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95832发布日期:2023-01-31 23:55阅读:48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面板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晶面板在如今的社会中发展迅速,其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领域。为了保证手机、电脑屏幕的使用寿命,需要对液晶面板进行一系列的性能指标测试,测试方法通常是将液晶面板安装于测试设备内并利用其导通装置导通液晶面板完成性能测试。现有的导通装置大都为翻盖式,其适用于人工翻盖压接。然而现有的液晶面板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液晶面板性能的自动测试已成必然,如此现有的翻盖式的导通装置则不再适用。鉴于此,本技术发明人发明了一种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尤其适用于液晶面板自动检测的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包括底座、滑动设于底座上的滑动座、设于滑动座上的按压板,沿着滑动座的滑动方向,所述按压板的中部与所述滑动座可转动连接,且按压板的两端分别为按压端及压接端,所述按压端的底面与滑动座之间设有弹性件,所述压接端设有导通组件,所述底座对应导通组件的一侧设有产品定位座。
5.进一步地,所述导通组件包括压接座,所述按压板的压接端设有顶杆及压脚,所述顶杆位于所述压接座的下方,所述压脚的底端压抵于所述压接座上,所述滑动座上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柱,所述压接座活动套置在所述限位柱的外周。
6.进一步地,所述压接座设有与限位柱对应设置的限位孔,并通过所述限位孔套置在限位柱的外周,所述限位柱的顶端设有限位帽,所述限位孔的孔径大于限位柱的直径且小于限位帽的直径。
7.进一步地,所述压接座的底端设有与所述顶杆对应设置的限位槽,压接座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压脚对应设置的压槽。
8.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设有沿滑动座的滑动方向设置的导向柱,所述滑动座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柱上。
9.进一步地,沿着所述滑动座的滑动方向,所述底座的两端均设有与滑动座对应设置的止挡凸部。
10.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按压端的底面、滑动座的顶面均对应设有安装槽,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对应安装于两个安装槽内。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2.本实用新型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相较于现有翻盖式导
通装置,更加便于自动化作业,使该滑动导通装置尤其适用于液晶面板的自动检测设备,此外,该导通装置实现导通组件的导通探针垂直压接在待检测液晶面板的连接器上,这样既保证有效导通,又能避免损伤待检测液晶面板的连接器。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导通装置立体图,此时处于导通状态;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导通装置立体图,此时产品定位座露出,处于可放置待检测液晶面板连接器的状态;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按压板及导通组件配合示意图;
16.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底面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0-底座,
19.11-导向柱,12-止挡凸部,
20.20-滑动座,
21.21-限位柱,22-限位帽,
22.30-按压板,
23.31-按压端,
24.32-压接端,321-顶杆,322-压脚,
25.33-转轴,
26.40-安装槽,
27.50-导通组件,
28.51-压接座,511-限位孔,512-限位槽,513-压槽,
29.60-产品定位座。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实施例
33.配合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其主要用于液晶面板性能的自动测试设备中,完成液晶面板性能的自动测试,当然也可用于其他适用的场合,在此不做限制。因自动测试通常由机械手辅助完成,现有翻盖式的导通装置不便于机械手操作,故本技术滑动导通装置由此产生。
34.一种液晶面板的滑动导通装置,包括底座10、滑动设于底座10上的滑动座20、设于滑动座20上的按压板30,沿着滑动座20的滑动方向,所述按压板30的中部与所述滑动座20
可转动连接,且按压板30的两端分别为按压端31及压接端32,所述按压端31的底面与滑动座20之间设有弹性件(图中未示出),所述压接端32设有导通组件50,所述底座10对应导通组件50的一侧设有产品定位座60。
35.滑动座20可相对于底座10在按压端31与压接端32连线的方向上往复运动,当滑动座20往压接端32的方向运动到位时,压接端32的导通组件50对应位于产品定位座60的正上方(如图1所示),当滑动座20往按压端31的方向运动到位时,产品定位座60的顶端完全被暴露出来,即导通组件50远离产品定位座60而不再遮挡产品定位座60(如图2所示)。其中,产品定位座60用于定位放置待检测液晶面板的连接器,产品定位座60顶端可针对液晶面板的不同连接器设计不同的定位槽,此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在此不做限制。当导通组件50远离产品定位座60上方时,此时测试设备的机械手即可将对应待检测检测液晶面板的连接器放置产品定位座60的定位槽内。
36.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组件50包括与待检测连接器适配设计的导通探针及信号转接板,导通探针位于底端,信号转接板位于顶端,导通探针与信号转接板电信号连接,且信号转接板与测试设备电信号连接,当导通探针与待检测连接器对应压接导通时,连接器即与测试设备导通。
37.按压板30的中部活动穿设有一转轴33,且转轴33的两端固定在滑动座20上,下压按压板30的按压端31时,弹性件被压缩,通过导通组件50被驱动向上运动,导通探针脱离待检测连接器;松开对按压端31的按压,按压端31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复位向上运动,同时导通组件50被驱动向下运动,从而使得导通探针可与待检测连接器接触导通。
38.使用时,底座10固定在测试设备中的对应位置,滑动座20位于底座10远离产品定位座60一侧时(滑动座20往按压端31的方向运动到位),如图2所示,此时产品定位座60的顶端露出,测试设备机械化将待检测液晶面板的连接器对应放置产品定位座60上,之后按压端31被下压,同时驱动滑动座20朝压接端32的方向运动到位(导通组件50位于产品定位座60正上方),松开对按压端31的按压,导通组件50向下运动并与产品定位座60上的连接器对应压接导通,如图1所示。
39.本实施例中,所述导通组件50包括压接座51,所述按压板30的压接端32设有顶杆321及压脚322,所述顶杆321位于所述压接座51的下方,所述压脚322的底端压抵于所述压接座51上,所述滑动座20上设有竖直设置的限位柱21,所述压接座51活动套置在所述限位柱21的外周。其中,导通探针及信号转接板分别设于压接座51的底端及顶端,下压按压端31时,压接端32的顶杆321自压接座51底面将其顶起向上运动;按压端31向上复位时,压脚322下压压接座51使其向下复位,而在限位柱21的限位作用下,使得压接座51向上或向下运动时均为竖直运动,如此保证压接座51上的导通探针与待测液晶面板连接器的垂直压接,从而保证导通性能。
40.此外,为了压接座51运动的平稳性,顶杆321、压脚322、限位柱2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限位柱21分别分别与压接座51的两侧对应,两个压脚322分别位于两限位柱21的内侧,两根顶杆321位于两压脚322的内侧。
41.所述压接座51设有与限位柱21对应设置的限位孔511,并通过所述限位孔511套置在限位柱21的外周,所述限位柱21的顶端设有限位帽22,所述限位孔511的孔径大于限位柱21的直径且小于限位帽22的直径。限位帽22与限位柱21一体成型,限位帽22的设计,可防止
压接座51脱离限位柱21。
42.所述压接座51的底端设有与所述顶杆321对应设置的限位槽512,压接座51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压脚322对应设置的压槽513。限位槽512及压槽513的设计,可进一步使得压接座51的运动更平稳。
43.所述底座10上设有沿滑动座20的滑动方向设置的导向柱11,所述滑动座20活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柱11上。滑动座20与底座10设有滑轨,滑动座20在底座10上沿滑轨滑动,同时沿着导向柱11运动,导向柱11其导向限位的作用,使得滑动座20的滑动更平稳。
44.沿着所述滑动座20的滑动方向,所述底座10的两端均设有与滑动座20对应设置的止挡凸部12。止挡凸部12用于限定滑动座20的滑动距离,当滑动座20运动到与两端的止挡凸部12相抵时,滑动座20即对应运动到位。止挡凸部12一端为向上突出底座10的止挡板,另一端为向上突出底座10的止挡块,当然,止挡凸部12的设计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起到阻挡滑动座20的作用即可。
45.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簧,所述按压端31的底面、滑动座20的顶面均对应设有安装槽40,所述压簧的两端分别对应安装于两个安装槽40内。即对应一个压簧,按压端31的底面、滑动座20的顶面分别设有一安装槽40,压簧的两端对应安装至两个安装槽40内,按压端31下压压簧被压缩时,压簧被压缩至两个安装槽40内,如此安装槽40对压簧起到一定限位作用。此外,为了保证按压板30的运动稳定,压簧的数量设计为至少两个,且按压端31的两侧均对应设置有压簧。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