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0137发布日期:2022-07-09 01:4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硬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2.头戴式显示设备,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
3.目前,市场上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壳体与头带之间是固定连接,因此,壳体与头带之间无法实现自主拆装更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以实现头带的自主拆装更换。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包括:壳体;头带组件,其包括带体及设置于所述带体端部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与所述壳体可拆卸连接;锁合组件,其包括可滑动装设于所述壳体内的滑动件以及固定于所述壳体内并位于所述滑动件滑移路径上的吸引件;其中,所述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所述插接件锁固连接;所述滑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滑动件被所述吸引件吸合固定并与所述插接件解锁。
7.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接件包括连接部以及在所述连接部一端折弯并朝背离所述连接部方向延伸的接合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带体的端部固定,所述接合部能够与所述滑动件锁固插接。
8.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容置槽;其中,所述插接件插入至所述容置槽内,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接合部的一端与所述容置槽的槽壁抵靠;所述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在所述容置槽处与所述接合部锁固插接。
9.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包括用于容置所述连接部的第一槽以及用于容置所述接合部并与所述第一槽贯通的第二槽,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二槽的连接处形成有供所述接合部抵靠的肩部;其中,所述连接部置于所述第一槽内且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接合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槽的槽壁抵靠,所述接合部置于所述第二槽内并与所述肩部抵靠;所述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在所述容置槽处与所述接合部锁固插接。
10.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滑动件驱动连接的驱动部件;所述滑动件、所述吸引件、所述插接件均具有磁性;其中,所述滑动件被所述插接件吸引至第一位置,以与所述插接件锁固连接;所述滑动件受所述驱动部件驱使至第二位置,以被所述吸引件吸合固定。
11.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可移动装设于所述壳体侧壁的压接件以及装设于所述壳体内随所述压接件移动而蓄能的蓄能器;其中,所述压接件与所述滑动件斜面导滑配合,以驱使所述滑动件至第二位置并被所述吸引件吸合固定,且所述蓄能器被
所述压接件压缩蓄能;所述蓄能器释放积蓄能量,以使所述压接件与所述滑动件分离,由所述插接件将所述滑动件吸引至第一位置锁固连接。
12.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器为两个,两所述蓄能器在所述滑动件的滑移路径两侧相对而设。
13.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器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导向套以及置于所述导向套内的弹性件;所述压接件能够移动插入至所述导向套内,以压缩所述弹性件蓄能。
14.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接件包括可移动装设于所述壳体侧壁并与所述滑动件斜面导滑配合的按钮及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的导柱;所述导柱能随所述按钮的移动插入至所述导向套内,以压缩所述弹性件蓄能。
15.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钮包括座体部、凸设于所述座体部一侧并可移动装设于所述壳体侧壁内的按触部、以及凸设于所述座体部背向所述按触部一侧并与所述滑动件斜面导滑配合的导滑部;所述导柱与所述座体部固定连接,所述按触部至少部分曝露在所述壳体外;所述座体部至少部分宽于所述按触部,以随所述按钮的移动与所述壳体抵靠。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本技术所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带体通过插接件与壳体可拆卸连接,滑动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与插接件锁固连接;滑动件位于第二位置时,该滑动件被吸引件吸合固定并与插接件解锁;如此,便实现了头带的自主拆装更换。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
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头带组件的轴测图。
21.图4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头带组件的立体图。
22.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滑动件的立体图。
23.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壳体的局部侧视图。
24.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壳体的局部俯视图。
25.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驱动部件的分解图。
26.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压接件的立体图。
27.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8.1、壳体;10、容置槽;100、第一槽;101、第二槽;1010、通孔;103、肩部;104、通道;
29.2、头带组件;
30.20、带体;
31.21、插接件;210、连接部;211、接合部;2110、插槽;212、永磁块;
32.3、锁合组件;
33.30、滑动件;300、滑动体;3000、凹槽;301、插头;
34.31、吸引件;
35.32、驱动部件;33、压接件;330、按钮;3300、座体部;3301、按触部;3302、导滑部;331、导柱;34、蓄能器;340、导向套;341、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36.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头戴式显示设备,是利用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集合的产品,是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
39.目前,市场上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壳体与头带之间是固定连接,因此,壳体与头带之间无法实现自主拆装更换。
40.为了技术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现头带自主拆装更换的头戴式显示设备。
4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42.参阅图1并结合图2所示,一种头戴式显示设备,其包括壳体1、头带组件2以及锁合组件3。
43.其中,壳体1作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主体部分,用于承载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视觉器件、电子器件以及其它各种附件等。
44.头带组件2包括带体20和插接件21,插接件21设置在带体20的端部并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
45.锁合组件3包括滑动件30和吸引件31,滑动件30可滑动装设于壳体1内,吸引件31固定在壳体1内并位于滑动件30的滑移路径上。
46.当滑动件30滑移至第一位置时,滑动件30与插接件21锁固连接,如此,便将带体20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使用者能够将头戴式显示设备戴在头上,带体20起到了将壳体1与使用者头部固定之作用。
47.当滑动件30滑移至第二位置时,该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并与插接件21解锁,从而可将头带组件2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如此,便实现了头带组件2的自主拆装更换。
48.插接件21与带体20的端部之间可固定连接,例如,通过粘接或焊接的方式将插接件21与带体20固定,以使得插接件21随带体20转移。
49.插接件21与带体20的端部之间还能够设计为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可拆卸的卡扣结构将插接件21与带体20连接。插接件21能够从带体20上卸下,可方便带体20依据使用者的喜好更换,并便于带体20的清洗,特别是便于带体20进行机洗,将带体20放入洗衣机中
便可清洗。
5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头带组件的轴测图。图4是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头带组件的立体图。
51.参阅图3和4所示,插接件21包括连接部210和接合部211,其中,连接部210呈矩形条状,接合部211自连接部210的一端折弯并朝背离连接部210方向延伸。接合部211与插接件21呈90度夹角设置,接合部211的长度小于连接部210的长度,插接件21整体呈l型。
52.连接部210和接合部211连成一体,插接件21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而成。例如,插接件21采用塑料材质,其通过注塑的方式制造成型。
53.连接部210与带体20的端部固定,参阅图3和图4所示,连接部210中背向接合部211的一侧与带体20的端部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0与带体20的端部之间粘接。
54.当滑动件30滑移至第一位置时,滑动件30与接合部211锁固连接,如此,便将带体20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
55.参阅图3所示,接合部211背向连接部210的一侧开设有先内凹陷的插槽2110。
56.当滑动件30滑移至第一位置时,滑动件30的一部分可插入至插槽2110内,通过摩擦力实现滑动件30与接合部211的锁固连接。
5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滑动件的立体图。
58.参阅图5所示,滑动件30包括滑动体300及插头301,滑动体300呈长方体块状,插头301固定在滑动体300的前侧并位于滑动体300的侧面中部。插头301与插槽2110相适配。
59.滑动体300可滑动装设于壳体1内,当滑动体300滑移至第一位置时,插头301可插入至插槽2110内,通过摩擦力实现滑动件30与接合部211的锁固连接;当滑动体300滑移至第二位置时,插头301拔出至插槽2110之外,该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并与插接件21解锁。
60.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壳体的局部侧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壳体的局部俯视图。
61.参阅图6所示,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容置槽10。插接件21插入至容置槽10内,连接部210背离接合部211的一端与容置槽10的槽壁抵靠。滑动件30位于第一位置时,在容置槽10处与接合部211锁固插接。
62.容置槽10包括第一槽100和第二槽101,第一槽100用于容置连接部210,第二槽101用于容置接合部211,第一槽100和第二槽101贯通,从而容置槽10整体呈l型。第一槽100与第二槽101的连接处形成有供接合部211抵靠的肩部103。
63.参阅图6并结合图7所示,第二槽101的槽壁处开设有能够与接合部211上的插槽2110对准的通孔1010。壳体1内还设有供滑动体300前部滑移的通道104,该通道104与通孔1010对接。
64.将插接件21插入至容置槽10内,其中,连接部210置于第一槽100内且连接部210背离接合部211的一端与第一槽100的槽壁抵靠,接合部211置于第二槽101内并与肩部103抵靠,接合部211上的插槽2110与通孔1010对准。
65.滑动体300的前部可滑动安装于通道104内,插头301朝向通孔1010,通孔1010的四周比插头301要宽,当滑动体300沿通道104滑移至第一位置时,插头301可穿过通孔1010插入至插槽2110内,通过摩擦力实现滑动件30与接合部211的锁固连接。
66.插接件21、滑动件30、吸引件31均具有磁性。在本实施例中,插接件21和吸引件31为通电产生磁性。滑动件30为铁质或钢质材料制成,滑动体300及插头301连成一体,滑动件30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造而成。例如,通过铸造的方式制造成型。
67.将插接件21插入至容置槽10内,使插接件21通电产生磁性,插接件21将滑动件30吸引至第一位置,插头301可穿过通孔1010插入至接合部211上的插槽2110内,通过摩擦力实现滑动件30与接合部211的锁固连接。如此,便将带体20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使用者能够将头戴式显示设备戴在头上,带体20起到了将壳体1与使用者头部固定之作用。
68.当插接件21断电消磁后,吸引件31通电产生磁性,吸引件31对滑动件30产生的吸力大于插头301与插槽2110之间的摩擦力,吸引件31将滑动件30吸引至第二位置,吸引件31插头301拔出至插槽2110之外,该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并与插接件21解锁,从而可将头带组件2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如此,便实现了头带组件2的自主拆装更换。
69.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驱动部件的分解图。
70.另一种实施例,参阅图8所示,锁合组件3还包括与滑动件30驱动连接的驱动部件32。插接件21、滑动件30、吸引件31均具有磁性。
71.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4所示,插接件21的接合部211内镶嵌有永磁块212,滑动件30为铁质或钢质材料制成,滑动体300及插头301连成一体。吸引件31为永磁件。
72.初始状态时,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
73.当需要安装头带组件2,以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时,将插接件21插入至容置槽10内,其中,连接部210置于第一槽100内且连接部210背离接合部211的一端与第一槽100的槽壁抵靠,接合部211置于第二槽101内并与肩部103抵靠,接合部211上的插槽2110与通孔1010对准。
74.接合部211内的永磁块212对滑动件30的吸引力大于吸引件31对滑动件30的吸引力,插接件21将滑动件30吸引至第一位置,插头301可穿过通孔1010插入至接合部211上的插槽2110内,通过摩擦力实现滑动件30与接合部211的锁固连接,使用者能够将头戴式显示设备戴在头上,带体20起到了将壳体1与使用者头部固定之作用。
75.当需要将头带组件2从壳体1上卸下时,驱动部件32驱使滑动件30至第二位置,吸引件31插头301拔出至插槽2110之外,该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并与插接件21解锁,从而可将头带组件2从壳体1上拆卸下。
76.驱动部件32包括压接件33和蓄能器34,其中,压接件33可移动装设于壳体1的侧壁,蓄能器34装设于壳体1内并随压接件33的移动而蓄能。
77.压接件33与滑动件30斜面导滑配合,以驱使滑动件30至第二位置并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且蓄能器34被压接件33压缩蓄能。
78.当蓄能器34释放积蓄能量,可使压接件33与滑动件30分离,由插接件21将滑动件30吸引至第一位置锁固连接。
79.滑动件30中的滑动体300的后部开设有呈直角三角形的凹槽3000,该凹槽3000的斜面为第一斜面,压接件33具有与第一斜面导滑配合的第二斜面。
80.按压压接件33,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导滑接触,继续按压压接件33直至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完全贴合,压接件33压缩蓄能器34蓄能,滑动体300移动至第二位置并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以使插头301拔出至插槽2110外。
81.参阅图8所示,蓄能器34包括导向套340和弹性件341,其中,导向套340固定设置在壳体1内,弹性件341置于导向套340内。弹性件341用于积蓄能量,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41为螺旋弹簧。压接件33能够移动插入至导向套340内,以压缩弹性件341蓄能。
82.另外,弹性件341也可用聚氨酯弹簧代替,蓄能器34也可采用氮气弹簧。
83.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头戴式显示设备中压接件的立体图。
84.参阅图9所示,压接件33包括按钮330和导柱331,其中,按钮330可移动装设于壳体1的侧壁并与滑动件30斜面导滑配合,导柱331与按钮330固定连接。导柱331能随按钮330的移动插入至导向套340内,以压缩弹性件341蓄能。
85.按钮330包括座体部3300、按触部3301以及导滑部3302,其中,座体部3300,按触部3301凸设于座体部3300一侧并可移动装设于壳体1的侧壁内,导滑部3302凸设于座体部3300背向按触部3301一侧,导滑部3302能够与滑动件30斜面导滑配合。导柱331与座体部3300固定连接,按触部3301至少部分曝露在壳体1外。座体部3300至少部分宽于按触部3301,以随按钮330的移动与壳体1抵靠。
86.座体部3300和按触部3301均呈圆柱形,按触部3301的直径小于座体部3300的直径。按触部3301凸设于座体部3300的顶面并与座体部3300同轴设置,导滑部3302凸设于座体部3300的底面并与座体部3300同轴设置,导滑部3302具有与第一斜面导滑配合的第二斜面。导柱331与座体部3300的侧面固定连接。
87.压接件33采用塑料材质,座体部3300、按触部3301、导滑部3302以及导柱331连成一体,可通过注塑的方式实现压接件33的制造成型。
88.蓄能器34为两个,二者在滑动件30的滑移路径两侧相对而设。座体部330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导柱331。
89.初始状态时,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按触部3301曝露在壳体1外,座体部3300与壳体1抵靠。
90.当需要安装头带组件2,以佩戴头戴式显示设备时,将插接件21插入至容置槽10内,其中,连接部210置于第一槽100内且连接部210背离接合部211的一端与第一槽100的槽壁抵靠,接合部211置于第二槽101内并与肩部103抵靠,接合部211上的插槽2110与通孔1010对准。
91.滑动体300的前部可滑动安装于通道104内,插头301朝向通孔1010,通孔1010的四周比插头301要宽。滑动体300的后部曝露在通道104之外。
92.接合部211内的永磁块212对滑动件30的吸引力大于吸引件31对滑动件30的吸引力,插接件21将滑动件30吸引,滑动体300沿通道104滑移至第一位置,插头301可穿过通孔1010插入至接合部211上的插槽2110内,通过摩擦力实现滑动件30与接合部211的锁固连接,使用者能够将头戴式显示设备戴在头上,带体20起到了将壳体1与使用者头部固定之作用。
93.当需要将头带组件2从壳体1上卸下时,按压按触部3301,压接件33整体移动,导柱331压缩导向套340内的压缩弹性件341蓄能。导滑部3302的第二斜面与滑动体300的第一斜面导滑配合,直至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完全贴合,滑动体300移动至第二位置并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以使插头301拔出至插槽2110外,该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并与插接件21解锁,从而可将头带组件2从壳体1上拆卸下。
94.当弹性件341释放能量,压接件33恢复至原位,座体部3300与壳体1抵靠按触部3301曝露在壳体1外,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
95.压接件33除了采用上述结构外,也可设计成压块与导柱固定连接的结构。另外,吸引件31也可采用具有吸盘的结构,通过吸盘将滑动件30吸合固定。
96.上述头戴式显示设备,壳体1作为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主体部分,用于承载头戴式显示设备的视觉器件、电子器件以及其它各种附件等。
97.头带组件2包括带体20和插接件21,插接件21设置在带体20的端部并与壳体1可拆卸连接。锁合组件3包括滑动件30和吸引件31,滑动件30可滑动装设于壳体1内,吸引件31固定在壳体1内并位于滑动件30的滑移路径上。
98.当滑动件30滑移至第一位置时,滑动件30与插接件21锁固连接,如此,便将带体20固定安装在壳体1上,使用者能够将头戴式显示设备戴在头上,带体20起到了将壳体1与使用者头部固定之作用。
99.当滑动件30滑移至第二位置时,该滑动件30被吸引件31吸合固定并与插接件21解锁,从而可将头带组件2从壳体1上拆卸下来。如此,便实现了头带组件2的自主拆装更换,提升了头戴式显示设备的便利性,也可满足头戴式显示设备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
100.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