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3649发布日期:2023-04-19 20:47阅读:49来源:国知局
成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1、近年来,随着折叠屏手机的流行,电子产品也向着功能佳且外形轻薄的趋势发展,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成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但是小型化的成像镜头存在像素高和镜头总长短的矛盾。另一方面,图像传感器的性能提高和尺寸减小也使得相应镜头的设计自由度越来越小,增加了相应镜头的设计难度。所以在确保镜头小型化的基础上,做到大视场角兼具较大的像面,并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是目前诸多镜头生产商提升自身竞争力的主要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8.0mm<(f1+|f7|)×tan(semi-fov)<11.5mm;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imgh、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满足:3.5<imgh/epd×fno<5.5;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1、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61、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空气间隔t56满足:-9.0<(sag51+sag61)/t56<-2.5。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imgh与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满足:1.5<ttl/imgh×fno<3.0。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1.0<ttl/f×tan(semi-fov)<1.5。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0.5<r11/r14<2.0。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2.0<(f1/r1)×(r2/f1)<4.5。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第六透镜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0.8<(t45+t56+t67)/(ct5+ct6)<2.8。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3.5<(dt62+dt52)/(dt62-dt52)<10.0。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2、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62满足:-8.5<dt52/sag52+dt62/sag62<-5.5。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71、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72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11.8<(sag71+sag72)/ct7<-2.5。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径处的边缘厚度et6满足:2.0<(ct6+et6)/et6<3.8。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半口径dt61与第六透镜的最大有效半口径处的边缘厚度et6满足:3.5<dt61/et6<12.0。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3.0<f7/r14<-0.5。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3.5<ttl/(ct5+ct6+ct7)<6.0。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第五透镜的折射率n5与第七透镜的折射率n7满足:1.0<ct5/ct7+n5/n7<5.0。

16、本申请提出的成像镜头通过将第四透镜的物侧面设置为凸面,像侧面设置为凹面,第六透镜的像侧面设置为凹面,合理搭配第一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光焦度以及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的关系,以及控制第五透镜前矢与第六透镜前矢以及两透镜间的间隙,可以保证透镜具有良好的可加工性,同时有利于保证成像镜头的主光线入射到像面时具有较小的入射角度,提高像面相对照度并使得成像镜头具有大像面的优势;通过合理控制imgh、epd及fno的比值,有利于实现较大的成像高度的同时实现较短的光学总长ttl,有利于实现镜头的小型化,并有利于提升成像质量。



技术特征:

1.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imgh与所述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满足:1.5<ttl/imgh×fno<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成像镜头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所述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所述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1.0<ttl/f×tan(semi-fov)<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4满足:0.5<r11/r14<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四透镜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所述第五透镜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所述第六透镜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与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满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满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62、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口径dt52、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52、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62满足:-8.5<dt52/sag52+dt62/sag62<-5.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71、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之间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sag72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成像镜头,该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其像侧面为凹面;以及第七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8.0mm<(f1+|f7|)×tan(Semi‑FOV)<11.5mm;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像高的一半ImgH、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成像镜头的光圈数Fno满足:3.5<ImgH/EPD×Fno<5.5;以及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51、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径顶点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AG61、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空气间隔T56满足:‑9.0<(SAG51+SAG61)/T56<‑2.5。

技术研发人员:厉宏兰,贺凌波,戴付建,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