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53997发布日期:2023-12-03 10:33阅读:5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水下光纤微缆有线通信,具体涉及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1、水下光纤微缆有线通信在中小型水下航行器高速稳定通信领域运用广泛。工作过程中,光缆从光纤微缆线团内侧拉出,一端与水下航行器光电装置连接,另一端与发射平台、水面浮标或岸基光电装置连接,通过光纤构建有线通信链路。该种消耗性水下长距离有线通信方式具备重量轻、成本低、通信速率高和使用场景灵活等诸多优点。

2、现有工艺下的光纤微缆线团为被动布放,当外界施加到光纤微缆自由端的拖曳力大于自身从线包剥离的粘结力时,线团向外布放光纤,通常剥离力较小。光纤微缆线团在一些低速使用平台使用时,例如水面漂浮浮标、低速水下航行器和深海低速探测器等,已布放出的光纤微缆在自重、波浪扰流、洋流及其他水动力影响下,存在使用者不希望光纤布放而被动布放的情况,这对光纤微缆线团的使用长度是一种浪费,平白缩短有效使用时间;另外,布放出多余的光纤微缆也会对使用可靠性造成不利影响。在不希望布放的情况下,采用直接暂停布放的方式可能会使光纤微缆承受较大的水中拖曳力,增大断线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包括光纤微缆线团和放线装置:

2、所述光纤微缆线团布置于线团壳体内,所述线团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光纤微缆线团的自由端伸出的开口;

3、所述放线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开口处的放线阻尼环,所述放线阻尼环内设有中空的放线通道,所述光纤微缆线团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放线通道,所述光纤微缆与所述放线通道的接触面积可以调节。

4、进一步的,所述放线阻尼环包括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其中一侧垂直设有两个约束端板,两个所述约束端板均偏心设置,两个所述约束端板之间的间隙即构成所述放线通道;

5、所述圆形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开口外,所述圆形板能够绕自身圆心转动。

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约束端板的形状和尺寸均对应,两个所述约束端板相对于所述圆形板的圆心中心对称。

7、进一步的,所述约束端板的外表面经过粗糙处理。

8、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圆形板平行布置且通过所述约束端板连接;两块所述圆形板和两个所述约束端板之间的空间即构成所述放线通道。

9、进一步的,所述放线阻尼环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线团壳体的外壁上,所述放线阻尼环相对于所述约束端板的另一侧的圆心处垂直设有中心旋转轴;

10、所述支架上还设有防水舵机,所述防水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所述中心旋转轴传动连接。

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2、本发明能够满足降低光纤微缆线团非必要布放的使用要求,减少光纤微缆非必要布放长度,延长线团水下使用寿命,且可根据使用环境调整光纤微缆自由端布放力,使用灵活,在水下低速航行器、深海探测器及水面无动力浮标等多种应用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包括光纤微缆线团和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阻尼环包括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其中一侧垂直设有两个约束端板,两个所述约束端板均偏心设置,两个所述约束端板之间的间隙即构成所述放线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约束端板的形状和尺寸均对应,两个所述约束端板相对于所述圆形板的圆心中心对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端板的外表面经过粗糙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圆形板平行布置且通过所述约束端板连接;两块所述圆形板和两个所述约束端板之间的空间即构成所述放线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阻尼环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线团壳体的外壁上,所述放线阻尼环相对于所述约束端板的另一侧的圆心处垂直设有中心旋转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海深光纤微缆线团可控阻尼放线装置,包括光纤微缆线团和放线装置,所述光纤微缆线团布置于线团壳体内,所述线团壳体上开设有供所述光纤微缆线团的自由端伸出的开口;所述放线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开口处的放线阻尼环,所述放线阻尼环内设有中空的放线通道,所述光纤微缆线团的自由端穿过所述放线通道,所述光纤微缆与所述放线通道的接触面积可以调节。本发明能够满足降低光纤微缆线团非必要布放的使用要求,减少光纤微缆非必要布放长度,延长线团水下使用寿命,且可根据使用环境调整光纤微缆自由端布放力,使用灵活,在水下低速航行器、深海探测器及水面无动力浮标等多种应用场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杨贺然,汤伟江,邵卫,朱云周,辜一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五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