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目夜视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69323发布日期:2023-03-29 13:53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目夜视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四目夜视仪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四目夜视仪。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夜视仪不管是单目的还是双目的视野有限,为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更广的观察视野,所以需要四目夜视仪,四目夜视仪的目镜角度各方面需要一定的角度才可以实现成像,四目夜视仪在安装和固定上都与双目和单目的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便捷的四目夜视仪。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四目夜视仪,四目镜筒组件从后往前依次包括目镜卡套、目镜外壳、一对成角度的目镜镜筒、屈光度调节环、双目镜筒壳、夜视增强器、物镜旋转底座、增强器卡座、物镜固定环和物镜,目镜卡套上固定有四目屈光度镜片,目镜卡套的前端卡在目镜外壳上,一对成角度的目镜镜筒嵌在目镜外壳内,目镜镜筒前端与屈光度调节环螺纹连接,双目镜筒壳的后端固定在目镜外壳的前端上,物镜旋转底座卡在夜视增强器上后嵌在对应的双目镜筒壳内,增强器卡座将物镜旋转底座和夜视增强器进行固定,增强器卡座的前端套上物镜固定环,物镜通过物镜固定环固定在增强器卡座上。
6.进一步的,两个目镜镜筒相对的侧壁设置成符合要求的斜面,两个目镜镜筒相对的侧壁上部通过销轴铰接,目镜外壳内设置有用于与目镜镜筒相配合的卡槽,将两个目镜镜筒嵌入到目镜外壳内后用目镜筒固定架进行固定。
7.进一步的,目镜筒固定架为u型结构,目镜筒固定架扣在两个目镜镜筒的铰接处后固定在目镜外壳上。
8.进一步的,目镜筒固定架的两个支腿末端设置有一体的外固定台,目镜外壳内部设置有与目镜外壳一体的内固定台,外固定台通过螺钉固定在内固定台上。
9.进一步的,镜筒固定架的中间连接处收腰设置。
10.进一步的,目镜卡套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一体的卡扣,目镜外壳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块。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目镜镜筒能够快速的固定到目镜外壳内,操作简便,装配也快速。
附图说明
1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4.图1为四目夜视仪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四目夜视仪中桥爆炸后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中桥的剖视图;
17.图4为四目镜筒组件的爆炸图;
18.图5为四目镜筒组件的剖视图;
19.图6为目镜外壳与目镜镜筒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为目镜外壳与目镜镜筒连接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图8为双目镜筒壳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2.图9为双目镜筒壳处的剖视图;
23.图10为双目镜筒壳处其中一个镜筒爆炸出来的剖视图;
24.图11为双目镜筒壳后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12为双目镜筒壳内部零件爆炸出来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13为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4为双目镜筒壳的主视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0、四目镜筒组件;101、燕尾卡槽一;110、目镜卡套;111、四目屈光度镜片;112、卡扣;120、目镜外壳;121、卡块;122、内固定台;130、目镜镜筒;131、销轴;132、目镜筒固定架;1321、外固定台;140、屈光度调节环;150、双目镜筒壳;151、限位凹槽一;160、夜视增强器;161、限位凹槽二;170、物镜旋转底座;171、限位块;180、增强器卡座;190、物镜固定环;191、物镜;200、中桥;210、中桥上壳;220、中桥底壳;221、卡位片;222、卡位凹槽;223、滑动长圆孔;224、定位柱;225、中桥横移块;2251、定位孔;2252、燕尾座一;226、侧固定板;2261、调节通孔;227、瞳距调节螺杆;2271、限位台阶;228、调节帽;300、开关座;310、燕尾卡槽二;410、弹片支架;420、导电弹片;430、柔性电路板;431、左上臂;432、右下臂;433、电路一;434、右上臂;435、左下臂;436、电路二;437、冠簧端子;438、导电插针。
具体实施方式
3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4.如图1至14所示,一种四目夜视仪,包括一对四目镜筒组件100,两个四目镜筒组件100的上端通过中桥200进行连接固定形成四目夜视仪,中桥200包括中桥上壳210和中桥底壳220,中桥上壳210盖在中桥底壳220上后进行固定。
35.中桥底壳21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卡位片221的卡位凹槽222,卡位凹槽222的底部沿着中桥200的长度方向开有滑动长圆孔223,卡位片221的底部设置有突出于卡位片221底端的定位柱224,定位柱224与卡位片221一体结构,定位柱224穿过滑动长圆孔223后伸入到中桥横移块225的定位孔2251内进行定位,中桥横移块225的长度大于滑动长圆孔223的长度。中桥横移块225的底端设置有燕尾座一2252与四目镜筒组件100上端固定的燕尾卡槽一101相配合,四目镜筒组件100通过燕尾座一2252卡入燕尾卡槽一101内进行固定。
36.与中桥横移块225相对应的中桥底壳220的侧端面上固定有与中桥底壳220一体的侧固定板226,侧固定板226上开有用于装配瞳距调节螺杆227的调节通孔2261,瞳距调节螺杆227水平设置,瞳距调节螺杆227靠近中桥横移块225的一端延伸到中桥横移块225内且与中桥横移块225螺纹配合。瞳距调节螺杆227的另外一端穿过调节通孔2261后装配上调节帽228。侧固定板226内侧靠近侧固定板226的瞳距调节螺杆227上设置有与其一体的限位台阶2271。前后调节旋转调节帽228,就能将瞳距调节螺杆227的旋转运动转换成中桥横移块225的直线运动实现中桥横移块225的左右调节,从而实现四目夜视仪的瞳距的调节。
37.中桥横移块225与中桥底壳220之间装配有密封圈。
38.中桥上壳210的上端中部固定有开关座300,开关座300内设置有控制四目夜视仪的开关,开关座300的上端面为燕尾卡槽二310,燕尾卡槽二310用于与头盔上的燕尾座二固定连接。
39.四目镜筒组件100从后往前依次包括目镜卡套110、目镜外壳120、一对成角度的目镜镜筒130、屈光度调节环140、双目镜筒壳150、夜视增强器160、物镜旋转底座170、增强器卡座180、物镜固定环190和物镜191。
40.目镜卡套110上固定有四目屈光度镜片111,目镜卡套110卡和在目镜外壳120的后端上,目镜卡套110的上、下两侧设置有一体的卡扣112,目镜外壳120的上下两端设置有与卡扣112相配合的卡块121。
41.为了满足四目夜视仪的成像原理,两个目镜镜筒130之间的角度是经过计算后得到的,也需要满足两个目镜镜筒130之间角度的固定,两个目镜镜筒130相对的侧壁设置成符合要求的斜面,两个斜面贴合好后就满足两个目镜镜筒130的夹角需求,两个目镜镜筒130相对的侧壁上部通过销轴131铰接。目镜外壳120内设置有用于与目镜镜筒130相配合的卡槽,将两个目镜镜筒130嵌入到目镜外壳120内后用目镜筒固定架132进行固定,目镜筒固定架132为u型结构,目镜筒固定架132扣在两个目镜镜筒130的铰接处后固定在目镜外壳120内。
42.目镜筒固定架132的中间连接处收腰设置,因为两个目镜镜筒130连接处的中间位置处空间更狭窄。目镜筒固定架132的两个支腿末端设置有一体的外固定台1321,目镜外壳
120内部设置有与目镜外壳120一体的内固定台122,外固定台1321通过螺钉固定在内固定台122上。
43.屈光度调节环140套在目镜镜筒130的前端与目镜镜筒130的前端螺纹配合。
44.双目镜筒壳150的后端固定在目镜外壳120的前端上,双目镜筒壳150包括一对用于放置夜视增强器160的镜筒,夜视增强器16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电源的正负极,夜视增强器160按照要求嵌在双目镜筒壳150的其中一个镜筒壳内。
45.物镜旋转底座170位于夜视增强器160的前端,物镜旋转底座170的外圆周侧壁上设置有突出于外圆周侧壁的限位块171,限位块171同时朝向夜视增强器160的一侧突出,限位块171与物镜旋转底座170一体设置。相对应的双目镜筒壳150内相对应的位置处开有与限位块171相配合的限位凹槽一151,同时夜视增强器160上与限位块171相对应的位置处开有限位凹槽二161,也就是说限位块171同时嵌在限位凹槽一151和限位凹槽二161内实现自身的定位和对夜视增强器160的定位,避免夜视增强器160在双目镜筒壳150转动从而导致夜视增强器160的正负极不在所需的位置处。
46.增强器卡座180套在物镜旋转底座170的前端后与双目镜筒壳150的内部螺纹配合实现对物镜旋转底座170和夜视增强器160的固定。物镜固定环190固定在增强器卡座180的前端后安装上物镜191。
47.之所以物镜旋转底座170和夜视增强器160设置成两个零件,是为了使得物镜191与夜视增强器160之间的同心度更容易保持,如果将物镜旋转底座170和夜视增强器160做成一个零件的话,其与物镜191保持同心度的话就对物镜旋转底座170和夜视增强器160合成一体的零件的加工需求较高,生产难度大。
48.由于两个夜视增强器160固定好后左侧的夜视增强器160的负极在上,正极在下,右侧的夜视增强器160的负极在下,正极在上。双目镜筒壳150的后部中间固定有弹片支架410,弹片支架410上与夜视增强器160对应的位置处分别固定有导电弹片420,弹片支架410的后端设置有柔性电路板430。
49.柔性电路板430为人型结构的薄片结构,柔性电路板430的左上臂431和右下臂432是电路一433,柔性电路板430的右上臂434和左下臂435是电路二436,电路一433和电路二436之间绝缘,柔性电路板430的上端为朝向弹片支架410弯曲的弯折部,弯折部上设置有一对冠簧端子437,冠簧端子437与导电插针438相配合,双目镜筒壳150上开有便于导电插针438插入的通孔,导电插针438插入到冠簧端子437内,电路一433和电路二436分别与其中一个冠簧端子437连通以接通电路。左上臂431、右上臂434、左下臂435和右下臂432的端子分别位于对应的导电弹片420处且与对应的导电弹片420焊接即可。
50.在装配四目夜视仪时,需要将夜视增强器160正极和正极连接,负极和负极连接好后与电路连接,在组装四目夜视仪时装配工人需要仔细核对两者的正负极,这样需要的装配时间长,同时对安装工人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用此结构的柔性电路板430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点对点的安装就行。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