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透镜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39191发布日期:2022-11-26 09:07阅读:85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眼镜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提供一种近视离焦微透镜眼镜片。


背景技术:

2.多个独立凸透镜型微透镜阵列的眼镜片,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前镜面微透镜间距与后镜面凹透镜片矫正近视提高视力,这种同时具有凸透镜视网膜远视性离焦和凹透镜矫正视网膜中央近视性离焦双重矫正功效,应用于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眼防控眼镜片之中。
3.中国专利公开多项微透镜眼镜片,豪雅光学推出商品名为中国专利公开多项微透镜眼镜片,豪雅光学推出商品名为依视路推出商品名为伟星光学推出商品名为伟星光学推出商品名为蔡司光学推出中国专利公开和现有市场销售的微透镜眼镜片,是全环形各个象限区微透镜屈光力相同设计。
4.史密斯smith el是离焦理论首创者及离焦眼镜片发明者,他在最新研究论文中批判性指出自己原来将治疗区设计在眼镜片周边360
°
区域,存在设计缺陷,并采用半侧凹透镜片恒河猴实验及人眼近视视网膜周边屈光检测,提出诱导眼球增长的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是局部、区域选择性机制local,regionally selective mechanisms,颞侧视网膜主导眼球生长,鼻颞侧周边离焦呈现不对称性,环形对称矫正不能消除周边屈光参差,还产生新的周边屈光参差hyperopic anisometropi,参阅文献:smith el:optom vis sci,2013,90:1176-1186;smith e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0,51:3864-3873;smith el:invest ophthalmol,vis sci,2009,nov;50(11):5057-5069。
5.史密斯smith el在中国专利号201180045576中阐述,对-2.27d
±
0.83d、1155例近视眼视网膜40
°
周边屈光检测,鼻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均值为+1.64d、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均值为+2.47d,颞侧大于鼻侧周边屈光+0.83d,并指出:环形对称性矫正可能一侧矫正不足或一侧矫正过度,不对称性矫正使经治疗的眼部具有大致的对称特性、或者至少能减少不对称性。史密斯smith el在中国专利号2013800236840中阐述:平均在40
°
鼻侧视网膜周边屈光为+1.20d,在40
°
颞侧视网膜周边屈光为+2.00d,周边相对正屈光度数从+0.25d至+4.00d改变。
6.berntsen da对192例儿童视网膜周边屈光检测结果:视网膜周边上侧及下侧呈近视性离焦。参见文献:optom vis sci.2010nov;87(11):823-832。
7.本技术人对1809例近视眼视网膜周边屈光检测发现:近视眼度数越大,40
°
视网膜周边颞侧远视性离焦也越大、鼻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屈光参差值也越大,个别最大屈光参差值大于+1.25d。
8.本技术人申请5项相关局部区域型微透镜离焦眼镜片专利,其中:2018217179277;2019110734593;2019218853492;20211106586168;2021212943295,但是未涉及四个象限微透镜周边离焦眼镜片。
9.微透镜周边离焦眼镜片设计,仍然存在与近视眼视网膜周边屈光不相匹配缺陷,
微透镜区周边离焦眼镜片仍存在不断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10.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透镜眼镜片。
11.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2.微透镜眼镜片,以下称为这种眼镜片。这种眼镜片后镜面为0.00d至-10.00d凹透镜片,前镜面半径4.0mm至6.0mm以外、半径24mm至30mm以内的环带区域,设有四个独立象限微透镜区,微透镜区以内中央区和以外区周边区为平光镜片,微透镜区由球面型、坡环型、柱面型微透镜其中一种或者二种阵列,为非球面凸透镜片,象限区屈光力至少满足:鼻侧微透镜区>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或者鼻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颞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
13.象限区方位角: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为相同的95
°
至125
°
、上侧微透镜区为65
°
至95
°
、下侧微透镜区为45
°
至75
°
,方位角至少满足: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10
°
至30
°
、上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10
°
至25
°

14.球面型微透镜直径为100nm至3.0mm、高度为0.1nm至16μm,表面为正圆形、椭圆形、矩形、四方形、六角形,呈现同心圆状、放射状、蜂窝状阵列,各个象限区设有90个至500个球面型微透镜,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多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10个至130个微透镜,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大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直径100μm至0.6mm。
15.坡环型微透镜设置环带宽度为5nm至3.0mm、高度为0.1nm至16μm,呈现全环带或者节段环带同心圆阵列,各个象限区设有5条至60条环带,环带陡峭侧朝向光学中心,坡环夹角为2
°
至5
°
,相邻两个环带间距为0.05mm至1.25mm,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多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3条至6条环带。
16.柱面型微透镜设置环带宽度5nm至2.5mm,高度为0.1nm至16μm,各个象限区设有5条至60条环带,复合的柱面型微透镜分布在微透镜区半径18mm至30mm区域。
17.微透镜间距为1μm至3.5mm,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间距10μm至2.5mm。
18.各个象限区设置不同微透镜总面积: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总面积2%至20%,微透镜总面积计算公式为πr2×
n,πr2表示单个微透镜面积、π表示圆周率、用3.14计算,r2表示微透镜半径平方,n表示微透镜数量。
19.后镜面对应于前镜面中央区的区域设置为0.00d至-10.00d,对应于前镜面微透镜区和周边区的区域设置为全环形均匀一致正加值、或者设置四个象限正圆形正加值,至少鼻侧象限区域大于颞侧象限正加值+0.50d至+1.50d,前后镜面微透镜区对应区域屈光力为+3.00d至+6.00d,前镜面微透镜区从中央到周边区域递增屈光力,至少中央1/2区域是周边1/2区域屈光力50%。
20.较佳地,各个象限区屈光力:鼻侧微透镜区为+3.00d至+6.00d、颞侧微透镜区为+2.75d至+5.75d、下侧微透镜区为+2.50d至+5.50d、上侧微透镜区为+2.25d至+5.25d,屈光力至少满足:鼻侧微透镜区>颞侧微透镜区+0.50d至+2.50d、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0.25d至+1.50d、下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0.25d至+1.25d。
21.较佳地,各个象限区屈光力类型:
22.i型:鼻侧微透镜区为+5.50d、颞侧微透镜区为+4.00d、下侧微透镜区为+4.00d、上侧微透镜区为+3.75d;
23.ii型:鼻侧微透镜区为+5.00d、颞侧微透镜区为+4.00d、下侧微透镜区为+3.75d、上侧微透镜区为+3.50d;
24.iii型:鼻侧微透镜区为+4.00d、颞侧微透镜区为+3.50d、下侧微透镜区为+3.25d、上侧微透镜区为+3.00d;
25.iv型:鼻侧微透镜区为+3.00d、颞侧微透镜区为+2.75d、下侧微透镜区为+2.75d、上侧微透镜区为+2.50d。
2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27.1.近视眼视网膜周边四个象限区屈光呈现不对称状态,尤其是主导眼球生长的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以及鼻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屈光参差。现在离焦眼镜片专利和产品为全环形象限区相同屈光力设计,存在不能消除或减少视网膜周边四个象限屈光参差。
28.2.本发明采用四个象限微透镜区不相同屈光力设计,微透镜区由球面型、坡环型、柱面型微透镜其中一种或者二种类型微透镜阵列,这种设计与近视眼视网膜四个象限区周边屈光度数相近匹配,矫正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和消除减少鼻颞侧视网膜周边屈光参差、有效控制近视眼发生与发展。
附图说明
29.图1是前镜面微透镜区设置三种类型微透镜放大示意图。
30.图2是后镜面设置凹透镜片示意图。
31.图3后镜面凹透镜片与前镜面微透镜间隙屈光力放大示意图。
32.图4是前镜面球面型微透镜三种阵列示意图。
33.图5是前镜面坡环型或者柱面型微透镜阵列示意图。
34.图6是前镜面四个象限微透镜区方位角示意图。
35.图7是前镜面四个象限微透镜区屈光力示意图。
36.图中:1后表面;2前表面;3微透镜区;4球面型微透镜;5坡环型微透镜;6柱面型微透镜;7同心圆阵列;8放射状阵列;9蜂窝状阵列;10同心环阵列;11微透镜间隙;12凹透镜片;13凸透镜片;14平光镜片。
37.符号缩写:hm:(horizontal meridian)水平径线;vm:(vertical meridian)垂直径线;nz:(nasal microlens zone)鼻侧微透镜区;tz:(temporal microlens zone)颞侧微透镜区;iz:(infrared microlens zone)下侧微透镜区;sz:(superior microlens zone)上侧微透镜区;na:(nasal angle)鼻侧方位角;ta:(temporal angle)颞侧方位角;sa:(superior angle)上侧方位角;ia:(infrared angle)下侧方位角;nd:(nasal degrees)鼻侧屈光力;td:(temporal degrees)颞侧屈光力;sd:(superior degrees)上侧屈光力;id:(infrared degrees)下侧屈光力。
具体实施方式
38.本发明通过如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微透镜眼镜片:
39.说明书中术语涵义:
40.折射眼镜片(refractive eyeglasses):折射眼镜片也称为折射率眼镜片,是指光通过透镜后汇聚到一个焦点的球面、非球面眼镜片,是最常见眼镜片类型。镜片折射率一般有1.49、1.56、1.61、1.67、1.74五种类型镜片,本发明眼镜片后镜面为折射眼镜片,通常采用车房磨削成型。
41.微透眼镜片(microlens eyeglasses):微透眼镜片面型由多个微透镜阵列,犹如复眼、蜂巢结构。凸透镜型微透镜具有凸透镜片作用,微透镜片采用注塑成型。本发明眼镜片前镜面中周区区域为微透镜片,用于矫正近视眼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使近视眼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状态矫正到视网膜之上,或者形成近视性离焦从而延缓近视眼球生长。多个微透镜之间的间距为后镜面凹透镜片,提高中央视力。
4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43.微透镜眼镜片,以下称为这种眼镜片。
44.图1所示:是前镜面2设置为微透镜区3,微透镜区3设置有球面型微透镜4或者坡环型微透镜5或者柱面型微透镜6,微透镜区3以内和以外区域为平光镜片14,此图所示前镜面微透镜区设置三种类型微透镜放大示意图,如图1。
45.图2所示:是后镜面1的全镜面设置为凹透镜片12,此图所示后镜面屈光力示意图,如图2。
46.图3所示:是前镜面2和后镜面1双镜面屈光力复合所示,前镜面2微透镜区3设置为球面型微透镜4,球面型微透镜4为凸透镜片13,两个相邻球面型微透镜4之间微透镜间隙11与后镜面1屈光力复合为凹透镜片12,此图所示后镜面凹透镜片与前镜面微透镜间隙屈光力放大示意图,如图3。
47.图4所示:是前镜面2微透镜区3设置为球面型微透镜4,球面型微透镜4呈现为同心圆阵列7或者放射状阵列8或者蜂窝状阵列9三种类型阵列,此图所示前镜面球面型微透镜三种阵列示意图,如图4。
48.图5所示:是前镜面2微透镜区3设置为坡环型微透镜5或者柱面型微透镜6,呈现同心环阵列10,此图所示前镜面坡环型或柱面型微透镜阵列示意图,如图5。
49.图6所示:是前镜面2微透镜区3设置为鼻侧微透镜区nz、颞侧微透镜区tz、下侧微透镜区iz、上侧微透镜区sz,四个象限微透镜区3相互形成夹角分别为鼻侧方位角na、颞侧方位角ta、下侧方位角ia、上侧方位角sa,此图所示前镜面象限微透镜区方位角示意图,如图6。
50.图7所示:是前镜面2微透镜区3为凸透镜片13,设置为鼻侧屈光力nd、颞侧屈光力td、下侧屈光力id、上侧屈光力sd,中央区域设置为平光镜片14,此图所示前镜面象限微透镜区屈光力示意图,如图7。
51.这种微透镜眼镜片后镜面为0.00d至-10.00d凹透镜片,或者复合柱镜散光,散光度数小于4.00ds。后镜面具体屈光力依据个体配镜者验光度数定制,全镜面为非球面凹透镜片。
52.前镜面半径4.0mm至6.0mm以外、半径24mm至30mm以内的环带区域,设有四个独立
象限微透镜区,设置为四个象限区目的是矫正近视眼视网膜周边四个象限不同屈光离焦状态。微透镜区以内中央区和以外区周边区为平光镜片,微透镜区由球面型、坡环型、柱面型微透镜其中一种或者二种阵列,为非球面凸透镜片。微透镜区内设置任何一种球面型微透镜或者坡环型微透镜或者柱面型微透镜类型。每一个独立微透镜为非球面凸透镜片,象限区屈光力至少满足:鼻侧微透镜区>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或者鼻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颞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颞侧视网膜远视性离焦主导眼球生长,眼镜片鼻侧微透镜区对应颞侧视网膜,故此将鼻侧微透镜区设置为四个象限区中最大屈光力。鼻颞侧视网膜周边屈光参差也是主导近视眼球生长另一主要发生机制,故此将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设置不同屈光力。近视眼发生还与眼睛调节有密切相关性,故此将下侧微透镜区屈光力相应加大。
53.四个象限微透镜区方位角: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为相同的95
°
至125
°
,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设置为相同方位角,目的保证眼镜片对称性。由于导致近视眼发生的主要是颞侧视网膜,故此将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设置大于90
°
、且大于上侧微透镜区和下侧微透镜区方位角。上侧微透镜区为65
°
至95
°
,目的是有足够视远视场范围,通常将上侧微透镜区大于下侧微透镜区方位角。下侧微透镜区方位角为45
°
至75
°
,眼睛注视下方视场相对窄,故此将下侧微透镜区方位角设置最窄。
54.四个象限微透镜区方位角设置至少满足: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10
°
至30
°
、上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10
°
至25
°

55.这种眼镜片微透镜区球面型微透镜直径是设置纳米级到毫米级,直径为100nm至3.0mm,球面型微透镜高度为0.1nm至16μm。前镜面镀膜层将微透镜高度全部覆盖,微透镜或者崁入到眼镜片基质之中。
56.球面型微透镜表面为正圆形、椭圆形、矩形、四方形、六角形,较佳地选择正圆形、椭圆形。球面型微透镜呈现同心圆状阵列、放射状阵列、蜂窝状阵列,或者不规则阵列。
57.各个象限区设有90个至500个球面型微透镜,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多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10个至130个微透镜,设置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较多微透镜,目的是有较大矫正区域,较佳地矫正导致鼻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和屈光参差。
58.各个象限区设置不同微透镜直径,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大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直径100μm至0.6mm。设置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较大微透镜直径,目的也是有较大矫正区域,较佳地矫正导致鼻颞侧视网膜周边远视性离焦和屈光参差。
59.这种眼镜片微透镜区内或者设置坡环型微透镜,坡环型微透镜设置环带宽度为5nm至3.0mm、高度为0.1nm至16μm,呈现全环带或者节段环带同心圆阵列,各个象限区设有5条至60条环带,环带陡峭侧朝向光学中心,坡环夹角为2
°
至5
°
,相邻两个环带间距为0.05mm至1.25mm,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多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3条至6条环带。
60.这种眼镜片微透镜区内或者设置柱面型微透镜,柱面型微透镜设置环带宽度5nm至2.5mm,高度为0.1nm至16μm,各个象限区设有5条至60条环带。这种眼镜片微透镜区内单独设置柱面型微透镜,或者在球面型微透镜或者坡环型微透镜设置之中,复合柱面型微透
镜,复合柱面型微透镜分布在微透镜区半径18mm至30mm区域。
61.微透镜与微透镜之间间距为1μm至3.5mm,设置微透镜间距目的是兼顾微透镜矫正面积和凹透镜清晰注视。微透镜间距过大,微透镜矫正区域过小,微透镜间距过小,受限有效清晰注视。较佳地,将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间距10μm至2.5mm。
62.各个象限区设置不同微透镜总面积: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总面积2%至20%。设置微透镜总面积目的同样是兼顾微透镜矫正面积和凹透镜清晰注视。微透镜总面积计算公式为πr2×
n,πr2表示单个微透镜面积、π表示圆周率、用3.14计算,r2表示微透镜半径平方,n表示微透镜数量。
63.后镜面对应于前镜面中央区的区域设置为0.00d至-10.00d,对应于前镜面微透镜区和周边区的区域设置为全环形均匀一致正加值、或者设置四个象限正圆形正加值,至少鼻侧象限区域大于颞侧象限正加值+0.50d至+1.50d,前后镜面微透镜区对应区域屈光力为+3.00d至+6.00d,前镜面微透镜区从中央到周边区域递增屈光力,至少中央1/2区域是周边1/2区域屈光力50%。
64.四个象限微透镜区屈光力设置:鼻侧微透镜区为+3.00d至+6.00d、颞侧微透镜区为+2.75d至+5.75d、下侧微透镜区为+2.50d至+5.50d、上侧微透镜区为+2.25d至+5.25d。屈光力设置至少满足,鼻侧微透镜区>颞侧微透镜区+0.50d至+2.50d、颞侧微透镜区≥下侧微透镜区+0.25d至+1.50d、下侧微透镜区>上侧微透镜区+0.25d至+1.25d。
65.较佳地,四个象限微透镜区屈光力设置如下四种类型:
66.i型:鼻侧微透镜区为+5.50d、颞侧微透镜区为+4.00d、下侧微透镜区为+4.00d、上侧微透镜区为+3.75d;
67.ii型:鼻侧微透镜区为+5.00d、颞侧微透镜区为+4.00d、下侧微透镜区为+3.75d、上侧微透镜区为+3.50d;
68.iii型:鼻侧微透镜区为+4.00d、颞侧微透镜区为+3.50d、下侧微透镜区为+3.25d、上侧微透镜区为+3.00d;
69.iv型:鼻侧微透镜区为+3.00d、颞侧微透镜区为+2.75d、下侧微透镜区为+2.75d、上侧微透镜区为+2.50d。
70.实施例1
71.在该实施例中,鼻侧微透镜区屈光力nd为+5.50d、颞侧微透镜区屈光力td为+4.00d、下侧微透镜区屈光力id为+4.00d、上侧微透镜区屈光力sd为+3.75d。
72.实施例2
73.在该实施例中,鼻侧微透镜区屈光力nd为+5.00d、颞侧微透镜区屈光力td为+4.00d、下侧微透镜区屈光力id为+3.75d、上侧微透镜区屈光力sd为+3.50d。
74.实施例3
75.在该实施例中,鼻侧微透镜区屈光力nd为+5.00d、颞侧微透镜区屈光力td为+4.25d、下侧微透镜区屈光力为id+4.25d、上侧微透镜区屈光力sd为+3.75d。
76.实施例4
77.在该实施例中,鼻侧微透镜区屈光力nd为+4.75d、颞侧微透镜区屈光力td为+4.00d、下侧微透镜区屈光力id为+4.00d、上侧微透镜区屈光力sd为+3.75d。
78.实施例5
79.在该实施例中,鼻侧微透镜区屈光力nd为+4.50d、颞侧微透镜区屈光力td为+3.75d、下侧微透镜区屈光力id为+3.50d、上侧微透镜区屈光力sd为+3.50d。
80.实施例6
81.在该实施例中,鼻侧微透镜区方位角na和颞侧微透镜区方位角ta设置相同度数方位角、方位角为120
°
,上侧微透镜区方位角sa与下侧微透镜区方位角ia设置相同度数方位角、方位角为60
°

82.实施例7
83.在该实施例中,鼻侧微透镜区方位角na、颞侧微透镜区方位角ta、上侧微透镜区方位角sa、下侧微透镜区方位角ia设置相同度数方位角,方位角为90
°

84.实施例8
85.实施例18是在任何实施例1至7例基础上,将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微透镜直径设置为0.6mm至1.5mm、下侧微透镜区和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直径设置为0.4mm至1.0mm,微透镜间距为0.4mm至2.6mm,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小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间距0.2mm至1.2mm,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多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数量20个至60个,鼻侧微透镜区和颞侧微透镜区大于下侧微透镜区及上侧微透镜区微透镜总面积6%至12%。
86.本发明眼镜片采用四个象限微透镜区设计,四个象限微透镜区设计至少设置三个象限微透镜区屈光力互不相同,眼镜片微透镜区域与配镜者视网膜周边屈光度数相近匹配,达到矫正视网膜周边远视性屈光参差目的、或者形成视网膜周边近视性离焦,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性进步。
87.最后应当阐明:本发明对于眼镜片前镜面各个象限微透镜区方位角、屈光力、区段屈光力、微透镜形状、微透镜阵列形状、微透镜直径、微透镜间距、微透镜数量、微透镜面积等设计参数变化和修改,其也在本发明权利限定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