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9098发布日期:2022-08-27 04:3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像机技术领域,特别指的是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


背景技术:

2.随着摄像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摄像设备也有了新的要求,为了克服环境光线对摄像效果的影响,人们研发出了双滤光片切换器,白天摄像时切换成红外截止滤光片,夜间摄像时切换成全透光谱滤光片,这种双滤光片切换器虽然解决了环境光线对摄像的影响,然而,双滤光片切换器的应用又带来了以下技术问题:一是因各部件之间的摩擦而产生大量的微小尘粒,这些微小尘粒虽然肉眼不容易看到,但是会直接落入主板,附着在感光芯片表面,对摄像效果的影响远远大于环境光线的影响;二是双滤光片切换器都安装有励磁线圈的驱动结构,这种驱动结构的静态保持力小,因此抗震效果差,相机与人体的碰撞或者不小心跌落在桌面上,双滤光片切换器就会发生误切换,造成摄像效果不佳的现象,要想调整回正确的双滤光片切换状态,就必须多次偿试操作反复拍照对比,给摄像者带来较大的麻烦。专利2021230202031虽然解决了双滤光片切换器防法的问题,但是未能解决双滤光片切换器误切换的技术问题,因此,开发一种既能防尘,又能解决双滤光片误切换问题的双滤光片切换器,会使摄像的艺术效果更完美。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在误切换后,能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
4.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包括感光装置、切换装置和端子线,所述感光装置与切换装置垂直安装。
5.所述感光装置包括设在其右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设在其中部的透光孔,设在与透光孔的径向方向相垂直的切换孔,设在透光孔底部的输光孔,贴装在输光孔上的防尘片,安装在切换孔内的滤光片切换装置。
6.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包括设在其左端的切换部,设在其右端的动力部,以及设在所述动力部顶部的复位调整部,所述复位调整部包括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内的控制模块和霍尔传感器。
7.所述霍尔传感器采集动力部周围磁场的变化信号,与相机的主控模块通讯连接,所述相机的主控模块与通过pcb板与动力部连接,控制着动力部的切换工作。
8.所述防尘片为玻璃材料制作而成透明遮挡片,其密封贴装在感光孔底部的输光孔内,阻挡着因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来回切换所产生的微小尘粒进入光感芯片。
9.所述切换部包括设在其内部的切换槽,可滑动地安装在切换槽上的切换架,设在切换槽中部的切换口,设在切换架上的红外截止滤光片和全透光谱滤光片,以及设在切换架右端的牵拉口,所述切换架沿着切换槽在切换口上来回滑动。
10.所述动力部包括动力部安装座,设在动力部安装座内的磁块转轴,安装在动力部安装座内的绕线架,安装在所述绕线架上的线圈,安装在绕线架中心的u型铁,安装在u型铁前端弧形口内的磁块,以及安装在绕线架后端的pin针,所述线圈的抽头与pin针连接,所述pin针与端子线连接,所述磁块可以围绕转轴旋转。
11.所述切换槽、动力部安装座和复位调整部安装座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12.所述透光孔、切换孔、输光孔和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11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13.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的侧边设有端子线连接口,所述端子线从端子线连接口进入复位调整部安装座内,与pcb板相连接,所述端子线与相机主控模块连接,用于给线圈供电以及与霍尔传感器传输信号。
14.所述磁块可旋转地安装在磁块转轴上,所述磁块的顶部固定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前端设有摆钩,所述摆钩与牵拉口相挂合,所述磁块可以围绕转轴旋转,从而带动切换支架在切换口上来回切换。
15.所述端子线连接于滤光片切换器和相机主控模块之间,既是电源线,又是信号传输线。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有效解决了防尘滤光片切换器受到碰撞后发生误切换的问题,方便了摄像操作,提高了摄像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效果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背面效果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感光装置和滤光片切换装置安装结构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切换部和动力总结构装配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动力部和复位调整部23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复位的防尘双滤光片切换器。
23.如图1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感光装置1,设在与所述感光装置1配合安装的滤光片切换装置2,所述感光装置1包括设在其右端的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11,设在其中部设有感光孔13,设在与所述透光孔13的径向方向垂直设有切换孔12,设在透光孔13底部的输光孔14,贴装在输光孔14底部的防尘片15,所述切换孔12内安装有滤光片切换装置2。
24.如图3和4所示,所述滤光片切换装置2包括设在其左端的切换部21,设在其右端的动力部22,以及设在所述动力部22顶部的复位调整部23,所述切换部21用于区别白天和晚上的不同,将双滤光片切换到对应的位置,所述动力部22用于为切换部21提供切换的动力,所述复位调整部23用于控制和反馈动力部22的工作。
25.如图3和4所示,所述切换部21包括设在其内部的切换槽211,可滑动地安装在切换槽211上的切换架212,设在切换槽211中部的切换口216,设在切换架212上的红外截止滤光片213和全透光谱滤光片214,以及设在切换架212右端的牵拉口217;所述动力部22包括动力部安装座215,设在动力部安装座215内的磁块转轴218,安装在动力部安装座内的绕线架
226,安装在所述绕线架226上的线圈223,安装在绕线架226中心的u型铁221,安装在u型铁221前端弧形口内的磁块225,以及安装在绕线架226后端的pin针224,所述线圈223的抽头与pin针224连接,所述pin针224与端子线3连接,所述端子线3通电后,线圈223产生磁场,在电磁感应下,u型铁221右端的弧形口与磁块225作用,使磁块225转动,改变线圈223内的电流方向后,磁块225也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所述复位调整部23包括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安装在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内的pcb板231和霍尔传感器232,所述霍尔传感器232安装在pcb板231上,感应着动力部22周围磁场的变化信息。
26.如图4所示,所述切换槽211、动力部安装座215和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27.如图3所示,所述爱光孔13、切换孔12、输光孔14和滤光片切换装置上盖11为一体注塑成型的塑料壳体。
28.如图5所示,所述防尘片15为玻璃材料制作而成透明遮挡片,其密封贴装在感光孔底部的输光孔14内,阻挡因双滤光片切换器的来回切换所产生的微小尘粒进入光感芯片,从而影响摄像效果。
29.如图3所示,所述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的侧边设有端子线3连接口334,所述端子线3从端子线3连接口334进入复位调整部安装座233内,与pcb板231相连接。
30.如图4所示,所述磁块225可旋转地安装在磁块转轴218上,所述磁块225的顶部固定有摆杆222,所述摆杆222的前端设有摆钩2221,所述摆钩2221与牵拉口217相挂合,所述磁块225可以围绕转轴218旋转,从而带动切换支架212在切换口216上来回切换。
31.所述切换架212沿着切换槽211在切换口216上来回滑动。
32.在电磁感应下,所述磁块225可以围绕转轴218旋转。
33.所述所全透光谱滤光片用于晚上摄像使用,所述红外截止滤光片用于白天摄像使用,当安装在相机内的光感传感器片检测到摄像时间为白天时磁块225带动摆杆顺时针方向转动,将红外截止滤光片拉到透光孔13的位置。
34.在摆杆的作用下,切换支架带着全透光谱滤光片和红外截止滤光片作来回切换运动,每切换一次,全透光谱滤光片214和红外截止滤光片213交换一次位置。
35.所述端子线3连接在pcb板231和相机主控模块之间,pcb板231和霍尔传感器232以及安装在相机镜头旁的光感传感器与相机主控模块之间相互通讯。
36.正常使用时,给相机通电,安装在相机镜头旁的光感传感器通过感测环境光亮度来确定当摄像时是白天还是晚上,将感测到的信息传给相机主控模块,由相机主控模块进行计算和识别处理。当摄像时是白天,相机主控模块通过pcb板231给出一个正向电流,在动力部磁块的周围产生一个正向电流磁场,驱动动力部22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拉动切换支架212向右滑动,红外截止滤光片213与感光口216相对应,红外截止滤光片213过滤掉白天光线中的紫外光,提高了摄像效果,切换的同时,霍尔传感器232感应到正向电流磁场后,向相机主控模块发出正向电压信号进行正向切换状态的确认;当摄像时是晚上,相机主控模块通过pcb板231给出一个反向电流,在动力部磁块的周围产生一个反向电流磁场,驱动动力部22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拉动切换支架212向左滑动,全透光谱滤光片214与感光口216相对应,全透光谱滤光片214让所有光进入相机,切换的同时,霍尔传感器232感应到反向电流磁场后,向相机主控模块发出反向电压信号进行反向切换状态的确认。
37.双滤光片切换器都安装有励磁线圈的驱动结构,这种驱动结构的静态保持力小,因此抗震效果差。当受到外界震动或撞击时,在动力部没有工作的情况下进行了误切换,由于切换支架带动滤光片进行位移,红外截止滤光片213和全透光谱滤光片214就会做切换运动,红外截止滤光片213和全透光谱滤光片214每切换一次,摆杆222就摆动一次,磁块225也随之转动一次,动力部22周围的磁场就变化一次。当误切换时,霍尔传感器232感应到动力部22周围的磁场发生了变化,并且既不是正向电流产生的磁场,也不是反向电流产生的磁场,霍尔传感器232就会输出一个误切换电压信号给相机主控模块,相机主控模块结合感光传感器给出的信号进行计算与分析,将滤光片调整切换到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正确位置。
38.以上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