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倍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86415发布日期:2023-06-28 15:29阅读:20来源:国知局
变倍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涉及一种变倍光学系统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1、以往,作为能够用于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中的变倍光学系统,已知有下述专利文献1及下述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光学系统。

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48949号公报

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21-076829号公报

4、要求具有广视角且构成为小型,并且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变倍光学系统,这些要求水平逐年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广视角且实现小型化,并且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变倍光学系统及具备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2、本发明的第1方式为变倍光学系统,所述变倍光学系统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前组、中组及后组,前组包括2个以下的透镜组,并且在整个变倍区域中整体具有负屈光力,中组仅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1个透镜组作为透镜组,后组包括3个以下的透镜组,在从前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至后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之间配置有孔径光阑,在变倍时,前组与中组的间隔发生变化,中组与后组的间隔发生变化,在前组包括2个透镜组的情况下,在变倍时,前组内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发生变化,在后组包括多个透镜组的情况下,在变倍时,后组内相邻的透镜组的所有间隔发生变化,前组包括至少3片负透镜和至少1片正透镜,在前组的最靠物体侧配置有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1透镜,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从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后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整个系统的空气换算距离下的后焦距之和设为tlw、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w、将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焦距设为ft、将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半视角设为ωt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3、3.8<tlw/(ft×tanωt)<5.2   (1)

4、1<(fw×tlw)/ft2<2   (2)

5、所表示的条件式(1)及(2)。

6、本发明的第2方式在第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开放f值设为fnot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7、1.5<fnot/(ft/fw)<3   (3)

8、所表示的条件式(3)。

9、本发明的第3方式在第1或第2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前组的焦距设为ffw且将中组的焦距设为fm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10、0.1<(-ffw)/fm<1.6   (4)

11、所表示的条件式(4)。

12、本发明的第4方式在第1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前组的焦距设为ff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13、0.6<(-ffw)/(fw×ft)1/2<1.3   (5)

14、所表示的条件式(5)。

15、本发明的第5方式在第1至第4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中组的焦距设为fm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16、0.65<fm/(fw×ft)1/2<3.7   (6)

17、所表示的条件式(6)。

18、本发明的第6方式在第1至第5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第1透镜的焦距设为fll且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前组的焦距设为ff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19、1<fl1/ffw<3.5   (7)

20、所表示的条件式(7)。

21、本发明的第7方式在第1至第6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前组的焦距设为ffw且将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开放f值设为fnot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22、1.8<(-ffw)/(ft/fnot)<4   (8)

23、所表示的条件式(8)。

24、本发明的第8方式在第1至第7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第1透镜的中心厚度设为d1且将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开放f值设为fnot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25、0.08<d1/(ft/fnot)<0.42   (9)

26、所表示的条件式(9)。

27、本发明的第9方式在第1至第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半视角设为ωw且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开放f值设为fno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28、0.3<tanωw/fnow<0.47   (10)

29、所表示的条件式(10)。

30、本发明的第10方式在第1至第9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mw且将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mt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31、-4<βmt/βmw<3.5   (11)

32、所表示的条件式(11)。

33、本发明的第11方式在第1至第10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后组的焦距设为fr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34、0.15<(fw×ft)1/2/|frw|<1.1   (12)

35、所表示的条件式(12)。

36、本发明的第12方式在第1至第11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后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组的横向放大率设为βrr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37、-2<βrrw<3   (13)

38、所表示的条件式(13)。

39、本发明的第13方式在第1至第12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从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孔径光阑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dfstw且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前组的焦距设为ff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40、1.4<ddfstw/|ffw|<4   (14)

41、所表示的条件式(14)。

42、本发明的第14方式在第1至第13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从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近轴入射光瞳位置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enpw且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半视角设为ω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43、1.9<enpw/{(fw×tanωw)×log(ft/fw)}<3.8   (15)

44、所表示的条件式(15)。

45、本发明的第15方式在第1至第14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从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孔径光阑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dfstw且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最大半视角设为ω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46、5<ddfstw/{(fw×tanωw)×log(ft/fw)}<10   (16)

47、所表示的条件式(16)。

48、本发明的第16方式在第1至第15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从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近轴入射光瞳位置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enp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49、0.5<enpw/(fw×ft)1/2<1.1   (17)

50、所表示的条件式(17)。

51、本发明的第17方式在第1至第16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从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至孔径光阑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设为ddfst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52、0.3<ddfstw/tlw<0.7   (18)

53、所表示的条件式(18)。

54、本发明的第18方式在第1至第17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整个系统的空气换算距离下的后焦距设为bf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55、0.08<bfw/tlw<0.27   (19)

56、所表示的条件式(19)。

57、本发明的第19方式在第1至第1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从近轴出射光瞳位置至后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为止在光轴上的距离与整个系统的空气换算距离下的后焦距之和设为exp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58、0.28<fw/expw<0.65   (20)

59、所表示的条件式(20)。

60、本发明的第20方式在第1至第19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f且将第1透镜的像侧的面的曲率半径设为rr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61、1.5<(rf+rr)/(rf-rr)<4.2   (21)

62、所表示的条件式(21)。

63、本发明的第21方式在第1至第20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后组的所有正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的平均值设为v rpave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64、40<v rpave<90   (22)

65、所表示的条件式(22)。

66、本发明的第22方式在第1至第21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位置与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位置在光轴方向上的差设为dmwt,关于dmwt的符号,若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位置比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位置更靠像侧,则设为正,若在长焦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位置比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中组的位置更靠物体侧,则设为负,并且将dmwt的单位设为毫米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67、-0.2<(ft/fw)/dmwt<-0.04   (23)

68、所表示的条件式(23)。

69、本发明的第23方式在第1至第22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第1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l1且将前组内的负透镜中从物体侧起第2个负透镜相对于d线的折射率设为nln2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70、1.58<(nl1+nln2)/2<2.2   (24)

71、所表示的条件式(24)。

72、本发明的第24方式在第1至第23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构成为后组内正屈光力最强的透镜的像侧的面为凸面,在将后组内正屈光力最强的透镜的焦距设为frlp且将在广角端处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的后组的焦距设为frw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73、-10<frw/frlp<5   (25)

74、所表示的条件式(25)。

75、本发明的第25方式在第24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内正屈光力最强的透镜为双凸透镜。

76、本发明的第26方式在第1至第25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有效直径设为edf且将后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面的有效直径设为edr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77、1.1<edf/edr<2.1   (26)

78、所表示的条件式(26)。

79、本发明的第27方式在第1至第26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面的有效直径设为edf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80、0.2<edf/tlw<0.45   (27)

81、所表示的条件式(27)。

82、本发明的第28方式在第1至第27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2片以下的透镜。

83、本发明的第29方式在第2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对焦组包括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

84、本发明的第30方式在第29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对焦组包括将1片负透镜和1片正透镜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镜。

85、本发明的第31方式在第2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对焦组包括1片单透镜。

86、本发明的第32方式在第1至第2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仅包括1个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对焦组配置于后组内。

87、本发明的第33方式在第1至第2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88、本发明的第34方式在第1至第2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为作为变焦透镜的变倍光学系统,并且在变倍时,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

89、本发明的第35方式在第1至第2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比前组更靠像侧的位置上包括至少2个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包括1片正透镜和1片负透镜。

90、本发明的第36方式在第1至第2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中组及后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复合非球面透镜,在所述复合非球面透镜中,具有非球面的空气接触面的树脂形成于玻璃透镜的球面上。

91、本发明的第37方式在第1至第2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将前组内的负透镜中从物体侧起第3个负透镜的d线基准的阿贝数设为v ln3的情况下,所述变倍光学系统满足

92、50<v ln3<95    (28)

93、所表示的条件式(28)。

94、本发明的第38方式在第1至第2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

95、本发明的第39方式在第3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包括具有正屈光力且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96、本发明的第40方式在第39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97、本发明的第41方式在第39或第40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98、本发明的第42方式在第4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99、本发明的第43方式在第3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100、本发明的第44方式在第43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01、本发明的第45方式在第43或第44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02、本发明的第46方式在第43至第45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03、本发明的第47方式在第46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04、本发明的第48方式在第43至第47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1片单透镜。

105、本发明的第49方式在第3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106、本发明的第50方式在第49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07、本发明的第51方式在第49或第50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08、本发明的第52方式在第49至第51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09、本发明的第53方式在第52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10、本发明的第54方式在第3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

111、本发明的第55方式在第54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12、本发明的第56方式在第54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的最靠像侧的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

113、本发明的第57方式在第54至第56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14、本发明的第58方式在第54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

115、本发明的第59方式在第5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为作为变焦透镜的变倍光学系统,并且在变倍时,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

116、本发明的第60方式在第54至第59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17、本发明的第61方式在第60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18、本发明的第62方式在第54至第61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2片以下的透镜。

119、本发明的第63方式在第62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对焦组包括1片负透镜。

120、本发明的第64方式在第3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121、本发明的第65方式在第64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22、本发明的第66方式在第64或第65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23、本发明的第67方式在第64或第65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

124、本发明的第68方式在第67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为作为变焦透镜的变倍光学系统,并且在变倍时,前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相对于像面固定。

125、本发明的第69方式在第64至第6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26、本发明的第70方式在第69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27、本发明的第71方式在第1至第37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的最靠物体侧的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

128、本发明的第72方式在第7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和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

129、本发明的第73方式在第72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30、本发明的第74方式在第72或第73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31、本发明的第75方式在第72至第74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32、本发明的第76方式在第75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33、本发明的第77方式在第72至第76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包括1片正透镜和1片负透镜。

134、本发明的第78方式在第7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135、本发明的第79方式在第78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36、本发明的第80方式在第78或第79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37、本发明的第81方式在第78至第80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38、本发明的第82方式在第8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39、本发明的第83方式在第78至第82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包括1片正透镜和1片负透镜。

140、本发明的第84方式在第7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

141、本发明的第85方式在第84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42、本发明的第86方式在第84或第85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43、本发明的第87方式在第84至第86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44、本发明的第88方式在第87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45、本发明的第89方式在第84至第8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包括1片正透镜和1片负透镜。

146、本发明的第90方式在第7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及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

147、本发明的第91方式在第90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48、本发明的第92方式在第90或第9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49、本发明的第93方式在第90至第92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50、本发明的第94方式在第93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51、本发明的第95方式在第90至第94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包括1片正透镜和1片负透镜。

152、本发明的第96方式在第71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后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组及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组。

153、本发明的第97方式在第96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在变倍时,后组内的所有透镜组移动。

154、本发明的第98方式在第96或第97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包括在变倍时移动的1个透镜组。

155、本发明的第99方式在第96至第98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前组从物体侧向像侧依次包括第1透镜、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弯月形状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2透镜、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及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第4透镜。

156、本发明的第100方式在第99方式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第1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球面,第2透镜的物体侧的透镜面及像侧的透镜面为非球面。

157、本发明的第101方式在第96至第100方式中的任一个中为如下变倍光学系统:包括在对焦时沿光轴移动的对焦组,并且对焦组包括接合透镜,所述接合透镜包括1片正透镜和1片负透镜。

158、本发明的第102方式为具备第1至第101方式中的任一个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159、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包括~”“包括~的”表示,除了所举出的构成要件以外,还可以包括实质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镜以及光阑、滤波器及盖玻璃等除了透镜以外的光学要件以及透镜凸缘、镜筒、成像元件及手抖校正机构等机构部分等。

160、本说明书的“具有正屈光力的~组”及“~组具有正屈光力”表示组整体具有正屈光力。同样地,“具有负屈光力的~组”及“~组具有负屈光力”表示组整体具有负屈光力。“具有正屈光力的透镜”与“正透镜”的含义相同。“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与“负透镜”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的“第1透镜组”等“~透镜组”、“前组”、“中组”、“后组”及“对焦组”并不限于包括多个透镜的结构,也可以设为仅包括1片透镜的结构。

161、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则与包括非球面的透镜相关的曲率半径、屈光力的符号及面形状使用近轴区域的。关于曲率半径的符号,将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正且将凸面朝向像侧的形状的面的曲率半径的符号设为负。

162、本说明书的“整个系统”表示变倍光学系统。在条件式中所使用的“焦距”为近轴焦距。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则在条件式中所使用的“光轴上的距离”设为以几何的长度来考虑。除非另有特别说明,则在条件式中所使用的值为在对焦于无限远物体的状态下以d线为基准时的值。在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d线”、“c线”及“f线”为亮线,d线的波长被视为587.56nm(纳米),c线的波长被视为656.27nm(纳米),f线的波长被视为486.13nm(纳米)。

163、发明效果

164、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具有广视角且实现小型化,并且保持良好的光学性能的变倍光学系统及具备该变倍光学系统的摄像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