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3504发布日期:2022-12-17 12:5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显影盒、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显影盒,以及设置有该显影盒的处理盒、电子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显影盒上设置有芯片,该芯片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关于打印耗材的信息并用于与电子成像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例如,电子成像设备可以从芯片中读取安装该芯片的显影盒的类型信息进行比较和识别,还可以把反映显影盒状态的相关信息写入芯片中,电子成像设备可以根据设置有该显影盒的处理盒已经打印的数量将显影盒和/或处理盒的使用历史写入到芯片中,使制造者可以从使用者返回的芯片中读取处有关使用历史的信息,由此,可以准确地执行再生处理中的检查、组件更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然而,现有的显影盒上由于没有设置对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进行保护的机构,导致芯片直接外露在显影盒外,使得显影盒在运输、存储和安装过程中,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容易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严重时还会使得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之间出现信息交互失效,从而缩短显影盒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非使用状态下对芯片进行保护的显影盒。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显影盒的处理盒。
6.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设备。
7.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影盒,包括端盖和芯片,其中,端盖设置有容纳卡位,显影盒还包括托架和顶推组件,托架设置在容纳卡位内并与端盖连接,托架具有工作位置和回收位置,托架可在工作位置和回收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芯片安装在托架上,顶推组件包括触发件和弹性件,触发件在显影盒的显影辊的轴向上与端盖可滑动地连接,触发件具有触发端,触发端位于端盖的外侧,触发端可被触发并迫使触发件向端盖内侧移动以驱动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使芯片的触点部位于容纳卡位的敞口处,弹性件连接在托架和端盖之间,弹性件可迫使托架移动至回收位置,使芯片回收至容纳卡位内。
8.由上可见,通过对显影盒的设计,使得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托架能够在弹性件的作用下移动至回收位置,以将芯片收存在容纳卡位内对芯片进行保护,防止在运输、存储和安装过程中,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进而保证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之间能够进行可靠地信息交互,延长显影盒的是有寿命;在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触发件的触发端在电子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腔内设置的触发部或电子成像设备的伸缩驱动头的触发下,驱动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使芯片移动至容纳卡位的敞口处并完全露出,从而使芯片能够与电子成像设备内的电触针进行连接,并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友好性。
9.进一步的方案是,托架具有配合部,配合部朝向容纳卡位内延伸,触发件还具有驱动部,驱动部具有斜面,斜面与配合部邻接,弹性件连接在配合部和端盖之间。
10.由上可见,配合部的设置使得托架的结构更加的优化、合理和紧凑,减小了托架的体积、重量的同时,减轻弹性件的负荷,使得弹性件能够更可靠地迫使托架移动至回收位置,进而也优化了显影盒的整体结构。
11.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托架的一侧设置有转轴,转轴平行于轴向,转轴绕自身的回转轴心与端盖可转动地连接,配合部自托架倾斜于芯片的基板并背离转轴延伸,触发端可被触发并迫使触发件向端盖内侧移动以驱动托架转动至工作位置,弹性件可迫使托架转动至回收位置。
12.由上可见,托架通过转轴与端盖连接,使得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被触发的触发件能够通过配合部驱动托架转动至工作位置,从而使芯片位于容纳卡位的敞口处,以使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电连接;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托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转动至回收位置,使得芯片被收容与容纳卡位内,避免芯片裸露在端盖外,对芯片进行保护;此外,托架与端盖之间的转动连接使托架在工作位置和回收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时更加顺畅。
13.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容纳卡位内设置有导向槽,导向槽沿容纳卡位的深度方向延伸,托架上还具有导向块,导向块可滑动地安装在导向槽内,触发端可被触发并迫使触发件向端盖内侧移动以驱动托架滑动至工作位置,弹性件可迫使托架滑动至回收位置。
14.由上可见,托架通过导向块与容纳卡位内的导向槽连接,使得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被触发的触发件能够通过配合部驱动托架滑动至工作位置,从而使芯片被顶出至容纳卡位的敞口处,以使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电连接;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托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动至回收位置,使得芯片被收容与容纳卡位内,避免芯片裸露在端盖外,对芯片进行保护;此外,托架与端盖之间的转动连接使芯片能够完全被收容至容纳卡位内,以对芯片进行更好的保护。
15.进一步的方案是,配合部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芯片的基板;或配合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深度方向。
16.由上可见,配合部的位置设计可根据端盖的内部空间进行相适应的调整,以保证触发件及弹性件能够可靠地驱动托架在工作位置和回收位置之间进行滑动。
17.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托架朝向芯片的一面上还设置有第一防呆部,芯片的基板上设置有第二防呆部,第一防呆部和第二防呆部配合连接。
18.由上可见,第一防呆部及第二防呆部的设计能够避免芯片安装错误,从而保证安装后的芯片能够与电子成像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19.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托架上还具有卡扣组件,卡扣组件包括两个以上的卡爪;两个以上的卡爪之间形成锁紧位,或两个以上的卡爪和第一防呆部之间形成锁紧位;芯片位于锁紧位内,且卡爪扣合在芯片上。
20.由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芯片与托架之间可进行拆装,并使芯片与托架之间的拆装更加的方便,从而便于显影盒的再生处理。
21.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端盖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托架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沿托架自回收位置向工作位置的移动方向,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一限位部的上游端;托架处于工作
位置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邻接。
22.由上可见,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能够防止托架过度向端盖外移动,避免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进行过度挤压接触,从而对芯片和电触针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显影盒和电子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
23.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盒,包括鼓盒,其中,处理盒还包括上述的显影盒,鼓盒与显影盒连接,鼓盒的感光鼓与显影辊邻接。
24.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显影盒的处理盒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将芯片收容至容纳卡位内以对芯片进行保护,进而防止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并且,还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通过电子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腔内设置的触发部或电子成像设备的伸缩驱动头对触发件进行触发,使触发件驱动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进而使芯片移动至容纳卡位的敞口处并完全露出,从而使芯片能够与电子成像设备内的电触针进行连接,并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友好性。
2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成像设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处理盒安装腔,其中,处理盒安装腔内安装有上述的处理盒;电子成像设备还包括伸缩驱动头,显影盒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伸缩驱动头与显影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对接,且伸缩驱动头触发触发端并迫使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或处理盒安装腔内设置有触发部,显影盒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触发部触发触发端并迫使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
26.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设备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将芯片收容至容纳卡位内以对芯片进行保护,防止进而防止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并且,还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通过触发部或伸缩驱动头对触发件进行触发,使触发件驱动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进而使芯片移动至容纳卡位的敞口处并完全露出,从而使芯片能够与电子成像设备内的电触针进行连接,并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友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回收位置的结构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回收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29.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回收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局部结构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托架的结构图。
31.图5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触发件的结构图。
32.图6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工作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33.图7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工作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34.图8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回收位置的局部结构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回收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二实施例的托架的结构图。
37.图11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工作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一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38.图12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二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工作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二视角下的局部结构图。
39.图13是本实用新型显影盒第三实施例的托架处于回收位置时的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40.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1.显影盒第一实施例
42.参照图1至图3,显影盒100包括粉仓1、搅拌架、显影辊、刮刀、传动轮组、端盖2、芯片3、托架4和顶推组件5。其中,粉仓1具有储粉腔,储粉腔用于存储碳粉;搅拌架绕自身的第一转动轴心可转动地安装在粉仓1上,且搅拌架位于储粉腔内,搅拌架对储粉腔内的碳粉进行搅拌,以将碳粉打散,防止碳粉结块;显影辊绕自身的第二转动轴心可转动地安装在粉仓1上,且显影辊位于储粉腔的出粉口处,使得储粉腔内的碳粉被吸附到显影辊上,第一转动轴心平行于第二转动轴心;刮刀安装在粉仓1上并位于出粉口处,刮刀的刃部于显影辊的外周面邻接,以对显影辊上吸附的碳粉进行刮匀,保证显影辊上的碳粉层的厚度一致;传动轮组安装在粉仓1的一端,且传动轮组分别与搅拌架、显影辊连接,使得传动轮组能够分别驱动搅拌架、显影辊转动。其中,传动轮组具有驱动力接收头102,驱动力接收头102的第三转动轴心平行于第一转动轴心。
43.端盖2安装在粉仓1的端部,并罩合在传动轮组上,以防止外部粉尘、碎屑侵入传动轮组造成传动轮组的传动受影响或传动失效。其中,驱动力接收头102的一部分穿过端盖2,使得驱动力接收头102能够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驱动头连接,如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力接收头102用于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伸缩驱动头101连接。
44.端盖2上设置有容纳卡位21,托架4设置在容纳卡位21内并与端盖2连接,具体地,结合图4,在本实施例中,托架4的一侧设置有转轴41,转轴41平行于显影辊的轴向,转轴41绕自身的回转轴41心与端盖2可转动地连接。托架4具有配合部42,配合部42朝向容纳卡位21内延伸,且配合部42自托架4倾斜于芯片3的基板并背离转轴41延伸。配合部42的设置使得托架4的结构更加的优化、合理和紧凑,减小了托架4的体积、重量的同时,减轻顶推组件5的负荷,使得顶推组件5能够更可靠地迫使托架4移动至回收位置,进而也优化了显影盒100的整体结构。
45.托架4具有工作位置和回收位置,且托架4可在工作位置和回收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芯片3安装在托架4上,芯片3存储有预先设定的关于打印耗材的信息,且芯片3用于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103进行电连接,以使芯片3与电子成像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46.优选地,托架4朝向芯片3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防呆部31,芯片3的基板上设置有第二防呆部43,当芯片3安装至托架4上时,第一防呆部31与第二防呆部43配合连接。第一防呆部31和第二防呆部43的设计能够避免芯片3安装错误,进而保证安装后的芯片3能够正常与电子成像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47.此外,托架4具有卡扣组件44,卡扣组件44包括两个以上的卡爪441,如本实施例中,卡爪44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卡爪441与第一防呆部31之间形成锁紧位。当芯片3安装至托架4上时,芯片3位于锁紧位内,且卡爪441扣合在芯片3上。通过在托架4上设置卡扣组件44,使得芯片3与托架4之间可进行拆装,并使得芯片3与托架4之间的拆装更加的方便,进而便于显影盒100的再生处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爪441的数量可为三个以上,且三个以上的卡爪441之间形成锁紧位,或三个以上的卡爪441与第一防呆部31之间形成锁紧位。
48.结合图5至图7,顶推组件5包括触发件51和弹性件52,触发件51在显影辊的轴向上与端盖2可滑动地连接,触发件51具有触发端511和驱动部512,在显影辊的轴向上,触发端511和驱动部512分别位于端盖2的两侧,具体地,触发端511位于端盖2的外侧,驱动部512位于端盖2的内侧。其中,驱动部512具有斜面5121,斜面5121用于与托架4的配合部42邻接,以驱动托架4向工作位置移动;斜面5121的设置使得触发件51能够更顺畅地推动托架4相对端盖2进行转动。优选地,端盖2的内侧设置有第三限位部23对驱动部512进行限位,以防止触发件51相对端盖2转动而导致驱动部512脱离与配合部42的邻接,从而导致顶推组件5失效。
49.弹性件52连接在配合部42和端盖2之间,优选地,端盖2的内侧设置有卡槽,弹性件52的一端卡接在卡槽内,弹性件52采用压缩弹簧,且弹性件52与转轴41位于配合部42的两侧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52也可采用拉簧,当弹性件52为拉簧使,弹性件52与转轴41位于配合部42的同一侧。进一步的,托架4的主体部分呈镂空设置,进而有效的减小托架4的质量,使得弹性件52能够更好的驱动托架移动至回首位置。
50.在本实施例中,当显影盒100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电子成像设备的伸缩驱动头101逐渐向触发件51的触发端511移动并按压触发触发端511,使触发件51被迫沿第一方向x1向端盖2的内侧移动,而触发件51向端盖2内侧移动过程中,驱动部512通过斜面5121顶推托架4的配合部42,使得托架4沿第一转动方向r1逐渐向端盖2的容纳卡位21的敞口处转动(即逐渐向工作位置转动);当触发件51驱动托架4移动至工作位置时(如图6和图7所示),托架4及其上的芯片3的触点部位于容纳卡位21处,使得芯片3的触点部完全露出端盖2并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103进行电连接,从而使芯片3与电子成像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51.优选地,端盖2上设置有第一限位部22,托架4上设置有第二限位部45,沿托架4自回收位置向工作位置的移动方向,第二限位部45位于第一限位部22的上游端;当托架4处于工作位置时,第一限位部22和第二限位部45邻接。第一限位部22和第二限位部45能够防止托架4过度向端盖2外移动,避免芯片3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103进行过度挤压接触,从而对芯片3和电触针103起到保护作用,以延长显影盒100和电子成像设备的使用寿命。
52.当需要将显影盒100从设计安装位置退出时,电子成像设备的伸缩驱动头101逐渐背向触发件51的触发端511移动,在此过程中,托架4在弹性的作用下,沿第二转动方向r2逐渐向端盖2的容纳卡位21内转动(即逐渐向回收位置转动),同时,触发件51在驱动部512和配合部42的配盒作用下沿第二方向x2向端盖2的外侧移动。当托架4在弹性件52的迫使下移动至回收位置时(即触发件51的触发端511未被触发时,如图2和图3所示),托架4及其上的芯片3回收至容纳卡位21内,从而对芯片3进行保护,防止芯片3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其中,其中,第一方向x1与第二方向x2相反,且第一方向x1平行于显影辊的轴向;第一转动方向r1与第二转动方向r2相反。
53.综上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对显影盒的设计,使得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被触发的触发件能够通过配合部驱动托架转动至工作位置,从而使芯片位于容纳卡位的敞口处,以使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电连接,同时提高了用户操作的友好性;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托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转动至回收位置,使得芯片被收容与容纳卡位内,避免芯片裸露在端盖外,对芯片进行保护;此外,托架与端盖之间的转动连接使托架在工作位置和回收位置之间进行位置切换时更加顺畅。
54.显影盒第二实施例
55.参照图8至图12,本实施例与显影盒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端盖6的部分结构、托架8的部分结构、托架8与端盖6的连接方式等,以下针对不同之处进行说明,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
56.托架8取消了转轴,且托架8上设置有导向块81;端盖6在容纳卡位61内设置有导向槽611,导向槽611的数量与导向块81的数量相等,且导向槽611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以上。如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槽611的数量为两条,两条导向槽611分别设置在容纳卡位61的两个呈相对设置的槽壁上,沿显影辊的轴向的投影,两条导向槽611的投影位于触发端911的投影的两侧上。一块导向块81可滑动地安装在相对应地一条导向槽611内,使得托架8能够沿导向槽611滑动;其中,导向槽611沿容纳卡位61的深度方向延伸;深度方向垂直于显影辊的轴向。
57.托架8上的配合部82的延伸方向倾斜于芯片7的基板,弹性件92采用压缩弹簧,弹性件9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配合部82和端盖6之间,且弹性件92与触发件91的驱动部912分别位于配合部82的相对的两侧上。此外,触发件91的驱动部912的斜面9121与配合部82邻接,使得触发件91可通过斜面9121驱动托架8在深度方向上移动;或托架8的配合部82能够通过斜面9121迫使触发件91在显影辊的轴向上向端盖6外侧移动。
58.当显影盒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电子成像设备的伸缩驱动头104逐渐向触发件91的触发端911移动并按压触发触发端911,使触发件91被迫沿第三方向x3向端盖6的内侧移动,而触发件91向端盖6内侧移动过程中,驱动部912通过斜面9121顶推托架8的配合部82,使得托架8沿第五方向z1逐渐向端盖6的容纳卡位61的敞口处滑动(即逐渐向工作位置滑动);当触发件91驱动托架8移动至工作位置时(如图11和图12所示),托架8及其上的芯片7的触点部位于容纳卡位61处,使得芯片7的触点部完全露出端盖6并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105进行电连接,从而使芯片7与电子成像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59.当需要将显影盒从设计安装位置退出时,电子成像设备的伸缩驱动头104逐渐背向触发件91的触发端911移动,在此过程中,托架8在弹性的作用下,沿第六方向z2逐渐向端盖6的容纳卡位61内滑动(即逐渐向回收位置滑动),同时,触发件91在驱动部912和配合部82的配盒作用下沿第四方向x4向端盖6的外侧移动。当托架8在弹性件92的迫使下移动至回收位置时(即触发件91的触发端911未被触发时,如图8和图9所示),托架8及其上的芯片7完全回收至容纳卡位61内,从而对芯片7进行保护,防止芯片7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其中,第三方向x3与第四方向x4相反,且第三方向x3与第四方向x4均平行于显影辊的轴向;第五方向z1与第六方向z2相反,且第五方向z1和第六方向z2均平行于深度方向。
60.综上可见,本实施例通过对显影盒的设计,使得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被触发
的触发件能够通过配合部驱动托架滑动至工作位置,从而使芯片被顶出至容纳卡位的敞口处,以使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电连接,同时提高了用户操作的友好性;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托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滑动至回收位置,使得芯片被收容与容纳卡位内,避免芯片裸露在端盖外,对芯片进行保护;此外,托架与端盖之间的转动连接使芯片能够完全被收容至容纳卡位内,以对芯片进行更好的保护。
61.显影盒第三实施例
62.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与显影盒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托架的配合部的结构,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
63.托架93的配合部931沿端盖94的容纳卡位941的深度方向朝向容纳卡位941内延伸,且配合部931的伸出末端设置有承载部9311,承载部9311上设置有第二卡槽9312。端盖94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卡槽942,且第二卡槽9312和第三卡槽942沿容纳卡位941的深度方向分布。弹性件95的轴向平行于容纳卡位941的深度方向,且弹性件95的两端分别卡合在第二卡槽9312和第三卡槽942内并分别与端盖94和承载部9311抵接。
64.综上可见,上述设计使得弹性件能够更好的驱动托架向回收位置移动,进而避免托架在向回收位置移动过程中被卡住。
65.处理盒实施例
66.处理盒包括鼓盒和显影盒,其中,显影盒为上述显影盒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影盒。鼓盒具有鼓架和感光鼓,感光鼓绕自身的第四转动轴心可转动地安装在鼓架上,第四转动轴心平行于第二转动轴心。鼓架与显影盒可拆卸地连接,当显影盒安装至鼓架上时,感光鼓与显影盒的显影辊邻接。
67.设置有上述显影盒的处理盒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将芯片收容至容纳卡位内以对芯片进行保护,进而防止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并且,还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通过电子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腔内设置的触发部或电子成像设备的伸缩驱动头对触发件进行触发,使触发件驱动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进而使芯片移动至容纳卡位的敞口处并完全露出,从而使芯片能够与电子成像设备内的电触针进行连接,并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友好性。
68.电子成像设备第一实施例
69.电子成像设备包括壳体和处理盒,其中,处理盒为上述处理盒实施例中所述的处理盒。壳体内设置有处理盒安装腔,处理盒安装在处理盒安装腔内,电子成像设备还包括伸缩驱动头,显影盒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伸缩驱动头与显影盒的驱动力接收头对接,且伸缩驱动头触发触发端并迫使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显影盒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触发部触发触发端并迫使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其中,伸缩驱动头触发触发件的触发端的过程可见上述显影盒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描述内容。
70.可见,设置有上述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设备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非使用状态时将芯片收容至容纳卡位内以对芯片进行保护,防止进而防止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并且,还能够在当显影盒处于使用状态时,通过触发部或伸缩驱动头对触发件进行触发,使触发件驱动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进而使芯片移动至容纳卡位的敞口处并完全露出,从而使芯片能够与电子成像设备内的电触针进行连接,并增加了用户操作的友好性。
71.电子成像设备第二实施例
72.本实施例与电子成像设备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电子成像设备内不设置伸缩驱动头而设置固定驱动头,且电子成像设备的处理盒安装腔内设置有触发部。
73.当显影盒逐渐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触发部触发触发件的触发端,使触发件被迫向端盖的内侧移动,而触发件向端盖内侧移动过程中,驱动部通过斜面顶推托架的配合部,使得托架逐渐向端盖的容纳卡位的敞口处移动(如转动或滑动);当显影盒安装至设计安装位置时,触发件驱动托架移动至工作位置,此时,托架及其上的芯片的触点部位于容纳卡位处,使得芯片的触点部完全露出端盖并与电子成像设备的电触针进行电连接,从而使芯片与电子成像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74.当显影盒逐渐退出设计安装位置时,托架的配合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逐渐向回收位置移动(如转动或滑动),同时触发件在托架的配合部的作用下逐渐向端盖外移动;当托架移动至回收位置时,托架及其上的芯片完全回收至容纳卡位内以对芯片进行保护,进而防止芯片或其上的电触点出现受损、沾染污物等问题。
75.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