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22359发布日期:2023-09-13 09:59阅读:37来源:国知局
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属于显示器,尤其涉及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显示技术发展,对产品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轻薄性是显示产品越来越看重的性能之一。对于一些超薄的lcd产品,背光厚度是影响产品最终厚度的重要因素,如图1所示,在一些超薄的lcd产品中,光源3与量子点膜2之间存在空腔10,光源3发出的光会在空腔10中随机反射,部分光从边缘漏出,导致光源3发出的光只有一部分到达量子点膜2转化为背光,出光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出光率的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控制方法。

2、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背光模组,包括透光层以及位于透光层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透光层内设有与所述光源相对的光学模片,所述光源与所述透光层的入光侧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中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具有与所述光学膜片相对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光源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导光部构造为全反射导光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端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线,经全反射引导光线由所述第一端出射至所述光学膜片。

4、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光源的光线照射范围内的导光柱,所述光源的光线能够照射在每个导光柱内并在对应的导光柱内发生全发射。

5、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导光柱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于所述透光层。

6、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每个所述导光柱的第二端分别靠近所述光源,以使光源的光线照射在每个所述导光柱的最小入射角度θ入射大于或等于每个导光柱的全反射临界角θ临界。

7、进一步地,所述导光部为光学树脂,多个所述导光柱分别由蚀刻形成。

8、进一步地,所述光学树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透明的有机平坦层材料。

9、进一步地,所述透光层的外部套有透明的封装层,所述导光部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

10、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导光柱的第二端采集所述光源的光线的圆心角与所述光源的光线的最大出光角的比值为arctan(b/h)/90°,其中b为每个导光柱的半径,h为每个导光柱的第二端与光源之间的垂直距离。

11、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

12、在设有光学膜片的透光层的入光侧设置导光部,并将所述导光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光学膜片相对,其中所述导光部被构造为全反射导光结构;

13、在所述导光部背离所述透光层的一侧设置光源并与所述导光部的第二端相对,以使所述导光部的第二端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线,经全反射引导光线由第一端出射至所述光学膜片。

14、进一步地,在所述光学膜片的透光层的入光侧设置导光部包括:

15、在所述透光层的入光面上制作光学树脂,并在所述光学树脂刻蚀多个导光柱,并使所述光源的光线能够照射在每个导光柱内并在对应的导光柱内发生全发射,其中光学树脂选用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的材料。

16、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该背光控制方法包括:

17、通过导光部的一端收集来自与其相对的光源的光束;

18、通过控制光束在所述导光部内的光路,以全反射方式集中引导光束向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传播;

19、通过所述导光部的另一端将光束向与其相对的光学模片投射;

20、其中:所述导光部形成于光源与透光层的入光侧之间限定出的空腔。

21、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中透光层的出光侧投出的光照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23、本申请的背光模组在光源与光学模片之间的空腔内设置全反射导光结构,通过具有全反射导光结构的导光部将光源投射在空腔内的光线聚齐起来,并在导光部内全反射至光学膜片上,从而避免光源的光线会在空腔中随机反射从边缘漏出,该背光模组提高了出光率。



技术特征:

1.背光模组,包括透光层以及位于透光层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透光层内设有与所述光源相对的光学模片,所述光源与所述透光层的入光侧之间限定出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中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具有与所述光学膜片相对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光源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导光部构造为全反射导光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端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线,经全反射引导光线由所述第一端出射至所述光学膜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分别设于所述光源的光线照射范围内的导光柱,所述光源的光线能够照射在每个导光柱内并在对应的导光柱内发生全发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光柱相互平行,且分别垂直于所述透光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的材料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每个所述导光柱的第二端分别靠近所述光源,以使光源的光线照射在每个所述导光柱的最小入射角度θ入射大于或等于每个导光柱的全反射临界角θ临界。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部为光学树脂,多个所述导光柱分别由蚀刻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树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透明的有机平坦层材料。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层的外部套有透明的封装层,所述导光部形成于所述封装层上。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光柱的第二端采集所述光源的光线的圆心角与所述光源的光线的最大出光角的比值为arctan(b/h)/90°,其中b为每个导光柱的半径,h为每个导光柱的第二端与光源之间的垂直距离。

9.背光模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学膜片的透光层的入光侧设置导光部包括:

11.显示装置的背光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2.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中透光层的出光侧投出的光照射在所述显示面板上。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背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及其背光控制方法,属于显示器技术领域。该背光模组包括透光层以及位于透光层的入光侧的光源,所述透光层内设有与所述光源相对的光学模片,所述光源与所述透光层的入光侧之间限定出空腔,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空腔中的导光部,所述导光部具有与所述光学膜片相对的第一端和与所述光源相对的第二端;所述导光部构造为全反射导光结构,以通过所述第二端接收来自所述光源的光线,经全反射引导光线由所述第一端出射至所述光学膜片。该光线模组能够将光源投射在其与光学膜片空腔的光线全反射至光学模片上,以提升出光率。

技术研发人员:任锦宇,张方振,秦斌,高志坤,王锦谦,牛亚男,王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