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6336发布日期:2023-02-01 05:22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图像获取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图像获取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环境照度不足的环境下,摄像机往往需要使用补光模块对环境进行补光,以达到最佳的光照环境。
3.现实的应用环境中,由于单颗补光灯的边界光照强度较弱,无法满足全视场都可获得足够光照;另外往往需求对某个特别的区域进行关注并作跟踪,譬如夜间行人从进入摄像机视场到走出摄像机视场,这时人成为感兴趣区域需要对其跟踪,然现有补光模块无法做到实时对目标追踪补光功能。鉴于此,亟需相关技术解决补光区域边界光强较弱以及对目标实时最终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用于对目标追踪补光功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图像获取装置,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所述壳体设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窗口;
7.镜头组件,位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镜头组件朝向所述窗口,所述镜头组件形成有用于获取图像信息的视场,所述视场包括主补光区域和围绕所述主补光区域的辅助补光区域;
8.第一补光灯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形成第一补光区域;
9.第二补光灯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形成第二补光区域;
10.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中心区域与所述主补光区域重合,所述第二补光区域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辅助补光区域内,且所述第二补光区域相对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移动。
11.安装在壳体容纳空间内的镜头组件,镜头组件从壳体的窗口处获取图像信息,镜头组件形成有视场,视场包括主补光区域和围绕主补光区域的辅助补光区域;设置在壳体上的第一补光灯组件和第二补光灯组件,第一补光组件形成第一补光区域,第二补光灯形成第二补光区域,当镜头组件用来获取图像信息时,第一补光区域的中心区域与主补光区域重合,也就是第一补光区域光强度最强的中心区域对主补光区域进行补光,这样会造成主补光区域的亮度大于周围辅助补光区域的亮度,也就是使得镜头组件形成的视场范围内出现中心光照强度强,周围光照弱的现象;为了解决视场范围内亮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使用第二补光区域至少部分位于辅助补光区域,对辅助补光区域进行补光,并且第二补光区域围绕第一补光区域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补光区域周围增加光照强度,从而镜头组件在获取图像信息时更加清楚;并且当目标在视场范围内移动时,第二补光区域跟随目标移动实现补光跟踪,从而保证在视场范围内的所有地点都能够获取清晰的目标的图像。
12.可选地,所述第二补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周边,且所述第二补光区域
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接触。
13.可选地,所述第二补光区域位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的周边,且所述第二补光区域与所述第一补光区域至少部分重合。
14.可选地,所述第二补光灯组件包括第二补光灯、偏光结构和驱动部;
15.所述第二补光灯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偏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用于将所述第二补光灯的出射光线沿预设方向偏折形成偏折光线;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偏光结构传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偏光结构转动以使所述偏折光线转动。
16.可选地,所述偏光结构包括偏光片;所述偏光片的出光面具有凹凸结构。
17.可选地,所述第二补光灯组件还包括灯杯;
18.所述灯杯设置在所述第二补光灯和所述偏光结构之间;
19.所述灯杯的外壁具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部啮合。
20.可选地,所述第一补光灯组件的出光面与所述第二补光灯组件的出光面位于同一平面。
21.可选地,所述第一补光灯组件包括:第一补光灯和透镜;
22.所述透镜位于所述第一补光灯的出光方向。
23.可选地,还包括:均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灯板和支架,所述灯板和所述支架均与所述壳体连接;
24.所述第一补光灯和所述第二补光灯均与所述灯板连接;
25.所述镜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26.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和与所述前壳扣合的后壳,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配合以形成所述容纳空间;
27.所述驱动部设置在所述前壳上。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爆炸图;
30.图3为对应的图2中的局部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件的视场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原理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前壳的示意图一;
34.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前壳的示意图二;
35.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灯杯和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36.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灯杯和偏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37.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38.图标:1-壳体;11-前壳;111-窗口;112-视窗玻璃;12-后壳;2-镜头组件;2a-视场;2a1-主补光区域;2a2-辅助补光区域;3-第一补光灯组件;3a-第一补光区域;31-透镜;4-第二补光灯组件;4a-第二补光区域;41-偏光结构;42-驱动部;43-灯杯;431-齿轮;44-偏光玻
璃;5-灯板;6-支架;7-前脸装饰片;71-圆孔;8-遮阳盖。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0.在环境照度不足的环境下,图像获取装置往往需要使用补光组件进行补光,以达到最佳的光照环境,例如图像获取装置一般为摄像机或是照相机。以图像获取装置为摄像机为例,如图1所示,进行说明。在图1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获取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设置有窗口111,并在窗口111上安装有视窗玻璃112,位于壳体1内部容纳空间的镜头组件2从视窗玻璃112处获取图像信息,并且在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遮阳盖8,不但可以遮挡阳光直射影响镜头组件2获取图像的清晰度,还可以阻挡雨水,提高图像获取装置的使用寿命。
41.在使用镜头组件2获取图像信息的过程中,在环境照度不足的情况下,例如夜间,图像获取装置往往需要使用补光组件进行补光,以达到最佳的光照环境,在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补光灯组件3和第二补光灯组件4配合使用,以对环境进行补光,从而使得镜头组件2获取的图像信息更加清晰。
42.另外,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获取装置获取图像时,即使是使用补光灯进行补光,也无法保证镜头组件2的视场2a全都可以获得足够的光照强度;另外进入视场2a的目标群体,例如行人从镜头组件2的视场2a进入到走出的过程,这时就需要对行人进行追踪。就需要使用可以对行人进行追踪补光的结构,例如第二补光灯组件4。
43.下面就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图像获取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44.如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图像获取装置,包括:壳体1,具有容纳空间,壳体1设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窗口111;镜头组件2,位于容纳空间,且镜头组件2朝向窗口111,镜头组件2形成有用于获取图像信息的视场2a,如图4所示,视场2a包括主补光区域2a1和围绕主补光区域2a1的辅助补光区域2a2;
45.如图5所示,第一补光灯组件3,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形成第一补光区域3a;
46.第二补光灯组件4,设置在壳体1上,用于形成第二补光区域4a;
47.第一补光区域3a的中心区域与主补光区域2a1重合,第二补光区域4a至少部分位于辅助补光区域2a2内,且第二补光区域4a相对于第一补光区域3a移动。
48.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在壳体1容纳空间内的镜头组件2,镜头组件2从壳体1的窗口111处获取图像信息,镜头组件2形成有视场2a,视场2a包括主补光区域2a1和围绕主补光区域2a1的辅助补光区域2a2;设置在壳体1上的第一补光灯组件3和第二补光灯组件4,第一补光组件形成第一补光区域3a,第二补光灯形成第二补光区域4a,当镜头组件2用来获取图像信息时,第一补光区域3a的中心区域与主补光区域2a1重合,也就是第一补光区域3a光强度最强的中心区域对主补光区域2a1进行补光,这样会造成主补光区域2a1的亮度大于周围辅助补光区域2a2的亮度,也就是使得镜头组件2形成的视场2a范围内出现中心光照强度强,周围光照弱的现象;为了解决视场2a范围内亮度差异较大的问题,使用第二补光区域4a至
少部分位于辅助补光区域2a2,对辅助补光区域2a2进行补光,并且第二补光区域4a围绕第一补光区域3a移动,从而实现对第一补光区域3a周围增加光照强度,从而镜头组件2在获取图像信息时更加清楚;并且当目标在视场2a范围内移动时,第二补光区域4a跟随目标移动实现补光跟踪,从而保证在视场2a范围内的所有地点都能够获取清晰的目标的图像。
49.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继续参考图5,第二补光区域4a位于第一补光区域3a的周边,且第二补光区域4a与第一补光区域3a接触。也就是说,当确定环境亮度不足时,第一补光灯组件3开始工作,第一补光灯组件3形成的第一补光区域3a位于视场2a范围内,第一补光区域3a的中心区域与主补光区域2a1重合,第一补光区域3a的非中心区域的位于辅助补光区域2a2内,因此仅通过第一补光灯组件3形成的第一补光区域3a无法形成可以满足光照强度的亮度,所以当目标进入镜头组件2的视场2a边界处时,第二补光灯组件4开始工作,第二补光灯组件4形成第二补光区域4a,第二补光区域4a围绕主补光区域2a1设置,也就是主要位于辅助补光区域2a2;通过镜头组件2获取目标的具体位置,使得第二补光区域4a移动并对准目标进行补光。当目标继续运动时,同时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第二补光区域4a继续移动至目标位置处进行补光,直至目标离开视场2a,这时关闭第二补光灯组件4。
50.在另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补光区域4a位于第一补光区域3a的周边,且第二补光区域4a与第一补光区域3a至少部分重合。也就是说,当确定环境亮度不足时,第一补光灯组件3开始工作,第一补光灯组件3形成的第一补光区域3a位于视场2a范围内,第一补光区域3a的中心区域与主补光区域2a1重合,第一补光区域3a的非中心区域的位于辅助补光区域2a2内,仅通过第一补光灯组件3形成的第一补光区域3a无法形成可以满足光照强度的亮度,所以当目标进入镜头组件2的视场2a边界处时,第二补光灯组件4开始工作,第二补光灯组件4形成第二补光区域4a,第二补光区域4a围绕主补光区域2a1设置,也就是主要位于辅助补光区域2a2,当然第二补光区域4a可能与第一补光区域3a有部分区域重合,使得重合部分的光照强度大于没有重合的部分,只要是第二补光区域4a可以对第一补光区域3a除了中心区域的其他区域进行补光即可;通过镜头组件2获取目标的具体位置,使得第二补光区域4a移动并对准目标进行补光。当目标继续运动时,同时实时获取目标的位置,第二补光区域4a继续移动至目标位置处进行补光,直至目标离开视场2a,这时关闭第二补光灯组件4。
51.继续参考图2,关于第二补光区域4a的移动具体通过以下方式:壳体1包括:前壳11和与前壳11扣合的后壳12,前壳11和后壳12配合以形成容纳空间;
52.位于容纳空间的第二补光灯组件4包括第二补光灯、偏光结构41和驱动部42;
53.第二补光灯设置在前壳11上;偏光结构41位于第二补光灯的光线出射路径上,用于将第二补光灯的出射光线沿预设方向偏折形成偏折光线;驱动部42设置在前壳11上,驱动部42与偏光结构41传动连接,驱动部42驱动偏光结构41转动以使偏折光线转动。例如,驱动部42可以为电机等可以提供动力的结构。
54.例如,偏光结构41包括偏光片;偏光片的出光面具有凹凸结构。偏光片的出光面具有波浪特征,具备对发光源光路偏转的功能;当然偏光结构41只要是具有偏光特征能够将出射光线进行偏转的结构均可。也就是当第二补光灯组件4中的第二补光灯的出射光线经过偏光结构41将其偏转,使得第二补光灯组件4形成的第二补光区域4a偏转至辅助补光区域2a2处,为了安装方便,第一补光灯组件3的出光面与第二补光灯组件4的出光面位于同一
平面。也就是第一补光灯组件3和第二补光灯组件4的位置相对于地面位于同一平面,并且第一补光灯组件3的第一补光灯的光轴方向与第二补光灯组件4的第二补光灯的光轴方向平行。这样第一补光灯组件3和第二补光灯组件4在关于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可以选择结构型号相同的灯泡,节约成本,并且第一补光灯组件3和第二补光灯组件4的位置相对于地面位于同一平面,前壳11用于安装第一补光灯组件3和第二补光灯组件4的结构也是相同的,从而节约了使用模具生产前壳11的成本。
55.继续参考图8和图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获取装置中的第二补光灯组件4还包括灯杯43;灯杯43设置在第二补光灯和偏光结构41之间;并且偏光结构41设置灯板5上,偏光结构41随着灯杯43的转动而转动,灯杯43的外壁具有齿轮431,齿轮与驱动部42啮合。例如,驱动部42为电机,电机上的齿轮与灯杯43外壁的齿轮431啮合,通过齿轮啮合的传动方式,可以精准的控制灯杯43的运动轨迹,由于偏光结构41伴随灯杯43一起运动,从而实现了偏折光线的转动。例如,驱动部42可以为电机和皮带,皮带与灯杯43外壁的齿轮431啮合,也就是通过电机皮带带动灯杯43转动,由于偏光结构41伴随灯杯43一起运动,从而实现了偏转光线的转动。
5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补光灯组件3包括:第一补光灯和透镜31;
57.透镜31位于第一补光灯的出光方向。
58.如图6和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获取装置还包括:均位于容纳空间内的灯板5和支架6,灯板5和支架6均与壳体1连接;第一补光灯和第二补光灯均与灯板5连接;镜头组件2设置在支架6上。
59.关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获取装置中的零部件的安装方式进行以下详细说明:
60.为方便理解参考图2,前脸装饰片7卡扣扣合在前壳11上,视窗玻璃112点胶固定在前壳11的窗口111处,第一补光灯组件3中的透镜31点胶固定在前壳11上。偏光结构41直接放入前脸装饰片7的圆孔71内,偏光结构41可在圆孔71内自由旋转,偏光玻璃44位于偏光结构41远离后壳12的一侧,偏光玻璃44点胶在圆孔71上,防止偏光结构41脱出;驱动部42通过螺钉锁附在前壳11,驱动部42与灯杯43齿轮相互啮合,可通过驱动部42带动灯杯43旋转,因为灯杯43设置在偏光结构41和第二补光灯之间,偏光结构41伴随灯杯43的转动而转动;灯板5通过螺钉锁附在前壳11上,镜头组件2通过螺钉所附在支架6上,支架6再通过螺钉锁附在前壳11上,最后通过螺钉锁附后壳12与前壳11,遮阳盖8位于后壳12的上方,例如遮阳盖8与后壳12可以是滑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钉相对固定。
61.如图10所示,关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像获取装置的工作流程:
62.s101:镜头组件2工作;镜头组件2实时获取图像信息,捕捉是否有目标进入镜头组件2形成的视场2a范围内,目标可以是人或是车辆等,例如,人可以是对人脸进行识别,车辆可以是对车牌进行识别等。
63.s102:确定环境亮度,并打开第一补光灯组件3;当环境亮度低,例如为夜间时,就将第一补光灯组件3打开,第一补光灯组件3形成的第一补光区域3a对视场2a进行补光,以使得镜头组件2可以获取较为清晰的图像信息。
64.s103:目标进入镜头组件2的视场2a,并确定目标位置;镜头组件2开始获取进入视场2a的目标的图像信息。
65.s104:打开第二补光灯组件4;如果图像信息的清晰度不够,则将第二补光灯组件4打开,启动第二补光灯组件4进行二次补光。
66.s105:第二补光灯组形成的第二补光区域4a对准目标;第二补光灯组件4形成第二补光区域4a,第二补光区域4a追随目标移动,第二补光区域4a围绕主补光区域2a1设置,也就是主要位于辅助补光区域2a2;第二补光区域4a的移动是通过电路板控制驱动部42运动,从而实现了第二补光灯组件4中的偏光结构41的转动。
67.s106:目标移动,第二补光区域4a实施对准目标;
68.s107:目标离开视场2a,第二补光灯组件4关闭;当镜头组件2获取的图像信息中的目标离开视场2a,则无需高强度的环境亮度,为了节约成本,则将第二补光灯组件4关闭。
69.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