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3048发布日期:2023-03-22 06:5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镜头组件的制作方法
镜头组件
1.分案申请
2.本技术是2022年04月22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镜头组件”、申请号为202220965366.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3.本技术涉及光学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镜头组件。


背景技术:

4.对于目前的镜头组件而言,镜片往往直接装配在镜筒内,并通过隔圈、压圈对镜片进行固定。当其他的镜片、隔圈、压圈或者镜筒与上述镜片的边缘区域接触,尤其是刚性接触时,施加至上述镜片的边缘区域的外力容易导致镜片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影响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5.当镜头组件具有多个镜片时,相邻的两个镜片接触并围合出一个密闭腔,或者相邻的两个镜片通过间隔件间隔,间隔件与相邻的两个镜片围合出一个密闭腔,上述镜片因受密闭腔内气体的压力影响而具有较差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6.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镜头组件,以提高镜头组件内的镜片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解决因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镜片的稳定性较差的镜头组件。
8.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其包括:
9.多个第一镜片,在预设方向上间隔排列,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镜片接触并围合出一第一空腔;
10.第一隔片,位于用于围合成第一空腔的相邻两个第一镜片的接触位置,第一隔片具有一个与第一空腔连通的通道。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该镜头组件还包括:
12.间隔件,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之间,并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围合出一第二空腔;
13.第二隔片,位于间隔件和与间隔件相邻的一个第一镜片之间,第二隔片具有一个与第二空腔连通的通道。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一镜片的靠近间隔件的一侧具有第一平台面以及与第一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
15.间隔件与第一平台面抵接,并避让与间隔件对应的边缘区域,间隔件与第一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的抵接点和与间隔件对应的边缘区域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0.1mm。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间隔件的靠近第一镜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倒角,第三倒角用于在间隔件与第一平台面抵接时避让与间隔件对应的边缘区域。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第三倒角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和与间隔件对应的边缘区域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该镜头组件还包括用于与第一镜片抵接的接触件,第一镜片的靠近接触件的一侧具有第二平台面以及与第二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
19.接触件与第二平台面抵接,并避让与接触件对应的边缘区域,接触件与第二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的抵接点和与接触件对应的边缘区域与第二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0.1mm。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接触件包括隔圈、压圈、第二镜片或者镜筒。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接触件的靠近第一镜片的一侧设置有凹槽,该凹槽用于在接触件与第二平台面抵接时避让与接触件对应的边缘区域。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凹槽的内壁面的拐角处配置有第二倒角。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下列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24.本技术所提供的镜头组件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之间或者在间隔件和与间隔件相邻的第一镜片之间设置隔片,并且隔片配置有一个与空腔连通的通道,通道可将空腔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从而提高第一镜片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25.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26.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示出了图3或图4中的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37.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与现有镜头组件的压强对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
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39.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镜片可被称作第二镜片。
40.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可能已稍微夸大了各部件的厚度、尺寸和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41.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还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另外,用于“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42.除非另有限定,否则本技术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术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理解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的意义进行解释,除非本技术中明确如此限定。
4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4.对车载镜头,尤其是用于前视、内视的镜头而言,其内部的镜片具有较差的稳定性,从而影响镜头的成像质量。镜片具有较差的稳定性的因素有多种。例如,镜片、隔圈、压圈或者镜筒为玻璃结构或者金属结构,相互之间的接触方式为刚性接触,当一镜片与另一镜片、隔圈、压圈或者镜筒刚性接触时,另一镜片、隔圈、压圈或者镜筒施加至该镜片上的边缘区域的外力容易导致镜片的稳定性较差。又如,当镜头包括多个镜片时,相邻的两个镜片接触并围合出一个密闭腔,或者相邻的两个镜片通过间隔件间隔,间隔件与相邻的两个镜片围合出一个密闭腔,镜片因受密闭腔内气体的压力影响而具有较差的稳定性。
4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发明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镜头组件,其可解决因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种原因所造成的镜片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4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可应用于车辆领域,例如,该镜头组件可用于车辆的前视镜头或者内视镜头。应当理解的是,镜头组件也可应用于其他场景,本技术对其应用场景不作限制。
47.如图1~图4所示,该镜头组件包括第一镜片100和接触件200。第一镜片100具有平台面以及与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110,边缘区域110配置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接触件200与第一镜片100的平台面抵接并避让边缘区域110,接触件200与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边缘区域110与平台面的交接点具有预定最小间距,例如d1。
48.上述镜头组件通过对接触件200做避空设计,可使接触件200在与第一镜片100的平台面接触时对边缘区域110处的第一倒角进行避让,进而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4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接触件200与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边缘区域110与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0.1mm。合理控制接触件200与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边缘区域110与平台面的交接
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在接触件200与第一镜片100的平台面接触时,能够有效地使接触件200对边缘区域110处的第一倒角进行避让,进而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
5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触件200包括但不限于是压圈、隔圈、第二镜片或者镜筒。
5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镜片100包括一组平台面或者两组平台面,每组中的平台面的朝向相同。当第一镜片100包括两组平台面时,两组平台面分设于第一镜片100的相对两侧。
52.应理解的是,第一镜片100所包含的平台面的数量只是示例性的,在未背离本技术教导的情况下,第一镜片100所包含的平台面的数量可根据应用场景的变化而改变,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5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接触件200的靠近平台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10,该凹槽210用于在接触件200与平台面抵接时避让边缘区域110,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凹槽210在与平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深度优选为大于等于0.03mm。接触件200包括但不限于是压圈或者镜筒。凹槽210的内壁面与平台面的抵接点和边缘区域110与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优选为大于等于0.1mm。
54.应理解的是,接触件200的与平台面抵接的部分区域设置有凹槽210只是示例性的,在未背离本技术教导的情况下,接触件200的与平台面抵接的全部区域均可设置有凹槽210,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5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凹槽210的内壁面的拐角处配置有第二倒角211,第二倒角211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第二倒角211的大小优选为c0.17mm。通过对凹槽210的内壁面的拐角增设倒角设计,可加强凹槽210的内壁面的强度,避免接触件200形变,从而减小因接触件200形变而传递至第一镜片100的力,进一步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
5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接触件200的靠近平台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倒角220,该第三倒角220用于在接触件200与平台面抵接时避让边缘区域110,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第三倒角220与平台面的交接点和边缘区域110与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接触件200包括但不限于是隔圈或者第二镜片。第三倒角220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
5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图5所示,该镜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镜片100,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镜片100接触并围合出一空腔300。隔片400位于用于围合成空腔300的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00的接触位置,隔片400具有一个与空腔300连通的通道401。上述通道401用于将空腔300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能够避免出现空腔300因其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所导致的压力增大的现象,减小因空腔300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传递至第一镜片100的力,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
5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5所示,该镜头组件包括多个第一镜片100,接触件200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100之间,并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100围合出一空腔300。接触件200和与接触件200相邻的一个第一镜片100之间设置有隔片400,隔片400具有一个与空腔300连通的通道401。上述通道401用于将空腔300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能够避免出现空腔300因其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所导致的压力增大的现象,减小因空腔300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传递至第一镜片100的力,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接触件200为隔圈。当接触件200为隔圈时,也可无需另外设置隔片400,只需在隔圈上增设与空腔300
连通的通道即可。
5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隔片400包括但不限于是光阑。
6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镜片100构成镜片组,镜片组装配于镜筒内,且镜片组与镜筒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可连通至镜头组件的外部。隔片400中的通道401可将空腔300中的气体导出至上述镜片组与镜筒所预留出的空隙内。
61.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组件。该镜头组件包括在预设方向上间隔排列的多个第一镜片100和第一隔片410。图6为镜头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6所示,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镜片100接触并围合出一第一空腔310。第一隔片410位于用于围合成第一空腔310的相邻两个第一镜片100的接触位置,第一隔片410具有一个与第一空腔310连通的通道401,该通道401用于将第一空腔310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
62.进一步地,图7为镜头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镜头组件还包括间隔件500和第二隔片420。间隔件500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100之间,并与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100围合出一第二空腔320。第二隔片420位于间隔件500和与间隔件500相邻的一个第一镜片100之间,第二隔片420具有一个与第二空腔320连通的通道401,该通道401用于将第二空腔320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
63.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隔片410和第二隔片420的结构示意图和图5所示出的隔片400的结构示意图相同,这里就不再进行图示。
64.上述镜头组件通过在相邻的两个第一镜片100之间设置第一隔片410或者在间隔件500和与间隔件500相邻的第一镜片100之间设置第二隔片420,且第一隔片410和第二隔片420分别设置有与第一空腔310、第二空腔320连通的通道401,通道401可将第一空腔310、第二空腔320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能够避免出现第一空腔310、第二空腔320因其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所导致的压力增大的现象,减小因第一空腔310、第二空腔320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传递至第一镜片100的力,进而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6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隔片410和第二隔片420包括但不限于是光阑。间隔件500包括但不限于是隔圈。
6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第一镜片100的靠近间隔件500的一侧具有第一平台面以及与第一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110,边缘区域110配置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间隔件500与第一镜片100的第一平台面抵接,并避让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间隔件500与第一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具有预定最小间距,例如d2。通过对间隔件500做避空设计,可使间隔件500在与第一平台面接触时对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处的第一倒角进行避让,进一步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
6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间隔件500与第一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0.1mm。合理控制间隔件500与第一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在间隔件500与第一镜片100的第一平台面接触时,能够有效地使间隔件500对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处的第一倒角进行避让,进而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间隔件500的靠近第一镜片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倒角220,该与间隔件500对应的第三倒角220用于在间隔件500与第一镜片100的第一平台面抵接时避让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与间隔件500对应的第三倒角220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和与间隔件5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一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第三倒角220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
6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图8为镜头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镜头组件还包括用于与第一镜片100抵接的接触件200,第一镜片100的靠近接触件200的一侧具有第二平台面以及与第二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110,边缘区域110配置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接触件200与第一镜片100的第二平台面抵接,并避让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接触件200与第二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二平台面的交接点具有预定最小间距,例如d1。
70.上述镜头组件通过对接触件200做避空设计,可使接触件200在与第一镜片100接触时对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处的第一倒角进行避让,进而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7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接触件200与第二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二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大于等于0.1mm。合理控制接触件200与第二平台面相接处的靠近边缘区域110的抵接点和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二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在接触件200与第一镜片100接触时,能够有效地使接触件200对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处的第一倒角进行避让,进而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
7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触件200包括但不限于是隔圈、压圈、第二镜片或者镜筒。
7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接触件200的靠近第一镜片10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210,该凹槽210用于在接触件200与第一镜片100的第二平台面抵接时避让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凹槽210的深度优选为大于等于0.03mm。接触件200包括但不限于是压圈或者镜筒。凹槽210的内壁面与第二平台面的抵接点和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二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优选为大于等于0.1mm。
7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凹槽210的内壁面的拐角处配置有第二倒角211,第二倒角211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第二倒角211的大小优选为c0.17mm。通过对凹槽210的内壁面的拐角增设倒角设计,可加强凹槽210的内壁面的强度,避免接触件200形变,从而减小因接触件200形变而传递至第一镜片100的力,进一步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
7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接触件200的靠近第一镜片10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倒角220,该与接触件200对应的第三倒角220用于在接触件200与第一镜片100的第二平台面抵接时避让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提高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与接触件200对应的第三倒角220与第二平台面的交接点和与接触件200对应的边缘区域110与第二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接触件200包括但不限于是第二镜片。该接触件200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结构示意图类似,这里就不再进行图示。
7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镜片100构成镜片组,镜片组装配于镜筒内,且镜
片组与镜筒之间预留有空隙,该空隙可连通至镜头组件的外部。间隔件500为隔圈。第二隔片420中的通道401可将第二空腔320中的气体导出至上述镜片组与镜筒所预留出的空隙内。
7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间隔件500为镜筒,镜筒配置有排气孔,该排气孔与第二隔片420中的通道连通,进而可将第二空腔320中的气体排至镜筒的外部。
7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间隔件500为隔圈时,无需另外设置第二隔片420,只需在隔圈上增设与第二空腔320连通的通道即可。
79.与现有镜头组件相比,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所承受的最大压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可提高镜头组件中的第一镜片100的稳定性,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例如,如图1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所承受的最大压强在常温下由8.03mpa下降至3.26mpa,在-40
°
下由27.23mpa下降至23.69mpa。
80.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镜头组件的具体实施例。
81.实施例1
82.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镜头组件包括多个镜片10、隔圈20、镜筒30和压圈40。多个镜片10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布设在镜筒30的内部,隔圈20位于相邻的两个镜片10之间,压圈40位于镜筒30的外部并与最上方的镜片10抵接,以将多个镜片10稳定地固定在镜筒30内。
83.上述用于与压圈40抵接的镜片10具有平台面以及与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11,边缘区域11配置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压圈40的靠近平台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41,该凹槽41用于在压圈40与镜片10抵接时避让边缘区域11处的第一倒角,提高镜片1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84.示例性地,凹槽41在与平台面垂直的方向上的深度优选为大于等于0.03mm。凹槽41的内壁面与平台面的抵接点和边缘区域11与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最小间距优选为大于等于0.1mm。
85.示例性地,凹槽41的内壁面的拐角处配置有第二倒角42,第二倒角42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第二倒角42的大小优选为c0.17mm。
86.应理解的是,压圈40的与平台面抵接的部分区域设置有凹槽41只是示例性的,在未背离本技术教导的情况下,压圈40的与平台面抵接的全部区域均可设置有凹槽41,本技术对此不作限制。
87.实施例2
88.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镜头组件包括多个镜片10、镜筒30和压圈40。多个镜片10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布设在镜筒30的内部,压圈40位于镜筒30的外部并与最上方的镜片10抵接,以将多个镜片10稳定地固定在镜筒30内。
89.与实施例1相同的是,镜片10具有平台面以及与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11,边缘区域11配置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压圈40的靠近平台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41,凹槽41的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9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相邻的两个镜片10抵接。下方镜片10的靠近上方镜片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倒角12,该第三倒角12用于在下方镜片10与上方镜片10抵接时使得下方镜片
10与上方镜片10的倒角相互避空,以同时提高上方镜片10和下方镜片1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第三倒角12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
91.示例性地,第三倒角12与平台面的交接点和边缘区域11与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
92.实施例3
93.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镜头组件包括多个镜片10、隔圈20、镜筒30和压圈(图中未示出)。多个镜片10在高度方向上间隔布设在镜筒30的内部,隔圈20位于相邻的两个镜片10之间,压圈位于镜筒30的外部并与最上方的镜片10抵接,以将多个镜片10稳定地固定在镜筒30内。
94.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的是,镜片10具有平台面以及与平台面邻接的边缘区域11,边缘区域11配置有第一倒角,第一倒角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压圈的靠近平台面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的特征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相同,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95.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是,隔圈20的靠近镜片10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倒角12,该第三倒角12用于在该隔圈20与镜片10抵接时避让镜片10的边缘区域11处的第一倒角,提高镜片10的稳定性,并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第三倒角12包括倒斜角或倒圆角。
96.示例性地,第三倒角12与平台面的交接点和边缘区域11与平台面的交接点之间的间距大于等于0.1mm。
97.实施例4
98.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镜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4与实施例3具有多个相同的特征,对于相同的特征就不再一一赘述,只阐述不同的特征。
99.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隔圈20与相邻的两个镜片10围合出一空腔60,隔片50位于隔圈20和与隔圈20相邻的一个镜片10之间,隔片50具有一个与空腔60连通的通道,该通道用于将空腔60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上述隔片的结构示意图和图4所示出的隔片400的结构示意图相同,这里就不再进行图示。
100.上述镜头组件通过在隔圈20和与隔圈20相邻的镜片10之间设置隔片50,该隔片50配置有一个与空腔60连通的通道,通道可将空腔60内的气体导出至外部,能够避免出现空腔60因其内部的气体受热膨胀所导致的压力增大的现象,减小因空腔60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传递至镜片10的力,进而提高镜片10的稳定性,提高镜头组件的成像质量。
101.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