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45666发布日期:2023-11-17 18:3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今许多电子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数字相机)皆具有照相或录影的功能。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并朝着便利和轻薄化的设计方向进行发展,以提供使用者更多的选择。

2、前述具有照相或录影功能的电子装置通常设有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驱动光学元件(例如为镜头)沿着光轴进行移动,进而达到自动对焦(auto focus,af)或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lization,ois)的功能。光线可穿过前述光学元件在感光元件上成像。然而,现今移动装置的趋势是希望可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具有较高的耐用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的尺寸以及提升其耐用度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固定部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一光学元件相对固定部于第一维度运动。

3、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包括线圈、第一磁性元件、第一导磁元件。线圈具有绕线轴。第一磁性元件对应线圈。第一导磁元件对应第一磁性元件。第一导磁元件具有板状的结构。第一导磁元件具有第一突出部,突出第一磁性元件并对应线圈。第一突出部包括第一突出面,与绕线轴垂直。第一磁性元件的n极与s极沿着第一磁极方向排列。

4、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导磁元件以及第二磁性元件。第二导磁元件对应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对应线圈。第一导磁元件、第二导磁元件的中心的连线与第一磁极方向平行。第二磁性元件的n极与s极沿着第二磁极方向排列。第一磁极方向、第二磁极方向互相平行。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的中心沿着第一轴排列。第一维度为以第一转轴转动的运动。第一转轴与第一轴平行。

5、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元件驱动机构还包括弹性组件,光学元件经由弹性组件活动地连接固定部。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中间连接部、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以及第三弹性部。第一固定端固定地连接光学元件。第二固定端固定地连接固定部。中间连接部位于第一固定端、第二固定端之间。中间连接部经由第一弹性部活动地连接第二固定端。第一固定端经由第二弹性部活动地连接中间连接部。中间连接部经由第三弹性部活动地连接第二固定端。弹性组件具有板状的结构。第一弹性部的弹性系数与第二弹性部的弹性系数不同。第一弹性部的最小宽度小于第二弹性部的最小宽度。第一弹性部的厚度与第二弹性部的厚度相同。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与第二固定端的交界处、第一弹性部与中间连接部的交界处、第二弹性部与中间连接部的交接处以及第二弹性部与第一固定端的交接处沿着一直线排列。直线与第一轴平行。第一弹性部、第三弹性部沿着第一轴排列。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具有多个弯折结构的第一弹性部与具有多个弯折结构的第三弹性部相对于一第二轴呈镜像对称。第二轴与第一轴垂直。第二弹性部的弯折数量小于第一弹性部的弯折数量。

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部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二弹性部的弹性系数。第二弹性部不具有任何弯折部。第一轴、第二轴、与第一方向任两者互相垂直。弹性组件的第一表面面朝第一磁性元件。弹性组件的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面朝相反方向。沿着第二方向观察时,第一突出面位于第二表面与第一磁性元件之间。沿着第二方向观察时,于第一方向上,第一突出面位于弹性组件的中心与线圈中心之间。第一表面面朝线圈。

8、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具有第一频率的电流输入至线圈时,第一固定端于第一转动范围相对固定部转动,且中间连接部于第二转动范围相对固定部转动。第一转动范围的最大值与第二转动范围的最大值不同。当电流输入至线圈时,第一固定端与中间连接部的运动具有相位差。相位差大于90度。

9、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部包括底面、间隔部、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第四凹槽、第五凹槽以及底座表面。底面具有平面结构并面朝外部装置。间隔部位于第一磁性元件、第二磁性元件之间。第一凹槽用以容纳部分第一磁性元件。第二凹槽用以容纳第二磁性元件。第一凹槽位于第三凹槽。第四凹槽对应第一弹性部。第五凹槽对应第三弹性部。底座表面面朝弹性组件。第一转动范围的最大值大于第二转动范围的最大值。第一磁性元件的第一磁性元件表面至少部分显露出第一凹槽。第一导磁元件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凹槽。第二导磁元件未位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三凹槽。第四凹槽位于第三凹槽。第五凹槽位于第三凹槽。间隔部位于第三凹槽。第一磁性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磁性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第一导磁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导磁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磁性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磁性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第一导磁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大于第二导磁元件与底面的最短距离。第一轴与底面不平行。第一轴与底面不垂直。底座表面与底面不平行。底座表面与底面不垂直。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形成于底座表面。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固定端不以第一轴呈镜像对称。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第二固定端的中心与光学元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大于零。第二固定端的中心与底面的最短距离不同于光学元件的中心与底面的最短距离。第二固定端具有u形的结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各元件的特殊相对位置、大小关系不但可使驱动机构达到特定方向的薄型化、整体的小型化,另外经由搭配不同的光学模块使系统更进一步提升光学品质(例如拍摄品质或是深度感测精度等),更进一步地利用各光学模块达到多重防震系统以大幅提升防手震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一光学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弹性组件,该光学元件经由该弹性组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部,其中该弹性组件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括: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元件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一种光学元件驱动机构,用以驱动第一光学元件,包括固定部以及第一驱动组件。第一驱动组件用以驱动第一光学元件相对固定部于第一维度运动。

技术研发人员:吴亚修,陈怡和,王英任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台湾东电化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