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电缆接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0606发布日期:2022-11-12 02:21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光纤电缆接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光纤电缆接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纤电缆接驳装置。


背景技术:

2.当前,电梯的广泛普及应用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梯中由中控系统向曳引系统、制动系统、照明系统等发出工作指令和信号,以保证电梯正常安全运行,而相较于传统的铜芯电线作为不同系统之间的连接媒介而言,采用光纤电缆进行通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且通讯效率也更高。
3.由于不同建筑物中的电梯井道深度一般不同,因此电梯使用的光纤电缆的长度需要进行定制,且无法批量预制电缆接头,因此就需要经常涉及对不同光纤电缆的接头部位进行接驳再加工。现有的光纤电缆接头接驳工艺中,通常采用的是普通的热塑管和保护盒进行接驳点的防护,但这种接驳方式无法提供光纤电缆足够的抗拉性能,容易造成光纤拉扯断裂,且保护盒卡扣压紧光纤也很容易损伤光纤,导致光纤衰减增大,影响光纤电缆传输性能与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光纤电缆接驳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接驳后抗拉性能差,容易造成光纤衰减增大,影响光纤电缆传输性能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光纤电缆接驳装置,用于接驳需要续接的第一光纤电缆和第二光纤电缆,所述光纤电缆接驳装置包括:
6.接驳体,所述接驳体用于套装于所述第一光纤电缆和所述第二光纤电缆的光纤紧套与加强构件之间,所述接驳体的外壁设有第一止动结构,所述第一止动结构用于与所述加强构件内壁上预设的第一弹簧片结构适配卡合;以及
7.第一接驳法兰和第二接驳法兰,所述第一接驳法兰用于套装在所述第一光纤电缆的外部,所述第二接驳法兰用于套装在所述第二光纤电缆的外部,所述第一接驳法兰与所述第二接驳法兰均能够朝着所述第一光纤电缆和所述第二光纤电缆的接驳处移动,且所述第一接驳法兰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的内环壁设有第一弹簧片结构,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用于与所述加强构件外壁上预设的第二弹簧片结构适配卡合。
8.当采用上述的光纤电缆接驳装置用于接驳需要续接的第一光纤电缆和第二光纤电缆时,首先将第一光纤电缆的光纤与第二光纤电缆的光纤熔接为一体,紧接着将接驳体安装于第一光纤电缆和第二光纤电缆的光纤紧套与加强构件之间,再分别把第一接驳法兰套装至第一光纤电缆的外部,第二接驳法兰套装置第二光纤电缆的外部;之后,分别向光纤接驳处推进第一接驳法兰和第二接驳法兰,在此过程中第一接驳法兰和第二接驳法兰会对加强构件施加挤压力,以迫使加强构件最终压紧贴合于第一接驳法兰与接驳体之间以及第二接驳法兰与接驳体之间,此时第一止动结构与第一弹簧片结构之间以及第一弹簧片结构与第二弹簧片结构之间均会相互适配卡合,从而将第一接驳法兰、第二接驳法兰、加强构件
和接驳体连接固定并能够限制彼此的轴向自由度。如此一来,借助该光纤电缆接驳装置能够大大提高第一光纤电缆与第二光纤电缆接驳两端的抗拉性能,防止光纤出现拉扯断裂问题,此外这种接驳方式还能避免光纤受压力过大而发生损伤,减轻光纤衰减程度,提升接驳后的光纤电缆传输性能与可靠性。
9.下面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体的轴向相对两端均设为锥状结构,所述第一止动结构形成与所述接驳体的锥面上,所述第一接驳法兰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的内环壁设有锥面部,第一弹簧片结构形成于所述锥面部上,所述锥面部与所述接驳体的锥面相适配,当所述第一接驳法兰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朝向所述第一光纤电缆和所述第二光纤电缆的接驳处移动时,能够压迫所述加强构件分别与所述接驳体和所述第一接驳法兰以及所述第二接驳法兰贴合,以使所述第一止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适配卡合以及使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与所述第二弹簧片结构适配卡合。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动结构与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为形状和尺寸均相适配的连续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与所述第二弹簧片结构为形状和尺寸均相适配的连续台阶结构。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电缆接驳装置还包括第一承拉部件和第二承拉部件,所述第一承拉部件压接于所述接驳体与所述第一接驳法兰之间,所述第二承拉部件压接于所述接驳体与所述第二接驳法兰之间。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驳法兰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均包括法兰本体和锁接环,所述法兰本体与所述锁接环连接,所述锁接环的内环壁设有第一锁接部,所述接驳体的外壁设有第二锁接部,所述第一锁接部与所述第二锁接部锁接配合。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接部设置为内螺纹,所述第二锁接部设置为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适配螺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兰本体设有第一卡勾,所述锁接环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勾相对的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与所述第二卡勾卡扣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兰本体远离所述锁接环的末端设置有松紧套,所述松紧套用于保护光纤。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兰本体的外壁设有防滑纹路;
18.所述光纤电缆接驳装置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于两个所述锁接环之间。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驳体设置为两端贯穿的筒状结构;或者,所述接驳体包括第一接驳半体和第二接驳半体,所述第一接驳半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接驳半体对接拼合。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中第一光纤电缆的光纤与第二光纤电缆的光纤熔接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中将接驳体插接置光纤紧套与加强构件之间的示意图;
24.图3为第二接驳法兰挤推加强构件与接驳体卡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中光纤电缆接驳装置将第一光纤电缆与第二光纤电缆接驳后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10、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1、接驳体;111、第一止动结构;112、第二锁接部;12、第一接驳法兰;121、法兰本体;121a、第一卡勾;122、锁接环;122a、第一锁接部;122b、第二卡勾;13、第二接驳法兰;20、第一光纤电缆;30、第二光纤电缆;40、光纤紧套;50、加强构件;51、第一弹簧片结构;52、第二弹簧片结构;60、第一弹簧片结构;70、光纤。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用于接驳需要续接的第一光纤电缆20和第二光纤电缆30,例如,在电梯中,第一光纤电缆20从中控系统中引出,第二光纤电缆30从终端设备中引出,第一光纤电缆20与第二光纤电缆30在电梯井道侧壁或者线槽内连接为一体,从而实现中控系统与终端设备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包括:接驳体11、第一接驳法兰12和第二接驳法兰13。
30.所述接驳体11用于套装于在所述第一光纤电缆20和所述第二光纤电缆30的光纤紧套40与加强构件50之间,所述接驳体11的外壁设有第一止动结构111,所述第一止动结构111用于与所述加强构件50内壁上预设的第一弹簧片结构51适配卡合;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用于套装在所述第一光纤电缆20的外部,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用于套装在所述第二光纤电缆30的外部,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与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均能够朝着所述第一光纤电缆20和所述第二光纤电缆30的接驳处移动,且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的内环壁设有第一弹簧片结构60,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60用于与所述加强构件50外壁上预设的第二弹簧片结构52适配卡合。
31.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采用上述的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用于接驳需要续接的第一光纤电缆20和第二光纤电缆30时,首先将第一光纤电缆20的光纤70与第二光纤电缆30的光纤70熔接为一体,紧接着将接驳体11安装于第一光纤电缆20和第二光纤电缆30的光纤紧套40与加强构件50之间,再分别把第一接驳法兰12套装至第一光纤电缆20的外部,第二接驳法兰13套装置第二光纤电缆30的外部;之后,分别向光纤70接驳处推进第一接驳法兰12和第二接驳法兰13,在此过程中第一接驳法兰12和第二接驳法兰13会对加强构件50施加挤压力,以迫使加强构件50最终压紧贴合于第一接驳法兰12与接
驳体11之间以及第二接驳法兰13与接驳体11之间,此时第一止动结构111与第一弹簧片结构51之间以及第一弹簧片结构60与第二弹簧片结构52之间均会相互适配卡合,从而将第一接驳法兰12、第二接驳法兰13、加强构件50和接驳体11连接固定并能够限制彼此的轴向自由度。如此一来,借助该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能够大大提高第一光纤电缆20与第二光纤电缆30接驳两端的抗拉性能,防止光纤70出现拉扯断裂问题,此外这种接驳方式还能避免光纤70受压力过大而发生损伤,减轻光纤70衰减程度,提升接驳后的光纤70电缆传输性能与可靠性。
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中,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均包括法兰本体121和锁接环122,为了便于更可靠的推进第一接驳法兰12和第二接驳法兰13,法兰本体121的外壁设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能够增加与操作者手部之间的摩擦力,起到防滑效果。例如,防滑纹路为阵列的凹凸结构或者其它具备等同技术效果的结构。
33.进一步地,当接驳完成后,两个锁接环122的相对面会贴合,所述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连接于两个所述锁接环122之间。密封圈受压产生形变从而可填充两个锁接环122的贴合面,达到提高密封防水防尘能力的效果,提高接驳处的安全可靠性。
34.而根据实际需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驳体11设置为两端贯穿的筒状结构。或者,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驳体11包括第一接驳半体和第二接驳半体,所述第一接驳半体能够与所述第二接驳半体对接拼合。一体式或分体式的接驳体11可分别满足不同安装使用场合的需要,方便装拆操作,提高使用灵活性。
35.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接驳体11的轴向相对两端均设为锥状结构,所述第一止动结构111形成与所述接驳体11的锥面上,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的内环壁设有锥面部,第一弹簧片结构60形成于所述锥面部上,所述锥面部与所述接驳体11的锥面相适配,当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和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朝向所述第一光纤电缆20和所述第二光纤电缆30的接驳处移动时,能够压迫所述加强构件50分别与所述接驳体11和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以及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贴合,以使所述第一止动结构111与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51适配卡合以及使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60与所述第二弹簧片结构52适配卡合。
36.由于锥面部与接驳体11的锥面相适配,使得不仅第一接驳法兰12和第二接驳法兰13推进时不会受到接驳体11的干涉,同时第一接驳法兰12和第二接驳法兰13还更容易挤压加强构件50收拢并压接接驳体11,以使第一止动结构111与第一弹簧片结构51、第一弹簧片结构60与第二弹簧片结构52更容易适配卡合。
37.较佳地,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止动结构111与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51为形状和尺寸均相适配的连续台阶结构,所述第一弹簧片结构60与所述第二弹簧片结构52为形状和尺寸均相适配的连续台阶结构。采用连接台阶结构相互卡合,卡接部位为多个,受力更加均匀,有助于提高抗拉力的大小,提升抗拉性能。
38.进一步地,所述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还包括第一承拉部件和第二承拉部件(图中未示出),所述第一承拉部件压接于所述接驳体11与所述第一接驳法兰12之间,所述第二承拉部件压接于所述接驳体11与所述第二接驳法兰13之间。设置的第一承拉部件和第二承拉部件可增加接驳结构的强度,进一步增强抗拉效果和能力。例如,第一承拉部件和第二承拉
部件可以是但不限于钢纤维布等。
39.本技术中,加强构件50可以是但不限于芳纶纱。
40.请继续参阅图4,此外,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法兰本体121与所述锁接环122连接,所述锁接环122的内环壁设有第一锁接部122a,所述接驳体11的外壁设有第二锁接部112,所述第一锁接部122a与所述第二锁接部112锁接配合。通过第一锁接部122a与第二锁接部112锁接配合,可使锁接环122与接驳体11连接固定,从而能够承受轴向拉扯力。
41.例如,所述第一锁接部122a设置为内螺纹,所述第二锁接部112设置为外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所述外螺纹适配螺接。螺纹连接结构的连接强度高,抗拉性能强,且装拆操作便捷省力,有助于提高接驳作业效率。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锁接部122a与第二锁接部112也可以是卡扣连接结构、磁吸连接结构、粘接结构等其中的任意一种,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即可。
42.而为了方便法兰本体121与锁接环122连接组装,同时保证两者连接后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法兰本体121设有第一卡勾121a,所述锁接环122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勾121a相对的第二卡勾122b,所述第一卡勾121a与所述第二卡勾122b卡扣连接。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法兰本体121与锁接环122之间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粘接、磁吸连接、定位插接等其中的任意一种方式实现连接固定,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
43.此外,所述法兰本体121远离所述锁接环122的末端设置有松紧套,所述松紧套用于保护光纤70。也即在第一接驳法兰12和第二接驳法兰13分别套装至第一光纤电缆20和第二光纤电缆30外部时,松紧套可扩张法兰本体121的端口尺寸,以防止光纤70被划伤。
44.本技术中,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的外形为圆形,当然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为方形、三角形、蛋形等。
45.本技术中,光纤电缆接驳装置10的材料为金属、塑料等。
4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4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48.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0.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
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1.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