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859992发布日期:2024-05-07 19:35阅读:16来源:国知局
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光纤,特别涉及一种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1、蝶形光缆是一种新型的用户接入光缆,依据应用环境和敷设条件不同,合理设计光缆结构和各项技术参数,集合了室内软光缆和自承式光缆的特点,使用专用设备配合进口精密模具生产。是光纤接入(fiber to the x,fttx)网络的备选产品,在组建智能大楼、数字小区、校园网、局域网等网络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2、由于在光缆入户的施工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拉拽光缆,为了防止光缆内的光纤出现断裂,一般会对位于预制缆连接器内的部分光纤做微弯处理,这样可以给光缆预留一定的位移余量,从而防止光缆被拉断。相关技术中,蝶形预制缆的生产模式都是基于人工进行组装生产,且蝶形预制缆的微弯处理也是通过人工操作。

3、然而,人工操作的生产效率低,严重制约了产能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及方法,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可以解决光纤微弯无法适配自动化生产,操作复杂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包括底座、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且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为光纤的轴向;所述光纤设置在预制缆内,所述预制缆的一端设置有预制缆连接器;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结构连接;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时,可带动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和第二部分结构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使位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的部分结构弯曲。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微弯控制系统,通过将第一定位组件与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固定连接,将第二定位组件与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结构固定连接。这样当第一定位组件向靠近第二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时,则可以使第一定位组件带动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向靠近第二部分结构的方向移动,或者,当第二定位组件向靠近第一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时,则可以使第二定位组件带动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结构向靠近第一部分结构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和第二部分结构可以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从而使位于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的部分结构弯曲。该光纤微弯控制系统的操作简单,且控制精度以及可靠性较高,可以实现光纤微弯的自动化生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微弯控制系统还包括距离监测模块;所述距离监测模块位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远离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一端;所述距离监测模块用于监测第一裸纤段的长度,并在所述第一裸纤段的长度为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缩小预设距离,以使位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的部分结构弯曲;所述第一裸纤段的长度为所述光纤外露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远离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一端的裸纤的长度。

5、通过设置距离监测模块,可以监测第一裸纤段的长度,以便控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相对移动的距离,以及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相对移动的时机,进而提高光纤微弯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微弯控制系统还包括控制组件;其中,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距离监测模块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接收所述距离监测模块监测到的所述第一裸纤段的长度的数据信息;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均连接,所述控制组件用于在接收到的所述数据信息为所述预设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中的至少一个,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和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之间的距离缩小预设距离,以使位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的部分结构弯曲。

7、通过设置控制组件,以便收集距离监测模块监测到的数据信息,并控制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进而提高光纤微弯控制的精确度和可靠性。

8、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微弯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均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组件与所述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9、通过设置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从而为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沿y方向移动提供路径,以使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可以沿y方向移动,另外滑轨的结构表面圆滑,可以提高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稳定性。

10、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位,所述第一固定位用于固定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固定位,所述第二固定位用于固定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结构;在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固定位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位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结构固定连接。

1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位,以使第一定位组件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固定位,以使第二定位组件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由于第一固定位与第一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以第一定位组件可带动第一壳体沿预制缆连接器的轴向移动;由于第二固定位与第二固定组件固定连接,所以第二定位组件可带动第二壳体沿预制缆连接器的轴向移动,从而可以实现将预制缆连接器的内光纤进行微弯处理。

12、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滑动座、第一支撑壁、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其中,所述第一滑动座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所述第一支撑壁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背离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一面,所述第一支撑壁的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一滑动座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撑壁沿第二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固定位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平行;所述第一支撑壁朝向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一面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沿第三方向延伸,所述第三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底座顶端端面的方向;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槽内,且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相对的部分结构形成所述第一固定位。

13、通过设置第一滑槽,并将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均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以使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的空间可以改变,从而可以方便第一固定位与预制缆连接器固定连接,以及将预制缆连接器从第一固定位上分离下来。

1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壁朝向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一面,且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支撑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块和所述第二压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15、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固定位的一面设置有第二滑槽;其中,所述第二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压块靠近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压块靠近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16、通过设置第一驱动组件、第二滑槽、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以使第一驱动组件可以驱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沿着第二滑槽滑动。以使第一压块和第二压块之间的空间可以改变,也就是,第一固定位的尺寸可以改变,从而可以方便第一固定位与预制缆连接器固定连接,以及将预制缆连接器从第一固定位上分离下来。

17、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其中,所述第三压块和所述第四压块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位的两侧;所述第三压块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压块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压块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压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压块和所述第四压块用于挤压所述预制缆连接器外侧的止挡件。

18、通过设置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以使预制缆连接器外侧的部分止挡件可以被压缩,进而可以缩小预制缆连接器外侧的止挡件的体积,进而可以方便收纳,方便安装。

19、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压块包括第一滑动腔和第二滑动腔;其中,所述第一滑动腔和所述第二滑动腔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且在所述第三压块和所述第一压块之间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四压块和所述第一压块之间设有第二弹性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三压块与所述第一滑动腔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压块与所述第二滑动腔滑动连接。

20、通过设置第一滑动腔和第二滑动腔以使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可以沿着固定的方向移动,防止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移位或卡顿,从而可以防止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的磨损,进而提高该光纤微弯控制系统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以使该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可以在被压缩后恢复至原来的位置,以使该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可以重复使用,以适应光纤微弯的工业化生产。

21、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所述第一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第三压块,所述第二推动部用于推动所述第四压块。

22、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且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压缩状态。

23、通过将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为压缩状态,这样可以使该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被推动后可以自动复位,以使第三压块和第四压块可以反复按压预制缆连接器的止挡部,进而对不同的预制缆连接器进行按压,进而提高该光纤微弯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

2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滑槽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穿过。

25、通过在第一滑槽上设置第一通孔,以使预制缆连接器可以穿过该第一定位组件,进而进入到下一工序,例如,压接工序等。

2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位包括止挡槽;其中,所述止挡槽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槽壁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卡合连接。

27、通过设置止挡槽,从而可以防止第一壳体从该第一固定位脱离,并且可以在预制缆连接器卡合在止挡槽内时,可以对预制缆连接器起到止挡的作用,以便后续对位于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进行微弯处理。

28、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其中,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沿所述第三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固定位;所述第三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底座顶端端面的方向。

29、通过设置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从而为第二固定位提供设置空间。

30、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二滑动座、第二支撑壁和第三驱动组件;其中,所述第二滑动座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支撑壁的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二滑动座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支撑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滑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31、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三驱动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固定位的一面设置有第四滑槽;其中,所述第四滑槽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夹块靠近所述第四滑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滑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夹块靠近所述第四滑槽的一端设置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槽内,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滑块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32、通过设置第四滑槽,以使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可以沿着第三方向移动,进而使第二固定位可以打开或闭合,以实现对预制缆连接器的固定和拆卸。以便该第二固定位可以重复利用,进而实现光纤微弯的工业化生产。

33、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缆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其中,所述预制缆沿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轴向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第一壳体,且所述预制缆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轴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为所述第一部分结构,所述第二壳体为所述第二部分结构。

34、通过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设置的沿轴向滑动连接,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可以相对滑动,从而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距离可以缩小或变大,以便后续对光纤微弯的处理。

35、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陶瓷插芯,且所述陶瓷插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端,且所述陶瓷插芯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陶瓷插芯内设有沿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轴向设置的插孔。

36、通过设置陶瓷插芯,可以保护光纤。

37、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缆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设有止挡件;其中,所述止挡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38、通过设置止挡件从而使预制缆内的光纤可以和第一壳体固定连接,从而使该第一壳体可以带动预制缆内的光纤远离陶瓷插芯的一端移动。并且止挡件的结构简单,方便设置,可以降低预制缆连接器的成本。

39、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缆内设有光纤;其中,所述光纤包括第二裸纤段和光纤涂覆层段,所述光纤涂覆层段的所述光纤的外侧设置有光纤涂覆层;在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轴向上,所述第二裸纤段的长度大于所述插孔的长度;所述插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裸纤段的直径,且小于所述光纤涂覆层的直径;所述第二裸纤段穿设于所述插孔内,且与所述插孔活动连接。

40、通过将第二裸纤段的长度设置的大于插孔的长度,以使裸纤部分可以穿过陶瓷插线,并且外露于陶瓷插芯一部分,这样有利于预制缆连接器与其它器件的连接;通过将插孔的直径设置的大于裸纤段的直径,且小于光纤涂覆层的直径,以使光纤在插入陶瓷插芯后,可以在光纤涂覆层处抵接在插孔处,以使插孔处可以给光纤涂覆层段的光纤一个抵挡力,以便后续的光纤微弯处理。

41、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位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位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可带动所述第二壳体沿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轴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滑动,以使位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内所述光纤涂覆层段弯曲。

42、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阈值为所述第二裸纤段的长度和所述插孔的长度的差值。

43、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制缆包括蝶形预制缆;其中,所述止挡件包括至少两个止挡部;所述至少两个止挡部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预制缆的两侧,且所述止挡部与所述预制缆之间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平行;所述止挡部的一端与所述预制缆固定连接,另一端向远离所述预制缆的方向延伸,且在所述止挡部远离所述预制缆的一端设有弯折部,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弯折部卡合连接。

4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1mm。

45、通过将预设距离小于或等于1mm,可以使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产生微小的弯曲,从而防止光纤弯曲尺寸过大,而导致的折断问题。

46、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微弯控制系统还包括流转平台,所述流转平台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且位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远离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一端;所述流转平台的顶端设置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用于固定所述预制缆,且所述预制缆朝向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一端固定有所述预制缆连接器;所述流转平台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且所述流转平台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平行。

47、通过将流转平台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从而使该流转平台可以沿第一方向将预制缆连接器送入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以便后续的光纤微弯。通过将流转平台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可以使该流转平台在预制缆连接器完成微弯处理以及压接工序后,移出第一固定位和第二固定位,以便更换其他的预制缆连接器,以实现该光纤微弯控制系统的流水线作业,实现光纤微弯的自动化、工业化生产。

48、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微弯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三滑轨;其中,所述第三滑轨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且所述流转平台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上。

49、通过设置第三滑轨,以使该流转平台可以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从而使该预制缆连接器可以在不同的位置,完成不同的加工工序。并且有利于将预制缆连接器的更换,进而实现自动化、工业化生产。

50、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流转平台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朝向所述底座的一面沿所述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滑上;所述第一支撑件背离所述底座的一面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滑动槽内;所述第一支撑件背离所述底座的部分结构和所述第二支撑件背离所述底座的部分结构形成所述承载面。

51、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微弯控制系统还包括第四滑轨;其中,所述第四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在所述底座的顶端端面,且所述第四滑轨设置在所述第三滑轨远离所述第二定位组件的一面;所述流转平台还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且所述传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连接,所述传动件的第二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第四滑轨上;所述传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支撑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往复移动。

52、通过设置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并在第一支撑件上设置第一滑动槽,将第二支撑件设置在第一滑动槽内,从而使该第二支撑件可以相对于第一支撑件沿第一方向移动,而第一支撑件又可以带动第二支撑件沿着第二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流转平台可以沿着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移动,以便配合第一定位组件和第二定位组件的位置需要,有利于实现光纤的微弯以及压接。

53、通过设置第四滑轨,以使传动件具有安装位置,并且可以通过该传动件将流转平台的第二支撑件沿第一方向推拉至合适的位置。

54、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光纤微弯控制系统还包括压接机,所述压接机位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远离所述流转平台的一面,所述压接机用于压接所述预制缆连接器。

55、通过在第一定位组件远离流转平台的一面设置压接机,以使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实现微弯处理后可以进行压接处理,进而将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固定连接,以保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压接成型质量。

56、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光纤微弯控制方法,采用上述的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对光纤进行微弯处理,所述方法包括:将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一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固定连接,将所述预制缆连接器的第二部分结构与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固定连接;将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方向移动,当所述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的光纤涂覆层的一端与陶瓷插芯抵接时,将所述第二定位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定位组件的方向再移动预设距离,以使位于所述预制缆连接器内的光纤的部分结构弯曲。

57、本技术实施例的光纤微弯控制方法简单,并且相对于手工生产,生产率高;另外,通过第一方面的光纤微弯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光纤微弯控制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而提供预制缆连接器的压接成型的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