的成像质量,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第五透镜的加工难度,并提高整个镜头组的解像力。



技术特征:

1.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所述远距模式下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in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11.0<f2/(tan(semi-fovin)×f1)<-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所述近距模式下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w满足:-11.5<f2/(tan(semi-fovw)×f1)<-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所述远距模式下的总有效焦距fin满足:-4.5<f5/fin<-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所述近距模式下的总有效焦距fw满足:-5.0<f5/fw<-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远距模式下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in、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1.5<(t23in+t34)/ct3<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处于所述近距模式下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23w满足:2.0<(t23w+t34)/ct3<5.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所述远距模式下的光圈值fnoin满足:2.0<(r7-f3)/(r6×fnoin)<5.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所述近距模式下的光圈值fnow满足:1.9<(r7-f3)/(r6×fnow)<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摄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以及所述光学摄像镜头组处于所述远距模式下的总有效焦距fin满足:1.5<(r8+r11)/fin<8.0。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摄像镜头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构成第一透镜组,第三透镜至第六透镜构成第二透镜组,第二透镜组相对于第一透镜组在光轴方向上的间隔距离可调整,使得光学摄像镜头组在近距模式与远距模式之间切换;以及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以及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5<f5/(R9+CT5)<3.5。

技术研发人员:陈明,闻人建科,戴付建,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