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92512发布日期:2023-11-18 12:05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的,具体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


背景技术:

1、背光模组是提供液晶显示器中的背面光源组件,其由背光光源、多层背光材料及支撑框架组成,用于产生适当的背光。根据光源入射位置的不同背光模组可分成侧向式(side-light type)与直下式(direct-light type)两种。其中,侧向式是指光源设置于显示面板侧边,光线入射到导光板并通过导光板将线光线转换为均匀的面光源,直下式是指光源列阵于显示面板背部,光线通过光学膜片转换成均匀的面光源。

2、现有一种背光模组结合侧向式和直下式的入光方案,其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多条光纤及反光罩,多条光纤用于传导光线以构成背光模组的灯条,光学膜片和背板相对间隔设置以限定出允许光线传导的腔体,反光罩将多条光纤固定于腔体的侧边,使得光纤与背板具有一预定夹角,并且反光罩位于光纤的出光处,以调节光线进入腔体时的角度,背板具有金属平滑面,金属平滑面为水平面,金属平滑面用于将传导至其上的光线反射至光学膜片。

3、上述的背光模组,由于反光罩具有一定的尺寸,且反光罩位于腔体的侧边,因此使得腔体具有较高的厚度,从而使得光学膜片与背板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进而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增加,不符合当前液晶显示器薄型化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的背光模组,由于反光罩具有一定的尺寸,且反光罩位于腔体的侧边,因此使得腔体具有较高的厚度,从而使得光学膜片与背板之间具有较大的间距,进而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增加,不符合当前液晶显示器薄型化要求。

2、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3、背板,所述背板具有安装面和反光面;

4、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背板连接,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背板围合形成混光腔,所述安装面和所述反光面均位于所述混光腔内,所述光学膜片延伸方向和所述安装面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0°<a<90°;

5、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传导至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反光面上,所述反光面将传导至其上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光学膜片上;

6、所述反光面与所述光学膜片之间的间距沿背离所述光源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

7、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40°≤a≤50°。

8、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反光面上设置有凸起微结构,所述凸起微结构呈圆弧状。

9、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led光源和基板,多个所述led光源沿同一个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基板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

10、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多个镜头,任意一个镜头均扣设在对应的所述led光源上,所述led光源产生的光线透过所述镜头后传导至所述光学膜片和所述反光面上。

11、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任意一个镜头均包括凹弧件和筒状件,所述凹弧件和所述基板之间通过所述筒状件相连,所述筒状件、所述凹弧件、所述基板围合形成透光腔,所述透光腔内具有对应的所述led光源。

12、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筒状件的内径自所述基板至所述凹弧件逐渐减小。

13、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所述背板具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自所述背板的内表面向所述混光腔内延伸,所述光学膜片与所述凸出部抵接。

14、可选地,上述的背光模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有通孔,所述支架套设在所述背板外周,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光学膜片的正上方。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

16、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7、1.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及光源组件,背板具有安装面和反光面;光学膜片与背板连接,光学膜片与背板围合形成混光腔,安装面与反光面均位于混光腔内,光学膜片延伸方向与安装面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0°<a<90°;光源组件设于安装面上,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传导至光学膜片和反光面上,反光面将传导至其上的光线反射至光学膜片上;反光面与光学膜片之间的间距沿背离光源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光学膜片延伸方向与安装面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而光源组件与安装面连接,因此使得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均具有出射角度,从而使得光线无需经过反射即可在混光腔内传导至较远距离,而反光面与光学膜片之间的间距沿背离光源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即反光面倾斜设置,可使得传播距离较远的光线反射至光学膜片上,从而增大了光源组件在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照射在光学膜片上的面积,进而达到了在减少混光腔最大厚度的同时,并确保光线在混合后的均匀性,且该背光模组无需使用反光罩,减少了反光罩所占用的厚度,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要求。

18、2.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反光面上设置有凸起微结构,凸起微结构呈圆弧状,该凸起微结构可将传导至其上的光线聚集反射,增加光线的密集程度。

19、3.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镜头扣设在对应的led光源上,led产生的光线透过镜头后传导至光学膜片和反光面上,镜头用于提升led光源的亮度。

20、4.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凹弧件与基板之间通过筒状件相连,筒状件、凹弧件、基板围合形成透光腔,透光腔内具有对应的led光源,通过凹弧件可使得透光其的光线散射出去,起到均匀光线的作用。

21、5.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背板具有凸出部,凸出部自背板的内表面向混光腔内延伸,光学膜片与凸出部抵接,该凸出部用于支撑和固定光学膜片,方便安装该光学膜片。

22、6.本发明提供的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由于减少了背光模组的厚度,从而减少了显示器的厚度,使得显示器更轻薄。



技术特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40°≤a≤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面(12)上设置有凸起微结构(121),所述凸起微结构(121)呈圆弧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多个led光源(31)和基板(32),多个所述led光源(31)沿同一个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基板(32)上,所述基板(32)与所述安装面(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多个镜头(33),任意一个镜头(33)均扣设在对应的所述led光源(31)上,所述led光源(31)产生的光线透过所述镜头(33)后传导至所述光学膜片(2)和所述反光面(1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镜头(33)均包括凹弧件(332)和筒状件(331),所述凹弧件(332)和所述基板(32)之间通过所述筒状件(331)相连,所述筒状件(331)、所述凹弧件(332)、所述基板(32)围合形成透光腔,所述透光腔内具有对应的所述led光源(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件(331)的内径自所述基板(32)至所述凹弧件(332)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具有凸出部(13),所述凸出部(13)自所述背板(1)的内表面向所述混光腔内延伸,所述光学膜片(2)与所述凸出部(13)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设有通孔(41),所述支架(4)套设在所述背板(1)外周,所述通孔(41)位于所述光学膜片(2)的正上方。

10.一种显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器,其中,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光学膜片及光源组件,背板具有安装面和反光面;光学膜片与背板连接,光学膜片与背板围合形成混光腔,安装面与反光面均位于混光腔内,光学膜片延伸方向与安装面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0°<A<90°;光源组件设于安装面上,光源组件产生的光线传导至光学膜片和反光面上,反光面将传导至其上的光线反射至光学膜片上;反光面与光学膜片之间的间距沿背离光源组件的方向逐渐减小。该背光模组无需使用反光罩,减少了反光罩所占用的厚度,从而实现背光模组的薄型化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祁亚洲,徐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特思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