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577502发布日期:2023-06-28 13:24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背光模组,尤其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直下式背光模组中,led灯条位于pcb板上,灯颗上面采用透镜对光线进行扩散,经过一定的混光距离到达扩散板,然后再经过膜片扩散,实现均匀发光。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通常采用白光灯条,通常会出现混光不均的情况。

2、直下式led液晶背光模组灯条排布一般依据模组亮度指标,玻璃和扩散板的透光率,各种膜片的增益系数,单颗灯的光通量以及背光模组内部腔体的高度来确定灯珠(led)的个数和灯条的数量。同时,根据灯珠和透镜的发光角度以及被照明面的强度分布,不断调试灯珠之间和灯珠与背板边框的距离,使背板底部的灯珠点光源在混光腔体顶部形成均匀分布的面光源。在背光模组开发的过程中,灯条排布需要考虑诸多因素,灯条排布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

3、目前已有的背光模组灯条排布技术方案需要根据不同发光角度的灯珠发光强度空间分布计算目标照明面的照度分布函数,再根据sparrow判据计算临界均匀照明条件值,最后通过lighttools软件进行模拟或实验验证是否能得到均匀的面光源。然而,该技术方案的计算较为复杂,针对不同发光角度的灯珠需要建立相应的发光强度空间分布函数;且这种技术方案只关注背光模组起主要作用的中心部分周期性的照明情况而忽略边缘部分的情况,难以保证模组边缘部分具有良好的光学品味。最后,这种技术方案没有考虑各种膜片和扩散板的作用,而实际的背光模组设计中会使用扩散板和膜片来遮蔽或雾化灯影,此技术方案计算的灯珠间距往往比实际灯珠间距小很多,造成灯珠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能够有效改善背光模组边缘部分的光学品味。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包括:

3、获取背光模组中灯条数量以及灯条排布区域的尺寸;

4、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行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的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列边距的第二比例关系,所述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第二比例关系包括同一比例系数;

5、根据所述灯条数量以及所述尺寸,调整所述比例系数,得到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

6、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得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灯珠预排布数据,所述灯珠预排布数据包括: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以及顶角灯珠的行边距以及列边距;

7、对所述灯珠预排布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目标灯珠排布数据。

8、进一步的,所述灯条数量包括:灯条的行数以及灯条的列数;

9、所述确定背光模组中灯条数量包括:

10、根据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度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总数;

11、基于所述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区域尺寸对所述灯珠总数进行划分,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条的行数以及列数。

12、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度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总数包括:

13、根据预设模组亮度公式:l=n×f×c×n1×n2×n3/s×b,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总数n;

14、其中,所述l为所述背光模组的模组亮度,单位为坎德拉每平方米;所述f为所述背光模组中单颗灯珠的光通量,单位为流明;所述c为经验系数,取值为0.32-0.42;所述n1为扩散板的透过率;所述n2为各膜片的增益;所述n3为玻璃的穿透率;所述s为玻璃的有效发光面积,单位为平方米;所述b为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度。

15、进一步的,所述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行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的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列边距的第二比例关系包括:

16、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行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存在第一比例关系:x=λa1;

17、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列边距存在第二比例关系:y=λa2;

18、其中,λ为所述比例系数,λ≥1;x为所述灯珠的行间距,a1为所述顶角灯珠的行边距,y为所述灯珠的列间距,a2为所述顶角灯珠的列边距。

19、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灯条数量以及所述尺寸,调整所述比例系数,得到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包括:

20、在预设函数以及中,根据预设顺序选择所述比例系数λ,得到灯珠的行间距x与列间距y的第一差值δ;其中,所述l为所述尺寸的长度,所述m为所述尺寸的宽度,所述r为透镜的半径,所述a为所述灯条数量中灯条的行数,所述b为所述灯条数量中灯条的列数。

21、进一步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得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灯珠预排布数据包括:

22、计算在所述预设顺序上相邻两组第一差值δ的第二差值;

23、判断所述第二差值是否小于预设阈值;

24、若否,则返回执行调整所述比例系数,得到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的步骤;

25、若是,则将相邻两组的排布数据作为满足预设条件的灯珠预排布数据。

26、进一步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27、根据预设灯珠边界计算方法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间距范围;

28、确定所述目标灯珠排布数据对应的灯珠的行间距以及列间距,是否均位于所述灯珠的间距范围;

29、若是,则将对应的灯珠的行间距以及列间距作为灯珠的目标行间距以及目标列间距。

3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设有灯珠,所述灯珠的分布采用如上述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得到,所述灯珠的数量符合经验系数c的取值为0.32-0.42。

31、进一步的,所述灯珠的行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存在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列边距存在第二比例关系,所述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第二比例关系包括同一比例系数;且所述灯珠均匀分布。

3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的方法。

33、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34、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背光模组中灯条数量以及灯条排布区域的尺寸;确定背光模组中灯珠的行间距以及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以及列间距的第比例关系;根据灯条数量以及尺寸,调整比例系数,得到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根据第一差值,得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灯珠预排布数据,灯珠预排布数据包括: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以及顶角灯珠的行边距以及列边距;对灯珠预排布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目标灯珠排布数据。本方案通过调整比例系数,根据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得到目标灯珠排布数据,有效改善了背光模组边缘部分的光学品味。



技术特征:

1.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条数量包括:灯条的行数以及列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灯条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度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总数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行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的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列边距的第二比例关系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灯条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灯条数量以及所述尺寸,调整所述比例系数,得到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条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差值,得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灯珠预排布数据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条排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8.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设有灯珠,所述灯珠的分布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得到,所述灯珠的数量符合经验系数c的取值为0.32-0.4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珠的行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存在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背光模组中灯珠的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列边距存在第二比例关系,所述第一比例关系以及所述第二比例关系包括同一比例系数;且所述灯珠均匀分布。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所述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灯条排布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其包括:获取背光模组中灯条数量以及灯条排布区域的尺寸;确定背光模组中灯珠的行间距以及列间距与顶角灯珠的行边距以及列间距的第比例关系;根据灯条数量以及尺寸,调整比例系数,得到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根据第一差值,得到满足预设条件的灯珠预排布数据,灯珠预排布数据包括: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以及顶角灯珠的行边距以及列边距;对灯珠预排布数据进行测试,得到目标灯珠排布数据。本方案通过调整比例系数,根据灯珠的行间距与列间距的第一差值,得到目标灯珠排布数据,有效改善了背光模组边缘部分的光学品味。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华,李峰,陈帅,金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康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