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幕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81594发布日期:2022-06-21 23:06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幕模组及终端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幕模组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2.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通过电子与空穴复合释放能量进行发光的器件,具有节能、环保、响应速度快、热量低等优点。且相较于自发光显示的oled 技术,led不仅效率较高、寿命较长,材料不易受到环境影响而相对稳定,还能避免产生残影现象等。
3.led分区背光的原理必然会导致光晕效应(halo-effect),尤其是在近距离观看时,光晕效应更为明显,由此造成屏幕模组的性能下降,影响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5.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屏幕模组及终端设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一种屏幕模组,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液晶显示器lcd,所述lcd设置在所述led的发光侧;盖板玻璃,所述盖板玻璃设置在所述 lcd远离所述led的一侧;光晕消除结构,所述光晕消除结构设置在所述盖板玻璃或所述lcd 上,所述光晕消除结构用于减小所述盖板玻璃的反射率。
7.所述光晕消除结构包括:第一膜层,所述第一膜层设置在所述盖板玻璃远离所述lcd的一侧,所述第一膜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盖板玻璃的折射率;第二膜层,所述第二膜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膜层远离所述盖板玻璃的一侧,所述第二膜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盖板玻璃的折射率;其中,所述第一膜层折射率和所述第一膜层厚度乘积的二倍与所述led背光波长的二分之一之和等于所述led背光波长的整数倍;所述第二膜层折射率和所述第二膜层厚度乘积的二倍与所述led背光波长的二分之一之和等于所述led背光波长的整数倍。
8.所述第二膜层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为85
°‑
90
°

9.所述第一膜层及所述第二膜层均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膜层与多个所述第二膜层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第一膜层之间的厚度不同,多个所述第二膜层之间的厚度不同。
10.所述lcd包括:上基板玻璃,所述上基板玻璃设置在所述led的发光侧,所述盖板玻璃设置在所述上基板玻璃远离所述led的一侧;
11.所述光晕消除结构还包括:第一胶层及第二胶层,所述第一胶层设置在所述上基板玻璃靠近所述led的一侧,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led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聚光槽,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胶层靠近所述led的一侧,所述第二胶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胶层的折射率。
12.所述第二胶层靠近所述第一胶层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突起,所述突起填充在所述聚光槽内。
13.所述lcd还包括:下基板玻璃,所述下基板玻璃设置在所述led的发光侧;液晶层,
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下基板玻璃远离所述led的一侧,所述第二胶层设置在所述液晶层远离所述下基板玻璃的一侧。
14.所述光晕消除结构为凹凸结构,所述凹凸结构刻蚀在所述盖板玻璃远离所述lcd的一侧。
15.所述凹凸结构为不规则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屏幕模组。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和相关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8.通过光晕消除结构的设置,减小了盖板玻璃的反射率,增大了盖板玻璃的led背光透过率,从而避免因led背光在盖板玻璃内发生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晕效应,有效提高了屏幕模组的性能,满足用户体验。
19.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0.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1.图1是相关实施例中屏幕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是相关实施例中光晕效应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屏幕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光晕消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屏幕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光晕消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
25.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屏幕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光晕消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
26.如图所示:1、led,2、lcd,3、盖板玻璃,4、发光区域,5、光晕,6、第一膜层,7、第二膜层,8、上基板玻璃,9、液晶层,10、下基板玻璃,11、第一胶层,12、第二胶层, 13、聚光槽,14、突起,15、凹凸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28.如图1所示,相关实施例中,屏幕模组包括led1(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lcd2(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及盖板玻璃3,lcd2设置在led1的发光侧,盖板玻璃3设置在lcd2远离led1的一侧。
29.在led1的背光经过盖板玻璃3进入到空气中时,由于盖板玻璃3的折射率大于空气
的折射率,导致led1背光中的部分大角度光线会在盖板玻璃3与空气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造成光线在盖板玻璃3的平面方向上不断传播,例如:如图1所示,分区1发出的光线在盖板玻璃3中发生全反射,导致盖板玻璃3上本应处于关闭状态的分区2、分区3等分区内也有光线,从而造成光晕效应(halo-effect),降低了屏幕模组的性能,影响用户体验。
30.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光晕效应是指发光区域4周围本该显示黑色的区域存在一圈光晕5;
3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图3、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屏幕模组,包括led1、lcd2、盖板玻璃3及光晕消除结构,lcd2设置在led1的发光侧,盖板玻璃3设置在lcd2远离led1的一侧,光晕消除结构设置在盖板玻璃3或lcd2上,光晕消除结构用于减小盖板玻璃3的反射率。
3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光晕消除结构的设置,减小了盖板玻璃3的反射率,增大了盖板玻璃3的led1背光透过率,从而避免因led1背光在盖板玻璃3内发生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晕效应,有效提高了屏幕模组的性能,满足用户体验。
33.在一些实施例中,led1可为mini led,其中,mini led是指芯片尺寸介于50微米-200 微米之间的led器件。
34.作为光晕消除结构的第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光晕消除结构包括第一膜层6及第二膜层7,第一膜层6设置在盖板玻璃3远离lcd2的一侧,第一膜层6的折射率大于盖板玻璃3 的折射率,第二膜层7设置在第一膜层6远离盖板玻璃3的一侧,第二膜层7的折射率小于盖板玻璃3的折射率;
35.其中,第一膜层6折射率和第一膜层6厚度乘积的二倍与led1背光波长的二分之一之和等于led1背光波长的整数倍,第二膜层7折射率和第二膜层7厚度乘积的二倍与led1背光波长的二分之一之和等于led1背光波长的整数倍。
36.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膜层6及第二膜层7的设置,避免led1背光在盖板玻璃3与空气之间直接传播,且由于第一膜层6的折射率大于盖板玻璃3的折射率,使得led1背光由盖板玻璃3进入到第一膜层6时无法发生全反射,由于第二膜层7的折射率小于盖板玻璃 3的折射率,使得led1背光由第二膜层7进入到空气时极大的减少了全反射的发生,同时,由于第一膜层6及第二膜层7的厚度与折射率之间满足上述关系,因此led1背光在第一膜层6及第二膜层7的两个侧面之间反射时能够相消干涉,从而大大降低了led1背光在通过第一膜层6及第二膜层7时的反射率。由此,增大了led1背光由盖板玻璃3进入到空气的透过率,避免因led1背光在盖板玻璃3内发生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晕效应,有效提高了屏幕模组的性能;
37.而且,通过第二膜层7的设置,使外界环境光照射到屏幕上时能够避免出现因发生全发射而导致的眩光问题。
3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膜层6折射率和第一膜层6厚度乘积的二倍与led1背光波长的二分之一之和等于led1背光波长的整数倍可表示在下述公式中:
39.其中,δ1为led1背光经过第一膜层6时的光程差,n1为第一膜层6的折射率,d1为第一膜层6的厚度,λ为led1背光的波长,k为整数。
40.相应的,第二膜层7折射率和第二膜层7厚度乘积的二倍与led1背光波长的二分之
一之和等于led1背光波长的整数倍可表示在下述公式中:
41.其中,δ2为led1背光经过第二膜层7时的光程差,n2为第二膜层7的折射率,d2为第二膜层7的厚度,λ为led1背光的波长,k为整数。
42.led1背光由第二膜层7进入到空气时虽然极大的减少了全反射的发生,但仍有一定的几率发生全反射,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膜层7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为85
°‑
90
°

43.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全反射临界角公式可知,其中,θ为第二膜层7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n3为空气的折射率,n2为第二膜层7的折射率;且由于第二膜层7与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为85
°‑
90
°
,n3=1,因此,使第二膜层7的折射率接近于空气的折射率,从而在led1背光由第二膜层7进入到空气时进一步减少了全反射的发生。
44.由于led1背光中包括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因此,为使led1背光中的光线均能够顺利进入到空气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膜层6及第二膜层7均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膜层6与多个第二膜层7间隔分布,且多个第一膜层6之间的厚度不同,多个第二膜层7之间的厚度不同。
4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多个第一膜层6及第二膜层7的设置,保证了led1背光中多种不同波长的光线均能够由盖板玻璃3进入到空气中而避免发生全发射,有效提高了屏幕模组的性能。
46.作为光晕消除结构的第二实施例,如图1、图4所示,lcd2包括上基板玻璃8,上基板玻璃8设置在led1的发光侧,盖板玻璃3设置在上基板玻璃8远离led1的一侧;
47.光晕消除结构还包括第一胶层11及第二胶层12,第一胶层11设置在上基板玻璃8靠近 led1的一侧,第一胶层11靠近led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聚光槽13,第二胶层12设置在第一胶层11靠近led1的一侧,第二胶层12的折射率大于第一胶层11的折射率。
48.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聚光槽13的聚光作用,以及第二胶层12折射率大于第一胶层11 折射率的设置,使led1背光经过聚光槽13时方向发生改变,从而有效减小了led1背光的角度,使通过盖板玻璃3的大角度光线大大减少,由此减小了盖板玻璃3的反射率,增大了盖板玻璃3的led1背光透过率,避免因led1背光在盖板玻璃3内发生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晕效应,有效提高了屏幕模组的性能。
49.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层12靠近第一胶层11的一侧设置有多个突起14,突起14填充在聚光槽13内。
50.可以理解的是,突起14对聚光槽13的填充,使第二胶层12与第一胶层11充分贴合,保证led1背光在经过第一胶层11及第二胶层12时能够有效减小角度。
51.如图1、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lcd2还包括下基板玻璃10及液晶层9,下基板玻璃设置在led1的发光侧,液晶层9设置在下基板玻璃远离led1的一侧,第二胶层12设置在液晶层9远离下基板玻璃10的一侧。
5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基板玻璃8、下基板玻璃10及液晶层9的组合,实现lcd2在盖板玻璃3与led之间的设置,保证led1背光向盖板玻璃3的传播。
5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层11可为光刻胶,通过灰色调掩膜(gray tone mask)在光刻胶上制作微距镜(microlens),以得到聚光槽13。
5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层12可为oc(over coating,过涂)胶,其中,oc胶是一种负光阻的感光胶。
55.作为光晕消除结构的第三实施例,如图5所示,光晕消除结构为凹凸结构15,凹凸结构 15刻蚀在盖板玻璃3远离lcd2的一侧。
56.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凹凸结构15的设置,使led1背光在盖板玻璃3内反射时极易受到阻碍,从而降低了盖板玻璃3的反射率,增大了盖板玻璃3的led1背光透过率,由此避免因led1背光在盖板玻璃3内发生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晕效应,有效提高了屏幕模组的性能;
57.同时,通过凹凸结构15的设置,使外界环境光照射到屏幕上时能够发生漫反射,从而避免出现因发生全发射而导致的眩光问题。
58.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凸结构15可为规则结构,但由于led1为规则分布,因此应设置盖板玻璃3与led1之间的角度,以避免出现摩尔纹。
59.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凹凸结构15为不规则结构。
6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不规则的凹凸结构15,在降低盖板玻璃3反射率的同时避免出现摩尔纹,保证了屏幕模组的高性能。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屏幕模组。
6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光晕消除结构的设置,减小了盖板玻璃3的反射率,增大了盖板玻璃3的led1背光透过率,从而避免因led1背光在盖板玻璃3内发生全反射而造成的光晕效应,有效提高了屏幕模组的性能,满足用户体验。
6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64.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6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6.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