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11761发布日期:2023-04-29 22:43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显示面板,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具有低耗电、低辐射、显示画面柔和、机身较薄等特点的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lcd显示器向更高解析度,更高显示画质,更大尺寸发展。

2、相关技术中,栅极驱动侧使用较少的栅极驱动器(gate driver less,gdl)技术,通过栅极驱动电路进行转换后,将信号进行依次输出,当前的技术由于栅极驱动电路的存在,栅极驱动侧的边框不可避免的会需要一定的宽度,当前的lcd应用产品栅极驱动侧宽度多为5mm/5.9mm/6.0mm等尺寸,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lcd显示器仍然存在较大的黑边框,影响产品视觉观感;为了减少栅极驱动侧的边框影响产品视觉观感,提出了一种无边框产品,通过直接将栅极驱动电路放置在非显示区域中,能够降低侧的宽度,提升产品的表现力,栅极驱动电路的输出(扫描信号)从非显示区域侧依次进行输出,由于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分布均匀,栅极驱动电路到每一栅极线的阻容抗延迟均匀变化,会明显的出现沿着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接入方向分布的分屏波纹,影响屏幕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由于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分布均匀,栅极驱动电路到每一栅极线的阻容抗延迟均匀变化,会明显的出现沿着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接入方向分布的分屏波纹现象,影响屏幕显示效果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多行顺序排列的栅极线,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其中,每行所述栅极线上设置有一个连接点,不同的所述栅极线设置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同,且至少n行依次排列的所述栅极线的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相邻,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每一所述栅极线上的所述连接点与所述栅极线连接。

3、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栅极驱动接口,每个所述栅极驱动接口对应一行所述栅极线,每个所述栅极驱动接口通过对应的所述栅极线上的所述连接点与所述栅极线连接。

4、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连接线和交叉线,所述交叉线设置在交叉输出转换区,且每个所述交叉线对应一个所述栅极驱动接口;每一所述连接线对应一行所述栅极线,且所述连接线垂直于所述栅极线,所述连接线的一端用于连接对应的所述栅极线上的所述连接点,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栅极线所匹配的所述栅极驱动接口对应的所述交叉线连接。

5、在一些示例中,至少n个所述交叉线的电阻不同和/或至少n个所述连接线的电阻不同。

6、在一些示例中,不同所述栅极线到对应的所述栅极驱动接口的阻容抗延迟相同。

7、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多列数据线;所述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其中,所述覆晶薄膜中设置有源级驱动电路,所述源级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到所述数据线。

8、在一些示例中,任意相邻两行所述栅极线的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相邻。

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栅极线的像素;所述像素包括:红光像素、绿光像素和蓝光像素。

1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接收栅极驱动电路输出到栅极线的扫描信号,其中,每行所述栅极线上设置有一个连接点,不同的所述栅极线设置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同,且至少n行依次排列的所述栅极线的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相邻,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每一所述栅极线上的所述连接点与所述栅极线连接;接收源级驱动电路通过数据线传输的数据信号,根据所述数据信号控制像素发光。

11、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框架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多行顺序排列的栅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其中,每行所述栅极线上设置有一个连接点,不同的所述栅极线设置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同,且至少n行依次排列的所述栅极线的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相邻,n为不小于2的整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通过每一所述栅极线上的所述连接点与所述栅极线连接,此时,栅极驱动电路至显示面板中栅极线的走线不再是均匀分布,栅极驱动电路至显示面板中栅极线的阻容抗延迟不在是均匀变化的,进而使得即使出现显示不均匀现象,也不会在连接成一个整体形成分屏波纹,进而避免了由于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分布均匀,栅极驱动电路到每一栅极线的阻容抗延迟均匀变化,会出线沿着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接入方向分布的分屏波纹,影响屏幕显示效果的问题。

14、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包括多行顺序排列的栅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显示区域设置有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靠近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多个顺序排列的栅极驱动接口,每个所述栅极驱动接口对应一行所述栅极线,每个所述栅极驱动接口通过对应的所述栅极线上的所述连接点与所述栅极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还包括:连接线和交叉线,所述交叉线设置在交叉输出转换区,且每个所述交叉线对应一个所述栅极驱动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n个所述交叉线的电阻不同和/或至少n个所述连接线的电阻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不同所述栅极线到对应的所述栅极驱动接口的阻容抗延迟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还包括多列数据线;所述非显示区域还包括:覆晶薄膜,所述覆晶薄膜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域远离所述显示区域一侧,其中,所述覆晶薄膜中设置有源级驱动电路,所述源级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到所述数据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行所述栅极线的所述连接点的位置不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连接至所述栅极线的像素;所述像素包括:红光像素、绿光像素和蓝光像素。

9.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包括: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框架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框架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以及显示装置,其中该显示面板中栅极驱动电路至显示面板中栅极线的走线不再是均匀分布,栅极驱动电路至显示面板中栅极线的阻容抗延迟不在是均匀变化的,进而使得即使出现显示不均匀现象,也不会在连接成一个整体,不会形成分屏波纹,进而避免了由于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分布均匀,栅极驱动电路到每一栅极线的阻容抗延迟均匀变化,分屏波纹会沿着连接到栅极线的走线接入方向分布,影响屏幕显示效果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徐辽,李荣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