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系统、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12243发布日期:2023-02-10 21:03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成像系统、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成像系统、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2.抬头显示(head up display)简称hud,是一种可以让驾驶员无需低头即可获取时速、导航、碰撞预警等重要的信息。通过将hud的像源发出的光线投射到成像窗(成像板或者挡风玻璃等)上,驾驶员无需低头就可以直接看到画面,从而可以提高驾驶体验。例如,在一些情形中,可以避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低头看仪表盘所导致的分心,让驾驶员可以做到不低头就能看到时速等重要的驾驶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安全系数,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驾驶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系统、显示设备及交通工具。
4.第一方面,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像系统,包括:壳体,具有出光口;第一透反元件,设于出光口,其中,第一透反元件为偏振透反元件,被配置为反射第一偏振特性的光线、且透射第二偏振特性的光线;或波长透反元件,被配置为反射第一波长特性的光线、且透射非第一波长特性的光线;或波长偏振透反元件,被配置为反射第一特性的光线、且透射第二特性的光线,第一特性的光线具有第一波长特性、且具有第一偏振特性,第二特性的光线不具有第一波长特性或不具有第一偏振特性;第一像源,设于壳体内,由第一像源出射的第一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透射至外部成像装置形成第一虚像;第二像源,设于壳体外,由第二像源出射的第二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反射至外部成像装置形成不同于第一虚像的第二虚像。
5.第二方面,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包括:第一方面的成像系统;第一显示面板,第一像源中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入射到第一显示面板,并被第一显示面板处理成第一光线;第二显示面板,第二像源中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入射到第二显示面板,并被第二显示面板处理成第二光线。
6.第三方面,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工具,包括第二方面的显示设备。
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成像系统还包括:
8.第一反射镜,设于壳体内,被配置为将第一像源出射的第一光线反射至第一透反元件,第一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或曲面反射镜;或者,
9.第一反射镜和第二反射镜,设于壳体内,其中,第一像源出射的第一光线入射至第二反射镜,并经第二反射镜反射后入射至第一反射镜,第一反射镜将入射光线反射至第一透反元件,其中,第二反射镜为平面反射镜,第一反射镜为曲面反射镜。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透反元
件为曲面或平面透反元件。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偏振特性为s偏振特性,第二偏振特性为p偏振特性,偏振透反元件为s偏振透反元件,或第一偏振特性为p偏振特性,第二偏振特性为s偏振特性,偏振透反元件为p偏振透反元件;第一波长特性为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成像系统还包括:第二透反元件,设于壳体外,至少被配置为透射第二光线中的一部分光线,并反射第二光线中的另一部光线;第二透反元件为曲面或平面透反元件。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光线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第二透反元件透射第二光线中第三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三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三虚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第二光线中的第四特性的光线至第一透反元件,第四特性的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反射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四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二虚像;其中,第二像源位于第一透反元件和第二透反元件之间;第一虚像、第二虚像以及第三虚像的成像位置不同;或者,
14.第一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透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第二透反元件透射第一光线中第五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五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一虚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第一光线中第六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六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四虚像;第二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反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第二透反元件透射第二光线中第七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七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二虚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第二光线中第八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八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五虚像,其中,第四虚像和第五虚像的成像位置不同,第二透反元件为平面透反元件;或者,
15.第一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透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第二透反元件透射第一光线中第五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五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一虚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第一光线中第六特性的光线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四虚像;第二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反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第二透反元件透射第二光线中第七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外部成像部将第七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二虚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第二光线中第八特性的光线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五虚像,其中,第四虚像和第五虚像的成像位置不同,第二透反元件为曲面透反元件。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成像系统还包括:第一反射镜,设于壳体内,被配置为将第一像源出射的第一光线反射至第一透反元件;其中,第二透反元件的入光面的投影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反射镜的出光面的投影面积。
1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同轴;经第一透反元件透射后的第一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后的第二光线的主光轴重合;或者,
18.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不同轴;经第一透反元件透射后的第一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后的第二光线的主光轴不重合。
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同轴;第四虚像和第五虚像同轴;其中,经第一透反元件透射后的第五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透射后的第七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重合;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后的第六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后的第八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重合;或者,
20.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不同轴;第四虚像和第五虚像不同轴;其中,经第一透反元件透射后的第五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透射后的第七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不重合;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后的第六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反射后的第八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不重合。
2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外部成像装置为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透反元件为防尘罩或遮光元件。
2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虚像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二虚像的成像距离;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平行,且第一虚像、第二虚像倾斜于地面;或者,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平行,且第一虚像、第二虚像垂直于地面。
2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虚像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二虚像的成像距离,第二虚像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三虚像的成像距离;第一虚像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二虚像的成像距离,第四虚像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五虚像的成像距离;其中,第三虚像与第一虚像平行,且倾斜于地面;或者,第三虚像与第一虚像平行,且垂直于地面;第四虚像、第五虚像与第一虚像平行,且倾斜于地面;或者,第四虚像、第五虚像与第一虚像平行,且垂直于地面。
2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虚像中显示的内容包括车速、油量和转向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虚像中显示的内容包括与外界环境中的实景的位置匹配融合的兴趣点信息。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上述第二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显示设备为抬头显示设备。
27.如上,本公开通过在壳体的出光口处设置第一透反元件,能够使第一像源和第二像源通过外部成像装置分别形成成像位置不同的第一虚像和第二虚像,从而使得两层虚像可与不同位置处的实景进行融合,贴合效果更好,驾驶员的视线无需在固定位置的虚像和不同位置的实景之间来回切换,大大提高了成像系统的使用体验,并且,由于第一透反元件设置在壳体的出光口处,因此第一透反元件也可起到防尘的作用,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内。
附图说明
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公开要求保护的范围。
29.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成像系统示意图。
30.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成像系统示意图。
31.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成像系统示意图。
32.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成像系统示意图。
33.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一种成像系统示意图。
34.附图标记:
35.1、第一像源;
36.2、第二像源;
37.3、壳体;
38.4、第一透反元件;
39.51、第一反射镜;52、第二反射镜;
40.6、第二透反元件;
[0041]1’
、第一虚像;2’、第二虚像;3’、第三虚像;4’、第四虚像;5’、第五虚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4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方案以及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公开的限制。
[0043]
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44]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5]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46]
下文的申请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公开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公开。
[0047]
现有技术中,hud系统会有外壳保护,并安装于车辆中。其外壳上必须有出光口,这样光线才能够投射出来。为了防止灰尘进入外壳中,会在出光口安装一块透光盖板。并且,现有的hud所形成的成像画面一般为单层画面,单层画面的成像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使用时驾驶员经常需要在hud固定位置的单层画面和不同距离的实景之间切换视线,这样就会出现视觉辐辏调节冲突,驾驶员会出现诸如模糊、眩晕、等视疲劳现象,极大程度上降低了hud的使用体验,甚至存在不安全因素。
[0048]
本公开提供一种新的成像系统,将出光口的防尘盖板替换为透反元件,从而能够形成至少双层画面,使其影像更加能够贴合不同距离的实景,这样不仅保证了防尘的功能,而且在实际使用当中可以根据不同距离的实景选择贴合度更佳的影像,从而提升成像系统
防尘防异物的能力,同时降低驾驶员出现视疲劳的概率,增强了驾驶安全系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0049]
眼盒(eyebox),指用户双眼所在的,可以看到显示设备虚像的区域。眼盒区域具有一定的尺寸,用户双眼只要处于眼盒区域内,就都可以看到显示设备的虚像。
[0050]
下面结合图例来具体说明本公开的成像系统。
[0051]
参照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成像系统100,其包括壳体3、第一透反元件4、第一像源1以及第二像源2。其中,壳体3上具有出光口,第一透反元件4设置于壳体3的出光口位置,将壳体封闭。第一像源1设置于壳体3内,用于产生第一光线。第二像源2设置于壳体3外,用于产生第二光线。
[0052]
第一透反元件4可以为偏振透反元件、波长透反元件或波长偏振透反元件。
[0053]
当第一透反元件4为偏振透反元件时,被配置为反射第一偏振特性的光线、且透射第二偏振特性的光线。
[0054]
当第一透反元件4为波长透反元件时,被配置为反射第一波长特性的光线、且透射非所述第一波长特性的光线。
[0055]
当第一透反元件4为波长偏振透反元件时,被配置为反射第一特性的光线、且透射第二特性的光线。第一特性的光线具有第一波长特性、且具有第一偏振特性,第二特性的光线不具有第一波长特性或不具有第一偏振特性。
[0056]
第一像源1出射的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4透射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后形成第一虚像1’,第二像源2出射的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4反射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后形成第二虚像2’。
[0057]
本公开通过在壳体3的出光口处设置第一透反元件4,能够使第一像源1和第二像源2通过外部成像装置分别形成成像位置不同的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从而使得两层虚像可与不同位置处的实景进行融合,贴合效果更好,驾驶员的视线无需在固定位置的虚像和不同位置的实景之间来回切换,大大提高了成像系统的使用体验,并且,由于第一透反元件4设置在壳体3的出光口处,因此第一透反元件4也可起到防尘的作用,避免灰尘进入到壳体内。
[0058]
例如,像源的类型可以包括dlp或者lcd,其中,dlp被配置为出射非偏振光,lcd被配置为出射偏振光。当像源被配置为lcd时,基于lcd的特性,lcd发射的光线为偏振光,因此,可将透反元件设置为偏振透反元件,从而保证第一虚像与第二虚像的亮度均匀性。
[005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反元件4为s偏振透反元件或p偏振透反元件。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透反元件4为s偏振透反元件时,第一偏振特性为s偏振特性,第二偏振特性为p偏振特性,此时,第一透反元件4对s偏振光具有反射作用,对p偏振光具有透射作用。当第一透反元件4为p偏振透反元件时,第一偏振特性为p偏振特性,第二偏振特性为s偏振特性,此时,第一透反元件4对p偏振光具有反射作用,对s偏振光具有透射作用。
[0060]
例如,当第一透反元件4为s偏振透反元件时,第一像源1出射的第一光线可以为p偏振光,第二像源2出射的第二光线可以为s偏振光,第一光线在到达第一透反元件4时被透射至外部成像装置形成第一虚像1’,第二光线在达到第一透反元件4时被反射至外部成像装置形成第二虚像2’,因此可形成位置不同的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
[006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反元件4为波长透反元件。第一波长特性的光线为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例如,第一波长特性的光线为至少一个谱带或谱
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的红光、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的蓝光、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的绿光中的至少一种。
[0062]
可选地,上述波长透反元件为窄带透反元件,窄带透反元件对窄带光线(例如,至少具有一个谱带或谱线,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具有较高的反射率,对可见光波段内其它波段的光线具有较高的透射率。当波长透反元件设置为窄带透反元件时,像源发射的光线中的窄带光线会在窄带透反元件上进行反射,而位于窄带外的其他波段的光线则会在窄带透反元件上进行透射。
[006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反元件为波长偏振透反元件。此时,如上所述,第一特性的光线既具有第一偏振特性,也具有第一波长特性;第二特性的光线不具有第一偏特性,或不具有第二波长特性。可选的,第二特性的光线既不具有第一偏特性,也不具有第二波长特性。例如,第一偏振特性为s偏振特性,第一波长特性为至少一个谱带或谱线的半峰宽小于或等于60nm的光线,则波长偏振透反元件能够反射的光线需要满足以上两种特性。
[0064]
可选地,上述波长偏振透反元件为窄带偏振透反元件。窄带偏振透反元件对具有特定偏振态的窄带光线(具有至少一个谱带)具有较高的反射率,而对可见光波段内其他波段的光线,以及其它偏振态的窄带光线具有较高的透射率。例如,特定偏振态为垂直偏振态(例如,可以是s偏振态),窄带偏振透反膜对s偏振态的红光、绿光和蓝光具有较高的反射率(例如,反射率约为70%~90%),而对其他波段的光线以及p偏振态的红光、绿光和蓝光具有较高的透射率(例如,透射率约为70%~90%)。
[0065]
本公开通过将第一透反元件4设置为偏振透反元件、波长透反元件或波长偏振透反元件,同时对第一像源1和第二像源2发射的光线类型进行相应设置,从而保证第一像源1发射的第一光线能够在第一透反元件4上进行透射,第二像源2发射的第二光线在第一透反元件4上进行反射,以形成两个成像位置不同的虚像。
[0066]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系统中还包括反射镜。对于反射镜的数量以及分布,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0067]
第一种形式,参考图1,反射镜的数量为一个,即第一反射镜51,第一反射镜51设置于壳体3内,第一像源1出射的第一光线经第一反射镜51后反射至第一透反元件4。具体地,第一反射镜51可以为平面反射镜或曲面反射镜。第一反射镜51为平面反射镜时,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通过对光路进行折射来压缩成像系统的体积;第一反射镜51为曲面反射镜时,可以放大图像和提供较远的成像距离,弥补因外部成像装置外形导致的图像畸变。
[0068]
第二种形式,参照图2,反射镜的数量为两个,包括第一反射镜51和第二反射镜52,第一反射镜51为曲面反射镜,第二反射镜52为平面反射镜。第一反射镜51和第二反射镜52均设置于壳体3内,具体地,沿光路,第一像源1出射的第一光线先入射至第二反射镜52,然后经第二反射镜52反射后入射至第一反射镜51,最后第一反射镜51将来自第二反射镜52的光线反射至第一透反元件4。
[0069]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反元件4为曲面或平面透反元件。第一透反元件4为曲面透反元件时,可以进一步消除曲面面形所造成的图像畸变。
[007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虚像1’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二虚像2’的成像距离,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平行,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倾斜于地面,或者,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垂直于地面,以提升用户的体验。
[0071]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成像装置200为交通工具的挡风玻璃,例如,外部成像装置200为汽车的挡风玻璃。
[007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透反元件4为防尘罩或遮光元件,以提高成像系统100的防尘或遮光能力。
[007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虚像2’中显示的内容包括车速、油量和转向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虚像1’中显示的内容包括与外界环境中的实景的位置匹配融合的兴趣点信息。第一虚像1’中显示的内容和第二虚像2’中显示的内容根据需求设置。可选的,也可以在第二虚像2’中显示与外界环境中的实景的位置匹配融合的兴趣点信息,即第二虚像2’和第一虚像1’都可以实现增强现实(ar)方式的显示。
[007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成像系统还包括第二透反元件6,第二透反元件6至少被配置为透射第二光线中的一部分光线,并反射第二光线中的另一部分光线。同样地,第二透反元件6可以为曲面或平面透反元件。
[0075]
对于第二透反元件6的设置及具体应用场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以下几种形式:
[0076]
第一种形式,参照图3,第二像源2位于第一透反元件4和第二透反元件6之间。可选的,第一透反元件4和第二透反元件6的透反特性相同,例如,若第一透反元件4为s偏振透反元件,则第二透反元件6也是s偏振透反元件;若第一透反元件4是窄带s偏振透反元件,则第二透反元件6也是窄带s偏振透反元件;若第一透反元件4是窄带透反元件,则第二透反元件6也是窄带透反元件。
[0077]
第二光源2出射的第二光线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6,第二透反元件6透射第二光线中第三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三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三虚像3’。
[0078]
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第二光线中的第四特性的光线至第一透反元件4,第四特性的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4反射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四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二虚像2’。第一虚像1’、第二虚像2’以及第三虚像3’的成像位置不同。
[0079]
第二种形式,参照图4,第二透反元件6为平面透反元件,位于第一透反元件4的上方,第二像源2位于第二透反元件6背离眼盒区域的一侧。
[0080]
第一光线经所述第一透反元件6透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6,第二透反元件6透射第一光线中第五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五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一虚像1’。
[0081]
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第一光线中第六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六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四虚像4’。
[0082]
第二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4反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6,第二透反元件6透射第二光线中第七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七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二虚像2’。
[0083]
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第二光线中第八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八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五虚像5’。其中,第四虚像4’和第五虚像5’的成像位置不同。
[0084]
第三种形式,参照图5,第二透反元件6为曲面透反元件,位于第一透反元件4的上
方,第二像源2位于第二透反元件6靠近眼盒区域的一侧。
[0085]
第一像源1出射的第一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4透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6,第二透反元件6透射第一光线中第五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五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一虚像1’。
[0086]
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第一光线中第六特性的光线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四虚像4’。
[0087]
第二光源出射的第二光线经第一透反元件4反射后,入射至第二透反元件6,第二透反元件6透射第二光线中第七特性的光线至外部成像装置200,外部成像装置200将第七特性的光线反射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二虚像2’。
[0088]
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第二光线中第八特性的光线至眼盒区域内以形成第五虚像5’。其中,第四虚像4’和第五虚像5’的成像位置不同。
[0089]
应当明白的是,此种形式下,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经过挡风玻璃反射至眼盒区域,而第四虚像4’和第五虚像5’经过第二透反元件6直接反射至眼盒区域。
[009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三种形式中均包括第一反射镜51,第一反射镜51设置于壳体3内,被配置为将第一像源1出射的第一光线反射至第一透反元件4。
[009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透反元件6入光面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应大于等于第一反射镜51的出光面在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面积,即将第一反射镜51覆盖,以确保第二透反元件6能够接受来自第一反射镜51的全部第一光线。
[009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可以为同轴设置,也可不同轴设置。当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为同轴设置时,经第一透反元件4透射后的第一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后的第二光线的主光轴重合。当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不同轴设置时,经第一透反元件4透射后的第一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后的第二光线的主光轴不重合。
[009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同轴,第四虚像4’和第五虚像5’同轴。经第一透反元件4透射后的第五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6透射后的第七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重合。经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后的第六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后的所述第八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重合。
[0094]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第一虚像1’和第二虚像2’不同轴,第四虚像4’和第五虚像5’不同轴。经第一透反元件4透射后的第五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6透射后的第七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不重合。经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后的第六特性的光线,与经第二透反元件6反射后的第八特性的光线的主光轴不重合。
[0095]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不同的需求,可以设置第一虚像1’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二虚像2’的成像距离,第二虚像2’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三虚像3’的成像距离。第一虚像1’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二虚像2’的成像距离,第四虚像4’的成像距离大于第五虚像5’的成像距离。
[0096]
第三虚像3’与第一虚像1’平行,且倾斜于地面。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第三虚像3’与所述第一虚像1’平行,且垂直于地面。
[0097]
第四虚像4’、第五虚像5’与第一虚像1’平行,且倾斜于地面。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第四虚像4’、第五虚像5’与第一虚像1’平行,且垂直于地面。
[0098]
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成像系统、第一显示面板以及第二显示面板。其中,第一像源1发射的光线入射至第一显示面板,并被第
一显示面板处理成上述的第一光线,第二像源2发射的光线入射至第二显示面板,并被第二显示面板处理成上述的第二光线。
[0099]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设备为抬头显示设备。
[0100]
本公开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交通工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