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调节装置及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52587发布日期:2023-03-22 10:54阅读:33来源:国知局
相机调节装置及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相机调节装置及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在产品的加工产线中,需要设置检测设备对待检测件进行质量检测以免次品流入合格品中,相机是检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时为保证相机的检测质量,需要不断调节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位置。
3.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相机调节装置,以cn209542416u为例,其通过镜头高度调节机构调节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距离以调整焦距范围,通过镜头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镜头相对于待检测件的角度位置关系,但是上述高度调节机构采用电机丝杠的形式进行调节,使得相机调节装置结构设计复杂、占据空间大,造价昂贵而且灵活性差,并且传统的相机调节装置组装时的耗时长,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4.因此,亟需发明相机调节装置及检测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相机调节装置及检测设备,以快速精准地调节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位置和角度,并且结构紧凑、组装简单,操作方便。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相机调节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旋转调节模组、水平调节模组以及角度调节模组,相机的底座固定在所述旋转调节模组上,并且所述相机的镜头能够依次穿过所述旋转调节模组以及所述水平调节模组并伸出所述角度调节模组;
8.所述旋转调节模组能够带动所述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旋转,所述水平调节模组能够带动所述旋转调节模组相对于所述待检测件平移,所述角度调节模组能够调节所述水平调节模组相对于所述待检测件的俯仰角度位置,以使所述相机的镜头与所述待检测件平行正对。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相机调节装置还包括基座,所述角度调节模组包括:
10.第一承载组件,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上叠置有所述水平调节模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的下方设置有所述基座,所述相机的镜头穿过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伸出所述基座;以及
11.多个角度调节组件,多个所述角度调节组件间隔排布,并且所述角度调节组件旋拧穿过所述基座后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的下端面相抵接。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调节组件包括:
13.角度调节螺套,穿设固定在所述基座中;以及
14.角度调节螺杆,与所述角度调节螺套螺纹连接,并且所述角度调节螺杆能够伸出所述角度调节螺套与所述第一承载组件的下端面相抵接。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包括:
16.方形承载板,所述方形承载板上叠置有所述水平调节模组,所述相机的镜头穿过
所述方形承载板后伸出所述基座,并且所述方形承载板的四个边角处的下端面均抵接有所述角度调节组件。
1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模组还包括:
18.第一弹性组件,所述第一弹性组件夹设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之间。
1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角度调节模组还包括:
20.第一锁紧组件,被配置为将调节好相对位置的所述第一承载组件和所述基座相锁定。
2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锁紧组件包括:
22.弧形连接板,所述弧形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转动连接,所述弧形连接板上开设有弧形调节槽;
23.第一锁定件,能穿设过所述弧形调节槽旋入所述第一承载组件中。
2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平调节模组包括:
25.第二承载组件,所述第二承载组件上叠置有所述旋转调节模组,所述第二承载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角度调节模组上,所述相机的镜头穿设过所述第二承载组件;以及
26.第一推动组件,旋拧穿过所述角度调节模组后与所述第二承载组件的一端相抵接。
27.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平调节模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
28.导轨,固定在所述角度调节模组上,所述导轨在所述角度调节模组上沿水平方向延伸;以及
29.导轨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二承载组件的下方,所述导轨滑块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
3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水平调节模组还包括:
31.第二弹性组件,所述第二弹性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二承载组件与所述角度调节模组之间。
3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转调节模组包括:
33.第三承载组件,所述相机的底座固定在所述第三承载组件上,所述第三承载组件转动设置在所述水平调节模组上;以及
34.第二推动组件,旋拧穿过所述水平调节模组后与所述第三承载组件的一端相抵接。
3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转调节模组包括:
36.第三弹性组件,夹设在所述第三承载组件与所述水平调节模组之间。
37.检测设备,包括移动装置以及如上所述的相机调节装置,所述相机调节装置固定在所述移动装置上,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带动所述相机调节装置相对于所述待检测件移动。
3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相机调节装置,通过设置角度调节模组、水平调节模组以及旋转调节模组,实现了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俯仰角度、水平距离以及旋转角度的快速精准调节,保证了相机的镜头在合适的焦距范围内与待检测件平行正对,从而保证了相机对待检测件的精准检测。此外,旋转调节模组、水平调节模组以及角度调节模组由上至下依次叠置,并且相机的镜头能够依次穿过旋转调节模组、水平调节模组以及角度调节模组,使得整个相机调节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而且组装简单,操作方便。
4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检测设备,通过应用上述相机调节装置,实现了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俯仰角度、垂直距离、水平距离以及旋转角度的快速精准调节,保证了相机的镜头在合适的焦距范围内与待检测件平行正对,从而保证了相机对待检测件的精准检测。此外,旋转调节模组、水平调节模组以及角度调节模组由上至下依次叠置,并且相机的镜头能够依次穿过旋转调节模组、水平调节模组以及角度调节模组,使得整个相机调节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而且组装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41.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相机调节装置与相机的轴测图;
42.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模组与基座的轴测图;
43.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角度调节模组与基座的侧视图;
44.图4是图3中角度调节模组与基座的剖视图;
4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平调节模组的轴测图;
46.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转调节模组的轴测图。
47.图中:
48.1000、相机调节装置;
49.100、角度调节模组;110、角度调节组件;111、角度调节螺杆;112、角度调节螺套;120、第一弹性组件;130、第一承载组件;131、锁定孔;132、第一穿设通孔;140、第一锁紧组件;141、弧形连接板;1411、第一弧形调节槽;142、第一锁定件;150、第一导向柱;160、第一固定板;170、第一旋拧板;
50.200、水平调节模组;210、第二承载组件;211、第二穿设通孔;220、导向组件;221、导轨滑块;222、导轨;230、第一推动组件;240、第二弹性组件;250、第一测量组件;260、第二锁紧组件;261、矩形连接板;2611、直线调节槽;262、第二锁定件;270、第二固定板;271、竖直固定部;2711、固定孔;272、第一固定销;280、第二旋拧板;290、第二导向柱;
51.300、旋转调节模组;310、第三承载组件;311、第三承载主体;3111、第二弧形调节槽;312、接触凸起;313、第二固定销;314、第三穿设通孔;320、第二推动组件;330、第三弹性组件;340、第三锁紧组件;350、第二测量组件;
52.400、基座;410、第一安装孔;420、第二安装孔;430、第四穿设通孔;
53.2000、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54.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5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58.在现有技术中,需要设置检测设备对待检测件进行质量检测以免次品流入合格品中,相机是检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时为保证相机的检测质量,需要不断调节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位置,传统的相机调节装置通过镜头高度调节机构调节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距离以调整焦距范围,通过镜头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镜头相对于待检测件的角度位置关系,但是其无法实现相机相对于待检测件的平移,此外,上述高度调节机构采用电机丝杠的形式进行调节,使得相机调节装置结构设计复杂、占据空间大,造价昂贵而且灵活性差,并且传统的相机调节装置组装时的耗时长,无法满足现有需求。
59.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相机调节装置1000,该相机调节装置100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置的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其中,相机2000的底座固定在旋转调节模组300上,并且相机2000的镜头能够依次穿过旋转调节模组300以及水平调节模组200并伸出角度调节模组100,旋转调节模组300能够带动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旋转,水平调节模组200能够带动旋转调节模组300相对于待检测件平移,角度调节模组100能够调节水平调节模组2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角度位置,以使相机2000的镜头与待检测件平行正对。该相机调节装置1000通过设置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俯仰角度、水平距离以及旋转角度的快速精准调节,保证了相机2000的镜头在合适的焦距范围内与待检测件平行正对,从而保证了相机2000对待检测件的精准检测。此外,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由上至下依次叠置,并且相机2000的镜头能够依次穿过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减小了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之间的叠置高度,而且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套设在相机2000的镜头的外部,能够对相机2000的镜头起到很好地保护效果,使得整个相机调节装置1000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此外,该相机调节装置1000组装简单,操作方便。
60.优选地,如图2所示,相机调节装置1000还包括基座400,角度调节模组100包括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多个角度调节组件110,其中,第一承载组件130上叠置有水平调节模组200,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下方设置有基座400,相机2000的镜头穿过第一承载组件130伸出基座400,多个角度调节组件110间隔排布,并且角度调节组件110旋拧穿过基座400后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下端面相抵接。通过调节各个角度调节组件110旋拧穿过基座400的深度,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俯仰角度与垂直距离的调节,便于进行操作,并且结构简单。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组件130上开设有第一穿设通孔132,基座400上开设有第四穿
设通孔430,并且第一穿设通孔132与第四穿设通孔430的孔径均大于相机2000镜头的直径,相机2000的镜头依次穿设过第一穿设通孔132与第四穿设通孔430并伸出基座400,避免了相机调节装置1000对相机2000的镜头造成遮挡,并且还避免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俯仰角度调节与升降高度调节的过程中,相机2000与基座400发生干涉的问题。
6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组件130包括方形承载板,方形承载板上叠置有水平调节模组200,相机2000的镜头穿过方形承载板后伸出基座400,并且方形承载板的四个边角处的下端面均抵接有角度调节组件110。需要说明的是,在方形承载板的四个边角处的下端面均抵接有角度调节组件110不仅能够调节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俯仰角度,还能够调节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升降高度。当方形承载板其中的一侧朝靠近待检测件(图中向下)倾斜时,旋拧方形承载板这一侧的角度调节组件110,将上述朝靠近待检测件(图中向下)倾斜的一侧方形承载板调高,实现方形承载板与待检测件的平行,进而实现相机2000的镜头与待检测件的平行;当方形承载板其中的一侧朝远离待检测件(图中向上)倾斜时,旋拧方形承载板这一侧的角度调节组件110,将上述朝远离待检测件(图中向上)倾斜的一侧方形承载板调低,实现方形承载板与待检测件的平行,进而实现相机2000的镜头与待检测件的平行;当需要调节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升降高度时,旋拧方形承载板上全部的角度调节组件110,调整方形承载板上全部角度调节组件11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高度,从而调节方向承载板相对于待检测件的距离,直至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距离调整至合适高度。
62.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角度调节组件110包括角度调节螺杆111与角度调节螺套112,其中,角度调节螺套112穿设固定在基座400中,角度调节螺杆111与角度调节螺套112螺纹连接,并且角度调节螺杆111能够伸出角度调节螺套112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下端面相抵接。该角度调节组件110通过在基座400内设置角度调节螺套112与角度调节螺杆111螺纹配合,保护基座400的同时,提高旋拧角度调节螺杆111的精度。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座40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410,角度调节螺套112穿设固定在第一安装孔410中,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去除角度调节螺套112,将角度调节螺杆111也可以直接与第一安装孔410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63.优选地,角度调节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弹性组件120,第一弹性组件120夹设在基座400和第一承载组件130之间。通过在基座400和第一承载组件130之间设置第一弹性组件120,实现了弹性支撑第一承载组件130的效果,在第一弹性组件120弹性支撑的作用下,减少了旋拧角度调节螺杆111时受到的阻力,避免因相机2000的重量太大难以旋拧角度调节螺杆111的问题,提高旋拧角度调节螺杆111的精准度与稳定性。
6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基座400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420,第一弹性组件120包括弹簧,角度调节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导向柱150,第一导向柱150活动穿设过第二安装孔420并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下端面螺纹连接,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柱150的外周,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下端面相抵接,另一端与基座400的上端面相抵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于基座400固定不动,弹簧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对第一承载组件130提供向上的弹性恢复力,从而弹性支撑第一承载组件130,减少了旋拧角度调节螺杆111时受到的阻力。此外,弹簧套设在第一导向柱150外周,第一导向柱150能够为弹簧的压缩与复位提供导向,避免弹簧在压缩的过程中出现偏移,提高相机调节装置10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并且弹
簧结构简单,尺寸精巧,能够提高较大的弹性恢复力,进一步减小相机调节装置1000的整体尺寸,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组件120也可以包括其他弹性材料,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65.在本实施例中,角度调节模组100还包括第一锁紧组件140,第一锁紧组件140被配置为将调节好相对位置的第一承载组件130和基座400相锁定,实现了对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进行俯仰角度与升降高度调节后的固定。
66.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第一锁紧组件140包括弧形连接板141与第一锁定件142,其中,弧形连接板141的一端与基座400转动连接,弧形连接板141上开设有第一弧形调节槽1411,第一锁定件142能穿设过所述第一弧形调节槽1411旋入第一承载组件130中。当需要固定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基座400的相对位置时,将基座400上的弧形连接板141旋转至合适角度,使第一承载组件130侧壁上的锁定孔131与第一弧形调节槽1411相通,将第一锁定件142穿设过第一弧形调节槽1411并旋拧进锁定孔131完成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基座400的固定;当需要重新调整相机2000与待检测件的相对位置时,反向旋拧第一锁定件142,使第一锁定件142脱离锁定孔131,调节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待检测件的相对位置,完成相机2000与待检测件的相对位置调节后重复上述固定操作,完成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基座400的再次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总共有四个第一锁紧组件140间隔设置在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基座400的左右侧壁与前侧壁上,通过在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基座400的左右侧壁与前侧壁上间隔设置四个第一锁紧组件140,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基座400之间的稳固性。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紧组件140的具体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数量与位置的调整,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67.优选地,如图5所示,水平调节模组200包括第二承载组件210与第一推动组件230,其中,第二承载组件210上叠置有旋转调节模组300,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滑动设置在第一承载组件130上,相机2000的镜头穿设过第二承载组件210,第一推动组件230旋拧穿过角度调节模组100后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侧壁相抵接。该水平调节模组200通过第一推动组件230的旋拧端推动第二承载组件21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平移,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平移。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组件210上开设有第二穿设通孔211,并且第二穿设通孔211的孔径大于相机2000镜头的直径,相机2000的镜头依次穿设过第二穿设通孔211、第一穿设通孔132以及第四穿设通孔430伸出基座400,避免了相机调节装置1000对相机2000的镜头造成遮挡,并且还避免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水平距离调节的过程中,相机2000与第一承载组件130和基座400发生干涉的问题。
68.具体而言,角度调节模组100包括第一旋拧板170,第一旋拧板170固定在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一侧,第一推动组件230包括第一调节螺杆,第一调节螺杆与第一旋拧板170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旋拧穿设过第一旋拧板170后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侧壁相抵接。通过旋拧第一调节螺杆,实现了第二承载组件210带动相机200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平移,而且螺纹旋拧的调节方式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平移的精准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组件210为方形承载板,使得结构更加紧凑美观。
6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承载组件21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移动方向为水平面内的前后方向,相机调节装置1000与外部移动装置相配合,相机调节装置1000固定在外部移动装置上,外部移动装置能够带动相机调节装置1000与相机2000进行水平面内左右方向的
移动,实现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在水平可动范围内任意移动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第二承载组件21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水平移动方向,也可以在上述水平调节模组200的上方,额外叠置一套水平调节模组200,使两套水平调节模组200相对于角度调节模组100的移动方向在水平面内互相垂直,实现相机2000能够在水平可动范围内移动至任意位置的效果,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70.进一步地,角度调节模组100还包括第一固定板160,第一固定板160固定在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一侧并与第一旋拧板170相对设置,水平调节模组200还包括第二弹性组件240,第二弹性组件240压缩夹设在第一固定板160和第二承载组件210之间。通过在第一固定板160和第二承载组件210之间压缩设置第二弹性组件240,实现了弹性推动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效果,在旋拧第一调节螺杆时能够提供调节阻力,提高旋拧角度调节螺杆111的精准度与稳定性。
7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组件240包括弹簧,水平调节模组200还包括第二导向柱290,第二导向柱290活动穿设过第一固定板160并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侧壁螺纹连接,弹簧套设在第二导向柱290的外周,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侧壁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60的侧壁相抵接,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由于第一固定板160固定不动,弹簧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对第二承载组件210提供朝向远离第一固定板160方向(图中向前)的弹性恢复力,从而弹性推动第二承载组件210,增加了旋拧第一调节螺杆并且使第一调节螺杆朝向靠近第一固定板160方向(图中向后)移动时受到的阻力。
72.当需要调整相机2000朝靠近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后)移动时,旋拧第一螺纹直柱,使第一螺纹直柱朝靠近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后)移动,进而推动第二承载组件21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朝靠近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后)移动,与此同时弹簧受力压缩,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朝靠近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后)移动的效果;当需要调整相机2000朝远离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前)移动时,反向旋拧第一螺纹直柱,使第一螺纹直柱朝靠近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前)移动,此时,弹簧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第二承载组件210朝远离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前)移动,实现了相机2000朝远离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前)移动的效果。
73.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承载组件210的移动精准度,水平调节模组200还包括导向组件220,导向组件220包括导轨滑块221与导轨222,其中,导轨222固定在角度调节模组100上,导轨222在角度调节模组100上朝靠远离或靠近第一固定板160的方向(图中向前或向后)延伸,导轨滑块221固定在第二承载组件210的下方,导轨滑块221能够沿导轨222滑动,提高第二承载组件210的移动稳定性。
74.此外,水平调节模组200还包括第一测量组件250,第一测量组件250包括两把尺子,两把尺子分别设置在第二承载组件210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侧壁上,两把尺子的零刻度线相对设置,当第二承载组件21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移动时,安装在第二承载组件210上的尺子跟随移动,两把尺子的零刻度线不再相对设置,而是与尺子上的其他刻度线相对设置,以此得出第二承载组件210相对于第一承载组件130的具体移动距离。
75.进一步地,水平调节模组200还包括第二锁紧组件260,第二锁紧组件260能够将第一承载组件130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相固定。具体而言,第二锁紧组件260包括矩形连接板261与第二锁定件262,其中,矩形连接板261固定在第一承载组件130的侧壁上,矩形连接板
261内开设有直线调节槽2611,直线调节槽261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锁定件262穿设过直线调节槽2611将第二承载组件210与第一承载组件130相固定。当需要固定第一承载组件130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相对位置时,将第二锁定件262穿设过直线调节槽2611并与第二承载组件210螺纹旋紧完成第一承载组件130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固定;当需要重新调整第一承载组件130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相对位置时,旋松第二锁定件262,调节第一承载组件130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相对位置,完成相机2000与待检测件的相对位置调节后重复上述固定操作,完成第一承载组件130与基座400的再次固定。
76.结合图6对旋转调节模组3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旋转调节模组300包括第三承载组件310与第二推动组件320,其中,相机2000的镜头穿设过第三承载组件310,相机2000的底座固定在第三承载组件310上,第三承载组件310转动设置在第二承载组件210上,第二推动组件320旋拧穿过水平调节模组200后与第三承载组件310的一端相抵接。该旋转调节模组300通过第二推动组件320推动第三承载组件310相对于第二承载组件210旋转,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旋转。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承载组件310上开设有第三穿设通孔314,并且第三穿设通孔314的孔径大于相机2000镜头的直径并小于相机2000底座的直径,相机2000的镜头依次穿设过第三穿设通孔314、第二穿设通孔211、第一穿设通孔132以及第四穿设通孔430伸出基座400,相机2000的底座固定在第三承载组件310的上端面上,避免了相机调节装置1000对相机2000的镜头造成遮挡,并且还避免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旋转角度调节的过程中,相机2000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第一承载组件130以及基座400发生干涉的问题。
77.具体而言,第三承载组件310包括第三承载主体311与接触凸起312,第三承载主体311上开设有第三穿设通孔314,相机2000的镜头穿设过第三穿设通孔314,相机2000的底座固定在第三承载主体311的上端面,接触凸起312设置在第三承载主体311的一侧,接触凸起312与第二推动组件320相抵接。水平调节模组200包括第二旋拧板280,第二旋拧板280固定在第二承载组件210的一侧,第二推动组件320包括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与第二旋拧板280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穿设过第二旋拧板280后与接触凸起312相抵接。通过旋拧第二调节螺杆,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旋转的精准调节。
78.进一步地,水平调节模组200还包括第二固定板270,第二固定板270固定在第一承载组件130与第二旋拧板280之间,旋转调节模组300还包括第三弹性组件330,第三弹性组件330一端与接触凸起312相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板270相连接,第三弹性组件330能够为旋拧第二调节螺杆提供调节阻力,提高旋拧第二调节螺杆的精准度与稳定性。
79.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板270包括竖直固定部271与第一固定销272,其中,竖直固定部271上开设有多个固定孔2711,第一固定销272与固定孔2711插接固定,接触凸起312上设置有第二固定销313,第三弹性组件330包括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销272和第二固定销313连接,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当需要正向旋转相机2000时,旋拧第调节螺杆,使第二调节螺杆的螺纹部朝远离第二旋拧板280的方向(图中向后)移动,第二调节螺杆推动接触凸起312朝远离第二旋拧板280的方向(图中向后)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承载主体311正向旋转,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正向旋转的效果;当需要反向旋转相机2000时,反向旋拧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朝靠近第二旋拧板280的方向(图中向前)移动,此时弹簧在自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驱动第二固定销313朝靠近第二旋拧板280的方
向(图中向前)移动,带动接触凸起312朝靠近第二旋拧板280的方向(图中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第三承载主体311反向旋转,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反向旋转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销272与不同位置的固定孔2711插接固定,从而改变弹簧的拉伸量,改变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大小,提高旋拧第二调节螺杆的精准度。
80.进一步地,第三承载主体311为轮廓带有弧度的平板,第三承载主体311上开设有第二弧形调节槽3111,第二弧形调节槽3111沿第三承载主体311相对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旋转中心旋转延伸。旋转调节模组300还包括第三锁紧组件340,第三锁紧组件340包括第三锁定件,第三锁定件能够穿设过第二弧形调节槽3111后与第二承载组件210螺纹固定,当需要固定第三承载主体311与第二承载组件210时,将第三锁定件伸入并穿设过第二弧形调节槽3111,与第二承载组件210旋拧固定;当需要重新调整第三承载主体311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旋转位置时,反向旋拧第三锁定件,使第三锁定件不再与第二承载组件210旋拧固定,并且将第三锁定件移除,进行第三承载组件310相对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旋转位置调节;当完成第三承载主体311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旋转位置调节后,重新将第三锁定件伸入并穿设过第二弧形调节槽3111,再次与第二承载组件210旋拧固定。
81.进一步地,第三承载主体311上设置有角度尺,旋转调节模组300还包括第二测量组件350,第二测量组件350包括角度指针,角度指针固定在第二承载组件210的侧壁上,角度指针与角度尺的零刻度线正对。当第三承载主体311相对于第二承载组件210旋转时,角度尺在第三承载主体311的带动下相对于角度指针旋转,以实现第三承载主体311相对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旋转角度的精准测量,提高第三承载主体311相对于第二承载组件210的旋转精度。
82.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检测设备,包括移动装置以及上述相机调节装置1000,基座400固定在移动装置上,移动装置能够带动相机调节装置1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移动。该检测设备通过应用上述相机调节装置1000,实现了相机2000相对于待检测件的俯仰角度、水平距离以及旋转角度的快速精准调节,保证了相机2000的镜头在合适的焦距范围内与待检测件平行正对,从而保证了相机2000对待检测件的精准检测。此外,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由上至下依次叠置,并且相机2000的镜头能够依次穿过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减小了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之间的叠置高度,而且旋转调节模组300、水平调节模组200以及角度调节模组100套设在相机2000的镜头的外部,能够对相机2000的镜头起到很好地保护效果,使得整个相机调节装置1000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约了安装空间,而且组装简单,操作方便。
8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