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增强光学膜、光学复合膜、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800302发布日期:2024-01-23 12:25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增强光学膜、光学复合膜、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光学显示,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增强光学膜、光学复合膜、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随着光学显示原理的深度挖掘以及显示器件的材料的逐步提升,对亮度、对比度、色域、色温等光学参数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液晶显示屏在进行显示时,用户观感最佳的是显示器件出射方向的正对区域,当用户的视线与显示器件的出射方向偏离时,其亮度、对比度、色域、色温等光学参数会大幅度降低。

2、对于上述现象,很多厂商提出了增强膜的概念,通过光线的扩散实现用户视角与显示器件的出射方向偏离时,提高该偏离方向的亮度,但是这样的增强膜会导致视线与显示器件的出射方向同向时亮度变低,且由于不同颜色的折射效果存在差别,还会导致色偏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增强光学膜、光学复合膜、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以解决现有增强膜的色偏现象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增强光学膜,包括:

3、沿所述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基材、第一显示增强结构以及第二显示增强结构;

4、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具有相对的第一侧面以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二侧面远离所述第一基材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呈条状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占空比大于0;

5、第二显示增强结构,所述第二显示增强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上并填平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凸起结构设置;

6、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增强结构的折射率。

7、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呈条状并在第二方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二凸起结构,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二凸起结构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不平行,所述第一凸起结构以及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占空比大于0。

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占空比为0.3至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一凸起结构的横截面的纵横比为0.3至3,每一所述凸起结构的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10微米至150微米。

9、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凸起结构或所述第二凸起结构在第一方向的横截面为等边梯形、不等边梯形、两层复合等边梯形、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多层复合梯形、圆弧斜边梯形、多层圆弧斜边梯形、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中的任一种。

10、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所述横截面为等边梯形时,α1为所述等边梯形的底角,w1为所述等边梯形的上底,w2为所述等边梯形的下底,h1为所述等边梯形的高度,p1为所述等边梯形的结构周期,α1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w1与w2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1与,w2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w2与p1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

11、当所述横截面为不等边梯形时,α2为所述不等边梯形的一侧底角,δ1为所述不等边梯形另一侧底角,w3为所述不等边梯形的上底,w4为所述不等边梯形的下底,h2为所述不等边梯形的高度,p2为所述不等边梯形的结构周期;α2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δ1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w3与w4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2与w4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w4与p2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

12、当所述横截面为两层复合等边梯形时,α3为所述两层复合等边梯形的下梯形底角,β1为所述两层复合等边梯形的上梯形底角,w5为所述两层复合等边梯形的上底,w6为所述两层复合等边梯形的梯形下底,h3为所述两层复合等边梯形的两层梯形总高度,p3为所述两层复合等边梯形的结构周期;α3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β1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w5与w6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3与w6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下底w6与周期p3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

13、当所述横截面为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时,α4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下梯形一侧底角,δ2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下梯形另一侧底角,β2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上梯形一侧底角,γ1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上梯形另一侧底角,w7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上梯形上底,w8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下梯形下底,h4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两层梯形总高度,p4为所述两层复合不等边梯形的结构周期;α4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δ2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β2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γ1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w7与w8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4与w8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w8与p4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

14、当所述横截面为圆弧斜边梯形时,r1为所述圆弧斜边梯形的圆弧斜边的半径,w9为所述圆弧斜边梯形的梯形上底,w10为所述圆弧斜边梯形的梯形下底,h5为所述圆弧斜边梯形的梯形高度,p5为所述圆弧斜边梯形的结构周期;r1大于3微米,w9与w10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5与w10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w10与p5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

15、当所述横截面为多层圆弧斜边梯形时,r2为所述多层圆弧斜边梯形的底层圆弧斜边的半径,r3为所述多层圆弧斜边梯形的顶层圆弧斜边的半径,w11为所述多层圆弧斜边梯形的顶层梯形上底,w12为所述多层圆弧斜边梯形的底层梯形下底,h6为所述多层圆弧斜边梯形的梯形总高度,p6为所述多层圆弧斜边梯形的结构周期;r2与r3均大于3微米,w11与w12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6与w12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w12与p6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

16、当所述横截面为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时,r4为所述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的圆弧斜边的半径,α5为所述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的直线斜边梯形的底角,w13为所述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的顶层梯形上底,w14为所述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的底层梯形下底,h7为所述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的梯形总高度,p7为所述多层直线与圆弧线复合梯形结构的结构周期;r4大于3微米,α5的角度范围为45度至85度,w13与w14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7与w14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w14与p7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

17、当所述横截面为多层复合梯形时,α6为所述多层复合梯形的首层梯形一侧底角,α7为所述多层复合梯形的第二层梯形一侧底角,α7+n为所述多层复合梯形的第n层梯形一侧底角,w15为顶层梯形上底,w16为最底层梯形下底,h8为多层梯形总高度,p8为梯形结构周期;α6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α7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α7+n的角度为45度至85度,w15与w16的比值范围介于1/5至9/10,h8与w16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3,w16与p8的比值范围介于0.3至1;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

18、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增强结构远离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侧面具有随机分布的微观结构,所述微观结构包括不规则颗粒、不规则曲线线条、不规则鼓包或凹坑以及不规则图形。

19、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复合膜,所述光学复合膜包括沿光线出射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膜片和第二膜片,所述第二膜片为如上所述的显示增强光学膜,所述第一膜片包括沿所述出光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二基材以及第三显示增强结构,所述第三显示增强结构设置有多个第三凸起结构,所述第一膜片与所述第二膜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凸起结构呈预设结构角度设置。

20、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膜片和所述第二膜片通过低折射率的粘合剂粘合固定。

21、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所述显示器件包括第一显示模组、第一空气层、第一oca层、第一透光保护层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增强光学膜或者如上所述的光学复合膜,沿所述出光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一显示模组、所述空气层、所述显示增强光学膜/所述光学复合膜、所述第一oca层以及所述第一透光保护层;或,

22、所述显示器件包括第二显示模组、偏光层、第二空气层、第二透光保护层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增强光学膜或者如上所述的光学复合膜,沿所述出光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二显示模组、所述偏光层、所述显示增强光学膜/所述光学复合膜、所述第二空气层以及所述第二透光保护层;或,

23、所述显示器件包括第三透光保护层、第一传感层、第二传感层、第二oca层、第三oca层、第三空气层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增强光学膜或者如上所述的光学复合膜,沿所述出光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显示增强光学膜/所述光学复合膜、所述第二传感层、所述第二oca层、所述第三空气层、所述第一传感层、所述第三oca层以及所述第三透光保护层;或,

24、所述显示器件包括第四透光保护层、第三传感层、第四传感层、第四oca层、第五oca层、第四空气层、第三显示模组以及如上所述的显示增强光学膜或者如上所述的光学复合膜,沿所述出光方向依次设置有所述第三显示模组、所述第四空气层、所述第四传感层、所述显示增强光学膜/所述光学复合膜、所述第四oca层、所述第三传感层、所述第五oca层以及所述第四透光保护层。

25、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器件的制作方法,包括:

26、步骤s1、根据目标显示增强光学膜确定所述第一基材的类型、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一压印模版、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二压印模版、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材料类型以及第二显示增强结构的材料类型,并进行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一材料以及第二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二材料的选择,并根据所述目标显示增强光学膜确定确定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一材料用量以及第二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二材料用量;所述目标显示增强光学膜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增强光学膜;

27、步骤s2、将符合类型的所述第一基材与所述第一压印模板的压印结构面保持正面相对,将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材料按照所述第一材料用量引入所述第一基材与所述第一压印模板之间,对所述第一压印模板施加压力以使所述第一材料填满所述压印模板的空腔内;

28、步骤s3、通过所述第一基材对所述压印模板的第一材料进行光学固化,并在成型后脱模以得到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基材组成的初级产品;

29、步骤s4、对所述初级产品进行烘烤处理,将所述初级产品的带有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压印模版的压印结构面保持正面相对,将所述第二显示增强结构的材料按照所述第二材料用量引入所述初级产品与所述第二压印模板之间,对所述第二压印模板施加压力以使所述第二材料填满所述压印模板的空腔内;

30、步骤s5、通过所述初级产品对所述第二压印模板的第二材料进行光学固化,并在成型后脱模以得到所述第二显示增强结构、所述第一显示增强结构以及所述第一基材组成的次级产品;

31、步骤s6、对所述次级产品远离所述第一基材的一侧进行表面处理。

3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二侧面的第一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呈条状延伸设置的第一凸起结构,第二显示增强结构设置于第一显示增强结构上并填平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第一凸起结构设置,第一显示增强结构的折射率大于第二显示增强结构,使得光源发出的光线先由第一显示增强结构进行小幅度的扩散,再由第二显示增强结构进行进一步扩大范围的扩散,在此过程中,多个不同第一凸起结构对入射光线进行扩散以及衍射叠加,第二显示增强结构的凹陷结构对扩散叠加后的光线进行收拢以及再次衍射叠加,从而解决增强膜的色偏的技术问题。

33、此外,第一凸起结构在所述第二侧面的占空比大于0,使得各个第一凸起结构之间形成狭缝,从而形成光栅结构,使得进入显示增强光学膜不仅发生折射扩散,还会发生衍射以及各个狭缝之间的相互干涉,从而保证观看者在一个大的观看角度范围内接收到的亮度、对比度、色域、色温等光学参数保持不变,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没有衰减现象,并且能有效减弱或消除大观看角度下的色偏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