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71791发布日期:2023-01-17 20:32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光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离焦眼镜片。


背景技术:

2.近些年来,在预防青少年视光不正领域,附带微透镜阵列的镜片逐步成为主流,其主要是用过微阵列透镜,在视网膜前方形成微弱能量的像,刺激视网膜做出应激反应,从而大幅度降低近视加深几率。目前较为流行的微透镜阵列布局主要有三角形独立单元排布和连续的环形排布,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4678572 a涉及的独立岛型排布以及中国发明专利cn 1110950838所涉及的连续的环形排布。由此两种方式导出的产品实施方式,在其微透镜区域的离焦部分占该区域总面积比上均没有超过50%。
3.有证据表明连续的微透镜排列在干预近视发展效果上有可能会更直接。但如果将连续的环形排布加密,使得离焦面积占比继续增加,戴镜者难以适应的比例同步增加。所以需要寻找一种能量占比在50%-60%之间的排布方法,在保证充足连续刺激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佩戴适应性。
4.专利zl 2021 2 2291598.2给出了一种按正方形网格分布的设置微透镜的模式,这种模式方便用于计算离焦区域所占的能量比例来提升戴镜体验感,但未涉及微透镜的连续排布。
5.现有技术中,离焦部分均处在正多边形的中间,这可能会引起一些佩戴的不适应。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弥补传统微透镜阵列镜片的佩戴舒适性差以及不能获得连续刺激的缺点,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目的在于: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保证刺激能量占所有能量的50%-60%以及拥有连续刺激,使得佩戴者视网膜获得良好的连续刺激,从而抑制近视加深的功效。
7.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所述离焦眼镜片具有相对配置的第一光学表面和第二光学表面;所述第二光学表面靠近用户眼侧;该表面的面形配置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和渐进表面之一,
8.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处在用户外侧;该表面的面形配置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和渐进表面之一,
9.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和第二光学表面共同形成光焦度,
10.所述第一光学表面或第二光学表面的中心区域设置为明视区、明视区外部环绕设置离焦区;
11.离焦区内设置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的节点上设置有微透镜。
12.明视区、离焦区设置在第一光学面或第二光学面;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是用于限定微透镜的位置而设置的虚拟划分,不能解释为在离焦区上设置实体的正六边形网格。
13.明视区位于离焦眼镜片中心直径6mm-14mm圆形区域以内。
14.优选地,微透镜的直径等于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的边长。
15.优选的: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的边长为0.8mm-2mm。亚洲人的人眼瞳孔一般处在3-4mm之间,为了保证离焦区域对人眼持续不断地刺激,所以设置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的边长处在0.8-2mm之间,这样人眼在跟踪物体的时候,离焦区域会持续不断地刺激到人眼,有助于提高抑制近视加深的比例。
16.优选的:微透镜为正透镜,即其为微型凸起结构。这种排布具有能量均匀,人眼随时处在一种等刺激。
17.优选的:微透镜的光学表面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或者超环曲面中的一种。
18.优选的:离焦眼镜片的材料包括热塑性树脂或热固型树脂。所述热塑性树脂包括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所述热固型树脂包括丙烯酸树脂、环硫树脂、硫代氨基甲酸乙酯树脂、烯丙基树脂以及聚氨基甲酸酯中的任一种。
19.优选的:所述的离焦区外部环绕设置空白区。此处的空白区表示在离焦区以外区域不设置微透镜。位于中心的明视区用于对物清晰成像、离焦区设置的微透镜用于形成离焦信号,在离焦区外围环绕设置空白区可以有效减小离焦区的面积,降低加工成本。
20.优选的:空白区设置于离焦眼镜片直径的80%以外区域。
21.上述离焦眼镜片的工作原理:镜片主要由中心明视区、离焦区组成,在离焦区内设置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然后在节点位置设置微透镜,节点上设置的所有微透镜共同构成微透镜阵列,微透镜阵列占有整体能量在50%~60%左右,该能量占比正好可以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以充分降低佩戴不舒适性。本技术离焦区的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节点位置上设置的微透镜形成了类似昆虫复眼结构,能在视网膜周边形成了更为连续和均匀分布的离焦信号,帮助提高视觉中枢对离焦刺激的应激能力,从而更好地延长眼轴,因而具有在视网膜前成弱像并延缓视光不正加剧的效果。
附图说明
22.图1: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俯视示意图;
23.图2: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侧视示意图;
24.图3: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离焦区局部示意图;
25.图4:微透镜阵列占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能量分布示意图;
26.其中:1为明视区,2为离焦区,3为空白区,4为第一光学面,5为第二光学面,6为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7为节点,8为微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本技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28.实施例一
29.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所述离焦眼镜片具有相对配置的第一光学表面4和第二光学表面5,
30.所述第二光学表面靠近用户眼侧;该表面的面形配置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和渐进表面之一,
31.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处在用户外侧;该表面的面形配置为球面、非球面、环曲面和渐进表面之一,
32.所述第一光学表面和第二光学表面共同形成光焦度,
33.所述第一光学表面或第二光学表面的中心区域设置为明视区1、离焦眼镜片直径的80%以外区域设置为空白区3,明视区和空白区之间的区域设置为离焦区2;
34.离焦区内设置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6,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的节点7上设置有微透镜8,微透镜的直径等于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的边长。
35.如图4所示,微透镜阵列占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能量分布示意图;设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边长为l,则微透镜直径为l,阴影部分面积为s1,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面积为s2,η为阴影部分面积占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面积比例,则有:
[0036][0037]
实施例二
[0038]
某一小朋友,验光-1.25d,检测到小朋友的瞳孔直径3.2mm左右且为首次佩戴者。该小朋友的配镜参数如下:
[0039]
实施例一基础上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离焦眼镜片材料cr39,明视区1、离焦区2、空白区3设置于第二光学表面,中心的明视区直径10mm,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边长1.5mm,微透镜直径1.5mm,首次佩戴,镜片降一档,第一光学表面和第二光学表面共同形成光焦度-1.0d,微透镜阵列光焦度+0.5d。
[0040]
实施例三
[0041]
某青少年16岁,验光-4.5d,瞳孔直径4.2mm。该患者每日使用眼镜时间超过10小时。
[0042]
实施例一基础上一种具有仿生复眼结构的离焦眼镜片,离焦眼镜片材料折射率1.63,明视区1、离焦区2、空白区3设置于第一光学表面,中心的明视区直径16mm,正六边形虚拟划分网格边长2mm,微透镜直径2mm,第一光学表面和第二光学表面共同形成光焦度-4.5d,微透镜阵列光焦度+2d。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