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驱动底座、装置及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5324发布日期:2022-09-10 11:06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透镜驱动底座、装置及摄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摄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镜驱动底座、装置及摄像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ois的ois驱动线圈是fp-coil(柔性电路板),fp-coil加工精度要求高,同步资源不足,导致产品价格高。
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轴变防抖与自动对焦的透镜驱动装置,专利号cn202121940728.4,包括:外壳、与所述外壳卡接的底座、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载体及设置于所述载体四周的驱动组件;所述载体包括中间设置有圆形容纳孔的载体底座及设置于所述载体底座每周面上的驱动嵌合槽,所述载体底座上端面上设置有四个弹簧固定区,且载体底座四个拐角处分别开设有弹簧出让槽;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嵌合于所述底座上的驱动线圈、嵌合于所述驱动嵌合槽内的驱动磁石及设置于驱动线圈中间的霍尔芯片与电容。根据本方案,简化结构、组装工艺简单,而且通电电路不需要经过下弹簧,电路通路路径短,马达的整体功耗低,结构稳定性也更好。
4.以上的方案虽然具有如上的优势,但是,以上的方案其线圈采用fp-coil驱动,并且线圈固定在fp-coil上,线圈安装固定难度较大,结构复杂并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透镜驱动底座、装置及摄像设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7.本透镜驱动底座包括框体,在所述框体的横向截面上设置有若干的金属焊盘,在每一所述金属焊盘上设有金属裸露面,在所述框体的前表面设有位于相邻两块所述金属焊盘之间的驱动空心线圈,所述驱动空心线圈和相邻两块所述金属焊盘中的至少一个所述金属焊盘上的金属裸露面焊接连接。
8.在上述的透镜驱动底座中,所述金属裸露面分布于所述驱动空心线圈的外周面外围。
9.在上述的透镜驱动底座中,所述金属焊盘有四块并且分布于所述框体横向截面的四个角部。
10.在上述的透镜驱动底座中,所述框体的前表面设有若干撞击凸台,在每一所述撞击凸台上套设有一个所述的驱动空心线圈。
11.在上述的透镜驱动底座中,每一所述撞击凸台分别由若干间隔分布的单个凸台排列形成。
12.在上述的透镜驱动底座中,所述框体的前表面设有若干线圈容纳凹槽,所述驱动空心线圈部分置入所述线圈容纳凹槽中。
13.在上述的透镜驱动底座中,所述金属裸露面与所述线圈容纳凹槽的部分槽壁齐
平。
14.在上述的透镜驱动底座中,所述金属裸露面和驱动空心线圈的焊接堆焊位于所述线圈容纳凹槽中。
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包括所述的透镜驱动底座。
16.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所述的摄像设备包括透镜驱动装置。
1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8.空心线圈的与金属焊盘焊接固定,代替原fp-coil的方案,不仅可满足原功能的基础上做到了结构简单和低成本方案,而且还降低了线圈的安装难度,可以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做到更强的电磁力和更小的电阻值。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底座去掉线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镜驱动装置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图4中a-a沿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图4中b-b沿线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三结构示意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框体1、撞击凸台11、线圈容纳凹槽12、ic芯片13、金属焊盘2、金属裸露面20、驱动空心线圈3、外壳4、防抖框5、悬吊线50、驱动磁石51、对焦动框6、弹片60、对焦线圈61。
具体实施方式
28.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9.实施例一
30.如图1-图2所示,本透镜驱动底座包括框体1,框体1由塑性材料通过注塑制成,产品一致性好并且效率高,以及成本低。
31.框体1的外周面为方形周面,框体1的内周面为圆形周面,这种结构其可以利于在框体1上进行加载其余的部件,例如,外壳等等。
32.在框体1的横向截面上设置有若干的金属焊盘2,金属焊盘2起到导电和对线圈的固定作用,金属焊盘2采用注塑嵌入方式,当然,也可以是后置并固定于框体1的横向截面,每一金属焊盘2分别与供电金属件导电连接,而供电金属件可以采用注塑嵌入方式固定于框体1的横向截面,并且供电金属件具有从框体1后表面引出的裸露端子,裸露端子垂直于框体1后表面。
33.供电金属件其为片状,由于供电金属件的形状设计空间较大,本实施例就不进一步陈述供电金属件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满足供电即可。
34.框体1的前表面为靠近驱动空心线圈的一侧。为了使得金属焊盘2能够便于和驱动
空心线圈焊接,当然,这里的直接焊接也可以被导电胶的连接方式所替代,金属焊盘2除了金属裸露面20的其余部分都可以嵌入框体1中,当然,金属焊盘2靠近框体1前表面的一表面也可以裸露。
35.如图1-图2所示,在每一金属焊盘2上设有金属裸露面20,金属裸露面20为曲面或者平直面中的任意一种,当然还可以是两种面的组合,在所述框体1的前表面设有位于相邻两块金属焊盘2之间的驱动空心线圈3,驱动空心线圈3和相邻两块金属焊盘2的至少一金属焊盘2上的金属裸露面20焊接连接。
36.例如,驱动空心线圈3和一金属焊盘2焊接连接,当然,一个驱动空心线圈3也可以同时和相邻的两块金属焊盘2焊接连接。
37.在本实施例中,空心线圈与金属焊盘2焊接固定,代替原fp-coil的方案,不仅可满足原功能的基础上做到了结构简单和低成本方案,而且还降低了线圈的安装难度,可以提高组装效率,同时,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做到更强的电磁力和更小的电阻值。
38.为了便于线圈组装以及组装后的焊接,本实施例的金属裸露面20分布于驱动空心线圈3的外周面外围,当然,本实施例的金属裸露面20和驱动空心线圈3的外周面在光轴方向间隔并且相互平行,以使得焊接能够顺利进行。
39.优选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焊盘2有四块并且分布于框体1横向截面的四个角部。驱动空心线圈3的数量可以等于金属焊盘2的数量,也可以少于金属焊盘2的数量,例如,驱动空心线圈3有3-4个。分布于相应角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利用角部的富余空间,金属焊盘2对框体1的结构形成加强的同时,还可以满足前述的两个功能。
40.其次,在框体1的前表面设有若干撞击凸台11,在每一撞击凸台11上套设有一个驱动空心线圈3,撞击凸台11起到框体1的结构加强,起到对驱动空心线圈3的定位安装,起到防抖运动时对线圈的保护作用。撞击凸台11的高度要大于驱动空心线圈3的厚度。
41.撞击凸台11和框体1一体成型,一致性好并且结构强度高,防止分体组合而容易出现脱落等等的现象。
42.优选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撞击凸台11分别由若干间隔分布的单个凸台排列形成。相邻两个单个凸台之间可以起到避让作用,例如,ois传感器的对位避让,具体地,在框体1的前表面设置ic芯片13,而ic芯片和防抖框上的驱动磁石形成在光轴上的对位分布,磁石的ic芯片则可以设置于相邻两个单个凸台之间。当然,单个凸台的设计,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进行减重。但是,也可以将撞击凸台11设计为一整条的一体结构,只要在相应位置设计ic芯片避让即可。
43.另外,在框体1的前表面设有若干线圈容纳凹槽12,驱动空心线圈3部分置入线圈容纳凹槽12中。线圈容纳凹槽12其协同撞击凸台11形成对线圈的安装导向和定位作用,以使得线圈能够准确安装到位。以及金属裸露面20与线圈容纳凹槽12的部分槽壁齐平,这种结构其可以满足裸露的焊接要求,同时,还可以便于注塑加工成型。
44.金属裸露面20和驱动空心线圈3的焊接堆焊位于线圈容纳凹槽12中。线圈容纳凹槽12的设计其可以使得焊接堆焊置于线圈容纳凹槽12中,不仅防止焊接熔料的溢流,而且还可以提高美观性。
45.实施例二
46.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包括实施例一的透镜驱动底
座。在透镜驱动底座上扣合有外壳4,在透镜驱动底座上设有位于透镜驱动底座和外壳4合围形成的腔室中的防抖框5,在防抖框5内设有对焦动框6,防抖框5采用悬吊线50连接于透镜驱动底座,而对焦动框6采用前后两片弹片60连接于防抖框5。
47.防抖框5在防抖驱动组件的驱动下垂直于光轴的x方向和y方向移动,驱动采用驱动空心线圈3和设于防抖框5上的驱动磁石51进行配合驱动。光轴即为z轴。
48.对焦动框6的外周面设有对焦线圈61,驱动磁石51分布于对焦线圈61的外围,即,驱动磁石51起到防抖驱动和对焦驱动的共用作用。
49.实施例三
50.如图7-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包括实施例二的透镜驱动装置。即,在对焦动框6中安装有透镜,然后将安装有透镜的透镜驱动装置安装于电子设备中,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和平板中的任意一种,电子设备为现有技术。
5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