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10165发布日期:2023-04-21 14:1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通信光缆,公开了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


背景技术:

1、蝶形引入光缆是使用于通信未端的线缆,其典型的结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t 1997所示,其主要存在的缺陷是:易受小动物攻击,如鸟类、蚁类、鼠类的啄咬啃啮等,易造成通信的中断及通信事故的发生;另外,其抗压、抗冲击性能差。

2、cn114815105a公开了一种可防鼠的引入光缆,具有多根光纤、保护套、防鼠部件、保护层、防咬层、外护套,光纤位于保护套内,防鼠部件位于保护套之外,防咬层位于保护层外,外护套位于防咬层外;其特征在于:防鼠部件由防鼠底带、防鼠引出带构成,防鼠部件为一体式结构,保护套位于防鼠部件内,保护套的形状及大小与防鼠部件内腔的大小及形状相一致。其结构复杂,在施工、检验等时极不方便,而且不容易复原。

3、cn206020740u公开了新型铠装防鼠蝶形引入光缆,包括外护套、加强件和光纤单元,外护套的横截面呈椭圆形结构,所述光纤单元设置于外护套的中心位置,所述光纤单元的两侧对称设有加强件,加强件位于椭圆形结构的长轴上,所述光纤单元包括光纤、填充层和铠装层,填充层包覆在光纤的外侧,填充层的外侧包裹有铠装层,所述外护套的外表壁上还对称设有撕裂部,所述撕裂部位于椭圆形结构的短轴上,所述外护套的外表壁上还涂覆有一层防鼠涂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光纤单元通过铠装层和填充层将光纤进行包覆,提高光缆整体拉伸强度和抗侧压应力。其防啄咬啃啮等方面的性能不够理想。

4、因此,行业内期待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揭示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2、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蝶形引入单元、两个完全相同且相对设置的防咬啮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蝶形引入单元由依次连接且为一体式结构的第一护套、第三护套、第二护套构成,第一护套的左右两侧表面及上表面都为平面,第一护套的上表面上具有凹陷的第一卡合槽,第一加强件位于第一卡合槽下方的第一护套内,第二护套的左右两侧表面及下表面都为平面,第二护套的下表面上具有凹陷的第二卡合槽,第二加强件位于第二卡合槽上方的第二护套内,第三护套为长方体形状,光纤位于第三护套内,第三护套的一个宽度方向的表面与第一护套的下表面的中部相连,第三护套的另一个宽度方向的表面与第二护套的上表面的中部相连,第一护套的左侧下表面、第三护套的左侧表面、第二护套的左侧上表面三者形成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一侧槽ⅰ,第一护套的右侧下表面、第三护套的右侧表面、第二护套的右侧上表面三者形成梯形截面结构的第二侧槽ⅰ,第一护套的左表面、第二护套的左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护套的右表面、第二护套的右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一护套的左表面、第一护套的右表面、第三护套的左表面是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槽ⅰ从第一护套的左表面往第三护套的左表面方向的高度逐渐变小,第二侧槽ⅰ从第二护套的右表面往第三护套的右表面方向的高度逐渐变小;所述防咬啮部件由一体式的第一垂柱体、第二垂柱体、第一横柱体、第一斜柱体、第二斜柱体、卡合柱构成,第一垂柱体与第二垂柱体相平行,第一横柱体位于第一垂柱体与第二垂柱体之间,第一横柱体的左表面与第一垂柱体的右表面相结合,第一横柱体的右表面与第二垂柱体的左表面相结合,第一斜柱体的一端连结在第一垂柱体的下端,第一斜柱体与第一垂柱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斜柱体的一端连结在第二垂柱体的下端,第二斜柱体与第二垂柱体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斜柱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斜柱体的另一端之间形成卡合腔,第一垂柱体的右表面、第一横柱体的下表面、第二垂柱体的左表面、第一斜柱体的上表面、第二斜柱体的上表面形成了容置腔,卡合柱从第一横柱体的下表面凸出并伸入到容置腔内,容置腔与卡合腔相连通,第一垂柱体的右表面、第一横柱体的上表面、第二垂柱体的左表面之间形成凹槽;在组装状态时,第一个防咬啮部件的下端与第二个防咬啮部件的下端相抵设置,第一个防咬啮部件的下端与第二个防咬啮部件的下端之间左侧部分形成第一侧槽ⅱ,第一个防咬啮部件的下端与第二个防咬啮部件的下端之间右侧部分形成第二侧槽ⅱ,第一个防咬啮部件的卡合腔与第二个防咬啮部件的卡合腔相对并连通,蝶形引入单元的第一护套位于第一个防咬啮部件的容置腔内,蝶形引入单元的第三护套位于第一个防咬啮部件的卡合腔内及第二个防咬啮部件的卡合腔内,蝶形引入单元的第二护套位于第二个防咬啮部件的容置腔内,第一个防咬啮部件的卡合柱卡入在蝶形引入单元的第一卡合槽内,第二个防咬啮部件的卡合柱卡入在蝶形引入单元的第二卡合槽内。

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防小动物的啃咬啮效果更优,抗侧压力更强。



技术特征:

1.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蝶形引入单元(1)、两个完全相同且相对设置的防咬啮部件(2),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蝶形引入单元(1)的横截面呈长方形,高度为3.0±0.2mm,宽度为2.0±0.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第一护套(11)、第二护套(12)、第三护套(13)的材料都为塑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加强件(111)、第二加强件(121)的材料同为塑料或同为可导电的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第一垂柱体(21)、第二垂柱体(22)、第一横柱体(23)、第一斜柱体(24)、第二斜柱体(25)、卡合柱(26)的材料都为塑料或铜或铝或铁或钢或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光纤(14)的型号为g.652或g.653或g.654或g.655或g.656或g.657或a1a或a1b或a1c或a1d。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第一侧槽ⅱ(31)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其特征在于第二侧槽ⅱ(32)的横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咬啮的蝶形引入光缆,具有蝶形引入单元(1)、两个防咬啮部件(2),其特征在于在组装状态时,第一个防咬啮部件(2)的下端与第二个防咬啮部件(2)的下端相抵设置,蝶形引入单元(1)位于两个防咬啮部件(2)内。本申请主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蝶形引入光缆防咬啮效果差,抗压性能弱的问题。本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制造、防小动物的啃咬啮效果更优,抗侧压力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龚利芬,徐彩娣,宋丽文,刘香菊,贾月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熟迅联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1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