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显示设备、防窥方法及汽车与流程

文档序号:35421799发布日期:2023-09-13 08:5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显示设备、防窥方法及汽车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显示设备、防窥方法及汽车。


背景技术:

1、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显示屏会影响驾驶安全性。例如,大尺寸车载屏幕在汽车侧窗上的投影会影响主驾驶观看后视镜,从而影响夜间驾驶的安全性;副驾屏幕所显示信息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从而也会影响驾驶的安全性。

2、目前,相关技术主要通过防窥技术解决车载显示屏影响驾驶安全性问题,当前防窥技术包括被动防窥和主动防窥。其中被动防窥通过增加防窥膜片或者利用导光板网点实现防窥,但是其会严重影响显示屏系统的整体亮度,若要达到相同亮度则需要led颗数更多,导致屏幕发热严重;主动防窥通过双导光板或普通液晶盒实现防窥,其中双导光板系统结构复杂,只能实现整个屏幕防窥;普通液晶盒的防窥角度控制比较差,也是只能实现整个屏幕防窥,其实际应用的显示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防窥方法及汽车,以解决的当前车载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差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模组和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包括液晶显示盒和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位于液晶显示盒与背光模组之间,第一防窥控制面板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设有第一偏振器;

3、第一防窥控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有液晶分子层,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和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均设有多个电极区域;

4、当电极区域接收控制电压时,液晶分子层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其中,每个电极区域之间的控制电压相互独立,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与控制电压存在对应关系。

5、本申请通过设置多个电极区域分别接收相互独立的控制电压,以控制液晶分子层中不同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从而实现车载显示设备的分区防窥控制,满足车辆根据车内人员视角选择合适的防窥视角,进而提高车载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6、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与背光模组之间还设有与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相同结构的第二防窥控制面板,第一偏振器位于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与第二防窥控制面板之间,第二防窥控制面板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偏振器。

7、本实现方式通过第一防窥控制面板和第二防窥控制面板形成双层防窥液晶盒结构,以增大光线的可调节偏转角度,从而最大化降低侧窗投影和副驾驶屏幕信息对驾驶员注意力的干扰,进而提升防窥效果和保证行车安全性。

8、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防窥控制面与背光模组之间还设有与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相同结构的增亮控制面板,第一偏振器位于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与增亮控制面板之间,增亮控制面板朝向背光模组的一侧还设有反射式偏光增亮膜。

9、本实现方式通过第一防窥控制面板和增亮控制面板形成具有增亮作用的双层防窥液晶盒结构,利用反射式偏光增亮膜透射s光和反射p光的特点,使p光在反射式偏光增亮膜与背光模组之间来回传播,从而提升车载显示设备的光学效果以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同时可无需更多led颗粒,能够有效缓解屏幕发热问题。

10、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有用于传输控制电压的液晶开关。

11、本实现方式通过设置液晶开关以控制电压传输,可作为车载显示设备防窥功能的开关,从而实现车载显示设备的主动防窥。

12、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液晶显示盒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偏振器和上偏振器,下偏振器设置于液晶显示盒朝向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的一侧,下偏振器的分子链方向与第一偏振器和第二偏振器相同;

13、当液晶开关断开时,液晶分子平行于下偏振器;当液晶开关闭合时,液晶分子发生偏转,液晶分子的偏转平面与上偏振器保持平行。

14、本实现方式通过将下偏振器的分子链方向设置为与第一偏振器和第二偏振器相同,以使下偏振器与第一偏振器和第二偏振器具有相同的偏光方向,通过保持液晶分子的偏转平面与上偏振器相同,以使相应视角内的用户能够正常浏览车载显示设备所显示的信息,从而实现自定义视角的防窥功能。

15、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方法,应用于如第一方面车载显示设备,方法包括:

16、获取主驾驶位置信息和车载显示设备的设备位置信息;

17、基于主驾驶位置信息和设备位置信息,计算车载显示设备中各个电极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信息;

18、基于液晶分子偏转信息与控制电压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各个电极区域的目标控制电压值;

19、在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模式下,基于目标控制电压值,向各个电极区域供电。

20、本申请通过基于主驾驶位置信息和设备位置信息,计算车载显示设备中各个电极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角度,以分析驾驶员相对于车载显示设备的视角,从而分析出既不干扰驾驶员行车也能保证其他用户正常观看情况下的防窥角度(即液晶分子偏转角度);再基于液晶分子偏转角度与控制电压之间的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各个电极区域的目标控制电压值,并在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模式下,基于目标控制电压值,向各个电极区域供电,以实现主驾驶位与其他座位之间的多层次防窥控制,从而实现既不干扰驾驶员行为,保证行车安全性,又能够保证其他座位用户正常观看车载显示设备所显示的信息,进而提升车载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21、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基于主驾驶位置信息和设备位置信息,计算车载显示设备中各个电极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信息,包括:

22、基于主驾驶位置信息和设备位置信息,计算车载显示设备与主驾驶位之间的位置关系;

23、利用预设防窥控制策略,根据位置关系和车载显示设备的设备属性信息,确定各个电极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信息。

24、本实现方式通过分析车载显示设备与主驾驶位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分析出驾驶员相对于车载设备的视角,再结合设备属性信息,提高液晶分子偏转信息的计算准确度,从而满足不同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需求。

25、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26、控制背光模组向车载显示设备的液晶模组发射光源,光源包括横向振动光和纵向振动光,其中,横向振动光能够透过液晶模组的反射式偏光增亮膜,纵向振动光在反射式偏光增亮膜与背光模组之间进行传播。

27、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方法还包括:

28、利用预设防窥开关链路,控制车载显示设备开启或关闭防窥模式。

29、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第一方面的车载显示设备。

30、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方面的有益效果请参照第一方面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模组和背光模组,所述液晶模组包括液晶显示盒和第一防窥控制面板,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位于所述液晶显示盒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设有第一偏振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相同结构的第二防窥控制面板,所述第一偏振器位于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与所述第二防窥控制面板之间,所述第二防窥控制面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偏振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与所述背光模组之间还设有与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相同结构的增亮控制面板,所述第一偏振器位于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与所述增亮控制面板之间,所述增亮控制面板朝向所述背光模组的一侧还设有反射式偏光增亮膜。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设有用于传输所述控制电压的液晶开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盒包括相对设置的下偏振器和上偏振器,所述下偏振器设置于所述液晶显示盒朝向所述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的一侧,所述下偏振器的分子链方向与所述第一偏振器和所述第二偏振器相同;

6.一种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车载显示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主驾驶位置信息和所述设备位置信息,计算所述车载显示设备中各个电极区域的液晶分子偏转信息,包括: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的防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车载显示设备。


技术总结
本申请适用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载显示设备、防窥方法及汽车,车载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模组和背光模组,液晶模组包括液晶显示盒和第一防窥控制面板;第一防窥控制面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有液晶分子层,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的一侧和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的一侧均设有多个电极区域;当电极区域接收控制电压时,液晶分子层的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其中,每个电极区域之间的控制电压相互独立,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与控制电压存在对应关系。实现了车载显示设备的分区防窥控制,满足车辆根据车内人员视角选择合适的防窥视角的需求,进而提高车载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游晓鹤,刘慧,王领然,陈璐璐,郭治宇,黄同意,黄钰鑫,黄雪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