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6827发布日期:2022-12-24 01:1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显示装置
1.本技术要求以申请日为2022年10月18日的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申请号:111139489)为优先权。本技术引用上述中国台湾专利申请的全文。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显示面板的角落产生漏光现象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3.近年来,显示装置广泛地应用在各种不同的电子商品上,例如:笔记本电脑、桌上型电脑、电视等。随着显示面板的大型化的需求,显示面板的自身重量将导致显示面板的边缘与显示装置的底边胶框之间产生紧配,因此当显示装置运作一段时间,显示面板受热影响而产生形变时,显示面板的边缘受到接触胶框的限制而无法改变翘曲度,导致显示面板的下方角落产生漏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可有效改善显示面板的角落漏光的现象,以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5.本发明所提供的显示装置,包含显示面板、支撑框及低摩擦物件。显示面板包含显示面、背面及侧面,显示面及背面相对,侧面邻接显示面及背面;支撑框包含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及支撑结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连接,第一限位部对应显示面板的侧面,第二限位部对应显示面板的背面,支撑结构设置于第一限位部且朝向显示面板的侧面延伸,支撑结构具有承载面,其中侧面具有对应区与承载面相对;低摩擦物件设置于支撑结构的承载面及对应区至少其中一个,使低摩擦物件介于承载面及对应区之间。
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低摩擦物件具有一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
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低摩擦物件的材料为特氟龙。
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对应区、低摩擦物件及承载面在一重力作用方向叠设在一起。
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上述的显示面板受热变形时,对应区经由低摩擦物件在承载面往远离第二限位部的方向偏移。
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支撑结构的个数为多个,设置于第一限位部的邻近支撑框的角落处。
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低摩擦物件设置于对应区、对应区所邻接的部分显示面、及对应区所邻接的部分背面。
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前框及背板,前框适于与背板相固定,以形成容纳空间,显示面板及支撑框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且显示面板介于前框及支撑框之间。
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第一缓冲材,设置于前框及显示面板之间。
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显示装置更包含第二缓冲材,设置于背面及第二限位部之间。
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低摩擦物件更设置于显示面板的背面与第二缓冲材之间。
16.本发明因采用在支撑框的支撑结构的承载面设置低摩擦物件、及/或在支撑结构与显示面板对应的区域(例如对应区)设置低摩擦物件,可用以减少显示面板与其支撑结构的摩擦力,使得显示面板在受热变形时,不致因与支撑结构紧配而受到支撑结构的卡住、无法偏移而造成显示面板角落漏光的现象,有效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一应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装置10包含显示面板12、支撑框14及低摩擦物件16。显示面板12包含显示面121、背面122及侧面123,显示面121及背面122相对,侧面123邻接显示面121及背面122,于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2例如为液晶显示面板,侧面123例如包含上侧面(未图式)、下侧面123a、左侧面123b、及右侧面123c。
22.支撑框14包含第一限位部18、第二限位部20及支撑结构22,第一限位部18及第二限位部20连接,第一限位部18对应显示面板12的侧面123,第二限位部20对应显示面板12的背面122。于一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18及第二限位部20以略呈垂直的关系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限位部18适于框设于显示面板12的侧面123的外围,其中,对应于上侧面、下侧面123a、左侧面123b及右侧面123c,第一限位部18具有上限位框(未图式)、下限位框18a、左限位框18b、右限位框18c分别对应上侧面、下侧面123a、左侧面123b及右侧面123c。
23.支撑结构22设置于第一限位部18且朝向邻近的显示面板12的侧面123延伸,支撑结构22的个数例如为在上限位框、下限位框18a、左限位框18b及右限位框18c各设置两个。于一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2设置在第一限位部18的邻近角落处,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仅绘示出位于下限位框18a的两支撑结构22、位于左限位框18b的一支撑结构22及位于右限位框18c的一支撑结构22。又每一支撑结构22具有一承载面221,承载面221与部分侧面123相对,其中界定侧面123的对应区124与承载面221相对,对应区124例如为位在显示面板12角落的附近侧面123处。
24.接续上述说明,低摩擦物件16设置于支撑结构22的承载面221及对应区124的至少
其中一个。其中,低摩擦物件16具有一摩擦系数小于等于0.1,于一实施例中,低摩擦物件16的材料为特氟龙,且低摩擦物件16例如为特氟龙胶带。
25.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2配置于支撑结构22上,第二限位部20位于显示面板12的背面122,其中低摩擦物件16介于承载面221及对应区124(标示于图1)之间,在如图2所示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中,例如以显示面板12的下侧面123a进行示例,低摩擦物件16设置于承载面221及下侧面123a的对应区124,且更进一步设置于对应区124所邻接的部分显示面121及部分背面122。惟不限于此,低摩擦物件16可仅设置于承载面221、或者仅设置于对应区124上。
26.如图2所示,显示装置10更包含前框24、背板26及光学组件30,前框24适于与背板26相固定,以形成容纳空间28,显示面板12及支撑框14设置于容纳空间28内,且显示面板12介于前框24及支撑框14之间。光学组件30例如设置于支撑框14及背板26之间,光学组件30例如可包含光源、光学膜片及/或导光板等。
27.又,于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更包含第一缓冲材32及第二缓冲材34,第一缓冲材32设置于前框24及显示面板12之间,第二缓冲材34设置于显示面板12的背面122及第二限位部20之间。于一实施例中,第一缓冲材32及第二缓冲材34例如为泡棉,借以辅助夹持显示面板12位于前框24及及第二限位部20之间。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低摩擦物件16更可设置于显示面板12的背面122与第二缓冲材34之间。
28.一般而言,为方便显示面板12及支撑框14进行组装,显示面板12及支撑框14之间并非为紧配,而存在有间隙;而当显示装置10竖立时,如图2所示,经由重力的作用,显示面板12侧面123a的对应区124(标示于图1)、低摩擦物件16及支撑结构22的承载面221在重力作用方向g叠设置在一起,借由支撑结构22支撑显示面板12。随着显示装置10运作一段时间,显示面板12受热变形,例如翘曲度改变时,对应区124可经由低摩擦物件16的辅助在承载面221进行偏移,偏移方向d1例如垂直重力作用方向g。于一实施例中,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装置的一应用状态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对应区124(标示于图1)及其邻近的位于角落的部分显示面板12将因应翘曲度的改变而往前框24方向偏移,使显示面板12贴近于第一缓冲材32,此时显示面板12与第一缓冲材32之间为邻贴的态样,如此借由部分显示面板12的偏移可避免显示面板12的角落产生漏光现象。
29.根据上述,在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装置中,在支撑框的支撑结构的承载面设置低摩擦物件、及/或在支撑结构与显示面板对应的区域(例如对应区)设置低摩擦物件,可用以减少显示面板与其支撑结构的摩擦力,使得显示面板在受热变形时,不致因与支撑结构紧配而受到支撑结构的卡住、无法偏移而造成角落漏光的现象,有效提升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及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