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保护组件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1004发布日期:2023-03-22 10:4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隔离保护组件和处理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以及位于处理盒中的隔离保护组件。


背景技术:

2.现有一种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成像设备(以下简称“设备”)的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相互结合的显影盒和感光鼓盒,所述显影盒包括可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壳体和可旋转地安装在显影壳体的显影辊,所述感光鼓盒包括壳体和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上的感光鼓和充电辊,所述感光鼓用于承载显影辊提供的显影剂从而使感光鼓外圆周表面的静电潜像显影,所述充电辊用于与感光鼓接触并向感光鼓表面充电。
3.因为感光鼓表面涂有感光材料,在处理盒不工作或运输途中,通常需要对感光鼓进行保护。一般的,设置有保护罩和隔离销,所述隔离销用于分离感光鼓和充电辊,防止感光鼓和充电辊表面损伤,通常出厂时就会安装,在使用处理盒时取下;所述保护罩安装在感光壳体上,并且可以绕转轴转动,将处理盒安装至设备的过程中,所述保护罩可以逐渐打开,将处理盒从设备取出的过程中,所述保护罩逐渐关闭。
4.但是上述保护罩由于是绕着转轴转动,在处理盒安装和取出的过程中容易变形,可能会导致保护罩被卡住而无法打开或关闭,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隔离保护组件和处理盒,以解决保护罩易变形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具体方案为:
6.隔离保护组件,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具有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的处理盒中,处理盒工作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接触,所述隔离保护组件包括保护件和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使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分离,所述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护件分体形成,并且所述保护件安装在隔离件上。
7.所述隔离件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所述第一隔离件和第二隔离件至少之一与保护件分体形成,所述保护件包括相互连接的保护罩和连接件,所述保护罩用于保护第一旋转件,所述保护罩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处理盒结合,所述连接件与隔离件结合。
8.所述连接件包括与保护罩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第一隔离件结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第二隔离件结合。
9.所述连接件包括与保护罩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具有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在前后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与第一隔离件结合,所述第三安装部以及第四安装部与第二隔离件结合。
10.所述第一隔离件包括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包括第一接触面和位于左侧的第一导引面,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一导引面到第一接触面的距离从左向右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隔离件包括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包括第二接触面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导引面,沿左右方向,所述第二导引面到第二接触面的距离从右向左逐渐增大。
11.所述第一安装部为第一连接件的一部分,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第二连接件的一部分。
12.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为孔状结构,所述第一隔离件在左右方向从左向右穿过第一安装部,并与第一安装部的左端面结合,所述第二隔离件在左右方向从右向左穿过第二安装部,并与第二安装部的右端面结合。
13.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设置为t型凸起,所述第一隔离件包括与第一安装部匹配的第一被安装部,所述第二隔离件包括与第二安装部匹配的第二被安装部,所述第一被安装部和第二被安装部设置为t型槽。
14.所述第一隔离件包括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结合的第一被安装部,所述第二隔离件包括与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结合的第二被安装部;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开口部,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一开口部用于使第一连接件沿前后方向分开,所述第二开口部用于使第二连接件沿前后方向分开。
15.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为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轴状结构,所述第一隔离件包括与第一安装部结合的第一被安装部,所述第一被安装部面向左方,所述第二隔离件包括与第二安装部结合的第二被安装部,所述第二被安装部面向右方,所述第一被安装部和所述第二被安装部设置为孔状结构。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壳体、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的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处理盒工作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接触,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隔离保护组件;所述隔离保护组件包括保护件和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使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分离,所述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护件分体形成,并且所述保护件安装在隔离件上。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处理盒,所述处理盒包括相互结合的显影单元和感光单元,所述显影单元包括显影壳体和可旋转地安装在显影壳体的第三旋转件,所述感光单元包括感光壳体和可旋转地安装在感光壳体的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处理盒工作时,所述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接触,所述第一旋转件与第三旋转件相对,所述处理盒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隔离保护组件;所述隔离保护组件包括保护件和隔离件,所述隔离件用于使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分离,所述隔离件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护件分体形成,并且所述保护件安装在隔离件上。
18.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护件安装在隔离件上,方便安装和拆卸,在安装/取出处理盒时,可避免保护件因变形而导致处理盒被卡住或无法关闭的问题,另外取消保护件的转轴设置还可以降低工艺要求以及节省材料。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感光单元的部分部件分解图。
21.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
22.图3b和图3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3.图3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第一隔离件的立体图。
24.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处理盒隐藏部分部件后,沿前后方向从前向后观察时的示意图。
25.图4a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26.图4b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27.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
28.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29.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
30.图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1.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
32.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3.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
34.图8b和图8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35.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
36.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感光单元的部分部件分解图。
37.图10a是图10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
38.图10b是图10中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
39.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40.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隐藏部分部件后,沿左右方向从右向左观察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实施例一】
4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处理盒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感光单元的部分部件分解图。
43.处理盒100可拆卸地安装至电子成像设备,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盒100包括相互结合的显影单元1和感光单元2,显影单元1包括可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壳体10和可旋转地安装在显影壳体10的显影元件(未示出),感光单元2包括感光壳体20、可旋转地安装在感光壳体20的感光元件22和充电元件23;显影元件与感光元件22相对,可将显影剂供应至感光元件22,充电元件23可与感光元件22接触并将设备提供的电力供应至感光元件22,感光元件22可接收设备提供的驱动力并绕其旋转轴线l1旋转,充电元件23可绕其旋转轴线l3旋转,感光元件22的旋转轴线l1与充电元件的旋转轴线l3平行。由于显影元件、感光元件和充电元件均可旋转,因此可将显影元件、感光元件和充电元件统称为旋转件,具体的,可将感光元件称为第一旋转件,将充电元件称为第二旋转件,将显影元件称为第三旋转件。
44.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至少为上述显影壳体10和感光壳体20中的一个,处理盒100可以描述为包括壳体以及可旋转地安装在壳体中的旋转件。
45.处理盒100还包括可拆卸地安装的隔离保护组件5,隔离保护组件5可用于保护感
光元件22和充电元件23。
46.在与感光元件22的旋转轴线l1平行的方向上,感光壳体20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第一端201和第二端202可用于支撑感光元件22和充电元件23;第一端202设置有第一通孔201a,第二端202设置有第二通孔202a,第一通孔201a和第二通孔202a用于与隔离保护组件5配合。为便于描述,可将第二端202指向第一端201的方向定义为左方,将第一端201指向第二端202的方向定义为右方,感光元件22的旋转轴线l1以及充电元件23的旋转轴线l2与左右方向平行,左右方向也可称为轴向方向或纵向方向。
47.处理盒100还包括把手21,把手21可与显影壳体10或感光壳体20结合,用于处理盒100的安装和拆卸。为便于描述,可将感光元件22指向显影元件的方向定义为前方,将显影元件指向感光元件22的方向定义为后方,将感光元件22指向把手21的方向定义为上方,将把手21指向感光元件22的方向定义为下方。
48.图3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图3b和图3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d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第一隔离件的立体图。
49.如图3a、图3b、图3c、图3d所示,隔离保护组件5包括相互结合的保护件3和隔离件4,隔离件4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护件3分体形成。其中,保护件3用于覆盖感光元件22,保护感光元件22不被灰尘等污染,避免意外碰撞被损坏;隔离件4用于将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避免感光元件22和充电元件23长时间接触造成变形等。
50.隔离件4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件41和第二隔离件42,第一隔离件41和第二隔离件42至少之一与保护件3分体形成。第一隔离件41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一隔离部412,第一接触部411包括第一卡接面411a和第一接触面411b,第一接触部411用于与保护件3以及感光壳体20结合,具体的,第一卡接面411a用于与第一端201结合,用于使第一隔离件41安装到位,第一接触面411b用于与保护件3结合,可使得保护件3被安装;第一接触部411还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导引面411c,第一导引面411c为倾斜设置,沿左右方向,第一导引面411c到第一接触面411b的距离从左向右逐渐增大,可用于引导保护件3的安装;第一隔离部41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一通孔201a并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
51.第二隔离件42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二接触部421和第二隔离部422,第二接触部421包括第二卡接面421a和第二接触面421b,第二接触部421用于与保护件3以及感光壳体20结合,第二卡接面421a用于与第二端202结合,用于使第二隔离件42安装到位,第二接触面421b用于与保护件3结合,可使得保护件3被安装;第二接触部421还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二导引面421c,第二导引面421c为倾斜设置,沿左右方向,第二导引面421c到第二接触面421b的距离从右向左逐渐增大,可用于引导保护件3的安装;第二隔离部42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二通孔202a并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一隔离部412和第二隔离部422分别沿着左右方向从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插入,将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同时第一接触部411和第二接触部421可使保护件3被安装于处理盒100。
52.由于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的结构设置不同,为了能够实现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的分离,因此第一隔离件41和第二隔离件42所需的长度也不同。
53.保护件3包括保护罩30、与保护罩30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保护罩30用于覆盖并保护感光元件22,保护罩30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301,定位部301用于
与感光壳体20结合,使保护件3被定位,同时也可用于避让感光壳体20,避免保护件3与感光壳体20产生干涉,以提高保护件3与处理盒100的适配度;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位于保护罩30的左右两侧,第一连接件31和第二连接件32均呈围合状,第一连接件31具有第一贯通部311和第一安装部312,第二连接件32具有第二贯通部321和第二安装部322,第一贯通部311可允许第一隔离件41穿过,第一安装部312可与第一接触部411的第一接触面411b结合,第二贯通部321可允许第二隔离件42穿过,第二安装部322可与第二接触部421的第二接触面421b结合,第一贯通部311和第二贯通部321还用于避让处理盒100左右两端的其他部件,避免保护件3与处理盒100产生干涉,第一安装部312为第一连接件31的一部分,第二安装部322为第二连接件32的一部分。
54.由于隔离件4具有第一导引面411c和第二导引面421c,在保护件3与隔离件4结合的过程中,只需要将保护件3沿着上下方向移动,使得第一连接部31通过第一导引面411c、第二连接部32通过第二导引面421c而发生变形,直至第一连接部31越过第一接触部411并与第一接触面411b结合、第二连接部32越过第二接触部421并与第二接触面421b结合,而不需要将保护件3的一侧抬起,先安装未被抬起的一侧,再将抬起的一侧放下安装,因此可以使安装操作更加流畅。通过第一连接件31与隔离件4的结合以及第二连接件32与隔离件4的结合,保护件3被安装,由于保护件3可以被认为是挂在隔离件4上,为了避免在处理盒100运输过程中或拿取时保护件3掉落,在本实施例中,可使第一安装部312以及第二安装部322与隔离件4紧密结合,从而使保护件3不会轻易掉落,确保感光元件22被覆盖到。
55.隔离保护组件5可以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安装:
56.方式一:先安装隔离件4的方式,先将第一隔离件41穿过第一通孔201a安装至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第二隔离件42穿过第二通孔202a安装至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再将定位部301与感光壳体20结合以使保护件3被定位;最后将保护件3的第一连接件31沿着第一导引面411c移动至与第一接触面411b结合,将第二连接件32沿着第二导引面421c移动至与第二接触面421b结合。
57.方式二:先安装保护件3的方式,先将定位部301与感光壳体20结合以使保护件3被定位;再将第一隔离件41穿过第一连接件31的第一贯通部311和第一通孔201a,同时将第二隔离件42穿过第二连接件32的第二贯通部321和第二通孔202a,使得第一隔离件41和第二隔离件42被安装至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
58.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涉及的处理盒隐藏部分部件后,沿前后方向从前向后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a是图4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4b是图4中局部b的放大示意图。
59.图4示出了隔离保护组件5与处理盒100结合时的状态,保护件3位于感光元件22的下方,第一隔离件41从第一通孔201a插入至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第二隔离件42从第二通孔202a插入至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
60.【实施例二】
61.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6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隔离保护组件a5的结构不同,具体如下:
63.如图5a和图5b所示,保护件a3包括保护罩a30、与保护罩a30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a31和第二连接件a32,保护罩a30用于覆盖并保护感光元件22,保护罩a30设置有至少一
个定位部a301,定位部a301用于与感光壳体20结合,使保护件a3被定位,同时也可用于避让感光壳体20,避免保护件a3与感光壳体20产生干涉,以提高保护件a3与处理盒100的适配度;第一连接件a31和第二连接件a32位于保护罩a30的左右两侧,第一连接件a31和第二连接件a32均呈围合状,第一连接件a31具有第一贯通部a311和第一安装部a312,第二连接件a32具有第二贯通部a321和第二安装部a322,第一贯通部a311和第二贯通部a321用于避让处理盒100左右两端的其他部件,避免保护件a3与处理盒100产生干涉;第一安装部a312和第二安装部a322为孔状结构,用于允许隔离件a4穿过。
64.隔离件a4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件a41和第二隔离件a42,第一隔离件a41和第二隔离件a42至少之一与保护件a3分体形成。第一隔离件a41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接触部a411和第一隔离部a412,第一隔离部a412用于与第一安装部a312结合,并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一安装部a312和第一通孔201a而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一接触部a411包括第一结合面a411a,第一结合面a411a与第一连接件a31相对,第一隔离部a412沿左右方向从左向右穿过第一安装部a312后,第一结合面a411a可与第一安装部a312的左端面结合;第二隔离件a42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二接触部a421和第二隔离部a422,第二隔离部a422用于与第二安装部a322结合,并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二安装部a322和第二通孔202a而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二接触部a421包括第二结合面a421a,第二结合面a421a与第二连接件a32相对,第二隔离部a422沿左右方向从右向左穿过第二安装部a322后,第二结合面a421a可与第二安装部a322的右端面结合。
65.由于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的结构设置不同,为了能够实现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的分离,因此第一隔离件a41和第二隔离件a42所需的长度也不同。
66.隔离保护组件a5可以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安装:
67.方式一:先安装隔离件a4的方式,先将第一隔离部a412沿着左右方向从左向右穿过第一安装部a312,第二隔离部a422沿着左右方向从右向左穿过第二安装部a322,把隔离件4与保护件3组装在一起后,再将第一隔离部a412沿着左右方向从左向右穿过第一通孔201a,将第二隔离部a422沿着左右方向从右向左穿过第二通孔202a,隔离件4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同时将保护件a3安装于处理盒100。
68.方式二:先安装保护件a3的方式,先将保护件a3通过定位部a301在感光壳体20上定位,让第一安装部a312与第一通孔201a对齐,第二安装部a322与第二通孔202a对齐,再将第一隔离件a41同时穿过第一安装部a312和第一通孔201a,第二隔离件a42同时穿过第二安装部a322和第二通孔202a,隔离件4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同时将保护件3固定以完成安装。
69.【实施例三】
70.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图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71.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隔离保护组件b5的结构不同,具体如下:
72.如图6a和图6b所示,保护件b3包括保护罩b30、与保护罩b30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b31和第二连接件b32,保护罩b30用于覆盖并保护感光元件22,保护罩b30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b301,定位部b301用于与感光壳体20结合,使保护件b3被定位,同时也可用于避让感光壳体20,避免保护件b3与感光壳体20产生干涉,以提高保护件b3与处理盒100的适配
度;第一连接件b31和第二连接件b32位于保护罩b30的左右两侧,第一连接件b31和第二连接件b32均呈围合状,第一连接件b31具有第一贯通部b311和第一安装部b312,第二连接件b32具有第二贯通部b321和第二安装部b322,第一贯通部b311和第二贯通部b321用于避让处理盒100左右两端的其他部件,避免保护件b3与处理盒100产生干涉;第一安装部b312和第二安装部b322设置为t型凸起,用于与隔离件b4结合,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b312和第二安装部b322也可以设置为t型槽。
73.隔离件b4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件b41和第二隔离件b42,第一隔离件b41和第二隔离件b42至少之一与保护件b3分体形成。第一隔离件b41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接触部b411和第一隔离部b412,第一隔离部b41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一通孔201a并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一接触部b411包括第一结合面b411a和第一被安装部b411b,第一结合面b411a与感光壳体20的第一端201相对设置,第一被安装部b411b用于与第一安装部b312结合,第一被安装部b411b设置为与第一安装部b312匹配的t型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被安装部b411b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一安装部b312匹配的t型凸起;第一隔离件b41安装后,第一结合面b411a可与处理盒100的左端面结合;第二隔离件b42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二接触部b421和第二隔离部b422,第二隔离部b42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二通孔202a并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二接触部b421包括第二结合面b421a和第二被安装部b421b,第二结合面b421a与感光壳体20的第二端202相对设置,第二被安装部b421b用于与第二安装部b322结合,第二被安装部b421b设置为与第二安装部b322匹配的t型槽,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被安装部b421b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二安装部b322匹配的t型凸起;第二隔离件b42安装后,第二结合面b421a可与处理盒100的右端面结合。
74.由于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的结构设置不同,为了能够实现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的分离,因此第一隔离件b41和第二隔离件b42所需的长度也不同。
75.本实施例中,隔离保护组件b5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二中的相同,所以在此不做赘述。
76.【实施例四】
77.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78.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隔离保护组件c5的结构不同,具体如下:
79.如图7a和图7b所示,保护件c3包括保护罩c30、与保护罩c30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c31和第二连接件c32,保护罩c30用于覆盖并保护感光元件22,保护罩c30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c301,定位部c301用于与感光壳体20结合,使保护件c3被定位,同时也可用于避让感光壳体20,避免保护件c3与感光壳体20产生干涉,以提高保护件c3与处理盒100的适配度;第一连接件c31和第二连接件c32位于保护罩c30的左右两侧,第一连接件c31和第二连接件c32均呈围合状,第一连接件c31具有第一贯通部c311、第一开口部c312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部c313a和第二安装部c313b,第二连接件c32具有第二贯通部c321、第二开口部c322以及在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安装部c323a和第四安装部c323b,第一贯通部c311和第二贯通部c321用于避让处理盒100左右两端的其他部件,避免保护件c3与处理盒100产生干涉;第一安装部c313a和第二安装部c313b从第一连接件c31沿前后方向相对延伸,第三安装部c323a和第四安装部c323b从第二连接件c32沿前后方向相
对延伸,用于与隔离件c4结合;第一开口部c312可使第一连接件c31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第二开口部c323可使第二连接件c3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
80.隔离件c4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件c41和第二隔离件c42,第一隔离件c41和第二隔离件c42至少之一与保护件c3分体形成。第一隔离件c41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接触部c411和第一隔离部c412,第一隔离部c41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一通孔201a并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一接触部c411包括第一结合面c411a和第一被安装部c411b,第一结合面c411a与感光壳体20的第一端201相对设置,第一被安装部c411b用于与第一安装部c313a以及第二安装部c313b结合,第一被安装部c411b设置为与第一安装部c313a以及第二安装部c313b结合的孔状结构,第一隔离件c41被安装后,第一结合面c411a可与处理盒100的左端面结合;第二隔离件c42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二接触部c421和第二隔离部c422,第二隔离部c42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二通孔202a并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二接触部c421包括第二结合面c421a和第二被安装部c421b,第二结合面c421a与感光壳体20的第二端202相对设置,第二被安装部c421b用于与第三安装部c323a以及第四安装部c323b结合,第二被安装部c421b设置为与第三安装部c323a以及第四安装部c323b结合的孔状结构,第二隔离件c42被安装后,第二结合面c421a可与处理盒100的右端面结合。
81.由于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的结构设置不同,为了能够实现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的分离,因此第一隔离件c41和第二隔离件c42所需的长度也不同。
82.本实施例中,隔离保护组件c5的安装方式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的大致相同,所以在此不做赘述,而不同之处在于:隔离件c4与保护件c3结合时,需要将第一连接件c31从第一开口部c312沿前后方向分开一点距离,第二连接件c32从第二开口部c322沿前后方向分开一点距离,才能使第一隔离件c41与第一连接件c31结合,第二隔离件c42与第二连接件c32结合。
83.【实施例五】
84.图8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图8b和图8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85.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隔离保护组件d5的结构不同,具体如下:
86.如图8a、图8b、图8c所示,保护件d3包括保护罩d30、与保护罩d30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d31和第二连接件d32,保护罩d30用于覆盖并保护感光元件22,保护罩d30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d301,定位部d301用于与感光壳体20结合,使保护件d3被定位,同时也可用于避让感光壳体20,避免保护件d3与感光壳体20产生干涉,以提高保护件d3与处理盒100的适配度;第一连接件d31和第二连接件d32从保护罩d30延伸,具体的,从保护罩d30的的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向靠近处理盒100的方向延伸,第一连接件d31的自由末端具有第一安装部d311,第二连接件d32的自由末端具有第二安装部d321,第一安装部d311和第二安装部d321用于与隔离件4结合,沿左右方向,第一安装部d311和第二安装部d321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d311和第二安装部d321设置为轴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d311和第二安装部d321可以设置为孔状结构。
87.隔离件d4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件d41和第二隔离件d42,第一隔离件d41和第二隔离件d42至少之一与保护件d3分体形成。第一隔离件d41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一接触部d411和第一隔离部d412,第一隔离部d41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一通孔201a并使感光元件
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一接触部d411包括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结合面d411a和第一被安装部d411b,第一结合面d411a与感光壳体20的第一端201相对设置,即面向右方,第一被安装部d411b面向左方,第一被安装部d411b用于与第一安装部d311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被安装部d411b设置为与第一安装部d311结合的孔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被安装部d411b可以设置为轴状结构;第一隔离件d41被安装后,第一结合面d411a可与处理盒100的左端面结合;第二隔离件d42包括一体形成的第二接触部d421和第二隔离部d422,第二隔离部d422用于在左右方向穿过第二通孔202a并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二接触部d421包括在左右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结合面d421a和第二被安装部d421b,第二结合面d421a与感光壳体20的第二端202相对设置,即面向左方,第二被安装部d421b面向右方,第二被安装部d421b用于与第二安装部d321结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被安装部d421b为与第二安装部d321结合的孔状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被安装部d421b可以设置为轴状结构;第二隔离件d42被安装后,第二结合面d421a可与处理盒100的右端面结合。
88.由于处理盒100的左右两侧的结构设置不同,为了能够实现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之间的分离,因此第一隔离件d41和第二隔离件d42所需的长度也不同。
89.隔离保护组件d5可以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安装:
90.方式一:与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的方式一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91.方式二:先将第一隔离部d412沿左右方向从左向右穿过第一通孔201a,第二隔离部d422沿左右方向从右向左穿过第二通孔202a,再将保护件d3通过定位部d301在感光壳体20上定位,最后让第一安装部d311插入第一被安装部d411b,第二安装部d321插入第二被安装部d421b,以完成隔离保护组件d5的安装。
92.上述五个实施例的共同点在于:隔离保护组件中的保护件不与感光壳体结合,而是与隔离件结合。而如此设计的有益效果如下:
93.第一、用于提醒用户在打开保护罩的同时拆下隔离件,避免未拆下隔离件而导致处理盒无法使用。
94.第二、感光壳体上不必设置与保护件结合的部件,可简化感光壳体的结构,还能防止现有保护件在与感光壳体结合时,卡错位置。
95.【实施例六】
9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的立体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感光单元的部分部件分解图;图10a是图10中局部c的放大示意图;图10b是图10中局部d的放大示意图;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隔离保护组件安装位置的示意图;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涉及的处理盒隐藏部分部件后,沿左右方向从右向左观察时的示意图。
97.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隔离件e4的安装方向以及隔离保护组件e5的结构不同,具体如下:
98.如图9所示,保护件e3包括保护罩e30、与保护罩e30一体形成的第一连接件e31和第二连接件e32,保护罩e30用于覆盖并保护感光元件22,保护罩e30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部e301,定位部e301用于与感光壳体20结合,使保护件e3被定位,同时也可用于避让感光壳体20,避免保护件e3与感光壳体20产生干涉,以提高保护件e3与处理盒100的适配度;第一连接件e31和第二连接件e32从保护罩e30延伸而成,具体的,二者从保护罩e30的后侧沿上下
方向向远离保护罩e30的方向延伸。
99.隔离件e4包括相互分离的第一隔离件e41和第二隔离件e42,第一隔离件e41和第二隔离件e42沿与感光元件22的旋转轴线l1所在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离件e41和第二隔离件e42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隔离件e41与第一连接件e31的自由末端连接,第二隔离件e42与第二连接件e32的自由末端连接,具体的,第一隔离件e41与第一连接件e31一体形成,第二隔离件e42与第二连接件e32一体形成,也就是说,隔离保护组件e5为一体形成,通过一步操作就可以完成安装,可以使隔离保护组件e5的安装简单,操作方便。第一隔离件e41和第二隔离件e42可沿前后方向从后向前安装至处理盒100,以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隔离件e41与第一连接件e31还可以分体形成,第二隔离件e42与第二连接件e32也可以分体形成。如图10、图10a、图10b所示,感光壳体20的后侧还设置有第三通孔241和第四通孔242,第三通孔241用于允许第一隔离件e41穿过,第四通孔242用于允许第二隔离件e42穿过。
100.隔离保护组件e5可以按照如下所述的方式安装:
101.方式一:先将保护件e3通过定位部e301在感光壳体20上定位,再将第一隔离件e41沿前后方向从后向前穿过第三通孔241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二隔离件e42沿前后方向从后向前穿过第四通孔242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以完成隔离保护组件e5的安装。
102.方式二:先将第一隔离件e41沿前后方向从后向前穿过第三通孔241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第二隔离件e42沿前后方向从后向前穿过第四通孔242使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23分离,再将保护件e3通过定位部e301在感光壳体20上定位以完成隔离保护组件e5的安装。
103.图11a和图11b示出了隔离保护组件e5安装时与旋转件的位置状态,第一连接件e31和第二连接件e32位于旋转件的后侧,第一隔离件e41和第二隔离件e42也从旋转件后侧插入从而将感光元件22与充电元件分离。
104.本实施例中的隔离保护组件e5从处理盒100后侧安装的有益效果如下:
105.第一、这种结构的隔离保护组件在安装时不再需要考虑感光壳体两侧的复杂结构,隔离保护组件的整体结构更简洁。
106.第二、由于感光元件与充电元件是平行设置的,因此两个隔离件的长度一致,整体美观度可提升,并且从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到感光元件与充电元件的接触位置之间的距离只要不超过隔离件的长度,该隔离保护组件均可使用,因此通用性更好。
107.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保护件安装在隔离件上,方便安装和拆卸,在安装/取出处理盒时,可避免保护件因变形而导致处理盒被卡住或无法关闭的问题,另外取消保护件的转轴设置还可以降低工艺要求以及节省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