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04871发布日期:2023-04-21 11:0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装置已经广泛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各显示装置厂商之间的成本竞争越来越激烈,低端显示装置的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小,内部挖掘降成本和提效措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2、相关技术中,显示装置的前壳通常采用塑料材质,这种前壳通常需要采用螺钉与显示装置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需要使用多个螺钉才能完成固定且需要人工固定螺丝,导致显示装置出现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显示装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胶框和前壳,显示面板具有显示面;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胶框与背光模组相连,胶框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前壳位于胶框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前壳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一个第一连接部与一个第二连接部对应。

4、其中,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一者设有插孔,插孔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显示面,另一者通过开口插入插孔;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沿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一侧,第一卡接部设有朝向第二卡接部的第一卡接面,第二卡接部设有朝向第一卡接部的第二卡接面,第一卡接面与第二卡接面抵接;第一插接部设有插孔的情况下,第一卡接部位于第二卡接部的一侧,且位于开口所在的一侧;第二插接部设有插孔的情况下,第二卡接部位于第一卡接部的一侧,且位于开口所在的一侧。

5、显示面板用于显示画面,并且将画面显示在显示面上,背光模组与显示面板相对设置,为显示面板提供显示画面所需的光源,胶框与背光模组相连,用于将背光模组的各个组成元件连接在一起,且对背光组件起到保护作用。前壳与胶框连接,前壳具有装饰效果,可以增加显示装置的产品卖点,同时,前壳也对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起到保护作用。胶框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部;前壳位于胶框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前壳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部,一个第一连接部与一个第二连接部对应,前框通过第一连接部和胶框的第二连接部连接,此过程不使用螺钉固定且装配工艺简单,降低了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解决了显示装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6、具体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插接部和第二卡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一者设有插孔,插孔的一侧设有开口,开口的开口方向垂直于显示面,另一者通过开口插入插孔;插孔的内壁面对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另一者进行限位,限制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中的另一者在插孔内的前壳的宽度方向、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从而限制了胶框和前壳中的一者相对另一者在前壳的宽度方向、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移动。

7、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弹性,沿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延伸。胶框和前壳连接时,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至少一者抵接后发生形变,使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一者越过另一者,使第一卡接部移动到第二卡接部的后方,从而使第一卡接面可以与第二卡接面抵接,前壳邻近背光模组的一侧与胶框抵接,进而使前壳不能相对于胶框在前后方向上移动。本技术通过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以及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的配合来限制前壳相对于胶框在前壳的宽度方向、前壳的长度方向、前壳的厚度方向上的移动,前壳的厚度方向垂直于显示面,以此完成前壳和胶框的连接,装配过程简单,降低了材料成本、人工成本。

8、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可以解决显示装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设有插孔,前壳包括本体部,第二连接部还包括支撑部,第二插接部与本体部之间具有间隙,支撑部位于间隙内,且连接在第二插接部和本体部之间;插孔背离背光模组的一侧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朝向开口的一端为敞口端,支撑部由敞口端插入避让缺口;其中,在胶框的长度方向上,避让缺口的尺寸小于插孔的尺寸以及第二插接部的尺寸。

10、第一插接部设有插孔,第二插接部插接入第一插接部的插孔时,第二插接部的支撑部从避让缺口的敞口端插入,且向背离敞口端的方向移动,直至前壳邻近背光模组的一侧与胶框抵接。此时,支撑部位于避让缺口内,第二插接部位于插孔内,第一插接部的沿前壳的长度方向延伸一部分位于第二插接部与本体部之间的间隙内。第一插接部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二插接部的两侧,在胶框的长度方向上,避让缺口的尺寸小于插孔的尺寸以及第二插接部的尺寸。第一插接部的其余部分对第二插接部进行限位,避让缺口对支撑部进行限位,使前壳无法相对于胶框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一插接部的沿前壳的长度方向延伸一部分对第二插接部进行限位,胶框连接第一插接部的一侧对第二插接部进行限位,使前壳无法相对于胶框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使前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设有插孔,胶框包括本体部,第一连接部还包括支撑部,第一插接部与本体部之间具有间隙,支撑部位于间隙内,且连接在第一插接部和本体部之间;插孔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有避让缺口,避让缺口朝向开口的一端为敞口端,支撑部由敞口端插入避让缺口;其中,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避让缺口的尺寸小于插孔的尺寸以及第一插接部的尺寸。

12、第二插接部设有插孔,第一插接部插接入第二插接部的插孔时,第一插接部的支撑部从避让缺口的敞口端插入,且向背离敞口端的方向移动,直至前壳邻近背光模组的一侧与胶框抵接。此时,支撑部位于避让缺口内,第一插接部位于插孔内,第二插接部的沿前壳的长度方向延伸一部分位于第一插接部与本体部之间的间隙内。第二插接部的其余部分位于第一插接部的两侧,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避让缺口的尺寸小于插孔的尺寸以及第一插接部的尺寸。第二插接部的其余部分对第一插接部进行限位,避让缺口对支撑部进行限位,使前壳无法相对于胶框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第二插接部的沿前壳的长度方向延伸一部分对第一插接部进行限位,胶框连接第二插接部的一侧对第一插接部进行限位,使前壳无法相对于胶框在上下方向上移动,使前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部与避让缺口间隙配合。

14、支撑部与避让缺口间隙配合,支撑部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等于避让缺口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使支撑部可以由避让缺口邻近开口的一端插入,支撑部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小于避让缺口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时,支撑部可以在避让缺口内沿前壳的长度方向移动,移动量为避让缺口与支撑部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之差。支撑部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等于避让缺口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时,支撑部可以由避让缺口邻近开口的一端插入,但不能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移动,使支撑件和避让缺口抵接,从而使前壳与胶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

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支撑部的插入方向,敞口端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胶框的长度方向与前壳的长度方向一致。

16、沿支撑部的插入方向,敞口端在前壳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减小,使敞口端沿支撑部的插入方向形成引导部,支撑部可以在引导部的引导下进入避让缺口内,使避让缺口对支撑部形成限位。

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胶框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前壳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避让缺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一个支撑部与一个避让缺口对应;多个支撑部的一者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接触;在多个支撑部的其余部分中,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间隙。

18、多个第一连接部与多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且连接,避让缺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一个支撑部与一个避让缺口对应,多个支撑部的一者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接触,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对多个支撑部的一者进行限位,同时使多个第一连接部和多个第二连接部中的一者对前壳进行定位,使前壳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胶框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齐。在多个支撑部的其余部分中,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间隙,使其余的支撑部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对其余的支撑部只有连接和限位作用,使前壳更加顺利、稳定的与胶框连接。

1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胶框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部,前壳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连接部;避让缺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一个支撑部与一个避让缺口对应;在多个支撑部的两者中,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接触,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二侧面具有间隙,另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二侧面接触,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具有间隙。

20、在多个支撑部的其余部分中,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间隙。

21、多个第一连接部与多个第二连接部一一对应且连接,避让缺口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一个支撑部与一个避让缺口对应,在多个支撑部的两者中,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接触,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二侧面具有间隙,另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二侧面接触,使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以及另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二侧面对前壳进行定位,使使前壳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与胶框在其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齐。在多个支撑部的其余部分中,一个支撑部与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均具有间隙,使其余的支撑部对应的避让缺口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对其余的支撑部只有连接和限位作用,使前壳更加顺利、稳定的与胶框连接。

2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胶框设于背光模组的底部,前壳的至少部分位于胶框的下方。

23、胶框设于背光模组的底部,前壳的至少部分位于胶框的下方,使胶框与前壳的至少部分连接在背光模组的底部。

2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插接部与第一卡接部沿胶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插接部与第二卡接部沿前壳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胶框的长度方向与前壳的长度方向一致。

25、第一连接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插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一卡接部,第二连接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插接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接部,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一一对应且连接,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一一对应且连接。

2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设有与第一卡接面相对的第一导向面,沿背离背光模组的方向,第一导向面与第一卡接面的距离逐渐减小;第二卡接部设有与第二卡接面相对的第二导向面,沿朝向背光模组的方向,第二导向面与第二卡接面的距离逐渐减小。

27、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时,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抵接且互为引导,使第一卡接部更容易越过第二卡接部到达第二卡接部的后方,使第二卡接面与第一卡接面抵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